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号 洋瓷碗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亲爱的玉树女士:

你在来信中希望我对电视剧《小舍得》评论一番,希望能够了解男士们对这部剧的看法。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南先生与长公主成亲没有走到最后,说南先生违背承诺是不为过的。准确的说,这是一段原本就不该发生的婚姻,长公主是一位拥有高学历的人,却连洗衣机都不会使用。我只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会使用洗衣机的拥有高学历的成年人,只有坚决不愿意做家务的高学历成年人。当南先生遭遇生命危险的时候,长公主所能做的就是自己也躺倒进了医院。当南先生需要照顾的时候,评论区的女权圣人们发出了这样的质问,难道就不能请一个保姆吗?说这种话的人过高的估计了金钱的力量。的确钱对人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但要说在生命垂危之际,请一个保姆就能解决问题,我只能说这种想法有些自欺欺人。

就算某位女士为了赚钱接下了这个生意,她能够把南先生照顾到出院,她能够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南先生吗?相信这个时候女权圣人们一定会指出为什么不愿意请一个男保姆呢?乍一看在逻辑上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是迄今为止,你听说过一位男士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顾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不要说男人,就算是做过同样事情的女士也绝不容易找到。我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在生活上需要照顾的时候,可以聘请保姆,如果生理上有什么需要,是不是要求助于游走在灰色产业里的人呢?如果有繁衍后代的需要,是不是可以求助于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团体呢?我这三件事情都通过购买的方式解决了,婚姻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呢?没有婚姻,两个人一样可以相爱,而且可以爱的更加随性,更加自在。只要你愿意可以白头偕老,如果对方不能让你满意,更换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蔡女士走进南先生的生活,承担起了照顾南先生的责任,她凭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在诛心人士看来,蔡女士之所以照顾南先生的生活,是为了得到南先生的财产。实际上她的工作虽然辛苦,却没有白做。而男先生对于蔡女士的照顾,所做出的合理的报答绝不只是支付给她相应的薪水,而是一纸婚约。这一纸婚约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事实上能照顾你到这个程度的绝不是保姆,而只能是你的妻子。长公主在与南先生的婚姻当中成了失败者,这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在之后漫长的时光里,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哪一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她把全部的过错都算在了别人的头上。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不想说长公主做错了什么,我只能说她不适合给人做妻子。在很多人的眼里,长公主仍然是一位成功人士,因为他在之后的日子里继续得到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

南先生对自己的女儿尽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相比之下女儿做的却很少。她是在母亲的仇恨教育下长大的,前期她之所以能够从容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是因为她看不起那位挑战者田雨岚,一个出身寒微的女人,为了能够压南丽一头,那能够让自己的儿子不像她的男人一样成年之后是一个妈宝男,她给儿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后期之所以难力变成了跟田雨岚一样的人,是因为她发现,长公主在与蔡女士的竞争当中实实在在的败下阵来,她输的是如此简单彻底。即便是遭遇了婚姻的失败,长公主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傲慢。与此同时,南丽在职场也遭遇了挫败,为了能够压田雨岚一头,她终于变成了田雨岚。郭先生曾经说过望子成龙的人都不是龙,他们做那些事情也不是为孩子着想,而是为了他自己在人群当中显得体面。

在电视剧《小舍得》里,孩子是大人斗气的工具。现实世界一粒灰尘都能够击碎小人物的生活,每个人都想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大家不得不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残酷的竞争。理智的教育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稳定性要比爆发力更重要。教育资源的配置,各种相关的设计都应该遵循这一基本的原理。在社交网络上总能够看到很多积极的阳光的东西,似乎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里,你如果敢有所抱怨,就是不知道感恩。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谁还能冷静的讨论问题呢?谁也想不到,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绝大多数挣扎在底层的人,看到的更多不是机会。而是越来越多的机会被集中到了少数精英人士的手里,人们普遍对未来感到乐观的时候,作为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单身汉,我的感觉却不是如此。

