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王出游

“大王一向可好。”张敖给贯高的感觉与其他的王有点儿不一样,张敖处理政事还算勤奋,赵国的所有重大决策都在他掌控之中。可张敖又不愿意长期在王宫中待着,经常离开王宫到处走,弄得贯高想见张敖也不容易。

“我很好,劳烦丞相挂念了,这么晚了您来有什么事吗?”张敖对贯高很是客气。

“大王,你和我都要没钱了。”贯高不等落坐就说道。

“没钱了,还我和你。你我分的那么清楚干什么?”张敖有点儿蒙,现在的大汉还不流行老婆管钱,这赵国的大王和丞相怎么就没钱了呢。

“一定要分清楚的。大王要用自己的钱重建邯郸城,汉王给的赏赐眼看就要花完了,大王重建邯郸的工程就要因为缺钱而停工了。我掌管赵国的财政,大部分的工作都在按事先预算花钱,但有一件事花的钱超过了预算,我也没钱了,得请示大王怎么办。”贯高专门将张敖重建邯郸的事分离出来,防止张敖将要钱的手伸向朝廷。

“缺钱的是什么事?”张敖很淡定,他已经穷惯了,没钱办事是必然的。

“就是大王向萧何丞相请求来的向全国收集书籍的事。赵国的子民还是很支持大王的,许多民众捐出了自家的书给大王,赵国之外就不好办了,收集每一本书都要花钱的,而且书籍收集回来的抄写、保存都需要钱的。现在前期准备的钱都花光了,要想继续收集就得追加投入,可朝廷挤不出这笔钱来。”贯高对于张敖收集全国书籍还是很支持的,所以行动起来很快,花钱自然也快,没用多长时间就没钱了,贯高又不想这项工作停工便来找张敖商议。

“这个不急,明天您随我出去转转散散心,顺便找一下大司空晏游,看他有没有办法。”张敖不急,他早已料到有这一天。

“卖铁制农具是朝廷的固定收入,不可挪做他用。大司空晏游有赚钱的办法。”贯高对这位被张敖莫名其妙提到九卿之位的大司空还是很佩服的,晏游带着一群人鼓捣出铁制农具,不但解决了赵国百姓耕种难的问题,而且还卖出去赚了不少钱,但这笔钱朝廷已经安排了用处,是万不可挪用的。贯高不认为晏游还可以想出其他赚钱的办法。

得到张敖不向朝廷的钱袋子伸手的保证贯高才离去,他还要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张敖和贯高就离开了王城,仍然是按照老规矩,张敖的出行总是轻车简从,几辆一匹马拉的车,加上一些护卫,在外人看来更象是一队着急赶路的商人。

作为赵国的大王和丞相当然不能只是为了散散心就到处溜达。这次出行是早就计划好了的对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部分。

“拜见大王。”张敖的车队行走了半日,准备歇脚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位亭长。

如今的赵国在张敖的坚持下实行了彻底的郡县制,除了张敖之外没有一块私人的封地。每一片区域都有朝廷派出的官员管理。最基层的乡里亭这些小官大多由退伍返乡的士卒担任,任命的权利也在郡县官员的手中。

“最近乡里可太平?”张敖问的正是亭长管辖范围之内的事。

“蒙大王恩典,赦免远离家园的农夫,许多隐藏在山林中的民众都返回了村落,被编入了户籍,用朝廷发放的农具开垦荒地,耕种生活,如今在外边游荡的人少多了,盗贼自然减少了,另外许多士卒返回乡村后按大王的要求组成民兵不时在村内巡逻,坏人轻易也不敢露头。”亭长内心是很愉悦的,盗贼少意谓着他的工作少,少干活拿同样的钱,心里自然高兴。

“交完税赋之后粮食还够吃吗?”张敖顺便问了一下百姓负担的轻重。

“今年开垦的荒地多,粮食的长势也很好,眼看就要到秋收了,今年粮食丰收没问题,县里已经命人在每个村都竖起了告示牌,将征收的标准在上面写的明明白白,说如果征多了可以向大王告状。真的按那个标准征收,今年冬天一般的人家是有粮食吃的。”亭长讲的都是他见到的情况,为了恢复生产,张敖已经下令将税赋的标准降低了不少,不过由于生产力低下,想要让家家户户马上都吃饱也是个十分困难的事。

