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漕运之弊

大军南征,对于现在的朝廷,好像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相比最早的官家南征,再到后来吕公著主导的南征,在平灭西夏以后,章惇的南征,朝廷的重视程度,根本没得比。

先帝时,倘若西北战线有个歼敌五百的奏报,绝对是可以举国大庆的,甚至告慰祖庙都没人非议。可如今,远征大理,欲行灭国之事,汴梁城的子民,也顶多说一句:无非一撮尔小国。

这就是对比,也正是几十年赵曦想要让大宋具备的性格。

十万新军南征,真的用不着朝廷担心。朝廷此事关注的,或者说已经开始吵吵的事,是漕运。

漕运因牵连太子遇袭一事,官家在一怒之下,直接让给各州府驻军强行接管漕运,实际上,就是叫停了整个漕运的运送业务。

当然,赵曦不至于不顾一切,就仅仅为发泄怒火。之所以敢在这个时间叫停漕运,是因为,本年度漕运南粮北运的任务已经完成,即将进入漕运一年一度的歇业期。

“官家,漕运整顿刻不容缓,此事一发,朝廷正好以此为契机,对漕运全面整顿。如何整顿,还需要官家定个章程。”

国朝的漕运衙门设置相当复杂。开封设排岸司和纲运司,将漕运分为两个系统:排岸司负责运河工程管理及漕粮验收、入仓,纲运司负责随船押运。

运河所经的曹郓济泗等州和广济军均设排岸机构,共有15名指挥和7500名兵士,汴京则有排岸分司四处。

汴京四排岸司:东司在广济坊,掌汴河东运,江淮等路纲船输纳及粮运至京师,分定诸仓交卸,领广济装卸,役卒五指挥,以备卸纲牵驾,以京朝官二人充任。西司在顺城坊,领汴河上漕,以京朝官一人负责装卸;南司在建宁丰台,领惠民河、蔡河,京朝官一人充任,广济两指挥一千人为额;北司在崇宁坊,建隆三年置,领广济河,以京朝官一人充任。

从管理上看,纲运司服从排运司的调度,验收、卸粮、入仓等重要环节均由排岸司主持,业务上两司之间有比较严格的交接制度。

漕运从设置到先帝朝时,在轨道未贯通整个国朝全境之前,漕运担负着整个汴梁百万之众的口粮保证。

这样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上漕运一体多年经营,沿途地方州府势力介入配合等等,导致漕运衙门忘乎所以了。

朝廷不管派遣怎样的朝官统领,都难以改变漕运内部铁板一块的蚕食朝廷利益的弊端。漕运,已经成了国朝最大难题。

自官家执政,诸多事务均要比漕运紧要,又有轨道运输的介入,南粮北运完全能满足国朝北方的粮食用量,倒也没在意漕运的弊端了,或者说一时没腾出手来去管。

这一次,既然有太子遇袭事件,确实是整顿漕运的机会。内阁大臣也都是这般认为的。

“诸位阁老可有议定?”

赵曦早就有过改造漕运的想法,也想过很多办法,哪一个都好像存在缺陷。

怎么说呢,漕运说白了,在国朝就相当于一个垄断性的大型国有企业,从职能上几乎可以影响汴梁乃至国朝的稳定,从业务上却只担负了南粮北运,同时,在朝廷供养的情况下,漕运的势力从未断过谋取其他利益,并且不断的做挖国朝墙角的事。

“官家,内阁也有商定,内阁以为,漕运可以借用轨道模式,或者直接由轨道接管······”

轨道模式?轨道模式是怎样的,轨道模式其实就是由朝廷掌控主干道,而国朝的各地方势力、士族阶层、地方乡绅等,瓜分了各支线利益的模式。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公私合营,并由朝廷有绝对控制权的经营模式。

并且,在朝廷控制的这部分权限中,也是由国朝的世家大族和各种势力参与的。

这样的模式,不是纯粹的国有,却借用了国有的名,在实际运营中,具体执行人不仅仅受朝廷监管,更需要给所有东家负责。

轨道实行这样的模式,是因为轨道的经营的风险小,可以确保各方的收益,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至于漕运,在一定程度上,漕运的风险是要高于轨道的,这是由漕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抗力,或者说是难以避免的风险。