未来剧情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呢?蔡女士和南先生会不会选择和解?蔡女士的画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作为南先生合法的配偶,她主张自己对一些关键事宜的知情权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她说不会反对把钱给南丽,这种鬼话听一听就好了,绝对不能当真。当南先生提出要把钱给她时,蔡女士却并没有因此而表现的很高兴,相反她愤怒了。她的这个反应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她希望留给别人这样的印象,自己选择跟南先生在一起,不是为了钱。就算真的是这么回事,她也不希望别人这么认为。假如男先生提出要修改遗嘱,把财产给她,她就欢呼雀跃,无疑做实了长公主南丽母女对她的指控。有人说南先生把钱给她不对,不给她也不对。其实他布满的不是南先生把钱给他而是给的太晚,如果在第一时间南先生就这么做,她一定会非常的满意。

这样她就不用担恶名,还能拿到这笔钱。蔡女士为什么要争这个呢?其实这未必是很过分的要求,不仅仅是她十多年以来的奉献,如南先生所说的那样,南先生过世之后,蔡女士对房子有使用权,但南丽拥有所有权。你让蔡女士怎么在这房间里生活下去呢?因为长公主南丽母女天天都会等着她死,收回房子,如果隔三差五的来看看她,来恶心她,她怎么能忍受得了呢?南先生心疼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合理的安排配偶以后的生活,也是他应该做的事。这件事也说明,其实南丽并没有比田雨岚强多少,当难力的处境变得与田雨岚相似的时候,她就变成了田玉岚。由此看来,田玉岚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异常,并不是她从根子上有什么问题,而是环境造就了她。

如果你在处于跟田雨岚相似的环境下,却能够表现出一点从容来,你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有时候也未见得父母就不知道孩子的求学生涯是一场长跑,如果刻意追求短时间的爆发力,会影响他在后面的发展。新闻里有一位男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也不想给孩子报那么多班,可是大家都这样,实在没有办法。这话听起来好像有些难以理解,如果大家都强跑了,而你还站在原地不动。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别人甩出去你老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会因为人的特殊情况就放慢教学的速度。假如你成了在人群当中长期跟不上的那个人,你的自尊心一定会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如果把我放在田雨岚的位置,我没有足够的自信,说自己一定会比她更从容。其实世界上大多数的母亲会跟田雨兰一样,只有极少数精英人士才能够表现的像前期的南丽一样。有一本书叫做《自然教子书》,作者是斯托夫人,在她的教育之下,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五六国的语言。还有一本书叫做《卡尔·威特的教育》,二者的情形差不多。

特别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有很好的天赋,相比一般人还显得有些迟钝。最终能够把自己的孩子超出同龄人很多,靠的是正确的方法。斯托夫人是一位教授,后面那个不用猜,大概也是一位精英人士。他们能做到的事情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甚至绝大多数社会精英都做不到。从前读这些书的时候,我热血沸腾,感觉如果上天把一个孩子送到我的手里,我一定能够把他培养成天才。到了今天我不敢说这样的话了,因为我太多疯狂的想象都被现实击得粉碎。如果我跟教育有缘,我给自己的人设是一个非常睿智的春天般温暖的人,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自己能够非常恰当的议论一些人和事。事后证明我的话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可见我说的那些东西未必都是那么中肯。

今天我看到了这样一条热搜,上边发声表达了对女权坚定的支持。对此我稍微感到有一点意外,但我觉得他们这么做非常符合逻辑。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非常支持女权。在上个世纪,有一批先生们甚至认为三皇五帝都是女人。为了表达对女性的支持,他们不惜篡改历史。相信女权膨胀的这个态势,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不会发生改变。对于我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虽然有些可悲,反过来讲,如果我生活在一个极度保守的社会,也会过得非常的辛苦。如果有人问我就是在对待女性到底怎么样?我绝不会说对待女性很好。因为当时的逻辑是这样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上级打下级,老子打儿子老汉打老婆,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很多地方女性不被允许上桌吃饭,这里指的是婚后的女性,如果你还是一个孩子的话是可以的。这些现象在古代的典籍当中能不能找到依据呢?很显然,古代的典籍里面没有这样的规定。很多人看过电视剧《红楼梦》,里边人们吃饭的时候无论男女都是可以上桌的,只不过男的和女的在不同的桌。不许已婚女性上桌吃饭的只是乡间陋俗,并非传统文化。君臣、父子、夫妇,是所有人际关系当中最根本的三重关系。上级打下级,老子打儿子,老汉打老婆。绝不是儒家提倡的做法,一般来说能干出这种事的都是一些粗鄙之人,如果你是一个读书明理的人,就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我后世对儒家的解读也是非常有问题的,他们会重点宣扬对。臣子、儿子、妇人的要求,对君主老子丈夫的要求却不再提及。今天还有很多学校安排学生背《弟子规》,坦率的讲,我很不喜欢《弟子规》,因为里边有这样的词,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按照这一种说法,父母要是对孩子好,孩子就没有机会做孝子了。