张敖没有再问别的,亭长虽然只是个小官,定然也不会说自己上官的坏话,许多事情还要自己亲自去看。

“该走了,通知下一站。”张敖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赶路,张敖在赵国已经颁布了旨意,大王出行除非下旨召见,一般不接见郡县一级的官员,要去什么地方也只是临时通知。郡县的官员听说大王过境只能通知下级官员接待,虽然心里不安也只好远远的看着。大王下一步去哪里更没有人敢问,打探大王行踪是一件很容易引人联想的事情。

张敖和贯高一路走来,不时的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百姓中间,真如闲游一般。

“看来赵国的官员们做的不错,今后有了钱还是要给他们长一点儿俸禄的。”张敖对官吏们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一个王国往往在刚建立之初官员们过得都比较廉洁,而且工作效率比较高。让张敖头痛的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官员必然贪污腐化,而且还不干正经事。

“大王不能空口许诺,给官员提高俸禄需要多支出很多钱的。”张敖夸奖官员做为丞相贯高当然高兴,可给官员涨俸禄是要朝廷出钱的,这个必须谨慎。

“这个不用一次涨太多,要不时的长一点儿,让大家有盼头,工作才有积极性。”皇帝不差饿兵,张敖知道底层小吏每月能多收入一点儿钱粮的喜悦。

张敖和贯高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一下邯郸新城的建造情况,虽然每日里都能看到报告,肯定不如自己亲见直观。

邯郸新城的建设每天都有新变化,城区的主要街道已经建设完毕,由于路旁建筑较少,张敖一再强调道路要宽阔,所以张敖他们的车队走在道路上显得空空荡荡的。

“街道这么宽去到对门的邻居串门怕要骑毛驴了。”这是贯高第一次亲眼看到大王要求的宽阔街道有多宽,不由打趣道。

“以后人们串门的想法会很少的。”张敖想起今后住在一个楼门口内的都不认识,更不可能去找遥远的对门聊天了。

贯高刚从乡村走过,见识了吃一顿饭也要端着碗,蹲在门口让他人看到的百姓,对张敖所说的百姓老死不相往来不太认同,却又不能直接反驳大王,于是转换了话题,指着不远处说道:“大王那座高大的石头砌成的宫殿怎么建在了王城的外边,是不是搞错了。”

第三百零八章 老男人的愤怒第二百六十二章 对质第一百八十一章 罐头第一百一十章 吃饱饭很难第三百三十九章 我要去长安第四百二十九章 都是单身第二百五十八章 来了别想走第二百六十七章 战争与贸易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平的刘邦第一百九十二章 谁是凶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谁是最大的叛徒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后临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识就是财富第二百六十七章 战争与贸易第二百一十章 投资办厂第三百八十一章 银山第一百四十章 军校生活第十一章 仗势欺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回马邑第一百九十七章 拉你陪葬第六十五章 王见王第二百一十二章 有法可依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法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看风景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方的张敖第一百六十章 白登之围第七十二章 一道将要关闭的门第二百零九章 虎口夺食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后临朝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然养马场第一百六十二章 羽绒服第三百六十章 我的舰队在哪里第十六章 俯视众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老人变坏了第九十四章 车马砲第二百章 吕泽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把你变成猪第八十二章 晚了第九章 韩信乱点兵第二百零二章 孩子是谁的第二百一十九章 石盈钟第四章 拿剑的相国第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兄弟与君臣第二百八十四章 把你变成猪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传战第四百一十四章 永不为敌第一百六十七章 便宜小舅子第七十四章 竞争的开始第三百零八章 老男人的愤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画地图第三百零六章 又病了一个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次战斗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三百四十八章 公主做慈善第八十三章 有喜第一百七十二章 十三香第二百五十章 难题第二十四章 一家一口锅第三百零五章 活命之路第二百二十章 无礼第三百九十六章 劳碌命第二百九十三章 打天下与坐天下第七十一章 情报共享第一百七十四章 移民关中第三十一章 艰难的试验第二百六十六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汁第一百五十三章 韩王信的背叛第三百六十三章 全都是困难第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第六十七章 道路问题第八十六章 看尸体第二百五十七章 无拘无束的杀戮第二百五十五章 攻防第五十二章 坚强的刘猷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汁第三百九十一章 事发突然第一百九十章 小广告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识就是财富第四百零七章 平安过一生不容易第一百六十一章 炒面第十六章 俯视众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来了别想走第六十章 自己赚钱自己花第九十二章 荷花大少第三百二十章 先礼后兵第一百零三章 猎人与猎狗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喷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诬陷第三百九十三章 属于大汉的终会回来第一百七十章 以斗争求和平第三百三十九章 我要去长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血口喷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宣传战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建学校第二十七章 锐士营第二 百二十三章 一块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