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

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

在秦岭山脉的北麓,一个被青翠山峦环抱的小村落,在晨光的照耀下逐渐苏醒。

鸡鸣声和犬吠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一缕缕炊烟从茅屋的屋顶袅袅升起。

朱雄英伪装成一名游方僧人,跟随着几名猎户踏入了这个山村后,只休息了一晚便要继续出发,虽然待得时间不长,但这里的贫穷还是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这里的房屋,大都是用泥土和木料简单搭建而成,土墙上普遍裂缝纵横,屋顶上则铺着厚厚的茅草用来遮挡风雨。

昨夜下了场雨,茅草都被吹走了一些,散落在地上。

院子里,几只瘦弱的鸡在争抢着为数不多的食物,鸡舍的另一旁,一只皮毛间都能看出伤痕的瘸腿老狗趴在门口,依旧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

“这里的生活,真是比我想象中还要贫穷落后啊。”朱雄英心中暗叹。

“法师,快请坐。”

而看猎户们对待这位老妪的态度,想来在儿子不在的这段时间,在生活上老妪也没少受到儿子这些伙伴的照顾,其中一个猎户还说着等把这头黑熊卖个好价钱,大家伙凑钱给大娘买些米来过日子。

村里没有茅厕,村民都用木桶解决排泄问题,至于厕纸就更别想了,都是拿树枝擦一擦了事,然后再把木桶拉到贫瘠的土地里去浇肥,甚至舍不得去野地里解手。

随后,朱雄英本想跟猎户们汇合,一起前往蓝田县城,但这时候老妪却叫住了他:“法师,我听村里的人说,您是位高僧,您慈悲为怀,能不能为我那失踪的儿子祈福?他在山里听说掉进了一个黑窟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已经整整一年了生死不知。”

“老人家,可否挑水换双草鞋穿?舍不得再穿靴了,磨破了补不起。”

而看着村里的顽童想拿《大诰三编》来擦屁股,被大人追着打的情形,朱雄英沉思了刹那,然后讨来了一本,村民也爽快,这东西是官府发的,而且每家不止发了一本,他们看不懂也用不着又不敢扔了或者撕了,既然朱雄英要,那给他也无妨,大明律没规定不能赠送,相反《大诰》系列都是鼓励民间流通赠予的,只要你家里有,那多分发是没事的,只有家里没有犯了事才会罪加一等。

这是那两位猎户其中一人的母亲?

用稀粥和野菜潦草地填了个水饱后,在猎户们回家进行准备的时候,看到老妪门口的筐子里编了很多双草鞋,朱雄英提出一个请求。

学着村民用井水漱口再用撕开的嫩柳条当牙刷刷完牙以后,朱雄英被邀请一起去吃早饭。

朱雄英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并没有急于表露什么,而是选择了静静地观察着他们的举止,因为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并融入这个社会,改掉过去的生活习惯细节是他必须要做的。

老妪没有当真,但朱雄英的话语还是给了她莫大的安慰,这些话或许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但在这位母亲的心中,他的祈福却可能成为支撑她继续等待下去的希望。

在大明关于穿鞋靴是有极其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的,庶民、商人、工匠等百姓穿靴子只能穿皮扎靴,唯一的例外就是在寒冷的北方百姓被允许穿牛皮直缝靴,而无论什么靴子都不得更改款式或加金线等装饰物,违反规定的百姓将被处以极刑;而官员则可以穿黑色的皂靴,不过也只能在上班时间穿,如果一个人穿着华丽的靴子,那么多半就是拥有特权的公侯勋贵。

换上草鞋以后,朱雄英自己瞅了瞅,得益于他去年夏天的打工经历,草鞋露在外面的脚踝肤色也不算白净,像个正经行脚僧。

他跟着猎户们走进了一间破旧的茅屋,屋内陈设简陋,一张用石板垫着脚的木桌上摆放着几个有缺口的碗,碗中盛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和清澈见底的稀粥。

一名老妪驼着背正在忙碌着,见到他们进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既然得到了过段时间就送他们回去的承诺,在这里也不用冒险狩猎,所以两个猎户也就安心住了下来,只不过对于他们的亲人来说,由于时间流速不同的原因,等待的却是很久了。

