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原始积累

录象厅早场一般八九点开始,至晚上八九点结束,五部片子一个循环,随时入场,票价不变。

所以这就要求大家要算好时间,否则落下一部又等不到下一个循环,就会白白浪费。

因此大家就会早早的来到录像厅等着,等着时还可以吃点东西,不然看电影时间长饿了就难受了,而且吃东西也很方便,很多录象厅门口都有地摊,馄饨一块五、肉馅饼一块、豆腐脑五毛、油条一块钱三根。

没有网吧的时候,“刷夜”是用来指代看录象的。

录象厅晚场一般晚九点开始,至次日凌晨七点,也是五部左右片子的循环。后半夜的时候,老板会拿出“大家最想看到的片子”。

录象厅不仅是一群人青春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比如“大家最想看到的片子”,就让很多人用近乎荒诞的方法告别了屁孩阶段。还有或酷或痞的主角们,没进录象厅之前大家无法想象,墨镜对一个男人何等重要;可以不会独孤九剑,可你不能不会背“鸿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录像厅看电影,之所以受大家欢迎,他放的电影大家喜欢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票价便宜。

电影票从平均的两毛五飞窜到人均20元后,几乎没什么去电影院看电影。录象厅的价格最初是一元,后来两元,最贵的时候也没超过五元。

90年代中期录像厅多的如同后世的网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VCD的流行,大家到录像厅看片子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录像厅的低潮到来,录像厅数量随之明显少了,录像厅时代结束。

录像厅不存在了,或多或少,这也配合了大家鲜衣怒马但并没有重量的青春。

那些记忆太局促了、太草根了、太贫贱了,甚至让人怀疑有没有铭记的必要。

可我们也不能否认,托录像厅的福,在里面泡出来的影迷才是今天中国电影消费的中坚力量。错过那个时代的人不会明白,这是我们共有的秘密。

我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精致了,所以别忘了,我们也曾经粗糙过。

。。。。。。

冬夜万籁寂静,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苏浩躺在床上,开始思考今后的路。

自己现在要做的是考上一所戏剧院校,然后呢?

*的想法很好,要自己成为一个自编自导自演三位一体的人,成为明星,巨星,一代娱乐教父。

可娱乐圈剧红人不红,剧红不知导演是谁,编剧那更不用说,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不能等着。

现在要有所准备了。

马上就是1995年,自从92年明确了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地位开始。

每一年,工作、生活、金钱、物质,甚至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在以最迅猛的姿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正是变革最迅速的阶段,无论是为了什么,都必须开始原始积累了。

从现阶段讲,最理想的发展路线应该是投机和投资。先依靠投机获得暴利,滚起雪球,然后投资将要兴起的行业和国内外企业,奠定相对稳定的财富基础。

而目前最赚钱的行业都与地产相关,比如旧城改造,或做新实体制造业,侵吞国企,钻价格双轨制的空子,这些都是,但是没关系、没背景,没充足的钱,都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了的。

所以财富积累有点难,那就考虑名声积累。

出名也是个技术活,在这个没有网络,不能自我炒作的年代,想要成名只有有限的几种办法,可基本上苏浩都用不上。

苏浩思索片刻想到一个点子“卖歌?”。

可转念一想就放弃了。

自己从没学过音乐,不识音节,不懂乐器和声乐,也不懂作曲,不会编曲,如果想要把后世的歌曲拿出来,至少得先学会乐理,会写简谱,最好还要会一两种乐器,这样才不至于穿帮。

而且90年代国内音乐市场还不成熟,版权制度又非常混乱,写歌带来的收入很少。

1990年,有位著名作曲家和朋友合作创作了一首体育类的励志歌曲,叫做《亚洲-雄风》,结果只拿到500元稿费和一瓶二两半装的泸州老窖。

这是著名作曲家的价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在市场的价格有所提升,对于著名的词作家,一首歌词曲的版权大概是两千人民币,但新人只有五百左右,卖歌赚钱,完全不指望。

而且就算不在乎钱少,只为扬名,歌曲不一定有人要,因为你没名,你投递的歌可能到不了识货的人手里就已经进了垃圾桶了。

1996年歌手黄.鹤翔发行第二张专辑《九-妹》。主打歌曲正是歌曲《九-妹》,正是这首歌使他红遍大江南北,专辑销量过百万张。

而这首歌其实是歌手尹.相杰的歌迷写给他的,可是筛选歌曲的工作人员一看,这是谁呀,写的什么东西,就直接扔进垃圾桶,根本就没到尹.相杰手上。

当时黄.鹤翔因为碰倒垃圾桶,发现了这首歌,觉得这首歌很好,才使其被大家熟知。

所以卖歌这条路暂时放弃。

“抄书?”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想要靠文学成名,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或是出版小说。

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在这个喧噪的年代,传统文学达到是最鼎盛的理想巅峰,这时的诗人、作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不亚于那些歌手明星。

但“写书”也不是可以随便写的。

前世那些获奖的中长篇小说就别想了,你一个高中生敢写,编辑打死不会相信,更不会采用的。

这也是后世方.舟子怀疑韩少代笔事件的一个原因。因为纯文学小说需要深厚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有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

而且所有非学生类报刊,几乎都不采用学生的自由来稿,特别是中学生的来稿,因为在编辑眼里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没有自主能力,没有社会信用,万一因抄袭造成影响,编辑要承担责任。

因此报刊规定:学生作品,除非有老师或熟悉作家推荐,否则一律不予采用。

而像韩.寒,蒋.方舟之流,如果没有两位作者的父亲在文化出版界的人脉门路、信用保证,以及特殊的历史机遇,他们的作品根本出版不了,更不可能成名,因此,现在即使想“借鉴”一下,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57、找人帮忙第六章 报考专业13、互利共生49、稿酬4、电影收益21、高考37、大导不是白叫的18、开机不顺2、小偷9、八一厂30、约歌第六章 报考专业7、小县城54、迎新晚会25、军训神器25、军训神器10、确定演员76、八一厂16、定演员59、观看电影65、夸奖29、试看64、开拍10 、原始积累28、表演基础22、艺人与经纪公司2、临时起意27 、【无间道】结局68、眼光25、杀青15、电影开拍16,报道28、logo55、这就是命42、老贾的蛰伏期8、女主人选73、主旋律电影发展史8 、命运眷顾29、答应27、主题曲71、目的56、计划15、歌曲【悟空】50、找目标14 、院校45、成品59、观看电影15、歌曲【悟空】10、导演人选17、剧组76、八一厂4、毕业后的工作53、96级新生14、书评24、开拍22、想法9、人品8、女主人选20、艺考结束1、商议15、电影开拍4、【小武】11、天赋41、北电青年电影小组3、邀约8 、命运眷顾26、玉竹挂坠62、拿下角色10、解决38、回家15、两版【第一次】12、程清松的故事10、导演人选22、苏浩:以身相许26、香港回归1、商议63、第六代导演的特点23、开学报道22、苏浩:以身相许48、表演方法9、人品12 、诗歌1、98年的‘神剧’39 、再见老贾20、徐婧蕾的字38、回家13、热售45、两版【神话】1、商议25、杀青59、准备10、为爱发电55、捐款8、开拍8、开拍25、戏份拍完49、商业片49、商业片59、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