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汉发展的方向

近一个时期赵国政通人和,赵国的政府机构得以自动运行,对大王张敖来说是难得的事情少的时段。

朝中的大臣对大王也很满意,大王参加完了先皇的葬礼和新皇的登基典礼,安全的返回了赵国,又搞定了公主新得到了封地,封地虽然名义上是送给公主的,但公主与大王并不贪财,在新封地东莱郡的税赋以及发现的金矿的收益都归入了朝廷,使得朝廷的财务状况大为改善。为此大臣们对大王一片赞扬之声,也就没有心思管大王干什么了。

所以当赵王张敖组建戏班唱戏,建立报社什么的,大臣们都没人提反对意见,觉得大王好玩就玩好了,现在的赵国有足够的财富供大王玩乐。

到后来赵王张敖要组建远洋公司,到海外寻仙,大臣们就坐不住了,主要是组建一支庞大的舰队太费钱了。

为了阻止张敖这个荒谬的想法,赵国的老臣贯高、赵午、孟舒来到王宫之内规劝赵王张敖。

“大王,赵国这几年虽然日子好过一点儿,却没有富余的财力到海外寻仙。”说这种引大王不高兴的话,往往是由丞相贯高开头的。

赵国相比其他诸侯国要富裕的很多。这几年赵王张敖大力鼓励农耕,为农民提供农具,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普及优质种子,推广施用农家肥,使得赵国的粮食产量大增。而且通过贩卖食盐、铁器、布匹等商品,使得赵国赚了不少钱。

但是赵王张敖却没有存钱的习惯,每年的花钱计划都定的紧紧巴巴。按赵王张敖的说法,钱财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这也造成了赵国百姓富有,赵国的朝廷如果在年初没有计划,需要进行一个重大项目时往往拿不出钱来。

“这次行动我不准备让朝廷出钱。”赵王一句话,把贯高接下来的话都堵了回去。

“难道大王想自己出钱。”这次贯高脸上充满了笑容,只要不让朝廷出钱,贯高就没了压力。

贯高说让赵王张敖自己出钱实际上是一句玩笑话,张敖比一般的人确实有钱,可比那些王宫的宝库中充满了金银珠宝的诸侯王来说要穷很多,张敖无论如何也养不起一只舰队。

“这是一次赚钱的行动,所以我肯定要出钱的,我也想让我的钱变多,没准这次行动之后我就成为了最有钱的诸侯王了。”赵王张敖在执政后尽量把朝廷的财产与他本人的资产分割开来。现在赵国王室的支出也是在年初造好预算的,张敖不能向朝廷要更多的钱,想要增加自己的资产,张敖只能通过经营活动。

“出海寻仙还可以赚钱?”贯高等人精神马上集中了起来,他们要防着被张敖忽悠,同时也不能放过赚钱的机会,任何时候朝廷总是处于缺钱状态,赚钱的机会怎能放过。而且经验告诉贯高他们,张敖说能赚钱的项目最后都赚了大钱。

“你们难道没有看《邯郸时报》吗?”张敖看着几个老臣,心想他们是不是与时代脱节了。

“报纸我们见到了,内容没有仔细看,我们太忙了,又不去商店买东西,看那些广告干什么?”朝中的大臣是很忙的,有看报纸的时间还要看报告呢。

“你们最好看看,并且要养成看报的习惯。”张敖发现自己有点儿失误了,光想着怎么向底层百姓推广报纸,却把朝中的大臣忽略了。

“上面写了什么?”大臣们接过张敖递过来的报纸看了起来。

“邯郸远洋公司,大王真的要做买卖?”贯高看完了报纸终于明白了张敖的意图。

“真的会有人愿意入股拿钱出来吗?”太傅赵午问道。

“我肯定会带头投钱进去的,其余的就看想发财的人多少了。”赵王张敖对于能募集多少股份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出海真能赚钱?”孟舒有点儿不放心的问道。

“报纸上所说的海上的大鱼,以及香料什么的都是真的,不过我启动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些,而是为了一个叫倭国的地方。”张敖见在场的都是赵国权利核心人员,就不介意说出行动的真实目的。