少顷,猎户们收拾好东西,见朱雄英没出门,便来唤朱雄英一同出发。

实际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个一年半载,在朱雄英这边确定安全后,这两个猎户肯定就会被送回来了,朱雄英不想伤害这些被卷进来无辜之人的性命,反正这些猎户也不知道什么关键信息,他们以后的人生轨迹也不会再出现交叉。

他仿古的皮扎靴虽然外表看起来破烂,但对于他游方僧人的身份来说,还是有违和之处,这一点在昨天猎户问起他的时候虽然搪塞了过去,但朱雄英还是意识到了这处算不上破绽的破绽。

“没问题。”

所以,在大明可以根据一个人所穿的鞋靴,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他们的社会地位,而在这样严苛的等级制度之下,很少有人会冒着杀头的风险违反规定对于僧人来说,皮扎靴平常只有僧官才会穿,普通僧人都是穿草鞋或者布鞋的。 老妪笑呵呵的答应了,朱雄英吭哧吭哧地挑水,把她家的水缸补满水,而朱雄英挑水也没用扁担.他不会用那东西,怕露出破绽,所以直接用手提着,加上轻微扭伤的脚踝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看起来也颇为吃力,倒是没引人怀疑。

“您保重好身体,您的儿子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老妪的声音颤抖而微弱,朱雄英闻言,心中一颤。

看到此情此景,朱雄英倒是觉得自己把这头打死的黑熊让给这些猎户,是做了件好事.当然,他现在已经知道,这几个猎户就是去捕熊的,或许他没打死,这只熊也会被猎户们捕到,可会不会有伤亡就说不定了。

朱雄英看着眼前这位老妪那双浑浊眼眸中蕴含的期盼,实在是无法拒绝,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含混地说着老妪听不清的“经文”。

那两个猎户倒是没被怎么样,好吃好喝的在别墅里住了一阵子,虽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都肉眼可见的胖了不少,对于他们来说,现代食物那真是正经的山珍海味,而一切东西全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老妪热情地招呼着,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对于僧道等出家人,人们总是保持着一种基本的敬畏好在这些村里人没让朱雄英做什么法事。

“这时候应该从外表上看不出明显的破绽了,如此说来,只要把背包也换了,在彻底熟悉这个世界前尽量少开口说话,那应该没人会察觉到我有什么异常之处。”朱雄英心中想道。

至于刷牙问题,好在这里不缺水,虽然这里的人不舍得用盐来当牙膏,但保证基本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还是懂的,只要不是太过懒惰的村民,早晨都会刷一刷牙齿,以免以后烂了更痛苦.在古代牙齿出问题,搞不好就是会死人的,这都是血的教训。

随后,几个猎户用自制的架子抬着黑熊,几人沿着村野的土路,一路往蓝田县城而去。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45章 “上等人与狼”第36章 告白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53章 主仆矛盾第57章 姜老师讲内卷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64章 女真人覆灭!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团第79章 牛痘接种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灾民!第224章 来自郑梦周的求救信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159章 东宫属官们的劝谏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70章 身上不属于现代的痕迹第99章 派往日本锦衣卫的回信第102章 新式火铳带来的震撼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152章 抵达京城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102章 新式火铳带来的震撼第192章 父与子第223章 令人惊讶的钢筋水泥城墙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别墅,藩王们的震惊!第168章 第一个预言应验第52章 朱元璋:大孙能还阳?!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243章 朱元璋的决定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170章 真是个乌鸦嘴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预言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涡的秘密?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164章 登录在野谋士:道衍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49章 拍卖会预展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53章 主仆矛盾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准备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44章 朱元璋的两个困扰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69章 时空虫洞的秘密第86章 您说我应该回到大明吗?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100章 远洋舰队花费,朱元璋的烦恼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瞒着咱!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第54章 清朝灭亡明朝?朱元璋的惊骇!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100章 远洋舰队花费,朱元璋的烦恼第55章 世界局势与蒙古人的威胁第179章 蓄水池之论,朱元璋的赞叹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88章 第二个任务第41章 北失南补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77章 安置房项目交付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41章 教官到来第203章 皇商们的屈服第3章 爷爷你穿越到大明了?第100章 远洋舰队花费,朱元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