后人虽然说虞舜是一个孝子,却没有人说瞽叟是一个慈父,徒手取了新妇,生下幼子,三个人整天在一起合计谋害虞舜,在这种情况下,虞舜还能够善待这三个人,足以说明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但不能因此而过度宣扬这些孝子与恶父的故事,这世上大多数人没有愚钝的圣明和智慧,如果真的有鼓手这样一位恶父,还有极大的概率会被害死。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如果恶父和慈父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人为什么要做一个慈父呢?强人片面强调或是一方的责任,从根本上就是为了自己逃避责任。所以我觉得《弟子规》根本就是狗屎,学校组织学生读这种东西,就是坏人子弟。因为他鼓励人作恶,让行善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颁奖。

忘记是在什么时候,我在短视频里看到这样一件事,某个寺院陈列着一组浮雕,讲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不是适合沉淀在寺庙里?可以见仁见智。二十四孝所宣扬的不是善,而是一种非常扭曲的价值观。儒门所宣扬的教化是双向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兄弟虽然是并列的概念,其实也构成因果关系。父如果慈的话,子就会孝。兄如果友的话,弟就会恭。孔子从来都觉得责任应该更多的压在强势的一方,如有人问他如何才能够让天下人变得正直,孔子的回答是如果你能够率先正直的话,天下人怎么会不正直呢?老子如果想要儿子孝顺,结果不是取决于儿子,而是取决于老子。一般来说,一个慈父通常也会是一位孝子。当然这世上也会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人对子女很好对父母却非常的不孝。

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我曾经说过,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父母行为的倒影。父母如何处理对上的关系,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跟你相处。也许你会觉得不公平,我对你很好,你怎么可以对我不好呢?你真是没良心。问题就在这里,他对你好,你给他示范的是处理对下的关系。你对他很好,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孩子也会很好,在孩子的面前,你对父母很好,他将来才会对你好。也许你会觉得我的这番话有太过于浓郁的教化意味,但这番话绝对是基于事实。如果你的孩子亲眼看到你动手打你的父母,或者说跟父母吵架的时候,可以口不择言,什么脏话都可以脱口而出。有一天你的孩子跟你发生冲突,不用他回忆什么,潜意识就会告诉她该怎么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低估这一点,会让你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当然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的影响,一类是反向的影响。假如你的子女对你的某一行为非常的厌恶,他就会反其道而行之。

我觉得大致的概率应该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正向的,百分之三十以下是反向的。因为大多数的孩子即使短时间对父母的行为产生反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他可能会理解父母的行为。这个时候反向就会回归正向。能够从始至终让子女反感的父母的行为在父母所有行为中所占的比例一定是很低的。人有没有可能在反向暗示之下最终成才呢?如果一定要找,这样的例子是可以找到的。在这种背景下要一个人成才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人都是在父母正向的激励之下,最终成才。且反向暗示的火候极难掌握,就算是有人成才,大多也是监护人无心插柳。反的稍微弱一些就显得不够,反面反的如果再强一些,孩子可能就彻底毁了。所以教育子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要求子女的标准,先要求自己。

玉树,你也看到我今天写的这封信题目叫做洋瓷碗,我不知道你对于洋紫到底有没有印象。与洋瓷对应的是土瓷,现在大多数人所使用的碗应该都是瓷器了,我记得在小的时候,大人用的碗是老碗,这种碗不是瓷器而是陶器,如果摔碎了,里面的颜色跟外面不一样。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确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在一些地区,一些人还是过着艰难的生活。分析致贫的原因,有一部分是跟疾病有关,有一部分就是所处的这个地方,非常不利于创造财富,有的地方地里长,不出庄稼还缺水,地点又非常的偏僻,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守在那里。我觉得如果那里没办法让人过上好的生活,就因为果断的从那个地方撤离。