就目前的状况,航运相比陆运,风险还是要大一些。

漕运之所以由朝廷供养,就是因为漕运的风险存在,让任何经营者都不敢保证盈利。这是没法跟轨道比的。

如果漕运以轨道的方式运营,或许自己在位时可以压着,不至于出什么乱子,但是,赵曦不确定在以后,会不会因为利益的纷争,而导致整个漕运崩溃。

只要有各方势力介入,逐利是应有之义。一旦漕运不能满足各方势力的诉求时,就是漕运分崩离析之时。

至于让轨道接管漕运,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漕运最终将轨道也拖垮了!

“诸位阁老,漕运真正的弊端在哪?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漕运如今入不敷出,不断在朝廷身上吸血的。搞不清楚这一点,漕运的整顿就没法彻底了。”

“官家,正如官家所言,漕运目前就是在朝廷身上吸血,而所谓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地方和漕运相互勾结,不顾漕运本身,以各种手段和方式肆意擢取朝廷利益!”

“老臣不否认漕运本身的风险,但是,每年漕运奏报的翻船事故、船只修缮和更新,船只泄露以及漕运兵丁的抚恤等等,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被贪渎的?监察官上船,也做不到时时刻刻的盯着。官家,老臣所言并非危言耸听,整个漕运从根子上已经完全烂掉了!”

“官家,漕运衙门现在几乎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朝廷不管如何调整朝官进驻,都无法深入。监察衙门也如此。”

见官家的态度明朗了,王安石根本没等富弼用委婉的方式陈述,就直接接了官家的话头,将漕运真实的情况讲明了。

这些话,王安石在内阁议事时也说过,但内阁的大多数都以保证稳定为由,建议既往不咎。

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访(一)第二二九章 改造第三七零章 玩个开心第九三六章 封桩库第一零六章 钱明逸算是倒霉了第三九一章 有点想王安石了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四零五章 这是闹那般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二三二章 耀武扬威第七一三章 借道还是借刀(感谢书友不吃斋的蚊子万赏,必须得加更。)第七二章 马蹄损伤第一七一章 偷鸡不成的结果(第五更,谢书友打赏)第一二二章 文宽夫无耻第八五零章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戏第七七六章 这是搞株连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十二章 鲁班锁第七零九章 诡异的场面第七五三章 战争结束之后(下)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四百章 瞌睡送来了枕头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来了第三零四章 欢喜和忧第八九二章 这是阳谋第三八章 那人是谁第七七一章 赵曦教子第一四三章 广南之脊梁第八六三章 秀场第五九二章 暂时的平静第五二七章第二九九章 被动和主动第五一八章 文坛盛事第七七四章第七一六章 有克敌之法方能制胜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一三八章 绝不容忍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一四六章 就这么简单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七四四章 这样就挺好(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一更)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六五一章第九四零章 计划周详了第三九一章 有点想王安石了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访(七)第一九一章 最基础的一环(第五更)第七七五章 谁考验谁第四六三章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一一零章 国·家第三零五章 该结束了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四七一章 宗亲也是个事儿第六四章 至贱无敌的景洵第八一三章 扶上马送一程的恐惧第三四七章 战前最后一次会议第四章 唯一新奇的嬉戏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访(三)第四五五章 情况很严重第三四六章 时态和态势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观(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四更)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无耻第五九零章 举兵 选兵 役兵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继续五更,第一更)第六七零章 说话的方式第六六三章 韩琦的危机感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五九七章 满朝堂烂泥第六三八章 先礼后兵的礼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访(十三)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八三二章 安魂处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五八七章 倒霉孩子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八一七章 宗亲新规第二七三章 全方位展示第一五六章 战还是要打的第五四六章 开始了第七三八章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二三三章 死无对证了(加一更)第五零七章 真实目的第二六八章 各自有各自的盘算第八零七章 农无税的设想第六三七章 很难说第二六五章 经不起缪赞第一八三章 依契约办事(第二更)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二四八章 是否开放常平仓第五一四章 这算屁的大捷(上)第三四八章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三四五章 不准备放走第八七零章 商业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