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一章 得失谈

朝廷对北辽轻敌了吗?没有,从来就没有敢轻视过北辽。

太宗时,国朝大军曾兵临析津府,最后不也功败垂成了吗?这一次仅仅是抵达易州、永清、武清等地······

也正是因为朝廷的谨慎,才没有经历过大战就撤军了。

苏辙的分析和推演,仿佛是证明了朝廷这次撤军是正确的。诸位阁老看着沙盘,也都认同了苏辙的推演······

奏报到了赵曦案头,赵曦只是随意的看了看······

“说说吧,你怎样看待这次出兵北上,又如何看内阁议定的撤军,以及苏阁老的推演和分析?”

赵曦并没有束之高阁,而是单独留下了太子。

“虽然苏阁老的分析和推演在理,孩儿还是有疑惑的。毕竟,北辽内乱时事实,派不出精兵也是事实。至于苏阁老所言,北辽会在国朝大军深入北辽境地后,会出现分割攻击的可能,孩儿也认同。”

“只不过,这需要建立在北辽内乱得以平息的基础上。若我方深入,而北辽内乱不能平息,耶律乙辛同时借助国朝进军的时机。孩儿以为,这次出兵建功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还不错。太子有这样的想法,赵曦还是满意的。

“很好。要懂得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也云。内阁有内阁的立场,这次出兵是内阁一致议定的,并且是内阁说服朕方得以出兵的。”

“这样的基础,就造成了内阁诸位存在一定的担忧······非君臣一致的出兵,内阁不敢去承担败北的结果,也就有患得患失的心思。前方将士也会如此。这是其一。”

“其二,这次出兵的整件事,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朝想要取胜,在一定程度上,是希望耶律乙辛不在乎北辽朝廷死;而北辽朝廷,这样放任大军师深入,同样是希望能在短期内完成平乱。”

“还有一点,内阁之所以认同苏辙的分析和推演,也有一定程度的推卸责任。毕竟这一次算是没有任何建功的出兵······”

赵曦停顿了一下,给儿子思考的时间。

一直以来,赵曦是让太子把精力放在内阁的。这不仅仅是促进关系融洽的问题,更是想让太子能全面的接触朝政。

至于开封府尹的角色······权知开封府的职衔,朝廷一直没有取缔了,太子领开封府,也算是挂名,并不需要直接处理开封府的政务。

太子有过地方治政的经历,没必要再经历那些琐事。

也正是这样,赵曦担心太子受内阁的影响过深,从而在思考问题时,习惯于内阁的立场。

从这件事上,太子还算不错,虽然考虑不全面,还不能完全想明白,最起码他还是清楚自己的身份,还是有自己的立场的。

“你看看皇城司的奏报吧······”

赵曦将皇城司从北辽那边传来的信息奏报,递给了儿子。

这场兴师动众的出兵,该怎样评价呢?赵曦也说不好。

国朝出兵初期,在北辽的内乱战场,首先降下战争烈度的居然是耶律乙辛。

这老小子,或许真以为自己最终能拿下北辽的帝位吧,到这时候还舍不得燕云,还想着自己最后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北辽。

到后来,北辽朝廷并没有抽调精锐骑兵后,耶律乙辛又提高了攻击的烈度······

都在演戏,谁也不明白谁的真实意图,只能是猜测。

再往后,当北辽朝廷放任国朝大军北上时,耶律乙辛又一次降低了烈度。

皇城司没有关于北辽朝廷是否与耶律乙辛有谈判的奏报,想来也是没法探知到这样的消息。

赵曦也不敢随意的猜测。

在赵曦看来,北辽一致对外也不是不可能。也就是说,苏辙的分析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毕竟,吃掉国朝三五万大军,火器的战利品,不管是北辽朝廷还是耶律乙辛,都是有相当诱惑力的。

再反过来想,北辽故作玄虚也不是不可能。内战如火如荼,北辽朝廷跟耶律乙辛,谁也不舍得将精锐调离,也就默认了这种放任大宋队伍入境的情况。

战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和战术也可以随时调整。

同样,兵者,诡道也。虚虚假假、真真实实,虚假和真实之间,各方的想法,又如何能确定?

