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黄老之学

刘邦看着张敖送来的礼物清单感觉还算满意,觉得这张耳还算大方,在现在大家都很穷的情况下能拿出这么多东西很不简单。最让他满意的是礼单上不实用的东西并不多,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铜钱,做为大汉皇帝刘邦也是缺钱啊。

不过一想到自家的女儿要被张敖娶走刘邦心中还是有些不爽,于是对张敖说道:“你这次来准备让我将公主嫁给你,你认为我会同意吗?”

张敖听了这话十分的为难,心想:“我认为同意不同意管事吗?肯定不能回答不会同意,要是这样,我还来干什么?要是说会同意,刘邦非来个逆反心理怎么办?”

张敖张了张嘴,沉了一下才说:“汉王您尊享九五,公主也为天下人敬仰,能娶到公主自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我想汉王定希望公主今后幸福快乐,我会为汉王为公主倾尽全力的。”

“你父张耳与我交情深厚,两家既有婚约,将公主许配与你倒没什么问题,不过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不希望她嫁给一个废物,所以我还要出个题考教你一番。”刘邦觉得怎么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这个傻小子。

“汉王请问,我一定全力让您满意。”张敖恭恭敬敬的回答。

“你认为我大汉现在是实行郡县制好呢,还是实行分封制好呢?”刘邦面带笑容问道。

张敖听到这个问题不由一激灵,这道题满是坑啊,如果回答实行郡县制,刘邦来句:“回去让你爹交出封地,把赵国改成一个郡。”张敖还真做不到,如果说实行分封制明显的刘邦不喜欢。

“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既要考虑现状还要考虑历史。”张敖有点儿答记者问的感觉,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继续说道:“郡县制与分封制并不是非要二选一的问题,在现阶段完全可以两种制度并存,在汉王治下的地区完全可以实行郡县制,所在的官员由汉王直接任命,赋税由汉王直接收取。由于历史原因汉王分封了几个诸侯王,现在可以让他们治理各自的封地,为汉王分忧,到时机成熟时再让他们献出封地,最终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张敖知道现在汉国实行的就是他所说的既有郡县又有分封的四不象制度,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是刘邦同萧何等人经过商议后对现实主义的妥协,也是最符合大汉现状的。

张敖还有句心里话没跟刘邦说,张敖实际想说:“别着急,别折腾。”张敖觉得刘邦在对待诸侯王的问题上还是有些着急,如果手段能够再柔和一点儿,也不至于弄的那么血雨腥风。

“你给我讲讲,现在国家初定,要用什么策略治理国家?”刘邦这也是成心难为张敖,一下子出了这么大的一个题目。刘邦知道张耳老来得子,对张敖一向娇生惯养,这些年来张敖父子又一直在战场上到处征战,张耳虽然是赵王也没有什么治国经验,更别说张敖了。刘邦就是想看张敖受瘪的样子。

“我认为我大汉应当实行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张敖一听心中暗乐,这下可撞到枪口上了,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汉初采用的是什么政策,并取得了成功,使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现在还没有人提出来,张敖先提出来,以后这功劳肯定要记在他的头上。

“你给我讲讲什么是黄老之学。”刘邦打仗玩人都是高手,这治理国家也没有经验,张敖再整出个名词来,刘邦更是一知半解。

见刘邦提问张敖郑重的答道:“黄老之学中的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时期,认为黄帝和老子是这门学问的创始人,黄老之学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税,毋夺民时。所以我们应当约法省禁、轻田租、置吏禄度官用,以赋予民。”

“说人话。”刘邦不耐烦的喊道,他最看不得读书人这一点,说着说着就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

“就是少向百姓收税,少摊派徭役,国家掌握政权就行了,对百姓的事不要管的太多。”张敖沉浸于背古文的快乐中被刘邦一喊才想起来,对面这位听不懂。

“说的有点儿道理,看来你平日里还是动了些脑筋的。求亲之事我还要考虑一下,你先回去等消息吧。”刘邦挥挥手似乎十分厌烦的将张敖赶了出去。其实刘邦对张敖还算满意,前一阵子张敖操办了登基大典,组织的不错,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现有的条件给大家以震撼的效果,张耳父子回到赵国积极遣返士卒,张敖为了铸造农具将士卒的武器都熔化了,刘邦对张耳父子彻底的放心了,不过刘邦不想让张敖高兴的太早了。

