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挖土豆

铁木辛哥许诺给部队必要的补给,只是什么时候真的派遣运输机过来,还得再议。

他们终究会把大量的物资空投下来,消息已经传递给广大的战士们,大家都在翘首以盼。但作为部队的高层,杨明志和耶夫洛夫都甚至自食其力的重要性,现在终于等到了马铃薯的成熟的季节。

因此杨明志首先把警卫连的战士们发动起来,队伍补充到二百人,整整齐齐的站在营地的小空场。他们每个人都手持军用铁铲,短的木柄变更为长的,接着便是去田地挖掘土豆。

杨明志的伤又好了一些,他听从医嘱,还是把受伤的左臂耷拉在胸口。

他环顾自己的士兵们,一个个精神头都不错。“很好,很好。同志们,我们等待了两个月。那是我们刚刚进入这片沼泽地的时候,咱们播种了马铃薯的块根,两个月过去了,它们已经成熟,是时候进行收获了!”

战士们发出嗷嗷的吼声,他们要首先把警卫连营地附近的田地挖一遍。

杨桃和娜塔莎也都在这里,但姑娘们不必亲自下田地。她们作为后勤人员,煮了一大锅白开水冷却成了凉白开,为了祛除一些土腥的味道,更是放了一些茶粉。

现在,杨明志正式把挖土豆的重任交给新的警卫连连长巴尔岑。

“你现在有了新的职务,你要率领大家掘地三尺,把所有的土豆挖出来,一点也不能浪费掉。”

巴尔岑敬了礼,他很珍惜现在的职务。侦察连也损失很大,他们本是从各个营抽调出来的精兵强将,现在纷纷补充到人员损失很多的警卫连。巴尔岑在最近的战斗中表现很抢眼,他来做连长毫无怨言。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对营地附近的田地进行挖掘,很快,一团团土豆被挖了出来。

杨明志有伤,就在一边看着,并嘱咐妻子。“等他们挖累了肯定向你讨水喝,现在就把凉水倒进饭盒里。”

他就安静的看着战士们,脑子里不禁想到了很多。

现在的284师的仓库里的物资还挺多,上一次战斗部队损失很大,却得到了不少粮食。原来是那些跟着部队撤的村民,他们几乎把自己家搬空,更是打开了地窖,把大量储存过冬的食物,比如土豆和圆白菜贡献出来。

另外部队还储存了不少面粉,这当然是缴获德军的。

目前,一名普通的苏军战士,每一天的主食就是面包和土豆。面包并不是纯粹的黑面包,缴获的德军面粉是白面,混合上沼泽地老百姓自己储存的麸皮含量很高的小麦面粉,或者干脆是荞麦粉烤制。但在土豆和面包之间选择,战士们必然是选择面包,毕竟最简单的白水煮土豆,完全没有味道,甚至难以下咽。

只是大家也清楚,土豆还是大家赖以生存的根本。这种植物在沼泽地这种泥炭土中依旧可以生存,它耐寒又耐盐碱,土壤水分大也没问题,产量依旧很好。

杨明志只是看了一会儿,战士们就挖出来一大堆的马铃薯,甚至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些土豆的个头并不大,主要还是品种的原因。优质的土豆需要脱毒处理,如此它们甚至能长的如同办个排球,但如果不再对它们的子代进行处理,最后又变成半个拳头大小了。

就算土豆个头小,它们还是以数量取胜。

“大家再加一把劲,咱们人多,在中午之前一定要把咱们负责的田地刨一遍!”

杨明志的话通常就是命令,战士们纷纷举起铲子嘴里喊着乌拉。

警卫连负责的土豆田有超过十亩,本来这里都是野生的树林,为了盖房子树木全部砍倒,战士们又对树根进行了清理,如此很快的开垦出田地。因为土豆的特性,不需要农夫经常伺候。战士们也懂得农家肥的重要性,人畜的粪便并没有浪费。至于食物残渣,喂家禽。

杨明志给予两个女孩的任务就是老实的待着,等待的久了也有些无聊。

娜塔莎不禁哼哼起来。

“щиикаша,пишанаша~щиикаша,пишанаша~”

(白菜汤和荞麦汤,俺们最爱吃)

她唱着莫名其妙的调子,听起来也挺有趣。

“白菜汤和荞麦汤,这是这首歌的名字吗?”杨明志饶有兴致的问。

“嗯,差不多吧。以前妈妈做好了饭总是这么唱,可是。”说到这儿,女孩的脸又阴沉下去了。

“对不起,亲爱的,我还是不问的好。”杨明志发觉自己一不小心戳到了她的痛处,心里不禁自责。

娜塔莎自然不是无理取闹的人,她努力的坚强起来,强作笑脸看着她的救命恩人。“反正事实就是这样,我只能坚强起来。起码为了我的弟弟,坚强起来。“

“说的很好。”杨明志不禁鼓起掌来。她的身世和杨桃非常相似,所以两人很有共同语言。

快到中午的时候战士们终于结束了任务,他们挖掘的非常深入,有的家伙甚至挖了半米深,如果再往下挖掘地下水恐怕就渗出来了!

