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认知

能考虑到这一步,让赵曦对这次战事更有信心了。

工坊城衙门组成人员,经过多方博弈,也终于出来了。

苏子元还真的成了工坊城衙门的官员,虽然只是推官……这职位在工坊城纯粹是闲职,好歹是进入了工坊城体系。

赵曦在这里面第一次看到了沈括的名字。

沈括,进士及第没几年,这时候的职位,不是御史台就是将作监,一般非三甲的进士,前几年都是在这些部分历练的。

这时候他也该着调整岗位了,一般是到下州任副职,或者上县主官。

没想到朝廷会把他安排在工坊城。

“这沈括……”

“回官家,沈存中乃自荐工坊城任职。他本该今年秋外出任下州贰官,或上县主官。”

“自荐工坊城,经朝廷议定,便准了。原本在御史台,就任工坊城后,继续承担御史之责。”

一个从六品,或者正七品的官员,还真入不了相公们的眼,最起码现在不够格。

“把这沈括派到苏子正手下做事吧。”

其他的赵曦没动,一并准了。

好歹是后世有偌大名声的,号称科学家,这沈括发配给苏颂,应该也能帮苏颂一些忙。

至于其他的,就那样吧。有韩缜主政,又有苏颂、薛向、李诫等人配合,工坊城乱不了,这些到工坊城任职的,只会被工坊城影响。

这一次,潜邸的官员,是一次大丰收。

朝廷也这样默认了。南征主帅是公开选拔的,而工坊城,算是朝廷第一次涉足,也需要潜邸旧臣的过度。

对于朝堂,这也是一次进步。工坊城对国朝的重要性,这些年越发重了,朝廷能进入工坊城,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谁也没想着要彻底从官家的产业体系剥离出来。

这种事这么说呢,要想彻底从官家这剥离,就意味着朝堂的多数臣工,也必须得把这部分利益舍弃了。

这种冒大不韪的提议,没人去开口。

吕公著,或者说南征军没有让朝廷失望。

按行军时间,应该是南征军到达广南没多久……只是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在成都府待命,等着广南那边的动静。

也就是这三万新军,从特磨道快速进入了安南境……没出赵曦所料,安南确实在高邦一带布置了重兵。

可惜,几乎是十多年前的重演,安南的队伍根本挡不住火药弹的轰击,更别说这一次更是带着战车和车轮炮了。

根本就没像样的抵抗,就被国朝南征军击溃了,并一路向东推进。

同时,在太平寨北部聚集的广南新军和禁军,开始向朗颂方向冲锋。

还不到一个月,便拿下了安南的高邦和朗颂。

之所以能这样摧枯拉朽般的取得胜利,并不是吕公著真有多大的军事才能。

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怎么多年来,在护卫营与官家相处,与狄青交流,与护卫营校尉探讨。他知道,对于领兵作战,他还是个外行。

能拿到南征主帅的职位,说白了,他投机取巧了,或者说剽窃了。

他完全是考虑官家领兵会怎样做,尝试着以官家的想法去做事了,没想到结果真成了。

吕公著也知道,他并不具备官家那种战略战术全能水平,但有一点他学到了,就是作战指挥部,或者说参谋部的做法。

像官家那样,他把所有的都指挥使以上的武将,不管是新军西军,还是禁军,统一召集起来,让大伙一块来参谋如何作战。

集思广益,他是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做法的好处。

《论战时参谋疏》……吕公著不是个敝竹自珍的人,在痛扁安南的第一时间,他便针对这次大胜的得失做了总结,很慎重的向朝廷递了折子,重点且详细的介绍了参谋部作战的利弊。

从早期跟随官家南征,到上一次西征打西夏,再到这一次南征,客观公正的阐述了战前参谋的作用。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诲叔之言倒是给国朝征战提供了一种参考。只是,让众多武将来左右战事安排,真的合适吗?”

