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

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

王朝周期律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朱元璋的心头。

每每想到大明即使能对抗小冰河期,恐怕依旧无法走出这宿命一般的三百年大限,朱元璋就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这王朝周期律,如同一个恶毒的诅咒,让他这位洪武大帝在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对于大明来说终将到来的末日。

这些天,他经常站在奉天殿前,眺望着江山,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这大明是他一手缔造的,是他从元末乱世的无数次血战中夺来的,他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走向宿命注定的灭亡?

朱元璋一直在思考,试图找到破解这王朝周期律的方法,他想过要严刑峻法,整顿吏治,甚至不惜采用严酷的手段来清除一切可能的隐患。

或许无论他做得再多,再努力,终究无法改变大明的宿命。

“他真的能回来?”

就差一层朦朦胧胧的窗户纸了,但朱元璋却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

朱标竟然说夏商周三代,国运悠长,动辄五六百载,所以摆脱了王朝周期律,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推行了井田制,所以就没有人地矛盾了.也不知道是哪个东宫的辅官教他的。

“现在的大明,是以民田为主,官田为辅,官田由国家或宗室、勋贵、大臣拥有,不得买卖,只能出租,而民田则由平民自有或承租,可以买卖或典当这种田制,是吸收了唐宋两代经验后改良的,也不能说不好,但是显然是存在土地兼并隐患的,所以父皇,如果要通过改革田制的手段来缓解人地矛盾,不妨考虑一下均田制。”

但毫无疑问,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主意了,跟朱元璋的思路也有些类似。

道衍并未马上回答,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过了片刻,才回答道。

老二秦王朱樉和老三晋王朱㭎的上奏,就更荒唐了,朱元璋看了两行就把奏章直接扔了。

毕竟,老二和老三离得远,上奏章说那些蠢话的时候,他还真打不着,但老四就在眼皮子底下。

闻言,朱棣心中大喜,但面色依旧波澜不惊,只是拱手应诺。

毕竟,其他塞王有的只是自己三护卫的指挥权。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咱再想想。”

道衍顿了顿,声音愈发低沉:“而今,按照圣孙身上所展现出的异象,未来极有可能从那一界归来。殿下,这会带来的影响,您可曾想过?”

朱棣上半句所说的屯田制,最早起源于三国,是国家控制土地的形式,当初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的建议,招募流亡农民在许县附近实行屯田,后实行军屯,就有了这个制度而曹操对民屯采取军事组织的方式管理,管理机构为屯司马,与郡县官员并列,屯田民不得随意离开土地,没有人身自由,他们耕种的土地要缴纳分成地租,同时也要承担兵役和徭役,军屯也差不多。

而且,这里的逻辑关系,其实不是大明在养卫所兵,而是卫所兵在养大明,因为每年大明都能从卫所兵那里收上来数百万石的粮食。

毕竟,在朱元璋的印象里,老四是当将军的一把好手,虽然也不是不通文治,但却绝非什么宰辅之才。

眼见父皇走远了,朱棣的脸上才露出了喜色。

对于大明来说,卫所制确实就是换皮的屯田制,之所以大明要搞卫所制,弄出几百万的军队,其实不是让这些人打仗,而是给元末参加了各诸侯军队后投降的海量士兵及其家眷一个安置,朱元璋不可能放心这些杀过人上过战场的人回归民间,又不能不管他们的生计,所以就用卫所这种组织形式来让他们过正常的生活,真打仗,大明有几十万野战部队,轮不到这些天天种田的卫所兵。

夜色中,檐下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

道衍停下了手中转动的念珠,问道:“今日献策,可还顺利?”

但无论如何,对于朱棣来说,拥有更大的权力,总归是一件好事,他这个人,生来就不甘于平庸。

而均田制,则是大明目前从表面上看,如果想要改革,最适合参考和推行的田制。

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朱元璋却总觉得,他好像接近了答案。

随后,朱棣自魏国公府走出,看着“大功坊”牌坊,朱棣轻轻地摇了摇头,上了马车回到自己在京城的府邸。

闻言,道衍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笑了笑,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欣慰:“如此甚好。殿下需早做打算,以备不时之需。”

翻遍史书,朱元璋很清楚,只有他活着的时候才有效。

朱元璋赞许地看了朱棣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说道:“天德如今病重,咱事情多,没法每天来看他,你就代咱照看着,若有什么急事,马上来宫里禀报.以后也是,伱岳父的担子,你得肩负起来,知道吗?”