杨明志终于站了起来,看着战士们一身泥污的走到杨桃这里,他们讨要凉水喝。很多人自备了些水,当即拧开水壶灌起来。

巴尔岑站在杨明志面前,敬军礼说道:“副师长,任务已经完成,这次咱们的收获非常大!”

杨明志满意的回答:“你们干的很不错,咱们的挖马铃薯行动是一次实验,很显然,这次我们取得了大丰收。”

马铃薯这种农作物,风调雨顺的时候每亩产个四五千斤,环境恶劣产个两千斤也没问题。它产量极高,正是中国古代史上导致人口爆发的原因。

杨明志扫视着疲惫又嘻嘻哈哈的战士,他没有摆出官威让大家重新排队列,就直接下达命令:“同志们先休息一下,一会儿咱们开始给马铃薯称重。我们完成这个任务再吃饭,我要把成果告知师长。”

说干就干,紧张的称重工作立刻开始。

这些土豆并没有清洗,不少还带着泥土,这会影响一些结果,只是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集体农庄的大磅秤被抬了过来,这个东西本来是给鱼获和牲畜称重的,现在用来给马铃薯称重再合适不过。

称重一共用了一个多小时,正午早就过去。大家虽然很饿,每个人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因为每一亩的产量都超过了两千斤,即一吨,十亩地一共产了十一吨的马铃薯。

杨明志把数据都记在一张纸上,十一吨的粮食,这可是很大的数目,他知道整个营地的马铃薯田可是非常多的。因为是命令式的推广种马铃薯,虽然没有认真统计到底有多少亩田地,恐怕五六百亩还是有的。

农田的散落在森林中,很多空地被开垦,主要种植马铃薯。如若有五百亩农田,收获就有五百吨。一个马铃薯也就二两三两种,最多也就二百克。在配给制的条件下,普通的农民没有体力劳动的,一天吃五百克马铃薯就够了,儿童则需要更少。

但是体力劳动者和士兵吃的就多,一天至少一公斤多。杨明志简单的给自己算了一笔账,部队和附属的老百姓总人口约一万三千人,大家分布在很大的一片区域内。以一人每天一公斤的土豆消耗计算,每天要消耗十三吨,这次收获足够全体人吃两个月的。

结果如此,杨明志激动不已。面对着堆成山的马铃薯,不由感慨万千。“两个月的口粮我们很幸运的得到了,我们还有别的食物,咱们这个冬天不会挨饿!”

巴尔岑则说明:“副师长,其实我们还可以继续播种,咱们这里非常接近乌克兰,冬季一般没有可怕的低温。我们再种一季马铃薯,还是能有所收获。”

杨明志答应了,“就照你说的办,我们继续种植。不管冬季的情况怎么样,如果马铃薯被冻死了,我们还是可以把正在发育的根茎挖出来,虽然小,还是可以果腹。”

任务全部结束,战士们涌入食堂。就像刚才娜塔莎的那首小曲歌唱的那样,食堂供应的蔬菜汤大家就是喜欢喝。虽然不是煮荞麦粒,甚至是普通小麦的颗粒,食堂的大妈煮了更简单的面稀饭,撒上一些盐巴甚至是菜叶做咸粥。这种食物非常容易消化,口味极佳,很好的补充体力。

耶夫洛夫和福明迫不及待的想要得知结果,两人干脆就进了食堂。他们眼巴巴的看着杨明志喝了两大碗面粥,还爽快的打了饱嗝。

“真是好喝啊,你看咱们的战士们,喝的更加痛快。”

耶夫洛夫嘿嘿一下,当即问起了收获的事。

杨明志正欲说,心中的激动直接演变成哈哈大笑。笑够了,便摊开双手,“咱们的手指都是十个,我要告诉你们,收获不仅仅是十吨。鞋我就不脱了,再加上一个脚趾头,十亩地一共十一吨的马铃薯,咱们获得了大丰收。”

“这么多!”耶夫洛夫惊讶的问道。

“对,就是这么多,所以你赶紧发动群众,我们即日起开始收获马铃薯。我们还得建立新的谷仓和地窖。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应该暂时减少面粉的供应,在没有军事行动的时刻,我们主食马铃薯。这些新收获的,我们赶紧吃!”

杨明志叭叭叭的说了一堆,耶夫洛夫和福明听了个大概。

“好吧,下午我们就行动。谷仓的建设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先把马铃薯给挖出来。”

下午时分,挖土豆运动首先在鲶鱼村展开。经过简单统计,鲶鱼村附近的农田超过了四百亩,集中种植土豆的有三百多亩。其余的农田主要种植蔬菜,尤其以洋白菜为主。

次日,黑土村和铁匠村的挖掘工作也开始了。铁匠村拥有二百多亩土豆田,因为播种的晚,产量低一些。至于黑土村,因为他们更喜欢畜牧业,农田只有一百多亩,产量和铁匠村差不多。

又过了两天,收获统计完全结束。

“田地普查,三个集体农庄共有田地七百四十三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六百二十一亩(苏联一亩地为十米乘十米),共收获马铃薯六百七十吨。”

报告简单摆在了杨明志和耶夫洛夫面前,“铁木辛哥的援助可能几天后就开始了,万万没想咱们收获了这么多的食物。早知如此,有限的空中运力咱们明明可以多要一些武器,少一些粮食也么什么。”耶夫洛夫内心激动,部队自力更生的政策真是太对了。他不禁死死攥着杨明志的右手,“别列科夫,你来做副师长,做咱们的参谋真是太对了!”

