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八、曹禺先生来讲学
十月份的一天下午,著名剧作家曹禺来到我们的学校来讲学,同行的还有其夫人,上海京剧院三团团长,著名演员李玉茹。
讲学的地点是在学校大礼堂,这曹禺是大剧作家,《雷雨》的作者,大家久闻大名,纷纷拥入礼堂,台下爆满,挤得严严实实,走道上也站满了人,都来一睹他的风采。这时曹禺同志已经70岁了,看上去很健朗,头发黑黑,个子约在一米六五左右,虽貌不惊人,但却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
曹禺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剧作家。他原名万家宝,曹禺是笔名,就是把大写的繁体万字拆开而成。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二十四岁时就创作了成名作《雷雨》,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这部剧作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成功地表现了二十年代中国封建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雷雨》的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曹禺后来又创作了著名作品《日出》、《原野》。这《原野》后被拍成电影,刘晓庆主演,传说因为有裸露镜头和激情戏被封映了许多年,而据刘晓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原野》被禁不是因为激情镜头,而是因为电影太过血腥。《原野》自1980年拍成以来,一直禁止放映,直到1988年才解禁。
曹禺和李玉茹的爱情故事也很有传奇性,他们在一九四七年相遇相识相知,但当时曹禺已婚,不能在一起,直到一九七九年,在相识三十多年后走在了一起,领取了结婚证,这年曹禺先生69岁,李玉茹也已是56岁,家里的司机老史做了他们俩的证婚人。
曹禺讲的主要内容是美国、英国的戏剧现状,他曾多次出访到欧美讲学。在一月份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与赵寻、英若诚等组成中国
戏剧代表团访问英国三周。后又去了法国,接着三月底又应美国学术交流协会邀请,赴美讲学六周。跑了十个城市,美方特意排演话剧《日出》和《北京人》,表示欢迎。他出国访问讲学简直就象我们上街去玩一样方便平常。
第二天,由李玉茹同志作学术报告,主要讲戏剧演唱方面的知识与故事。虽然五十多岁的人了,但看上去精神饱满,很有气质,长相也秀丽。最后她演唱了二段京腔。确实好。掌声不断。
还有一个剧作家白桦,就没有曹禺这样的好运了,他写了一本《苦恋》,惹了不少麻烦。那是大学第二学期的时候,也就是八一年的春天,剧本《苦恋》受到了批判。主要问题是说《苦恋》对毛主席的评价很不对,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剧本犯了倾向性错误。这电影剧本本来是发表在八0年的《十月》杂志上,并没有引人注目,但越批判越好奇,这剧本一批判反而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与兴趣,纷纷去找来看。后来系里也要求我们看这部剧本,并组织讨论,写批判文章。
对《苦恋》,传说中央意见也不统一,邓小平批示要进行批判,胡耀帮却不想大批,认为教育一下就行,不要影响解放思想。不久,系里举办了一个报告会,一个省作协的官员讲了关于当前文学动态及对《苦恋》的一些看法,总的来说,《苦恋》是被否定的,社会上反响很大,作者白桦也同意对剧本作修改,但是社会上一些人对《苦恋》的批评有些过火,对作者也进行了污蔑,这是不应该的,不是正确的文艺批评观。
《苦恋》的作者叫白桦,当时在我们眼中,他名气很大,也很有才气,诗歌、小说、剧本都会写,我们读过他不少的作品,他是个部队作家,真名叫陈佑华,15岁时便发表了第一篇诗作,便以白桦为笔名。听老师介绍,这《苦恋》还拍成了电影,片名叫《太阳和人》,拍成后禁播,不能公映。
电影剧本《苦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画家的命运,以著名画家
黄永玉为原型,写了画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少年凌晨光虽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得到不少人的器重,生活上也处处得到人的照顾。青年时,被国民党抓壮丁,被船家女绿娘搭救,彼此相爱。后来,凌晨光因参加反对国民党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被特务追捕,逃到国外。在美洲的某个国家,他成为著名的画家,享受着有别墅、汽车、画室的豪华生活;绿娘也来到美洲,有情人终成眷属。祖国解放后,凌晨光夫妇返回祖国。在轮船驶入祖国领海看到五星红旗之时,他们的女儿生了,并取名为“星星”。回到祖国享受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凌晨光一家的命运,如同千百万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堕入谷底:全家人被赶到没有窗户的昏暗斗室。在凌晨光生日那天,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女儿星星不堪忍受,觉得在这个国家已经不能容身了,决定和男朋友到国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对,几加劝阻,女儿反问父亲: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法回答。这话后来被许多人摹仿套用,也成了最大的罪状。白桦说,他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一个画家的不幸遭遇,揭露批判“四人帮”敌视、迫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行径,让人们反思十年浩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说实话,以我们的水平,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也同样根本看不出这剧本的问题,我们没有那样高的政治敏感,对政治还十分无知,还觉得没什么呢。我们只能体味这故事是否真实可信,有没有艺术生命力。但当时《人民日报》、《文艺报》都有长篇大论的批判文章。说《苦恋》是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严重错误倾向和思潮的反映,是丑化社会主义、否定党的领导、鼓吹资本主义、搞自由化,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违反。我们照搬照套,照样画葫芦,里面最引用几句伟人伟言、名人名言,批判文章就写成了,完成了作业。
作家,虽然容易成名,但是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