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号 咆哮的妇女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先祭而后食。

亲爱的云女士:

在我的印象当中,你一直是一位非常恬静的女孩子,在你身为人母之后,我也看到你非常贤惠的一面。那个时候我能够感受到在你的背后散发着慈祥之光,你的笑容就像是庙里见过的观音菩萨的笑容。与你朝夕相处,大概一年光阴,之后有两年我们在不同的班,那个时候我不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就像今天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一样。我大概能推测自己将来会过得不怎么样,但是具体怎么个不怎么样,我是想象不出来的。我推测很多年之后,我可能仍然维持着单身状态,收入依旧微薄,身份依旧尴尬,梦想依旧遥远。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其实一切都已经变了。没有人可以怀疑时间的力量,时间会改变一切。它能让灰尘当中孕育生命,再让生命归于灰尘。地球不过是茫茫宇宙当中的一粒尘埃,而我只是那一粒尘埃上用肉眼看不到的一个微小的颗粒。

但是我对你的印象又不是单一的,应该说你不是那个传统的人,在你的文章当中总是有一种劲儿。你对自己的才华有一种自负,这样的话用在今天的你身上可能是非常不适宜的。因为今天你的见识远胜当初,但当初那种轻狂的劲头是今天的你没有办法相比的。在省城上学的时候,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士兵突击》,里边有八个字念起来,今天依旧让我感动年少轻狂、幸福时光。记得当初的你对韩寒是有一些批评的,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你,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魅力,后来我在面对你的时候,往往要退避三舍。我今天没有办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或许是因为做贼心虚吧!时过境迁之后,早已经物是人非,我怕自己因为靠近你而不能阻止自己爱上你。为了不给自己这样的机会,我才选择回避,但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一定会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

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些故人,他们的处境比我好太多。但当我们在某个场合重逢的时候,他们积极主动的跟我打招呼,而我却显得非常冷淡。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我在他们面前表现的高傲,而是觉得自己没有脸去跟他们做朋友。我相信我的这些举动一定会让他们有点伤心,也一定觉得我这个人非常不识好歹,事实上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已经没什么朋友了。我其实非常想要融入大众的生活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希望自己能够解读他们的心声,也希望自己的发言能够呼应他们的关切。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在单位那个极为敏感的场合,凡是不涉及工作的话题,我应该一律不参加讨论,不发言也不表态,特别是在我所在的那个办公室,或者我们办公室诸位同事在的任何一个场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与他们保持距离,关系亲密的人是可以互相开玩笑的,但我跟这些人不过这个。

跟工作有关的事情,只要不牵涉到自己也一律不表态不发言,如果牵涉到了自己,就应该保持高度警觉,在发言之前一定要想好怎么说,对自己最有利。坚决杜绝这样一种情形什么都没想明白,就一股脑的把话说了出去,很快就露出破绽,让人家抓住把柄,被打个措手不及。工作牵涉到自己,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的切身利益,在什么地方,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两个相互信任的人才,可以谈交情,如果关系一般,只需要谈利益就够了。在这里我可以抛出一个结论,在单位的一切人,我与他们之间只可以谈利益,至于交情就无从谈起。我至今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那个举动,夜里唱KTV无处可去,我就把一群人带到了我居住的地方。从那之后我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视线范围之内,这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感。

如果你没有被监视,就不会被议论。彼此信任的人了解你是一种福音,如果彼此之间在利益上有所纠葛,或者你对那个人存在任何程度的不是信任他对你的了解就是你的噩梦。所以我能够想到自己当初不经过你的同意就看了你的作文,是多么冒犯别人的举动。我不知道上天会不会给我一个教导别人的机会,如果我将来的确有这样的机会,看着一个人一天天长大。并且能够对他施加影响,我一定会非常重视礼仪方面的教育。如果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运用自如,我就可以避免很多危险。如今我早就过了而立之年,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也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可我仍然感觉自己在这个方面有非常多的问题。在我的眼中你一直是一个闪光的人,与你通信真是与有荣焉,我希望我的存在对你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我的心愿。

