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阅兵

刘邦在高台之上接受了众官员的参拜,虽然张敖节奏控制的很好,没有因为人多而引起混乱,但大家都觉得好像还差点什么,称帝这么重要的事情就这样完了。

“接下来举行阅兵式,由汉王检阅身经百战的士兵。”张敖没有让大家失望,很快就宣布了下边的内容。

所有的鼓手奋力的擂动战鼓,声音高昂而急促。

“来了。”有人打对了方向,看到在高台的右侧一队步卒排成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向这边走来了。

随着步卒方阵走近,战鼓声弱下来,鼓点与士卒的脚步声和在了一起。

“这么一大队士卒怕是有四五千人吧。”无事可做的官员小声的议论着。

“这些莽夫平时不着调的样子,今天竟然走的这么齐,那脸上的神情真有点儿吓人。”一个文官看了看自己瘦弱的身体有点儿不服气的说道。

“你懂什么,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卒,在与敌对战时要稳住阵形就要统一步伐,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取胜。他们脸上的那是杀气,是只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才有的坚毅与果敢。”一个武将很是骄傲,因为他也可以算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站在高台边上的张敖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次阅兵没有时间训练,张敖只能告诉士卒走出临阵逼近敌人的气势来就行了。

士卒们穿着崭新的军服,手里举着的长戈熠熠闪光,但最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是士卒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无往不胜的气势。

张敖以前看过很多阅兵和队列表演的视频,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阅兵,那些老战士的精气神。

张敖愣神儿的时候,手持长戈的士卒方队正走过了刘邦所在的高台。

刘邦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频频向队伍挥手。今天士卒从检阅台前走过,与以前士卒义无反顾的走向敌人完全不同。

“胜利了,我们真的胜利了。”此时刘邦似乎有了天下平定的感觉。

在长戈方阵的后边紧跟着一大队弩兵。他们平端着弩箭,虽然利箭没有上弦,却保持着随时可以发射的样子。

弓弩是现在军队中最主要的远程打击力量,他们虽然不用直接和敌人接触,却是战场上最优先被打击的目标,不管身边有多少同伴倒下,他们的阵形也不会乱,都要按照命令将利箭射到敌人的头上。

“我们越来越强大了,光是阅兵就能派出这么多精锐的士卒,环视天下已经没有能同汉王对抗的力量了。”看客们也很是感慨。

步卒方阵通过高台逐渐远去了,战鼓声也停了下来,人们激动的心情慢慢平复,觉得张敖还是有办法的,将士卒们拉过来走一趟,让这些长年在战场上打拼的人马上热血沸腾。

突然大地震颤了起来,高台右侧的天际扬起一片烟尘。

“怎么回事?”众人急忙转脸望去。

声音由远及近,大家听出来了那是马蹄声,接近检阅的区域马匹放慢了速度,一匹马当先冲出了烟尘。

“是灌英!”众人惊呼,这位侯爷亲自上阵了。

灌英带领着自己手下的五千骑兵气势如虹,人和马都精气神十足,特别是灌英将自己的马带的都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了。

在场的许多人也都战功显赫,却不敢说灌英嚣张。

骑兵不再是原先的辅助兵种,如今已经成为了战阵中的主力,灌英带领骑兵先前解荥阳之围,最后又追击项羽,灌英挽救了汉国,并奠定了最后胜利的基础。

灌英很满意这次在众人面前的亮相,以前他带领骑兵总是来去如风,虽然战果累累,却也没有机会耀武扬威一回。

来到高台前面之时,灌英一声大喝,所有的骑兵都举起武器向刘邦致敬。队伍行进间不见丝毫散乱。这灌英还要感谢张敖,马镫解放了士卒的双手,使他们对马匹的掌控更方便了。

当人们还没有从马队行走的震撼中清醒过来之时,一阵隆隆的车轮碾压路面的声音传来。夏侯婴带领着五百辆战车登场了。

人们常说千乘之国已经是大国了,而现在刘邦真的是财大气粗了,在众人面前亮个相就派出了五百辆战车。

“好啊!”看着驶过的战车,众人也顾不得礼仪大声的叫起好来。人们的观念是很不容易改变的,即使在战场上步卒与骑兵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还是认定战车才是战斗中真正的王者。所以现在的人们对战车狂热的无以复加。

