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四章 态势

萧鲁古想的太简单了,也是以大辽的战术思维在考虑问题。

北辽以骑兵为主,斥候外放,三五十里足矣。因为只要斥候侦查到敌情,三五十里,足够营帐的大军做出反应,并及时到达出现敌情的位置。

大宋的军队却不是这样。虽然战车有一定的机动性,没法跟纯粹的骑兵相媲美。所以,大宋的斥候,一般会放更远,特别是目前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形。

所以,萧鲁古被捕捉了······

“我不是细作······我不是细作······”

萧鲁古使劲的喊,可没人搭理他。头发、装束,没有一点能证明他是大宋人,甚至连作战时的皮甲他还穿着呢。

“闭嘴!”

宋军的斥候根本就不搭理萧鲁古的辩解,一脚一脚的踹。

萧鲁古那个后悔呀,早知道他不该把军粮都吃光的。本来,他以为今天能翻过野狐岭,也就能抵达宋国的云州府,他应该不需要干粮了。

他不但吃完了干粮,还把包裹用的油纸,都一并埋好了,是担心被大辽的骑兵发现。

谁知道,宋国的斥候居然在离关隘百里的地方还有。若是他的军粮包装还在,有军粮包装,最起码就有一定的说服力了。

大宋的军粮,一直就是机密,也是从来不外流的军备物资。可惜,现在······

萧鲁古已经被绑起来了,捆的更木头似的。

然后,萧鲁古被就这样绑着,直接甩在马背上,被宋军斥候压着。

一路垫,几乎把前日吃过的军粮都要垫出来了。不过还好,萧鲁古看着地面,知道这是进到宋国境内了。

水泥的关隘城墙,只有宋国才有······

“搞了个北辽的细作······”

“哦······赶紧送到主营去,这几天正忙乎舌头这事呢!”

萧鲁古听着对话,倒是歇心了。只要见将军,不是随意斩杀,他觉得自己就有活命的机会。

皇城司上官当初就说过,他们的腰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识,让他不要随意暴露。到了主营,总该有人认识吧?萧鲁古放心了······

“官家这一次又判断准确了。”

虽然现在大宋跟北辽的战事还没有开打,但,双方已经都在调兵遣将了。

为此,官家和内阁有一次争论,就是具体从河北道还是河东道发起总攻合适,北辽又会在何地布防重兵。

王安石,乃至内阁的诸位都认为,鉴于河北道两次交锋,大宋都是因为北辽的战术改变,而导致无功而返。

这一次大战,北辽在河北道,很大可能会避开大宋锋芒,继续采用避重就轻的战术。而河东道,因为大宋的兵马大多聚集在河北道,必然会促使北辽在河东道布置重兵,以便能从河东道突破······

而官家认为,河东道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反倒是战车的盆地那样的地形里,更容易发挥作用。

河北道已经有二十万大军了,就是骑兵也多集中在河北道。争论的焦点是,现在抽调国朝各地驻军,应该支援那里为善。

最终还是官家对了。

战事,皇城司的情报是共享的,而河东道也来了同样的奏报······河东,野狐岭以北的北辽营帐,很可能是在上演空城计,是疑兵。

这是一个叫萧鲁古的皇城司探知的奏报······

在萧鲁古被带到主营,在被宋国军卒搜身时,军中的皇城司探知叫停了审讯,并迅速奏请了云州的皇城司主事。

“这个萧鲁古可信度如何?”

“据多方情况分析,应该不存在疑问。他的妻小确实居汴梁,手信已经带去了。并且,他的分析,跟云州防军斥候探知的完全吻合。”

官家还未到议政厅,内阁基本上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官家,老臣还是不明白。河北道两次试探性作战,本质上是我方让步了,为何北辽在河北不执行之前的战术?”

“而且,云州虽然是盆地,但是,就云州平原而言,蔚州等地是具备大规模骑兵作战地形的。以我大宋兵力而言,北辽采取避重就轻,在河北道周旋,在河东道突破是最佳战略。为何北辽会如此?”

