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六章 三级职能

虽然赵曦不准备公布于众,他也没想过在只有自己知道流程的情况下,让臣工们觉得是肆意妄为。

而今天,就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对于三级决策制,朕已有定论,只是考虑这是第一次推行三级决策制,基于目前而制定的三级决策制人选遴选方式,未必适用于正常的三级决策制运行状态。”

“为避免出现朝令夕改,三级决策制的人员遴选流程,今日拿出来讨论,即便是通过,也只作为暂行条例,而不予公布,不以诏令下发,属于暂运行。”

“待三级决策制运行一两届以后,视情况定稿并公布于众。”

说完,王中正便指挥着内监,开始分发着已经准备好的文稿。

接下来,赵曦在喝茶,而诸位参与讨论的臣工在专注的翻阅文稿……

“陛下,内阁之于监察衙门、议政之于监察衙门、朝会之于监察衙门如何?”

范纯仁看了,官家拟定的三级决策人员遴选流程中,根本没有提及监察衙门的名额数。

“总监察,监察衙门为君王亲军,不属于三级决策体系之内的臣工,不受三级决策人员遴选方式限制。”

“说明白些,内阁会议议事,必须是在总监察的监督之下进行。也就是说,总监察、副总监察是列席内阁会议的,并有发言权。”

“同样,朝廷的议政会议,也必须处于监察衙门的监督之下,一般性的议政会议,参与议政会议的监察官,不得少于议政总数的一成。”

“以此类推,朝会也如此。另外,朝廷各衙门、地方州府郡县以及军伍,所有受监察衙门监督的地方,重大事项均须在监察衙门的监督之下进行。”

“这一点,监察条例总则中有专门的条款说明。”

范纯仁被官家说了个脸红。他的注意力全关注三级决策人员遴选的内容了,心思根本没有去想监察条例。

他是记得一成议政的那个数字……这时候才明白,那一成并不是监察衙门拥有一成的议政席位,而是需要在议政会议时,派遣不少于议政人数一成的监察官。

监察衙门,看来真的是完全独立于朝廷官僚体系之外了。

当然,所谓独立于朝廷官僚体系之外,并不是脱离朝廷的官僚体系,国朝的官制同样适用于监察衙门。

同时,监察衙门和朝廷官员一样可以转任,只不过是达到一定品级以后才可以相互转任。

国朝原本的御史言官,是新科进士入官场的第一道履历,而官制改革以后,监察官将不再论出身进行遴选,并经过讲武堂的培训。

“陛下,老臣观此流程,在参政一层上,老臣以为,不论是朝廷六部九卿还是地方州府郡县,都可能出现下属入参政而留下上司的可能。如此一来,日常公务时,低阶官的的参政与高阶官的非参政,孰重孰轻?”

张方平以为他可以从文稿中找到官家对他这种情况的处置,直到看完了,除了官家提名内阁有可能与他沾边外,再没有跟他相关的。

只不过张方平不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子,他看到了,就要说出来。

“这与三级决策体系的职能相关。朝会参政,所谓参政,旨在全面,朝廷要尽量做到参政官员能涵盖国朝的所有事务。”

“比如盐铁监,他最了解国朝盐铁政策的运行情况,而酒监了解酒类,牧马监了解马政等等,这与日常公务的上下属关系不冲突。”

“比如知县入了参政,而其州府的推官并非参政,但在日常公务中,并不会因为是否是参政而影响二人的上下级关系。”

“说白了,参政只是在朝会时,承担参与政事,讨论政事,评议政事的职能。”

“参政并不是官级,也不是职衔,只是承担参政职能的一个设置。之所以统一其待遇,是要求他们必须履职,一旦不能称职,参政之权会被剥夺,同时取消其待遇。”

“至于内阁和议政一级,就不会存在官级和职位不匹配的问题了。”

“当然,议政一级同样有其职能。议政一级是参与制定和评议国朝政策的,这就需要议政一级的看问题的角度要在一定的层面上。”

