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

赵曦不知道后面的这些对话,他记得清楚的是:宫墙西北。

宫墙西北,也就是内苑的西北角,是一片狼藉……也不能这样说,应该说是这是烂尾工程。

赵曦曾问过王中正,这小子专门为他打听了。

这是老爹准备修个院子的,内苑的钱粮不足时,老爹想动用左藏,结果被朝堂否决了,所以就搁下了,成了烂尾工程。

这是给自己修东宫的地方?不是说,冠礼之后要离开内苑吗?后世的影视剧都这样演的,怎么到自己这儿就不一样了?

这个得问清楚。

“曦儿,此事汝爹爹跟为娘谈及。汴梁居之不易,东宫与内苑比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汝之府藏钱粮足,若曦儿有意冠礼后出宫,也不是不可为之。”

娘娘实话跟赵曦说了。

说白了就是,皇家很穷,没钱在汴梁给太子买房子买地,所以就把旧房子收拾收拾,就算是太子的婚房了。

原来这万恶的旧社会,生在皇家也过的并不如意。

不过,赵曦觉得很如意,再没有比这更如意的了。

这地方在内苑不假,却是跟食品厂紧挨着……关键是自己的名下还有两个院落也紧挨着。

本来还可以多遐想一阵儿冠礼之后做什么,可惜,小滔娘眼泪汪汪的看着他……

元夕前,滔娘出宫了,陪家人度元夕。

赵曦当时特羡慕……小滔娘可以在内苑和民间游走,一个人过两个世界的生活。

此时见到滔娘……幡然醒悟,怕是这小妮子以后会是东宫之主吧?

先不说她此时那副担忧以后欣喜的神情,就说她家……先祖高琼,祖父继勋皆是国朝军伍大拿。

老爹从郭氏到娘娘,赵曦就发现,好像国朝帝王家,一直与军伍通婚。

那么自己也就没得逃了。

不过赵曦没其它心思,反正总得有个女人做大,相对于滔娘,比其他随便一个人好多了,最起码熟悉,也算是青梅竹马了。

“三哥儿……”

都不叫三郎了,直接三哥儿了。

“吾无事,这不好好的嘛。”

原本的赵曦也不会卿卿我我,此时的他更是应该不懂。七八岁……好吧,后世确实有年岁对异性感冒的孩童。

不知道这算不算默契,就滔娘一声三哥儿,赵曦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初听闻,吓死滔娘了,便辞了爹娘,速回宫探问。汝果真无事?”

这小妮子,说就说吧,能不能别眼泪吧嗒的。

话还说的顺溜,就是脸上的泪珠不停的滚落。

“果真无事。汝看看……”

赵曦还转了转身,扭了扭腰,以证明自己全活着。

娘娘……唉,娘娘怎么躲开了?这只是小孩子玩闹,至于当相亲叙话吗?这还躲开了?

赵曦还等着娘娘也说两句,省得自己费口舌了。结果一转眼,娘娘不见了。

女人真是不分时代的,絮叨是通病,情绪外露也是类同的。

这还没咋呢,也就是经历了那么一场,小滔娘就没完没了的问,还真的就近前验收自己是不是成了残次品。

“滔娘,内侍亲从官那么多,又有殿前司赶到,吾已不会有损伤。莫担心。”

赵曦分不清自己这是解释,还是有点抵触这小女娃的亲昵动作。反正挺别扭的。

毕竟小女娃已经差不多跟自己齐头了,已经有了女孩子的一些特征。

原本自己只是以一个长者,像看护孩童一样,陪着滔娘玩乐。不知不觉,自己居然也有了害羞的情绪。

“姨娘与吾说了,汝用那个……那个什么手喷让作乱之徒毙命……”

总算有个引来的话题了,赵曦可不舍的错过。

“对对对,且随吾看看何为手喷。”