“爹爹,这次若不撤军,大军有可能建功?”

太子对照着朝廷和皇城司的奏报,越发糊涂了。

“说不定。在所谓的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像这样的战事,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北辽朝廷和耶律乙辛相互猜忌,有可能这次出征真的兵至析津府。同样,北辽朝廷和也与一心达成一致对外的意见也有可能,毕竟,一个没有了燕云农耕之地的北辽,并不是耶律乙辛想要的。”

“同样,也存在耶律乙辛完全背叛他的族群,联络国朝军伍的可能······”

没有发生的事,谁又能捉的准?

“但是,你要记住,出征取胜,不能寄希望于他人。北辽内耗也罢,还是耶律乙辛丧心病狂也好,那终归不属于自己能掌控的。”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阳谋都是白瞎。内阁出兵的缘由,便是有北辽意外的幻想,撤军也就不意外了。有些事没有来回,也不能设想。”

“如果不是想法太大,朕倒是以为这次出兵可以集中二十万兵力于一地······易州、永清、武清等都可以,只要集中兵力拿下一城,并将其与国朝州城连接起来,建立稳固的防线,也算是建功。”

太子有些消化不了老爹的话。既然老爹能有把握建功,为何却让这一次出兵无功而返呢?至于说内阁和老爹,太子相信,只要是老爹决断了,内阁绝不会有任何异议······老爹是有这样的威望的。

“朕不觉得朝堂成为一言堂是一件好事。同样,这样的一次无功而返的出征,或许会给北辽造成另外一个印象,或许对真正的大战有好处。”

第八零五章 该是怎样就怎样第二六二章第二五九章 脸打的很疼第八六九章 逃民的大匠第五九四章 白热化第一四三章 广南之脊梁第八二零章 别无选择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议?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八七六章 严重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跷第八二二章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八四章 射杀第一四三章 广南之脊梁第七七章 也或许是天伦第二四三章 等你挂帅收燕云第九三九章 医疗点还是安置点第八三章 释迦衰落 弥勒持世第二三三章 死无对证了(加一更)第九二三章 人之将死其言不善第四七五章 玩够了没第三五章 又一次弄瓦之喜第四二八章第一二八章 疯子把人玩疯了第四六八章 细思极恐第一一三章 太子隐疾第十三章 九连环解出来的进学第六零五章 三级遴选第八零七章 农无税的设想第二九五章 约斗第四九七章 事事烦心第一八七章 共与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线的意外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一二二章 文宽夫无耻第四八一章 闲不下的王安石第四九一章 各怀心事第八八七章 扼杀第七三一章 大谋局的形成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八二零章 别无选择第三三五章 赵曦论战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议?第一二二章 文宽夫无耻第九一六章 叛的彻底第二一一章 折子戏(第五更)第四八零章 可以杀第五三八章 战略部署(上)第三零九章 赵曦失态了第七一章 被坑了第十六章 内苑不同版第八一七章 宗亲新规第二三一章 试探第四一三章第八六一章 你见一下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继续五更,第一更)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诡异第三九二章 我不接受要挟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缢了第九五六章 谁做冤大头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访(一)第四零八章 试试何妨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四八三章 这是责任第八七八章 拦截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二五二章 谁来背锅第三七五章 司马光也想疯掉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一七三章 捷报(第二更)第七二四章 河殇第二章 惊掉眼球的痊愈第六三章 初临朝堂第一二六章 再上万尹山第三九七章 我想要大理第八八零章 说辞第一三四章 糜烂的广南战局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五四零章 战略部署(下)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八四六章 岛链战略第一一一章 让他真死去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三五二章 没想到的战况第六七一章 就是这么自信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七七一章 赵曦教子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一六九章 理应纳贡(三更)第六九五章 宋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宋国第二六零章 少饮些第七五零章 西夏又遣使了(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三更)第八零六章 工农优先的问题第九四六章 话已至此第九六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