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北电青年电影小组

贾璋柯再次对王红伟和顾挣说,咱们拍电影吧,而且一定要拍自己想拍的那种电影。他说,你看看现在的【中-国】电影,得了那么多奖,实际上这么差,压根就是个幻觉!

而事实也是若此,第五代电影导演们的一套拍片模式,成功模式也开始在误导【中-国】电影。就连擅长拍城市题材影片的黄.建新居然也在拍摄一部第五代得奖模式的电影【五魁】,接着是何.平的【炮打双灯】、李.少红的【红粉】。

望着电影中的张式摄影、陈式异国情调,以及同样的对现实的无动于衷,同样的对问题的熟视无睹,他们开始失望了,开始不满了!

贾璋柯他们仿佛一下有了责任感,他们觉得:不能让这帮人搞了,咱得弄点实在的东西,得发言,得拍东西了。

于是三个人决定要拍点东西。

制作电影是一件需要集体力量去完成的事情,他们只有三个人,很自然地想到要有一个组织,能够长期作为一个号召,吸引更多的朋友参加,尽量长久地做与电影有关的一些事情,哪怕是作为一个在一起谈论电影的组织也好。

于是“北电青年实验电影小组”就此成立。有了名号,下来就是寻找拍电影的机会了。

但是你没有机会,这时可不是后世谁都可以当导演。

这时在电影学院大家认为导演只能是导演系的同学才能够担任的职务,其它系的同学只能是他们的助手。

这在一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也就是说导演系同学在入学时直至以后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特别是在第五代的导演们获得成功之后,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育被成功地证明以后,导演系就有了急切培养大师的渴望,不管对象是不是刚离开家的十七、八岁的孩子。

当时有一个导演系同学听说他们要拍片,对贾璋柯说:拍一个也好,拍过之后就会知道拍电影不是这么容易。

他不例外地依旧是居高临下的口气,贾璋柯可能有一点生气,这也许是他成功以后在《南方}-周末》提出“业余电影”概念的原因。

据说导演系老师对这种观点很不满,但贾璋柯就这么说了,在向大多数人表示——我们有拍电影的权利。

小组起初只有他们三个人,但对电影还是很狂热,一起看电影,然后就是对电影的好坏进行激烈的争论。三个人互相鼓励,看了大量的书、大量的录像带。

1994年,“北电青年电影小组”开始第一次拍摄,为山东一个广告公司拍一些京城街头的广告的资料。

三个人分好工,贾璋柯当导演,王红伟当制片,顾挣当副导演。去学院器材科租摄像机时,才想起还没有摄影师,顾挣去宿舍里找了半天,正好摄影系90班的女同学朱.炯没事,愿意帮忙,便一起去拍了。

1994年5 月26日,为客户干完活后,“北电青年电影小组”终于开始了实际的拍摄行为。

天安门广场上,他们拍国旗班的士兵和一个修理草坪的园丁,拍合影留念的游人,也拍集体活动的少年。拍摄时间历时一天。

最后,他们将这部影片取名为《有一天,在京城》。影片完成之后,他们迫不急待地拿给别人看。

但没有想到,同学们看过纪录片以后都非常冷漠,几乎连批评的意见都没有。

“北电青年电影小组”开始怀疑这种实践的意义,在一群学习电影、热爱电影,“懂”电影的学生中得不到任何反响(哪怕是批评的反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贾璋柯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影片是有意义的,于是拿着那部十五分钟的短片,找了一台录象机放给各个宿舍的人看,可没有人对纪录片感兴趣,更没人对他的粗糙的美学感兴趣。

大家认为拍纪录片是最简单的事情,到电影学院来就应该学一点复杂的技巧。

拍完《有一天,在京城》之后,“北电青年电影小组”三个都有点茫然,大家像受了打击,活动中断了好长时间。

转眼到了1994年年底,1995年是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贾璋柯为了这个纪念日,决定再拍一部片子吧,不是纪录片,这次是有剧情的。

其实,说什么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那都是官话,贾璋柯想拍片,是因为他又弄到了钱,有钱就可以开工了。

贾璋柯这次的剧本【小山回家】把一个河南民工作为主角,主角是王红伟来扮演,还用大量的非职业演员。

大家本来是想要拍摄一个长片的,但是由于钱的问题,完成剧本定的90分钟长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被迫放弃,【小山回家】成为一个近60分钟的短片。

1994年12月30日,在北.京邮电大学“正式”开机。

事情总是不可能很完美,因为摄影机是从《光明日报》借来的,最后一天出了一些意外,必须把机器提前半天还回去,但是工作计划已是不可能再改变的了,最终剩下两场戏没有拍。

因为有几场戏没有拍,所以不得不修改原来的剪辑方案,许多场景都被代以黑画面加字幕的方式加以解释说明,有点像默片。有一场小山去找大学生的戏没有拍摄,可是在叙事结构上来说实在无法删去,贾璋柯就把两个演员的台词在现实环境中录下来,配上黑画面,就像广播剧样。

影片实拍在1995年1 月3 日结束,片子全部剪辑完成已经是1995年5 月份。

终于,在1995年5 月,在电影学院首映,那天来的人很多。片子放完以后,大家又都陷入沉默,可能实在没有什么参照系来评价它,它和以前见过的好的不好的学生作业都太不一样了。

同学们不能接受这么粗糙的影像,他们认为完美的电影一定要好看,画面一定要精致,像明信片一样,声音一定要经过多少遍的处理。总之,一定要在你的作品中看出你懂电影的行规,这样大家才认为你会拍电影。可是这些【小山回家】中都没有。

【小山回家】在学校中的反应依然还是这样的冷漠。

当时正值3 、4 月份,正是电影学院进行专业考试的时候,于是“北电青年电影小组”决定再制作一部关于考生考学的纪录片,小组几乎每个人都曾经经过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

9、人品12、签人第五章 学生生活14、【第一次】的导演21、高考51、投资电影18、艺考流程52、98春晚38、回家59、准备3、邀约42 、偶像剧28、表演基础1 、新作55、这就是命25、香港回归24、琴瑟和鸣60、开始14、【第一次】的导演20、歌曲宣传27、买房12 、诗歌45、两版【神话】30、约歌65、夸奖5、两个‘教父’55、这就是命74、主旋律电影的模板37、大导不是白叫的17、剧组9、八一厂9、张一百15、新年13、互利共生9、八一厂23、投资23、投资54、迎新晚会1 、新作10 、原始积累26、大学校园76、八一厂55、鸡汤歌曲40、【小武】的命运9、突发第四章 缘由76、八一厂50、内地青春偶像剧开山之作12、天赋2、98抗洪22、苏浩:以身相许8、新版【惊涛骇浪】33、豪华阵容8、思考33、豪华阵容6、启程19、开机不顺63、第六代导演的特点24、军训7、小县城43、国内偶像剧发展史71、目的10、解决45、成品25、杀青13、热售42、老贾的蛰伏期34、陈导心中的‘王侯将相’69、98大洪水22、苏浩:以身相许14、大圣歌14、【第一次】的导演63、第六代导演的特点59、准备7、第一次17、女主人选12 、诗歌19、老徐41、北电青年电影小组19、开机不顺1、98年的‘神剧’2、邀请48、招揽未成58、96歌坛十年回顾60、【将爱】影视化11、交换47、经纪人14、定好演员23、苏醒12、签人35 、演员的演技45、成品51、投资电影31 、约歌67、98年的‘神剧65、夸奖27、主题曲1、98年的‘神剧’48、招揽未成14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