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

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

日暮黄昏,朱元璋终于从钟山归来,去的时候骑马,回来的时候乘车,但一天折腾下来,朱元璋的步履虽然沉稳,却还是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

走进宫城的那一刻,朱元璋在奉天门下稍稍顿足,他微微向右扭了一下脖子,似乎想要回头望,但却最终并没有回头。

其实,朱元璋不仅仅是觉得身边得力文臣一一凋零,就连那些如今位列公侯的老兄弟,似乎也跟自己越走越远了。

“或许,该找个时间跟老兄弟们聚一聚了。”朱元璋如是想到。

暗红色的宫灯摇曳着,他的身影在长长的宫道上拉得愈发孤寂,直至被坤宁宫的温暖灯火所迎。

宫门轻启,马皇后自内被侍女搀扶着走出迎接,马皇后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关切的神色。

“咳咳.”

然而,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让她稍稍松了口气。

因为马上就要入宫参加宴会,这次宴会的规格很高,再加上听闻的一些传言,所以朱棣此刻难免心事重重,就对于这些僧人的出现并未太过在意,只是随意回了一礼,便欲继续前行。

马皇后听到这种事情也非常震惊,她虽深居宫内,却与寻常后妃不同,是相当有政治眼光的,空印这种事情性质到底有多恶劣,她如何不知?

倒不是她怀疑,实际上,作为救命药的直接受益人,马皇后对这件事现在已经深信不疑了,只是有点担心。

僧人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小僧法名道衍,若燕王不弃,愿随侍左右,为燕王祈福讲经。”

朱元璋点了点头,却又似想起了什么,有些赞叹地说道:“大孙说他已在地府打下了一片领地,完全可以守护那头的阴阳炁海,咱大孙果然非是池中之物。”

——————

道衍神秘一笑,眨着三角眼小声说道:“一顶白帽子。”

然而,道衍只是微笑着站在那里,宫门之外的风轻轻吹过,吹起了朱棣的衣角,也吹动了道衍的僧袍。

马车里太热,朱棣实在气闷,他揭开帘子抬头望去,只见宫墙高耸,飞檐如翼。

“重八,大孙他.真的能够解决这空印之事吗?”

这时,道衍又低声说道:“贫僧还有一份见面礼,想要献给燕王。”

朱棣转过身来,只见那位气度非凡的僧人已快步走至他的跟前。

惊喜之余,她的眉间又轻轻蹙起,显露出对大孙处境的几分担忧。

毕竟,上次大孙给她找来的救命药,就已经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次要给朱元璋找能够解决远距离通讯的物品,还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此言一出,朱棣顿时愣住了。

年轻的朱棣回头扫视着这些僧人,其中叫住他的僧人尤为引人注目,他身材微胖,面容和煦,一对三角眼中透露出非凡的机敏。

而在此之前,马皇后病重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下诏,让已经分封到各地较为年长的儿子们都回京了。

马皇后闻言先是一惊,继而喜色溢于言表:“此乃大幸之事也!大孙有这般能耐,真乃我家之福。”

马皇后闻言,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几分。

朱元璋把空印的事情,详细地给马皇后说了。

夜色渐浓,坤宁宫内的灯火却愈发明亮。

大孙在那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大孙他天资聪颖,非比寻常,咱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的。”

他深深地看了道衍一眼,似乎想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些什么。

马皇后当然知道,最近朱元璋总在琢磨“上一世”的事情。

说完今天发生的事情,朱元璋眸中掠过一抹复杂的神色:“妹子,咱还有许多事未曾问过大孙。”

正欲入宫,马车前行之时却忽见一旁聚集着众多僧人,他们或闭目养神,或低声诵经,似乎在此静候着什么。

马皇后心中一紧,生怕朱元璋盛怒之下大开杀戒。

“咱不打算杀人,杀人只会给大孙添乱。”

她知道大孙一直以来都是朱元璋的骄傲,最近发生的事情更是印证了大孙的神奇,如果大孙真的能够解决这空印之事,那也将是大明的一大幸事,想来在过程中大孙也会注意危险的。

马皇后忍不住轻声问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大孙的关切。

两人沉默片刻,马皇后又轻声说道:“重八,大孙在那头守护着阴阳炁海,或许也会被觊觎,咱们是否应该给大孙更多的支持呢?”