赵曦很自然的拽着小滔娘的手,好像很着急一般,拖着她往寝室去。

这时候好像又很自然,像年岁小的时候那样,又好像有些区别。

手喷子还在,虽然赵曦当时是真的像让爹爹备一支,可老爹更相信老陈琳,也觉得自己比他重要,推让两下,最后还是留下了。

赵曦又讲解了一遍手喷子到底是什么,又怎样用……

……

赵祯或许是因为有了一次发病的经历,居然于朝堂提起了要祭祖。

他祭祖的目的也很清楚,曦儿幼学之龄已到,也需要告知列祖列宗了。赵氏皇族有了媲美太祖太宗的继承大统之人。

赵曦遇事,历来不急不躁,事事胸有成竹。虽未曾听政,也未曾论及朝堂之事,可从诸多事项观之,曦儿有千古帝王之资。

这并不是赵祯自夸儿子,而是两届相公的评语。所以,赵祯很想跟先祖们夸耀一番。

而今年,正好轮着他们南班祭祖,所以,赵祯就想着带儿子在列祖列宗跟前显摆显摆。

赵祯在亲政之初,也曾有过祭祖。当初,京师禁军大半随行,朝堂诸司也皆由主官随同。豫西弓手捕快几乎倾巢出动,导致整个豫西盗贼频发,治安一时混乱不堪。

当时的执宰是吕夷简,是李迪、张士逊。

当初的朝堂,或许是因为赵祯初亲政,相公们摸不清帝王心思,也或许是对他十几年被太后垂帘听政的怜惜,总则当时朝堂愉快的通过了。

而如今,上一届执宰外放,整个朝堂,不是混日子的,就是没事找事想博名望的,还有赵祯有意留下的异向相搅。

果然是搅和,当赵祯在朝堂说起祭祖一事,便开始了将近一周时间的互喷。

这边讲帝王节俭,那边说不可忘祖背宗,这边说劳民伤财,这边说天地君亲师是天理。

吵吵嚷嚷好几天,硬是屁也没定下来。

“陛下,臣以为,既是因鄂王爷需告祭先祖。此事可由鄂王爷自行祭祖即可。”

“如此这般,便可省了朝堂诸公随行,禁军护卫也可有所调整。避免扰民,节省公帑……”

相公就是相公,贾昌朝一句话,把两边的观点都平衡了。所以,朝堂立马一致了,也不再争吵了。

可赵祯心里反倒忐忑了,可满朝堂异口同声的赞同,又是他首倡,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了。

并不是赵祯对不能出去遗憾,他是有意无意的瞟了一眼堂兄,总觉得那里不对劲。

赵曦可不这样看,当他听说自己可以出去,还是能离开汴梁,这心里甭说多期待了。

第六八一章 第一拨第七七三章 赵曦之意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六六七章第六五二章 决断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运之议第一九一章 最基础的一环(第五更)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六七三章 赵曦的真的目的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九六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五五五章 暗战第六六六章 稚圭,别执迷了第七八二章 是后路还是谋局第八一六章 一以贯之的需要第四四三章 别憋着第一九五章 馅饼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一一三章 太子隐疾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二零五章 谋划深远(第四更)第四七四章 还双管齐下了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四三六章 见识的差距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六七三章 赵曦的真的目的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六一七章 又一个惊人之举第七七九章 人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一八一章 有点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九四三章 首战告捷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五四三章 最担心的第八一七章 宗亲新规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访(五)第七八三章 官家大才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五五三章 辽使又来了第五五零章 会有活着的西夏人吗第四一七章 都糊涂着第五五九章 目的从来不单一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认知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势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脑子第四五零章 这是辱吗第四七三章 老王这锅背的冤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第九二六章 别无选择第一三八章 绝不容忍第五六一章 往好处想 往坏处准备第九二六章 别无选择第九五六章 谁做冤大头第四六四章 意外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四五八章 死保吕嘉问第四三五章 我玩的不一样第七四零章 该收关了第七四七章 战争之外的小事件(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四更)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九一一章 条件第四三七章第四七八章 这青苗法呀第九五五章 中军宫帐的危险第五四一章 不该狂喜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四一八章 这事做的不好第四八章 处事方式第二零九章 筒车可行(第三更)第三零九章 赵曦失态了第六二九章 大变革的开始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维护第四四八章 担什么责第一八九章 轻重缓急在人看(第三更)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七六章 一枪撂倒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继续五更,第一更)第九一七章 没有冬日第三五二章 没想到的战况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烟第八六四章 这才是诱惑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杀令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第四七三章 老王这锅背的冤第九零一章 得失谈第八九三章 番骑队第七三一章 大谋局的形成第二三三章 死无对证了(加一更)第二零六章 这不能随便说(第五更)第五八三章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四三六章 见识的差距第五九章 拨弄拨弄就火了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现状(第五更)第八一一章 新旧内阁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维护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五四二章 诡异的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