在我看来,公家门里的职员大多不擅长创造财富,所擅长的可能是写一写文件,组织策划各种活动,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各种任务,但这些任务大多与创造财富无关。真正能够创造财富的是商业,我不确定你会不会质疑我的这种观点?难道农业工业不能创造财富吗?农业也好,工业也罢,生产出来的东西是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什么东西能够激励人们扩大生产?更多的创造社会财富呢?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拿去交易,人就没有足够多的动力去创造财富。市场是一种非常具有魔力的东西,从上世纪末到今天,北洋大陆之所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市场上活动的人,每个人的初衷都是为了利己,但每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来为自己牟利。当然这些年很多人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新奇的方法来打破规则的限制,最大限度的为自己谋取利益。

让你的脑海当中有了牢固的市场意识,当你来到村里,你就会想一个问题,有什么东西是村里能够提供,而市场有需要的东西呢?最好是那种村里有大量的剩余,而市场有迫切的需求。如果没有这样便利的条件,就会退而求其次想市场上有什么样的需要是这里想办法可以满足的呢?你的生产与市场建立了某种关系,财富就会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虽然未来的人口增长或许有一些悲观,但财富的增长还是从某种程度上会让市场变得更大。想要做成这件事情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你足够的了解市场,二是你足够的了解这个村的情况。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培养本土的企业家,如果外面有企业家愿意投入也应该表示欢迎。当村里出现了,就业机会就会增加,我在这里所说的不只是企业要雇佣的人,这些人的吃穿用度都是需要花钱的,这里边有巨大的商机,可以养活很多人。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三月十五日

第317号 佛陀与凤凰第104号 论学第097号 佛窟一日游第291号 新陈代谢第018号 咆哮的妇女第182号 雨花寺第325号 怀恨隐忍第198号 三棱水晶门第274号 叶之坠落第048号 热爱跳舞的女子第023号 离异传闻第121号 采风回来第336号 残月第250号 波及第162号 月亮的仆人第095号 甜丝丝第149号 吴学究第349号 放大镜第060号 留给世界一个背影第141号 眼界第119号 博弈第261号 事缓则圆第295号 风之左右第316号 月华第038号 稚雏第334号 泄气第179号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第206号 祈祷和冥想第057号 风尚引发的思考第353号 谒庙第308号 勾勒第348号 造化之缘第359号 祈福第144号 观想第104号 论学第021号 高跟鞋之下第310号 流水有深意第114号 月宫折桂第034号 中年男人的烦恼第224号 缺陷第349号 放大镜第310号 流水有深意第204号 贫瘠之壤第151号 单身曲艺第219号 聚会第329号 剑第272号 枯第348号 造化之缘第115号 名士梦第231号 思想实验第121号 采风回来第035号 走出孤独的方法第252号 恶兆第049号 诡谲第150号 文艺中年第009号 过年第264号 克己第140号 吉凶之间第241号 无常第298号 冰封问候第272号 枯第313号 解脱与月光第270号 艺术匠心第049号 诡谲第134号 何为文艺第070号 偶像第105号 三棱镜第145号 藏在深巷里的味道第304号 离题万里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307号 典籍第148号 人性的养成第334号 泄气第150号 文艺中年第135号 无边的等待第017号 凤凰来仪第305号 仲冬花味第272号 枯第111号 死局第098号 朗润圆第162号 月亮的仆人第032号 高挑女士第071号 心境第178号 粗线条的狂乱舞蹈第094号 避世第154号 秦宋治世第024号 鞭子和蜡烛第121号 采风回来第115号 名士梦第051号 柳绿桃红第131号 人到中年第289号 令人心惊的声音第254号 难题第002号 抓住生活的希望第285号 消业第205号 援助深山之民第155号 革新故事第046号 奔马第358号 灯光球场第273号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