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年仅六十八岁的喜剧明星离开了人世。他有一位明星搭档,想必对这件事情一定很难接受吧!这位搭档已经满头白发,我相信他赚了很多钱,同时也相信他一定过得不快乐。虽然他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但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除了工作上的往来,纯粹的私人之间的往来几乎为零。这位黎氏的喜剧明星在不久前被查出患有肝癌,在很短的时间病情急转直下,今天他的人生就画上了句号。相信在他离开之前一定会感到非常的遗憾,因为他一直希望与那位了不起的搭档有再一次的合作。今天发生的这件事情意味着他的愿望彻底落空了,再次合作将永远不会发生。今天发生的事情也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它让人成长让人衰老,他能让你变成弄潮儿、追梦人,但总有一天你会被时代所抛弃。当有一天你感觉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时,切莫为此感到悲哀,因为这是时间的力量。

另外还有一则新闻,今天更新了消息,不久前网上传出一则女教师的发言,痛斥某些家长素质不行,素质不行是因为这些家长收入很低。这样的发言我是经常能够听到的,不过我听到的不是出自教师之口,而是出自家长之口。家长之间也是有鄙视链的,一些家长会耻于与另外一些家长为伍。根据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利益。老师是绝对不能得罪的,我所接触到的老师不一定会有学生经常送礼,但他一定收到过学生的礼物。不一定极为贵重,但一定拿得出手。那些懂事的家长总能够不失时机的给老师送礼,这其实还在其次,有一些老师一旦没有收到礼物,他的心里就会产生落差,就会有一些失当的言行。

家长社会地位低,孩子被老师看不起,这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谁要说所有的老师都不歧视孩子,我觉得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当一个老师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去歧视出身寒微的学生,其实歧视在这位老师的心中已经产生了。我特别不喜欢这样一类文艺作品,对不同的角色会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若要跟这些规定的模式不一样,那就算是违反的规定这样,作品也会因为这个缘故而无法面世。韩寒的小说《三重门》就是突破了这种规范的作品,在我看来电视剧《流星花园》之所以能够流行,也是因为它突破了这样的规范。按照规范进行创作,会让人感觉人物非常的不真实,从小就有人告诉我,学生是花朵,教师是园丁。那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接触到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鲜花若是开在干净的地方,园丁养护起来积极性也高,鲜花若是开在了茅厕里,园丁就会捂着鼻子骂着脏话去掩护,甚至懒得去瞧他。

到底什么才叫做正确呢?我们都会习惯性的用真善美三条标准来要求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如果不能真实的反映我们的所看所思所想,而要去迎合某种标准,符合这种标准就被视为正确,与这种标准不符合就被视为存在瑕疵。我觉得创作者只要怀有善意,去描述真实的世界和感受,这就是好的文艺作品了。有人说美是没有标准的,如果没有标准那只能说明美这个概念就不应该存在,如果没有标准,你怎么能感觉到它是美的呢?在生活中又是如何分辨美丑呢?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分辨事物的美丑。应该以人的感觉为标准,让人舒适的就是美的,让人不适的就是丑的。在真与善的基础之上,文艺作品能够让人感到舒适,这就是兼具了真善美。我衷心的希望,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我同时深深的知道,不同的人会拿出不同的三观要求文艺作品……

那位咆哮的女教师据说后来在微信群发了一封所谓的道歉信,表示自己知道是谁录了音,但是不会调查,她承认自己说的那些话,并且威胁说,如果不接受她的说法,就会导致阶层下行。有时候我也想一个问题,把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环境里念书是合适的吗?如果按照阶层的不同来建设学校,这会不会让社会阶层的划分越来越鲜明呢?半岛之南有一个美丽的国家,那里每年都产出大量的偶像剧和真人秀节目。在省城上学的时候,我仰慕的一位女同学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向往,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学会那个国家的语言。在很久以前用我国的标准来衡量,那就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但在今天看来,那又是一个充斥着各种问题的国家。这个国家生育率是最低的,轻生率却是最高的。