杨明志被吹捧一番,差一点就飘飘然了。他其实知道,马铃薯如此产量颇为正常,苏联用的正是在后来中国为“小亩”的面积单位,比“大亩”面积少一半。实际上,未来马铃薯亩产六千斤非常轻松,现在小亩产一吨,换算下来就是大亩的两吨,即四千斤,在泥炭土这种不佳土质下,这样的收获量已经非常不错。

在穿越之前,他就知晓有种说法,是马铃薯和苏联的女人救活了苏联。男人都去前线了,女人在后方生产,因为环境原因,苏联更适合种植马铃薯,在这它太好存活,女人种田也完全能够应对,而它巨大的产量养活了全国的人。

只是杨明志也知道马铃薯的弊端,有几种人体必要的氨基酸它没有,更糟糕的,其能量密度只有小麦的40%。战士还是需要吃一些面食和蔬菜进行调和,至于行军打仗消耗极大的战士,油脂和红肉才是王道。

土豆获得丰收,集体农庄的村民开始自发的储存这些粮食,他们指导着战士们修建谷仓和地窖储备食物。整个普里佩特沼泽地的营地热闹起来,大家知道自己储存的可不仅仅是一堆植物的块茎,它们更是奋战下去的希望。

与此同时,杨明志和耶夫洛夫也在等待新的无线电信息传来,他们已经预感到苏军的援助就快来了。

第六百六十三章 亲自出马救老婆第三百九十八章 终于来到第聂伯河畔第六百七十二章 这个距离他们连大象都打不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情报:追兵两千人第三十八章 丰厚的战利品第七百零六章 进村第三十一章 死亡士兵的葬礼第四百四十四章 进攻(一)第一把八十六章 和难民的会师第一百八十一章 训练中的意外第四百六十五章 诺夫戈梅利第三百四十七章 疏散与攻势第八百二十一章 备选方案第三百八十七章 巴尔岑来指挥第八十章 轻步兵的武装越野训练第二十二章 暴力疗伤第八十五章 外科手术第二百九十八章 轰炸第八百八十四章 游击共和国(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就像战神一样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输机群遭遇空战第四百九十一章 蘑菇云散去之后第五十三章 神枪手娜塔莎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们其实是间谍第六十六章 训女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凯旋第三百三十章 试验善后第四百七十章 师部的清晨第三百五十章 来自德军的突兀信号弹第六百七十章 高地狙击战第三百六十一章 德军空袭部队出发第二百三十五章 黑土村的休整(一)第八百六十三章 癫狂第六百八十三章 德军不追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娜塔莎授勋第一百一十八章 犒劳第三百六十章 一大波苏军接近中第七百八十七章 福明的文件第一百六十六章 刀光之夜第八百零一章 化肥厂选址确定第四百零八章 总攻第一百八十四章 犹太难民群第六百七十章 高地狙击战第三十一章 死亡士兵的葬礼第八百一十四章 被肃反的姑娘第一百零二章 解救战俘第五百六十二章 模棱两可的推测第三百九十三章 把他们领回来第八百四十六章 针对战俘的羞辱第五百六十五章 猎犬搜索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雪中返程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一轮空投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月二十三日第一百四十二章 此战你不参加第一百六十五章 炮击作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纪律是胜利的关键第四百四十七章 背水一战第六百七十七章 像个真男人那般去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德军的医生护士第二百三十五章 黑土村的休整(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哈尔科夫受伤第四百二十四章 迂回到敌人的背后第一百四十章 蘑菇论第三百五十二章 双方的RPG第二百一十六章 德军的炮火准备第五百八十一章 意料之内的胜利第一百三十五章 伤口拆线第五百七十一章 戳眼第八百二十二章 建造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霍夫曼的艰难突围第六百五十五章 722师再入坑第八百五十三章 汇报第七百零六章 进村第一百五十六章 开炸第1924章 鼓舞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雾中的狂奔第二百四十八章 表彰会(四)第一百零五章 狙击手杨桃在行动第七百三十三章 如何杜绝士兵私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策划中的第二次空袭第六百三十四章 反攻第五百五十二章 少年营的下午第六十二章 三村联合第七百一十六章 诺夫戈梅利市合法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家中休息第八十九章 未雨绸缪越冬第二百四十三章 家中休息第二百九十九章 娜塔莎昏倒了第二百零一章 少年的征途第一百章 师长施耐德的反应第六百零六章 旅长降落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战计划第四百六十章 就叫游击共和国吧?第六十七章 侦察兵情报第七十四章 鲁莽的代价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共五十公斤的大杀器第二百四十九章 表彰会(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1942年清明第六百七十七章 像个真男人那般去死第六百五十章 必须歼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