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董卓联合吕强

第241章 董卓联合吕强

现在的朝堂之中,董卓与以袁家和杨家等为首的公卿望族你争我夺,争权夺利的举动愈发激烈。

为了能够完全的掌控朝堂,董卓开始考虑收纳一部分凉州的士族进入朝堂,来替换掉一部分“没有作为”的公卿,以便有效的对大汉朝政进行统治。

但问题是,自古以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人事权力历来都是一个集体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如今董卓在京城抢夺了财权和军权,这在关东士族的眼中也就罢了。

毕竟这种权力,虽然表面上看影响巨大,但只要筹谋得当,并不是抢不回来,速度快的,一夜时间,一场政变就能抢回来。

但人事权力可不一样,这东西属于细水长流,靠着时间沉淀来积累,一旦撒出去了,想要收回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袁家和杨家可以坐视董卓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抢夺军权和财权…但人权不行!

李儒在朝堂上刚刚将这件事一提出来,顿时就遭到了以袁隗和一众朝臣们的强烈反对。

目前何太后和天子都站在董卓的一边,他们紧紧的抱住了董卓的大腿,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董卓的所有提案。

在天子和何太后此时的眼中,董卓所说的一切,都是政治正确。

虽然他们两个就硬实力方面跟满朝公卿确实比不了,但天子毕竟是天下大义的代表,他的站队,让董卓底气十足。

但即使有天子站队,公卿们这一次也是坚决不让你!

咱们死磕到底!

满朝公卿都不同意,董卓如果硬要在朝中或是地方大换血,就要实行强行推动的手段,可一旦强行推动了,后果不言而喻,那就必须要动刀子!

很有可能就是杀个浮尸遍野。

虽然这对董卓来说是家常便饭,不过不到盛怒之时,董相国还不想这么做。

也不知是不是凑巧,也就是在这个当口,青州今文系的朝臣们在地方的家人联名,请朝中公卿代为传话给天子,言刘俭在青州边境的历城屯兵,没有丝毫的进取之心,他根本就不派兵与黄巾贼交手,请朝廷以严令催促刘俭快速动手,消灭青州黄巾,解青州之危机。

青州系的今文系公卿立刻写明奏疏,呈禀尚书台,但天子在拿到了奏疏之后,直接都转给了董卓,请他代为批复。

奏疏转往相府之后,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所有状告刘俭的文书,统统被董卓驳斥,理由很简单——刘俭是奉朝廷军令前往青州平贼的,而且他还是假节钺在身,朝廷没有理由干涉他的用兵,只需在最后问他要结果便是了。

而且董卓以专业的军事角度,向所有朝臣们解释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道理。

在军事领域,眼下雒阳的朝堂之内,无一人是董卓的对手,更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军事领域上对他进行驳斥。

再加上天子的支持,刘俭“屯兵青州不思进取”的这件事,被轻飘飘的带过了。

这件事情之后,有一名刘俭的使者悄悄地再度来到了雒阳,向董卓转达了刘俭的一番“良苦用心”之言。

这场谈话,足足有两个时辰。

而待刘俭的那名使者走了之后,董卓当即前往禁宫,向天子刘辩诚恳谏言,请天子重新设立宦官队伍!

自打何进与宦官集团火拼之后,雒阳的皇城之内,就没有了一个阉人,如今何太后和天子的寝食,皆靠宫女伺候,而皇城的宿卫则是仪仗羽林郎,虽然依旧能够正常运转,但对于天子和何太后而言,总感觉似是少了点什么。

不错,少的就是宦官!