王安石乃至整个内阁,对此深感不解。就是经历过兵事的章惇、王韶,也是这样的观点。

实在是想不明白,北辽为何要跟大宋硬碰硬的打······

“对于国朝的战力,这么多年,可曾与北辽有过大战?没有!至于平灭西夏,在北辽看来是一次以众敌寡而已。西夏疆域几何?兵员几何?而北辽兵员几何?疆域几何?”

“北辽和国朝承平百年,从特定意义上讲,是有些情义在其中的。对于北辽而言,跟国朝的争端,就在燕云十六州上。既然讨回云应四州无望,自然要死保剩下的十二州。”

“他们没有灭国的担忧,或者说,他们以为国朝还没有将北辽平灭的能力······两次的试探性作战,也让北辽朝廷确信这一点。”

“国朝和北辽,战争是决定分界线的基础,河东战便是如此。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战争的胜负,以及实际占领地作为分界线谈判的基础。北辽重兵布防河北属于正常的应对。”

“内乱两年,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全面开战了,更不可能支撑对我到大宋的反攻,从而拿下云应四州,恢复到河东之战之前的边界。”

“集中优势兵力,以河北道的战争胜负,来决定整个两国的未来走向,这是北辽的决策。对于北辽的形势,也只能如此决断。”

“还有一点,因为平叛,所有的北辽势力这一次全部调动起来了,也相当利索的将耶律乙辛的所谓精锐叛军歼灭了。北辽朝廷需要利用将士们的士气,更需要趁着所有可战之勇士的数量,来给我大宋一次教训,打出宋辽边疆百年的和平来。”

“近百万呀!北辽需要这样的数量来虚张声势,连负责转运的辅助军种都承担起作战职能了······否则,或许真的北辽会从河东道突破,然后长驱直入······”

第一七六章 君子三省吾身(第五更)第九百章 另一种推演第二五零章 都是粮食闹的第七三章 个人的要求第六八五章第三八章 那人是谁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过分(继续五更 第一更)第二七四章 最后的问题第六一三章 彻查第一四六章 就这么简单第三二章 推进第一四五章 计谋只是心里较劲第八六二章 立场和态度第四七六章 丢人现眼第五二九章 弹劾第三七三章 背锅的人第五一章 事情大发了第五一八章 文坛盛事第九八章 苏颂是个有意思的人第六九一章 诸般罪孽皆归于朕第二二零章 这就是马车第一三六章 太子殿下的诡异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泽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败感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第二零三章 不明白(第二更)第五一九章 总则第二三二章 耀武扬威第八七一章 适逢其会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访(十三)第七零九章 诡异的场面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势第二三九章 杀无赦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二九八章 狄汉臣尚能饭否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八零七章 农无税的设想第九五二章 以身为主第九三三章 带个功劳进大宋第七三五章 打一下就知道了第三百章 这才是就绪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后门第九四五章 推进第五八九章 谁在搅局第九二九章 北辽先宣战了第八八章 换个说法第七七六章 这是搞株连第一六零章 声东击西第一六四章第三四章 放个烟雾第五八九章 谁在搅局第十九章 就是转转第六三七章 很难说第二一九章 这才是麻烦第三一七章 巴掌和甜枣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七一一章 重点是如何进城第六六三章 韩琦的危机感第三六七章 拒绝禅让第八六四章 这才是诱惑第八三七章 窝囊的海战第四八零章 可以杀第六六一章 治病于初起之时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五八五章 见仁见智第四一六章第四六章 资善堂族学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馏作坊第七二四章 河殇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一更)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四七八章 这青苗法呀第九六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四七七章 蛊惑第三一六章 令行禁止的造就第六八四章 难度在哪第四一一章 没省油的灯第四八一章 闲不下的王安石第一五六章 战还是要打的第一八四章 一网打尽(第三更)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七五三章 战争结束之后(下)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六二七章 苏轼是什么才第八五五章 南瓜的疑惑第二零一章 斗嘴逗乐子(第五更)第八八四章 道理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跷第五四八章 野望第五一一章 闲事不闲第七二章 马蹄损伤第六六四章 泄洪口的选择第四六五章 乡野遗贤第七六零章 换个角度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