然而,她还未及嗔怪朱元璋几句,让朱元璋多送点这边的好东西,朱元璋便已沉声提及了另一桩事。

“快进去吧,都说了还没彻底恢复好,别来迎咱,见了风又好不利索了。”

朱元璋只说道:“大孙说他有办法传送过来解决通讯问题的物品。”

“哦?何物?”朱棣问道。

马皇后轻轻颔首,柔声安慰道:“重八,来日方长,大孙之事,总有机会再问的。”

朱棣眉头微挑,对这突如其来的自荐感到有些意外,他上下打量了道衍一番,却见其不似寻常之辈,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马皇后摇了摇头,帝后二人分工明确,朱元璋管宫外的事情,马皇后管宫里的事情,虽然遇到一些朝堂上的事情,马皇后会劝谏朱元璋,但却并不会总是关注外朝。

大孙说他上一世是喝酒喝死的,这下好了,以前马皇后咋劝都没用,都是“我错了但我下次继续喝”,可这事以后,朱元璋现在是一滴酒都不沾了,宴会上,汤和、徐达来劝酒都没用。

朱元璋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大孙的信任,还有那么一丝丝的.骄傲。

僧人们见到朱棣一行到来,纷纷双手合十,恭敬行礼,他们虽然不认得朱棣,但却认得燕王府的旌旗,自然不难猜度出马车主人的身份。

朱元璋与马皇后相对而坐,两人的身影在窗棂上投下长长的剪影。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一般,带着让人心安的力量。

朱元璋闻言,也很赞同。

宫墙之外,车马声缓缓响起,那是自北平远道而来的燕王朱棣。

朱元璋轻叹一声:“妹子所言极是,咱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大孙他身处那头,与咱这头肯定不一样,咱想要支持他,却又不知从何下手,还是得下回好好问问大孙。”

马皇后轻轻握住朱元璋的手:“不杀人也是好事,杀戮太重,难免会遭反噬,这次重病以后,我想给儿子们都选一位僧人随侍左右,讲经祈福。”

然而,就在他下车即将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呼唤:“燕王留步!”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官员们竟敢如此大胆,将蒙蔽咱的事情习以为常!哼,真当咱是昏君不成?”

“咱这就让礼部尚书刘仲质去办。”

“空印之事,妹子可知道吗?”

朱棣沉默了片刻,说道:“你在马车这里等着本王出来吧。”

而急匆匆地走入宫门的朱棣却并不知道,他马上要参加的宴会,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69章 来根华子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165章 来自道衍的信息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章 如何解决空印案?第31章 神器降临!第121章 马皇后的担忧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246章 联军内讧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37章 老登,该爆金币了!第20章 爷爷你逗我呢?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138章 观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吗?第9章 马皇后病危!第97章 马戛尔尼进自来火鸟枪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弃第237章 废除海禁的初步构想第235章 南方局势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148章 还有人敢欺负咱大孙?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37章 老登,该爆金币了!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211章 在皇室成员中威望的树立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145章 “上等人与狼”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56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105章 扪心自问,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65章 来自道衍的信息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141章 四海商会第244章 马上启航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义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别墅,藩王们的震惊!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175章 鬼市第16章 敕封圣孙?吕氏的警觉第130章 蓝玉案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16章 敕封圣孙?吕氏的警觉第48章 来自姜老师的解答第105章 扪心自问,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42章 大明使团的遭遇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22章 秦岭中发生的咄咄怪事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244章 马上启航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250章 鸡翎关破第174章 应天府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211章 在皇室成员中威望的树立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251章 兵临富良江第131章 如何确认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163章 先找个狗头军师吧!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第114章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瞒着咱!第164章 登录在野谋士:道衍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