亲自驾驭头车的夏侯婴对观众的反应很是满意,虽然被灌英抢去不少风头,但大家还是识货的,明白什么样的队伍最有战斗力。只有战车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夏侯婴抬头看到了高台之上兴奋异常的刘邦,也看到了站在台边的张敖,心想:“要赶紧找这小子把战车也改造一下。绝不能让战车落伍。”

刘邦看战车走远这才坐回太师椅上,此时他心里十分的满足。虽然这称帝大典没有那么繁琐,但看着自己手下雄壮的队伍,这天下还有谁能有这样的威势,秦始皇当年也不过如此吧。

“请汉王宣布称帝的决定。”张敖等场面平静了一点儿才上前宣布。这么重要的场合没有最高领导的讲话怎么行。

刘邦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让台下的众人能够将他看的更加清楚,然后开始了他的表演。

刘邦首先谦虚了几句,表示自己称帝也是为了百姓,为了万民才勉为其难。刘邦每说一句都有内侍用铜喇叭清晰的把原话传播出去。

台下的听众对刘邦讲的这些已经很是熟悉了,出于礼貌装出一付认真在听的样子。

接下来刘邦的话才是众人最为关心的。

刘邦宣布,自己称帝了,称帝就要有一个国号,当年刘邦被项羽封了汉王,所以现在就定国号为“汉”,定都洛阳。

《诗经》中有语:“维天有汉”,汉河不竭,大汉不灭,汉是个吉号。另外刘邦还决定汉国的吏制、爵号、军备、赋税、律令基本保持秦国的旧制不作改变。

刘邦的话读完,台下一片欢腾。众人对刘邦所作决定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不太清楚,但大家明白一件事情,多年的战事将要结束了,和平安定的日子来临了。

刘邦看着这热闹的场面也是笑逐颜开。此时张敖走上前向刘邦问道:“汉王对今天的典礼可满意?”

第十四章 双辕马车第二百一十九章 石盈钟第一百五十九章 劝说第一百七十七章 该我们说几句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怎么不飞上天呢第三百五十三章 皇帝难当第四百二十章 函谷关硝烟再起第三百九十章 吴王刘濞第七十七章 盐贩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字真言第一百九十五章 营救财神第一百一十四章 破壳第一百五十一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五十八章 钢锯第七十七章 盐贩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后临朝第三百一十九章 抢滩登陆第三百一十章 攻心为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戈一击第四百二十六章 垂死挣扎第三百五十章 科技进步第四十章 长乐宫第一百六十四章 认识认识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戈一击第六十七章 道路问题第五十九章 败家的大王第九十三章 象棋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一百二十六章 众人需要的大王第五十章 斩首行动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老师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三章 有问题第二百四十七章 驱狼吞虎第四百零五章 太贵了第七十六章 大王出游第二百五十五章 攻防第六十八章 不整容的韩国第五十七章 官二代该过的日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人攻来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去无踪第四百一十一章 干妈来了第一百章 大汉枣核球队第三百六十八章 奖学金第一百五十一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五十八章 来了别想走第四百四十一章 独立王国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要买你的想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远洋公司第三百三十八章 把你安排的妥妥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罐头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降神火第九十七章 著书立说第七十章 水浇不灭的火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人攻来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第十五章 春游第五十三章 擒贼擒王第三百八十二章 温泉里的享受第十六章 俯视众人第二百六十章 大王不好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男人的选择第二百六十四章 车马之争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四十章 长乐宫第三百一十八章 再立新功第二百七十章 抢劫犯被抢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一出戏第一百八十九章 老帅哥张良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王不好当第二百五十九章 低情商第二百五十二章 深入敌营第三百一十七章 自家兄弟第三百零九章 分身无术第三百二十章 先礼后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征前的动员第一百一十五章 没钱万万难第四百一十四章 永不为敌第四百零二章 回头第四十五章 算算礼金第三百九十二章 贸易战第三百三十六章 危险的任务第二百八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二百九十二章 萧何入狱第九十章 胎产书第二百五十七章 无拘无束的杀戮第四百零三章 陷入困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一十三章 历史的偶然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要买你的想法第八十七章 六艺第四百一十九章 诸侯们的反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指条明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喷人第三百二十章 先礼后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终极后装枪第一百六十四章 认识认识我第八十七章 六艺第三百四十六章 人彘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