“一州一府,一部一寺这是基本视角,议政是需要有大局观,有朝廷立场,有战略性。这也是议政席位以职位定而不以人定的原因。”

“在这一点上,朕还有一些即将成为硬性条件的内容没有罗列。比如,比如议政必须有州府任职经历;比如枢密使必须有军伍任职经历;比如户部必须有皇家银行、国营寺、市易寺等相关任职经历等。”

“因为现在推行三级决策体系,是国朝首次,国朝官员的履历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律,朝廷也不可能将整个朝堂推到重来…~这是题外话,暂时不讨论可行性。”

“最后再说内阁的职能,内阁成员将负责国朝的日常政务处理,也就是说,内阁成员分管衙门的政务,内阁成员必须拿出处理意见后呈与君王。”

“内阁成员还需要做好沟通和协调,让朝堂衙门始终为一个整体行政。”

赵曦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后世大明内阁制的弊端,把内阁廷推改成了君王提名制,尽可能的去避免朝臣架空君王。

同时,以职位定议政,官员实行任期制,并且把调任议政的权利,统一归于君王,避免出现后世大明那种朋党的乱局。

在整个陈述中,赵曦忽略了取得确定为议政职位的官员任命问题。这一点,可以理解为依照陈例执行,也可以理解为君王提名制。

三级决策制的推行,到底是加强了皇权还是提高了宰辅的权利,在官制改革和三级决策制中,体现的都有些含糊。

不是赵曦做不出明确的细则来,而是他不确定现时官员的接受程度。

三级决策相互制衡,君臣制衡,分权和集权等等,所有的内容都在这三级决策制中有体现。

或者说,赵曦是故意留下了后门。君王强势时,臣工的作用会被压制,制衡的作用会凸现。当君王平庸时,臣工就可以成为处理朝政的主力,君王反倒需要发挥制衡内阁专权的职能。

第八百章 微服私访(十四)第一零六章 钱明逸算是倒霉了第六七九章 面授机宜第二五三章 贪婪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五零七章 真实目的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一三四章 糜烂的广南战局第二五六章 变天了第六九七章 让他们见识见识第二五九章 脸打的很疼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三七一章 翻了个底朝天第六九一章 诸般罪孽皆归于朕第四八五章 不合时宜的决定第六零六章 三级职能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战机(二更)第六六八章 这也是姑且第七九五章 微服私访(九)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七零五章第四八一章 闲不下的王安石第二八零章 往死里坑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访(十三)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七二一章第五七六章 预料之中第八五三章 胡萝卜的指引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后第五九三章 起风了第八六六章 还以为什么事呢第四五七章 这又何必呢第二一四章 请君出坑第二六三章 男儿当自强第五六五章 强弩之末第一零四章 谁在喊殿下第八七七章 时机第三五零章 谈笑间灰飞烟灭第六四四章 一片哗然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五八九章 谁在搅局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三七五章 司马光也想疯掉第三六四章 这就是实力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维护第一二九章 演习之外的事第五五一章 两重天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杆第八九三章 番骑队第五章 秋千绳断了第九六章 横生枝节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归第一六四章第五九一章第二九零章 东宫偏门为谁开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访(一)第六七零章 说话的方式第七四章 混乱元夜第一七四章 震惊是接二连三的(第三更)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万言书(第一更)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万言书(第一更)第三三章 第一弹 军粮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无底线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袭第七三八章第二九七章 躲猫猫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九五五章 中军宫帐的危险第七百章第九二章 护卫营地第三七零章 玩个开心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九三零章 一级战备了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五三章 宁杀错 不放过第九二章 护卫营地第七八二章 是后路还是谋局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韩琦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一四三章 广南之脊梁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无心第四五八章 死保吕嘉问第九二三章 人之将死其言不善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三六四章 这就是实力第五九一章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九三三章 带个功劳进大宋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谢云哥的fans盟主打赏,加更)第一四三章 广南之脊梁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访(五)第四十章 内苑之乱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第七八二章 是后路还是谋局第五八六章 撞枪口的苏轼第七七章 也或许是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