有时候我想大家为什么会那么崇拜偶像,这些所谓的偶像实际上不过是娱乐公司推出的一种商品而已,他所贩卖的是一种幻觉。能够当上偶像的全部都是青年男女,一旦你被包装成偶像推向市场,就意味着你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迎合这些人的幻想。你们可以在镜头前表现得风情万种,一旦到了现实生活当中,女的必须当尼姑,男的必须当和尚,必须恪守清规戒律,一旦在这方面出了状况,就会被称作是塌房。这类事件会给娱乐公司造成巨大的压力,一般来说偶像都会有后援会,应援团之类的组织。一般来说粉丝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可以因为喜欢某个偶像大家聚集在一起,组织一些应援活动。可有人偏偏从这里面看出了商机,于是后援会,应援团之类的组织越来越职业化了。比如你要想当某明星微博超话的主持,你就必须具备相关的经验,如果明星是刚红起来的,他的粉丝怎么会有相关的经验,除非这个人曾经长期混迹于其他明星的后援会应援团,非如此不能累积丰富的经验。

粉丝团职业化之后,他们就会密切关注娱乐圈的动向。一旦发现某个明星红起来之后,就会在第一时间组建他的应援团、后援会,然后这些人就会利用这位明星的人气建立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然后以后援会的名义募集大量资金,同时他们会对这位明星的经纪公司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最常见的是维护这位明星的权益。实际上这里边也有复杂的动机,到底是经纪公司代表这位明星的利益,还是后援会代表明星的利益?经济公司与明星是利益共生的关系,道理来说后援会与明星并没有太多利益上的关系,只是单纯喜欢而已。但后援会往往会在明星之后的商业活动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把明星的前程你也在手里,如果经纪公司或者明星,本人敢不听他们的招呼,他们或者罢工或者反戈相向,让这位明星的数据非常的难看。

可以说的直白一点,职业化的粉丝团队极大的助长了粉丝对明星的一些不合理的期待。按道理说你因为一部作品,或者其他的什么缘故,喜欢上一位明星。你可以贴她的海报,买她的专辑,看她演的电视,这是因为你喜欢你自愿,并没有人强迫你这么做。而且你在购买这些东西的时候,人家也不欠你什么人情,因为这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这死个字放在这样的语境当中,一定会让一些人感到不满。他们经常会说为什么那些发明飞弹和卫星的科学家还不如这些娱乐明星赚的多?难道这些人比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还要大吗?如果科学家没有明星挣得多,是不是意味着科学家的价值没有被体现出来呢?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我也支持娱乐公司包装所有的科学家,然后成立粉丝团应援会,再组织他们去各地演出,我相信也会有不错的流量。

我们总是不能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财富并不能够完整的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比如说那些明星的确在社会上拥有非常大的声量,但那些挂在他们名下的声量有多少是他们自己的呢?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那些职业粉丝团队所裹挟的,比如说他们会出于利益的需要,他们会寻找合适的对象炒CP,可炒完了之后会怎么样呢?你绝对不会看到荧幕情侣奔现,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把他们在银幕上留给观众的印象拆得一干二净,他们就是合谋骗取生量、骗取钱财。为什么在半岛之南这些人会如此的受关注呢。从前关注这种新闻的多半是一些年轻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明星的受众年龄也在不断的上移。按照常理,中年人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应该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自己的工作上,他们所欣赏的人大概也应该是那些做实事的人,而事实却不是如此。

人们之所以会热衷消费幻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看不到希望。如果在现实的世界里,你有机会与喜欢的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你怎么会花那么多的精力去消费幻觉呢?真实而美好的东西永远比想象的东西更动人。这就让我提到了另一个问题,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女主角张小斐所属的经纪公司接管了她的超话,并且解散了全国粉丝后援会。这是一个试验性的举动,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相信会有很多明星这么做。当然敢这么做,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是真的我,如果你的数据是职业粉丝做出来的,你就绝对没有胆子这么做。半岛南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东西,但在那个地方有些东西比我们这里要残酷太多,在我们这里作为一个流量明星,除了感情生活受到限制之外,其他的都还好。

