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二章 这是阳谋

国朝现在兵员调集很快,在朝廷议定没出一旬,近十万的军卒已经北上河北道了。

本来嘛,战事一开,整个河北道的轨道全线对民间停运,全部用来运输军卒和战车·····战车直接就可以携带军备借轨道北上。

一时间,整个河北道就紧张起来了。

“北辽停战了……”

很不幸,当国朝刚刚陈兵边境,北辽那边就传来消息……耶律乙辛居然以宋国收复燕云做理由,要求北辽皇帝谈判。

要求似乎也简单,就是要求北辽皇帝,要将宫卫,皮室军什么的,防御河北道。

否则,他将直接放弃河北道的防御,将宋国大军放进来…~

“他不怕北辽宫卫从背后抄后路了?那样对他是两面夹击,死无葬身之地!”

章惇有点想不明白。耶律乙辛起事的基础上北辽南京道,而河北道边境,说白了,就是在南京道一带。

本来南京道汉军偏多,又是忠于北辽皇帝的。

一旦北辽宫卫、皮室军南下,随时可以转头攻击耶律乙辛的后背。

若再有汉军配合,耶律乙辛真的会陷入重围……

“若北辽的宫卫,皇家的皮室军南下,北辽皇帝只能靠后族萧氏的皮室军了。”

“那样,对于耶律乙辛而言,是最有可能获得事成的机会,还是唯一的胜算。”

“萧观音被赐死,想必后族会有怨恨,而上京道、西北招讨司鞭长难及。耶律乙辛估计想尽快结束战斗吧……”

吕惠卿格局不算大,能看到阴谋诡计,却看不到大局在哪。

其实……

“萧氏是后族,不止萧观音一位皇后。北辽从立国以来,萧氏贤后频出,萧氏对北辽的忠诚恐怕不会因萧观音之事有所减弱。”

“即便有,也只仅限于后辈以及萧观音亲近的势力。在大势面前,这都不算什么。”

王安石是忠贞爱国的品质,考虑问题的切入口不同,看到的层面也不同。

赵曦暂时没掺合内阁的讨论,这本来就是一次试探,倒是不急做决断,可以先看看形势。

“恐怕耶律乙辛是有恃无恐……”

苏辙,看问题很独到,也有深度。就比如现在所说的…~

“国朝已经陈兵边境,如果就这样撤回来…~不说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问题,就单纯说官家试探的意图,也达不到。”

“北辽这些年在对骑兵进行火器的针对性训练,面对国朝火器的作战是否有提高?国朝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都需要有个试探。”

“所以,边境的阵势铺开,不管怎样,都需要打一两场战来看看。耶律乙辛这是阳谋,是国朝不得不配合做戏的阳谋。”

“我甚至在想,很可能在耶律乙辛起事之初,就已经预料到国朝的反应了。”

苏辙所说的,让内阁有些颓然。

原本自认为是时机,当时机是敌方故意留给己方时,那就肯定不再是时机了。

都是精英,这感觉不好,很不好。

“确实,耶律乙辛是阳谋,是国朝不得不配合的阳谋。朕也明白这点,或者说从开始就考虑到了。”

“这样说吧,有了这样的时机,国朝若一点表示都没有,也太对不起耶律乙辛的筹划了。当然,咱们自己也心里过不去。”

“大宋想的燕云,敌对是北辽,不论耶律乙辛还是北辽皇帝,对大宋而言都无所谓。即便没有耶律乙辛谋反的事,这两年之内,国朝也必须跟北辽打一场局部战争,以便验证双方的战力。”

信心难树立,却很容易失掉。哪怕满朝臣工都被埋了,赵曦这时候也得鼓劲。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北辽内乱是国朝期望的。所以,虽然国朝不屑于与耶律乙辛同流合污,倒不影响对北辽内乱的事推波助澜。”

“所以,朕倒觉得,这次试探性的作战,倒是示敌以弱的效果好一些。”

“让北辽的精锐陈兵边境不参与内乱之战,很难达到消耗北辽战力的结果。”

趁火打劫也好,还是乘人之危也罢,终归还是旁观者。

这时候真的没必要深度参与,过深的代入感,或者对现在北辽形势以及国朝和北辽形势感同身受,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

唯有真正做到旁观,才能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

“官家,西北一带是否需要配合河北道做伐?”

