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样

汴梁辩经的热潮,一直延续到元日后,人们都辩经的热衷,甚至超过了汴梁每年的元日活动。

赵曦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个时代是如何尊重文化的……

这时候,也到了举世瞩目的时刻:庭辩。

几个月时间,每天四个场所,不停歇的辩经,基本上各家学派的理论已经分出个七七八八了。

不管是士林,还是官方,甚至民间都对最终的胜出者有了大致的评判。

说真的,这对赵曦而言是个相当大的考验。

庭辩,是需要帝王命题的,就如殿试由帝王出题一样。

这么长时间的辩经,基本上囊括了各家学派究竟道统的诸多题目。

若庭辩的题目是曾经被辩论过的,不仅仅是失去了庭辩的意义,更是对赵曦学识的验证。

“官家……”

集议庭辩事宜,首先是要确定庭辩题目的。韩琦都不好意思追问官家。

这场盛会到了这程度,好像官家有点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意思。

可不嘛!若是民间士林那样随意的拿辩经玩,再怎么也不可能穷尽题目的。毕竟他们的格局和见识就那么点。

到后来,真正有辩经水准的,以及那些真正代表显学学派的士子,已经不再掺合了。

这就给庭辩留了很多的余地。

现在呢?官家为维护经典的高贵,硬是让朝廷出面了。

这是官方的,肯定会被士林士子趋之若鹜。更何况官家还容许将这些辩经的结果,作为最终庭辩的参考。

同样,不管是致仕老臣,还是士林名宿,以及朝廷以学识著称的臣工,为显示自己的学识,使出了浑身解数为那些辩经出题目。

最终造成了官家在庭辩时无题可出的地步……

“官家,士林辩经只属于士林,那怕是朝廷有参与,也与庭辩不可比。同样的题目,不同的士子在不同的场合,所阐述的也有所不同。”

到底是自己人。韩绛这是在给自己找坡呢,生怕自己卡在门槛里出不来。

“官家,正如韩相公所言。异地异人,即便是题目相同,所述内容也不尽相同。同样的题目,在不同的场合反倒更能体现辩经者的立论根基。”

吕公著也跟上了,理由还相当充分。

似乎整个政事堂的相公都认同这个观点。

他们是知道这段时间辩经情况的,几乎囊括了经典中所有能辩的题目。

这时候,就是让他们出题,恐怕也会与已经辩过的重复……没办法,实在是举行的场次太多了,一个个穷经皓首,只想着显摆学识渊博了,早忘记庭辩这回事。

真到了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还是朝廷的一份子,庭辩比那些辩经更重要。

事已至此,唯有找能让自己将就信服的理由了。

倒也不是没题目了,是后来由朝廷介入的辩经,已经把辩经的层次提高了。

这时候若在选择低一个层次,或者那种大众化的题目,还不如类同呢。

四书五经,字数最多的《左传》也就十九万字,而《左传》只是编年体的史书,辩经其实用不上。

能出辩经题目的,因为这是涉及道统之争,就局限在四书了,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字。

再抛开一些不能成为辩经题目的,真没有多少,就是这几个月辩经的题目,也有了拼凑的痕迹。

所以,这时候就是官家出了类同的题目,想来整个国朝士林也是理解的。

“怎么?都觉得我出不了题目了?”

赵曦可没他们这些忧虑。

整个汴梁的辩经,都辩了些啥,赵曦很清楚。

无非是摘句……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还有他们固化的思维。

不管是士林还是朝臣,他们出题的类型,完全与科考题目相同。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录句子,让辩经者以此展开。

赵曦的轻松,并没有让相公们也跟着轻松起来,反倒是更加凝重了。

毕竟官家没参与辩经,即便是知道,也不会知道的太详细。

倘若官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出题,若题目难度够大还可以,若题目大众化了……这就丢大人了。

“官家……”

“诸位,我想问,辩经辩经,所辩者为何?”

“官家,辩经本就是着经典之论而辩。”

说到经义,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次辩经,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是真正的一鸣惊人了,也让王安石的新学第一次在士林露脸。

这时候王安石对答官家时理直气壮。

他好像感觉到一点点不合适了。

官家经常出乎意料,他真不想这时候官家再有什么变化,让新学的大好形势化为泡影。

“那我就再问,既然是经典,为何会有各家之言?”