至于太子朱标的上书,更是让朱元璋哭笑不得。

“阴阳炁海之事,虽在世人眼中如梦幻泡影,但对于我等三教中人来说,却并非无迹可寻.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和事,根本无法用常理来揣度,据贫僧所知,如王莽等人物,便曾触及这阴阳炁海,获得过超越时代的物品或知识。”

密室中,道衍和尚已经静候多时。

显然,他的才能得到了父皇的认可,而接过岳父徐达的担子,就意味着他将获得对于整个北平乃至宣府的军权.这跟别的塞王,可就不一样了。

“那你的意思是像宋朝一样,不抑兼并、放任自流?”

但是,这些真的有效吗?

“父皇,我觉得王朝周期律在于人地矛盾,而人地矛盾,哪怕咱们有再大的能耐,也消弭不了,因为总会有人多地少的时候。”

群臣的上书,虽然洋洋洒洒,也都算言之有物,可终究跟朱元璋预期中想要的东西,不一样。

朱元璋蹙了蹙眉,要是老四是这个想法,那他就得挨打了。

朱棣踏入密室,一阵风随着进来,两人的目光在摇曳着的烛光下交汇。

朱棣听得心神一震,他紧紧盯着道衍,想要从这位高僧的眼中看出更多的端倪。

朱棣点了点头,沉声道:“父皇对我的提议颇为赞赏,甚至还暗示了未来北平军权之事。”

三百年大限,就如同一个无形的枷锁。

而且搞均田制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能在这个时代,最大程度上杜绝人口膨胀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因为理论上每个人的土地就这么多,既饿不死,也搞不了土地兼并。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是不可能被制度所控制的,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均田制到了最后也会崩坏。

譬如均田制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就是唐朝,规定就是成年男子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官僚有职分田作为俸禄补充,官府有工廨田作为办公费用,而田亩的所有权都归朝廷。

每当他独自一人时,那种来自心底的不安依旧会如钱塘大潮的潮水般滚滚涌来,让他感到窒息。

朱棣警觉地看了因为徐达病重而心情很差的父皇一眼,随后说道:“我只是觉得,既然父皇设立了卫所制,那么对于咱们明军来说,这跟古时候的屯田制没什么区别,所以对于民间百姓,按照如今人少地多的情形,朝廷要不要实行均田制?如此一来,多余的土地掌握在朝廷手里,朝廷可以慢慢分配。”

然而道衍却只是微微一笑,双手合十,不再多言。

他凝视着道衍问道:“大师所言‘早做打算’,究竟是何意思?”

此时朱标尚且好端端的活着,洪武朝将星云集,还处于成长期的朱棣也没有被逼到绝境,在指挥能力和军中人脉上,不具备造反的能力,也并没有什么造反的野心。

“也不是,主要是在地制上动脑筋。”

如今老四燕王朱棣说他有想法,不由地让朱元璋有些惊讶。

因为不常住在这里,算上仆人都没几个人,这处府邸静谧得很。

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均田制历史发展悠久,从南北朝到隋唐,之前的朝代,已经基本把能优化的地方都优化好了,大明直接拿来用就行;二是均田制最适合人少地多的情况,如今大明刚刚开国,非常符合推行均田制的条件。

朱棣眉头微皱,对于“早做打算”四字颇感不解。

随着铁门关闭,密室中再次陷入了沉寂,只剩下檀香袅袅升起的轻烟。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41章 北失南补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163章 先找个狗头军师吧!第96章 关于张居正改革的笔记第53章 主仆矛盾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101章 爷爷想做海贸生意?缺钱有办法啊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118章 倭寇作乱之根源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48章 来自姜老师的解答第34章 神器试验成功,国公们的震惊!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业垄断调查第72章 天花与琴纳牛痘接种法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预言第256章 圣贤 盗贼 豪杰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66章 大孙还阳的可能性第154章 认亲只是个开始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31章 神器降临!第122章 秦岭中发生的咄咄怪事第190章 离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7章 王公们的质疑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239章 李战神问对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96章 保险第9章 马皇后病危!第167章 帝王之术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第56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31章 神器降临!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214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第31章 神器降临!第168章 第一个预言应验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30章 蓝玉案第31章 神器降临!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192章 父与子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涡的秘密?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131章 如何确认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169章 来根华子第101章 爷爷想做海贸生意?缺钱有办法啊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105章 扪心自问,回到大明的理由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253章 胡季犛身死第78章 下下签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174章 应天府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