半岛南端就不同了,艺人经常被组织去参加各种酒局,甚至会被安排从事一些不体面的交易。而且它不是交易双方的一端,只是作为公司交易的筹码。半岛之南发生的事情会不会往西扩散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回过头再说,张小斐之所以能够走红,是因为她在这部戏当中表现的非常慈祥。她在剧中的形象是很多人想象中母亲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往往不是这个样子。有一句诗曾经感动了很多人叫做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作为儿女这么说,当然是非常感人的。如果诗人是一位慈母,也是能说得过去的,问题是这句诗的作者并不是什么慈母,也不是以儿女的身份。慈禧太后是出了名的恶母,只要把这句诗和慈禧太后联在一起,你就会感到非常恶心了。

如果说母亲都是慈祥的,那么官员都是廉吏,教师都是良师。可能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没有人敢非议尊者,非议长官就是不忠,非议父母就是不孝,非议朋友就是不义,总之传统文化就是要教导我们道人之善,千万不要发人之恶。在我小的时候,非常佩服那些热衷于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人,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个人变得越来越世故。我永远不会去指责这么做的人,但我永远劝大家不要这么做,因为不值得。为了大家的利益把自己置于险境,这是不聪明的举动。也许短时间内会有人在口头上支持,可只要不是当着你的面就会有人向你的上级揭发你,就算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你把自己豁出去了,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忘记,我说的忘记不是啊,你在大家的记忆当中消失了,而是大家非常默契的不再提起你。总而言之,你要学会适应现行的游戏规则,要记住利用规则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千万不要在顺从当中迷失自己,也不要在抗争当中牺牲自己。

有一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揭露这些公司存在的问题,我当时就说,我并不支持他这么做,因为太危险。你把这件事情捅出去,多少人的生计和前程会受到影响,他们又怎么会不恨死你呢?有了这么多的恨,你又如何能够安睡呢?于是有人就给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航海有危险那就不用航海了。问题是这么说的,人自己会去航海吗?如果从来没有人航过海的话。如果一件事情自己不愿意干,却怂恿别人干,这样合适吗?当然,如果所有人都像我这样选择明哲保身,会不会影响社会进步呢?我的观点是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只要自己安全的度过余生,又何必在乎社会进步还是不进步呢?进步了你未必能得到好处,不进步对你未必就有坏处,最重要的是平安。这样的话,如果是二十年前那个我听了一定会非常的不屑。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正月十八日

第174号 我跟乌龟学冥想第237号 示柔隐忍第057号 风尚引发的思考第229号 说恶第049号 诡谲第304号 离题万里第178号 粗线条的狂乱舞蹈第179号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第222号 精致和诗意第231号 思想实验第043号 阳光和笑容第237号 示柔隐忍第138号 须弥山问对第088号 美的流变第187号 我的隐形花园第146号 自下第253号 朦胧的月光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356号 竹叶青第084号 解救行动第331号 错第017号 凤凰来仪第074号 熊猫与老虎第137号 社团活动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241号 无常第249号 浮生第070号 偶像第196号 丛林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336号 残月第111号 死局第298号 冰封问候第298号 冰封问候第144号 观想第192号 看见人心第069号 儿童第134号 何为文艺第274号 叶之坠落第307号 典籍第013号 交易的艺术第252号 恶兆第330号 黄土第155号 革新故事第004号 成年人的世界第009号 过年第233号 禅之味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330号 黄土第010号 走亲第100号 年代风尚第082号 省城之行第023号 离异传闻第030号 关于算命的科学第104号 论学第145号 藏在深巷里的味道第156号 说难第033号 极简礼仪第222号 精致和诗意第151号 单身曲艺第365号 十五初一第180号 剧本和表演第329号 剑第168号 坐在茅坑望星空第269号 诡谲第334号 泄气第262号 谋划与变故第187号 我的隐形花园第038号 稚雏第162号 月亮的仆人第035号 走出孤独的方法第028号 逃离主人的狗第085号 蚊子的狂想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301号 空想第144号 观想第043号 阳光和笑容第210号 贵妃色号第206号 祈祷和冥想第283号 观音第042号 美丽的伽蓝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102号 粉红丝带第336号 残月第243号 漫画世界第164号 办事之难第015号 美奈的心思第086号 红珊瑚佛珠第044号 社群第286号 涩第206号 祈祷和冥想第303号 水底阳光第306号 枯井第083号 新事物第265号 光之源第171号 俗务缠身第268号 洞第268号 洞第320号 初假第297号 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