赵曦其实能直接说出来,这样做有点装。

让这些千古名人,一步步顺着自己的话头,最后在落在自己想说明的问题上,相当有成就感。

本来这庭辩,赵曦从开始就是当玩的……

“时过境迁,经典被历代大儒释义,经典的本意是否为圣贤原义,无从知晓。”

“如今,各家学派释义,自是为究竟经典之本,追根溯源,以此定儒学之道统。”

浸淫经典多年,每一个相公都对典籍有自己的理解。同时,也保持了对前辈们释义典籍的怀疑。

这就是大宋文华昌盛的体现。

其他人这时候已经开始警觉官家了,毕竟这种事在官家身上台常见了。

可韩绛却是在配合着赵曦往下说。

不管是不是踩对了官家的点,总不能让官家冷场了。

“确如子华相公所言,道统之争……也就是说所有学派都在究竟根源。”

“既然庭辩最终要落在道统上,寻章摘句是辩经,那么直指根源也是辩经。”

“我想出的题目是……道!”

赵曦很享受一帮相公懵逼的神情,这时候就是这样。

“官家,可是辩道之追根溯源?”

韩琦没什么学派之争,配合不配合官家,看需要而定。

到这程度了,作为宰辅,就应该配合着官家做。

“是也不是,见仁见智吧。可以是明道,可以是论道,也可以是说道,甚至是定道,都可以。”

辩经数月,整个士林都在寻章摘句,我偏偏跟你们都不一样。

提纲挈领的辩经,才是真正契合道统之争的命题。

一个道字,是真正的见仁见智。放民间可论,放士林可辩,放朝堂也一样。

第一一一章 让他真死去第四九七章 事事烦心第一八零章 又来这套(第四更)第一九二章 一锅烩(继续五更 第一更)第七七零章 经营权扑卖第八七零章 商业立法第四六八章 细思极恐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说过第七五六章第六五零章 巡坝第二零二章 知我者彦国也(第一更)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第五一九章 总则第五九九章 由职衔安排想到的第六五三章 还是贸然行事吗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没必要第五零八章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二二八章 拷问良心的机会第三一章 饥饿营销初探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六四七章 税制第六二五章 这个狠了第九六三章 饭菜的出其不意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第二九二章 那就备战吧第三零三章 惊马第八零三章 这叫什么事第五一章 事情大发了第七二六章 演戏要演足第四四五章 这犹豫要不得第六三五章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访(二)第二三四章 何至于此第一二六章 再上万尹山第六十章 话语权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听调不听宣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断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听调不听宣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断第七七三章 赵曦之意第六八二章 嗜杀之君又怎样第二二四章 烂人的未来第三七二章 杀第四三四章 自己说了算第三三五章 赵曦论战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后第九六一章 形势向好第八七章 六率之议第六三九章 先礼后兵的兵第八三一章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七二六章 演戏要演足第九五六章 谁做冤大头第三四章 放个烟雾第八八零章 说辞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戏第四五六章 家贼第七七八章 官家嘱咐第七三六章 李宪的郁闷第五一三章 看热闹的朝堂第七七三章 赵曦之意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六一零章 醉话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六一七章 又一个惊人之举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议第一七一章 偷鸡不成的结果(第五更,谢书友打赏)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三四章 放个烟雾第六二六章第三八四章 赵曦的手段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九五八章 北辽皇帝早逃了第六一零章 醉话第一一七章 机会来了第八七二章 立场第八二零章 别无选择第八六五章 北辽来使第三百章 这才是就绪第五四三章 最担心的第三九一章 有点想王安石了第六二五章 这个狠了第四三九章 引导第一三九章 无处遁形第二六三章 男儿当自强第九五零章 两重天第六五四章 没法救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带回去吧第五七零章 韩琦的做法很臭第八一二章 确实乱了第八二七章 因势利导第九三三章 带个功劳进大宋第七零三章 形势突变第二五六章 变天了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谢云哥的fans盟主打赏,加更)第一五三章 宁杀错 不放过第一二三章 谁更无耻第六九二章 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