吕公著不算是特别懂的变通的人,之所以将奏折呈于朝堂,也没有谄媚官家的意思。

从奏折中也可以看到,吕公著是真用心总结了。

文彦博做过主帅,韩琦也做过主帅,他俩都是那种一言而决的做法。

别说是武将掺合如何作战,基本上在他俩面前,根本就没有武将吭气的份。

可看到吕公著的这份折子,又不得不慎重对待。

“也不尽然。明确目标,分清主次,对于朝廷而言,主帅指挥作战,胜败是主帅担着。而武将的功劳,基本在歼敌上……”

富弼曾经因文武之别跟官家交流过。他还记得官家当时的话:

文武只是职衔的不同,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应该有具体的文武之分。

冲锋陷阵,文臣不会做,同样,武将到了一定的品级也不会做。

有懂战略战术的文臣,同样也有熟悉经典子集的武将。之所以国朝文武如此泾渭分明,并不是文武有别,而是国朝文武的选拔方式,或者培养体系错了。

把文武分割开培养,或者说摒弃任何一方单纯的成长,都是瘸子拐子,难以稳当。

当时只是泛泛而谈,也是作为闲聊而已。当时富弼也没有真当回事去体会。

这一次,当吕公著在推演对抗中脱颖而出,表现出了很强的军事才能。

再想想这些年吕公著的履历,富弼由不得再次想起官家的那些随口话。

吕公著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为他这么多年一直在护卫营,那纯粹就是一个军营。也是在那里,吕公著接受到了太多的军事方面的历练和观点。

同样,护卫营的那个环境,也让所谓的军卒,不再单纯的是个莽汉了。

据听说,护卫营军卒,任何一个人出来,都有能力做一次战前宣讲。

用护卫营军卒训练新军,新军并不是单纯的作战能力提升,更多的是精气神的改变。新军相比于原来的禁军,多了一份信念,多了一种气质。

这些,绝不是一个军汉能做到的。

第五三五章 朝廷该如何处置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决定第五五零章 会有活着的西夏人吗第三三六章 当尽力而为第九三三章 带个功劳进大宋第五五九章 目的从来不单一第三六四章 这就是实力第四三九章 引导第六六六章 稚圭,别执迷了第三零五章 该结束了第四三零章 万马齐喑究可哀第六三零章 新论语第七三二章 最后的一环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访(一)第三四二章第五四零章 战略部署(下)第六七四章第八二六章 仓促了些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五八五章 见仁见智第三一零章 全线寇边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挟第五九二章 暂时的平静第五五一章 两重天第九百章 另一种推演第五八一章第八二零章 别无选择第一七一章 偷鸡不成的结果(第五更,谢书友打赏)第六二九章 大变革的开始第二五四章 众生相第七二五章 被包围了第三七二章 杀第四五章 未丢掉的一点机会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八零四章 因为朕也想知道第二七零章 热闹了第五一六章 随便你们说第四七三章 老王这锅背的冤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忧和帝王的喜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继续五更,第一更)第七二章 马蹄损伤第九三八章 荣誉勋章第三九六章第九九章 选兵诏令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现状(第五更)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访(六)第一一一章 让他真死去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二九三章 再加点份量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腾第一零七章 大发了第六三零章 新论语第五四三章 最担心的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四五三章 都不纯粹第四七六章 丢人现眼第五九一章第六八六章 谁也没料到第三一一章 狄青请战第五五七章 萧卓尔一口老血第二六零章 少饮些第四五九章 吴充的无妄之灾第三七一章 翻了个底朝天第一六零章 声东击西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访(八)第一九二章 一锅烩(继续五更 第一更)第五一四章 这算屁的大捷(上)第四四五章 这犹豫要不得第四一一章 没省油的灯第五二零章 监察第二一一章 折子戏(第五更)第五十章 给他们找点事第六二六章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访(十一)第五五一章 两重天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七四一章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第五七三章 比斗第四八五章 不合时宜的决定第五九二章 暂时的平静第三五八章 求全责备了第九三四章 态势第九零二章 看热闹希望事大第三一章 饥饿营销初探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五六二章 戏耍第五四三章 最担心的第二二一章 都赚钱了第四零一章 这是香饽饽第八九章 庞太师第六五六章 谁还为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