王韶心好像一直离不开西北之地。也是,哪里的地形都钻脑子里了,只要开战,他首先会想到西北之地如何部署。

“不必了!若西北之地再增加压力,说不定真的会让耶律乙辛成事。”

“朕以为,西北各地应该将边境驻防军伍后撤百里…~”

“官家……”

“王相,不管如何,耶律乙辛是谋反,国朝陈兵河北道,说是谋算燕云也行,可说是讨伐不臣的耶律乙辛也说得过去。”

“西北各地防御后撤,才有可能让西北招讨司可以派兵支援中京道,才可以派兵勤王。”

“朕的确有些担心耶律乙辛成事,更担心北辽这一次内乱快速出结果。国朝的目的是尽可能的让北辽内乱势均力敌,打成一场持久的内耗战!”

西北各地驻防军伍后撤,河北道进伐…~估计北辽也会疑惑吧?

既然耶律乙辛有心谋算大宋,赵曦自然不介意还回去一局。

即便是配合耶律乙辛,也不想让耶律乙辛痛快了。

“这样吧,河北道的军伍,最好能打出替北辽清奸佞的口感,算是兄弟之邦帮个忙……”

“若是以这样的借口,让北辽不派遣精锐对峙,将精锐用于内战,才是国朝想达到的效果。”

“具体情况内阁议定吧。确保两个目的,第一,要确保北辽内乱能持续;第二,要确保有一两场验证战力的战事。”

内阁介入太深了,想的也太多了。把北辽内乱跟这次调兵北上搅和到一起了。

本以为,借北辽内乱,国朝可以趁机得到些什么。其实,任何一个王朝,一致对外才是至理。

赵曦所做的,仅仅是将内阁再次拉到一个旁观者角色。

精英毕竟是精英,只要确定了目的,明确了立场,内阁可以做出合适的方略来。

第四七四章 还双管齐下了第六二二章 又捎带其他目的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六八一章 第一拨第三七章 钱财算什么第一三五章 连败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则第一五三章 宁杀错 不放过第四四九章 打一个叉第一零三章 韬光养晦的憋屈第七四七章 战争之外的小事件(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四更)第六三七章 很难说第八八九章 夹生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访(六)第七七四章第十九章 就是转转第一二五章 第一晚第四七三章 老王这锅背的冤第八七六章 严重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六六七章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六二章 用烂的策划第四四八章 担什么责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一六一章 围点打援第八九四章 尝试性作战的结果第九八章 苏颂是个有意思的人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六五五章 让他们死的明白第六四章 至贱无敌的景洵第八三九章 唯变化永恒第五九九章 由职衔安排想到的第五二七章第一五三章 宁杀错 不放过第八零四章 因为朕也想知道第一八七章 共与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一八六章 糟糕的现状(第五更)第六九章 千匹战马的赌注第八八章 换个说法第九二四章 没有真相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五八九章 谁在搅局第四一三章第一六九章 理应纳贡(三更)第六二二章 又捎带其他目的第五八一章第三八章 那人是谁第三五零章 谈笑间灰飞烟灭第二九九章 被动和主动第三二章 推进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五七五章 这才是正事第七百章第三六一章 爹是儿子背后的山第四八五章 不合时宜的决定第七二九章 执行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七七九章 人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九四六章 话已至此第六三章 初临朝堂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诡异第五章 秋千绳断了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长了第九五七章 三日第六五六章 谁还为他求情?第四三七章第一九一章 最基础的一环(第五更)第六八六章 谁也没料到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四二四章 宋国大理王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谢云哥的fans盟主打赏,加更)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败感第九零一章 得失谈第五八一章第九零一章 得失谈第二三二章 耀武扬威第五三七章 干净利落第一九零章 格局决定做法(第四更)第一五七章 国朝需要铜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六一二章第八七三章 追击第九五七章 三日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卫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五一五章 这算屁的大捷(下)第三五八章 求全责备了第九一一章 条件第五四五章 来了就别想离开第六一章 幻想国度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枣第二一一章 折子戏(第五更)第三七六章 交换的筹码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七二九章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