“倭国?”就连贯高等人也没听说过这个地方。

“倭国是由大海上一个个的海岛组成的。地方很大,人口也不少,不过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只是在秦国的时候有中原的百姓,漂洋过海到了倭国教会了倭国人种植水稻,才使得倭国的发展快了起来。”张敖对倭国的情况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知道现在的倭国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倭国现在有国王吗?”贯高也很关心倭国现在的状况。

“倭国现在应该还没有统一的国王,各地还处于一片混战之中。我就是想借这个机会逐步占领倭国的各岛,以消除倭国将来对大汉的威胁。”张敖觉得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时期,现在用最小的代价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倭国能对大汉造成威胁。”孟舒觉得大王说话一向靠谱,可这次的话却有些不太对,远在海外的倭国怎么会威胁到大汉。

“世事无常,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把一切威胁大汉的可能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张敖觉得这事很难说明白,不但孟舒不相信,即便是千年之后,危险已经在眼前了华夏还有人不相信有这种可能。

张敖之所以非要造船出海,也不全是为千年以后的事情担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改变一下大汉发展的方向。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王朝都是努力的在陆地上探索,努力的扩大着生存空间,他们发展的方向一般是向西向南。最后才有了秦汉统一的广阔领土。其在东边茫茫的大海阻止了他们探索的脚步,这一停就是上千年。张敖想如果大汉能够把势力范围扩展到海上,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当与草原上的野蛮人死磕时会不会占了上风,许多历史的悲剧也就可以避免了。

“大王准备派谁去执行这次任务呢?”任务的成败与执行人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太傅赵午想听听张敖选派的人手来判断任务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一百零八章 母鸭和公鸭的配合第四百零一章 与吴国的战争第二百一十章 投资办厂第八十二章 晚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逃跑的路上第七十二章 一道将要关闭的门第二百二十六章 谁是最大的叛徒第三百九十一章 事发突然第二百八十九章 指条明路第二百零八章 七仙女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个第二百一十九章 石盈钟第四百二十六章 垂死挣扎第七十章 水浇不灭的火第三百零七章 有人谋反第七十六章 大王出游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踪第二百六十三章 存亡两妇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看风景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方的张敖第一百零七章 孵小鸭子的赵王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字真言第七十三章 洗澡第四百章 登岛作战第四百一十九章 诸侯们的反应第一百六十七章 便宜小舅子第一百一十章 吃饱饭很难第一百五十五章 阻击第三百一十六章 见钱眼开第六十三章 钢铁武器第一百五十章 刎颈之交第二百三十九章 下一代第一百七十七章 该我们说几句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各怀心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人彘第六十六章 相互试探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识就是财富第三百四十章 悲喜之间第三百三十五章 白马之盟第一百八十一章 罐头第四百零四章 张敖是个忠臣第四百零九章 出头鸟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争封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复撕咬第三百五十六章 敌对势力被消灭第二百零三章 疯狂的女人第三百零一章 心慈手软第一百七十一章 商品交换第二百六十三章 存亡两妇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互相勾结第九章 韩信乱点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需要武力保障的信誉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去无踪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市第十四章 双辕马车第二百零七章 大自然的赠予第四百一十四章 永不为敌第三百零五章 活命之路第三百章 游击战专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自逃命第三百一十七章 自家兄弟第七十九章 这下麻烦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游说赵佗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刘邦第三百五十八章 钢锯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老师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刘邦第二十八章 一生之敌第二百零四章 最有权势的女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字真言第五十五章 出头鸟第一百三十五章 赵国图书馆第九十三章 象棋第九章 韩信乱点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久居长安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八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二百六十八章 伪赵王必须死第九十一章 赠书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方的张敖第三百七十九章 登陆倭国第四百零七章 平安过一生不容易第二百一十三章 历史的偶然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专业第三百一十三章 深山中的宝藏第七十四章 竞争的开始第一百九十章 小广告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脸与有前途第四百一十四章 永不为敌第十二章 称帝大典第一百二十章 汉人奴隶第三百三十五章 白马之盟第一百五十六章 斩将夺旗第三百七十二章 邯郸时报第三百六十五章 伟大奇迹第二百六十三章 存亡两妇人第三晨四十五章 事物的两面性第一百零四章 君臣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