看着张敖走出门去,刘邦觉得有必要找个人问问这个黄老之学,既然张敖说自战国起就有了这门学问,没准对治理国家真有好处。

没用多长时间张良就被请到了汉王宫中。现在刘邦手下能人倍出,但要说学问最好的就要算张良了。

“子房,有人向我提议利用黄老之学治理大汉,你觉得这种说法可行吗?”刘邦并没有向张良说出,提这个建议的是什么人,他怕因为张敖的身份影响张良的判断。

“这个建议提的很好,治国之策本身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最主要的是适合国家的状况。当前百姓刚经过战乱,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是个好办法。以前秦法严苛,事无巨细都在官府的管理之中,百姓积怨已久,因此无为而治,朝廷少干预百姓的生活,正是休养生息的好办法。提出建议的人应当是动了脑筋,分析了我大汉国情,这样的人汉王可以用他来帮助治理国家。”张良对黄老之学很有研究,听刘邦说起自是将黄老之学的好处说了许多,顺便提起刘邦要重用支持黄老之学的人。

“提这个建议的是赵王张耳的世子张敖。”刘邦此时才告诉张良这是谁的建议。

“如果张敖的建议不是他人教导所得的话,以他的年纪也算是有些见识。”张良实际上是委婉的说,既然建议是张敖提的,刘邦就要多思考一下,没准张敖所说的话是赵国谋臣研究了多日的结果。

“我知道了,既然如此,你们商议一下拟定一个具体的治国之策。”刘邦还是很相信张良的,既然张良说黄老之学可行,那就按张良说的办。

张敖从刘邦的宫殿出来,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所送的礼物能不能打动刘邦,自己的一番忽悠有没有效果,与公主婚事的成败只在一念之间。

回到临时的住处张敖又担心了许多,最后张敖觉得自己在这里空想也不是办法,不如把公主约出来好好谈谈。

第三百七十九章 登陆倭国第一百零七章 孵小鸭子的赵王第三百八十九章 皇帝与太后的日常第三百二十一章 武器的胜利第一百章 大汉枣核球队第七十二章 一道将要关闭的门第四百二十九章 都是单身第一百七十三章 占便宜第三百二十章 先礼后兵第一百零五章 剖符作誓第二百五十三章 骂战第三百六十四章 水往高处流第一百七十三章 占便宜第四百一十九章 诸侯们的反应第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赵王辛苦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损失惨重的进攻第一百一十七章 画地图第三百四十六章 人彘第四百零六章 意义非凡的一声响第五十九章 败家的大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讨价还价第三百一十四章 黄金宝藏第三百六十四章 水往高处流第七十九章 这下麻烦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移民关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的攻城办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去无踪第三百九十九章 好人难当第二百五十九章 低情商第一百零八章 母鸭和公鸭的配合第二百一十章 投资办厂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过来第二百七十三章 期期不奉诏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王的吹灰法第二百零六章 舍不得衣服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怎么不飞上天呢第二百零六章 舍不得衣服第二百九十一章 老人变坏了第七十九章 这下麻烦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复撕咬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怎么不飞上天呢第四百一十九章 诸侯们的反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指条明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押入大牢第二百七十三章 期期不奉诏第二百八十章 科学院第二百八十四章 把你变成猪第四百零四章 张敖是个忠臣第一百九十五章 营救财神第二百章 吕泽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营救财神第四百三十四章 脸上笑嘻嘻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识就是财富第四百零九章 出头鸟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质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刘邦第二百四十五章 葬礼第四百零九章 出头鸟第二百零四章 最有权势的女人第三十七章 你有钱吗第二百五十九章 低情商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一出戏第四百一十五章 没有地方刊登的文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下一代第九十一章 赠书第四百二十九章 都是单身第一百一十六章 盐票第六十章 自己赚钱自己花第三百八十三章 美好前景第三百五十六章 敌对势力被消灭第三百四十九章 赊卖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一百零七章 孵小鸭子的赵王第一百二十九章 商品流通第一百零九章 人间美味第三百六十一章 恼羞成怒的齐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见钱眼开第九十八章 张良第二百零九章 虎口夺食第二百五十五章 攻防第八十七章 六艺第三百五十一章 姐弟见面第一百零八章 母鸭和公鸭的配合第四百三十九章 匈奴中的聪明人第三百七十章 售票第二百四十七章 驱狼吞虎第四百零一章 与吴国的战争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王归来第一百四十五章 牺牲第四百三十六章 损失惨重的进攻第七十八章 出大事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凯旋第三百二十八章 胆大的赵离第一百三十五章 赵国图书馆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个第二百八十一章 赔钱货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放心第六十四章 兄妹情深第四百二十三章 逃跑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