而宦官集团,百十年来,就一直是皇室不可或缺的存在。

皇权需要有代理人,这个代理分别是外戚和宦官。

外戚应该做的事情,如今全都有董卓一个人承包了,但是接替当年张让,赵忠,乃至于曹节职务的人,眼下并没有。

而刘俭的使者,这一次代表刘俭入京,向董卓陈述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董卓对此事深以为然。

他确实需要帮助。

所以他决定重组宦官集团。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若是寻找一批人送往内宫当宦官,这件事对于董卓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旦夕之间就能切掉一千个人的小叽叽,给刘辩送到皇宫来当内侍。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他就是送再多的新鲜阉人入宫,最多也不过是伺候天子和何太后,干的都是下人的活,在短期内让这些阉宦们迅速成长,成为能够和他董卓达成政治同盟的人,这实在是不现实的。

最少,也得有那么一个两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宦官首领,替他来训练这些新宦官,用最快的速度和自己达成政治联盟!

可是何进和十常侍火拼的时候,雒阳城中的宦官都死绝了,有政治经验的宦官不是喂了军士们的屠刀,就是喂了洛水之中的大鱼,如今真的是没有人可以给他董卓分忧了。

若是司隶之地,还尚存一个刘宏时期的宦官就好了。

但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这次与刘俭使者的交谈中,董卓还真就是知道了一个活着的宦官存在,而且此人不仅仅是存在于刘宏时期……甚至刘志在世时,此人在宫中便已经是身居高位。

这个人,就是先帝刘宏在世时,最信任的一位大宦官——吕强!

董卓也知道此人的声名,而且他也知道,吕强对于汉室的忠心,要远远的强于张让,赵忠,曹节等人。

甚至可以说,吕强这个人几乎没有私心,他的心一直都在皇帝的身上。

经过了一番打探,得知了吕强的住所之后,董卓派遣李儒代表自己,亲自前往京郊吕强躲藏的地方,将他请回了雒阳,并在相府亲自接见他。

两个人都是一大把年纪了,而且都是历经三朝的老一辈人物,大风大浪都见过,一见面不由唏嘘。

随后,董卓表示了,想请吕强返回皇宫,为中常侍并兼领大长秋。

吕强知道董卓的意图,他是想和自己合作,共同对付公卿士族。

但是眼下,天下已经处于纷乱时节,身为汉家忠臣的吕强,就算是知道董卓本人并不是什么好饼,但为了保证年弱的天子不被望族公卿所架空,也就答应董卓的请求。

毕竟,若是没有董卓,刘辩母子现在应该就已经被袁隗给废了!

不过,吕强多少有些不解,他询问董卓,是如何想到与自己联合的。

董卓哈哈大笑,也不避讳,直接告诉他,自己是受了刘俭使者的“提醒”,才专程来与吕强结盟的。

吕强一听“刘俭”的名字,恍然大悟。

……

随后,董卓引领吕强进宫,带他面见何太后和刘辩。

吕强当年对他们母子二人有些恩情,而且这份恩情是在何太后危难时节,所以何太后对吕强的印象可以说是想当之好。

见了吕强,何太后没有二话,她当即决定——宫中宦官的领袖,就是他了!

在董卓和何太后的支持下,吕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执掌内宫之人。

同时,他也成了刘辩在宫殿内的代言人。

经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吕强的性格有些改变了。

他看出了,一味帮皇帝讨好士人,并不能使这个天下安定,相反的,越是示好于他们,他们反倒是愈发的变本加厉,起亚黄泉。

这个老好人,吕强不能在当下去了。

或许,曹节和张让当年做的那些事,是对的!

也不怪吕强的心理会发生变化。

在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之后,换成谁,谁也不可能会无动于衷。

于是,吕强直接给出了董卓一份名单。

那份名单上,是十常侍活着的时候,在地方所安插的亲信与宦官门生,还有一些当年通过鸿都学门,前往地方被任职的官员。

在党锢的十多年中,宦官代表皇帝一直在跟士族们抢夺各州郡的权柄。

虽然党锢之事圈禁了大部分的士族,但治理天下依旧是需要有本事有学识的人,而大汉朝有本事的人,大多皆是士族群体。

所以,时至今日,在大汉朝一百多个郡中,掌握实权的地方太守,郡丞,县令县长,七成以上依旧都是士族群体,而这些人大部分又都是今文经学子。

但是宦官这些年在皇帝的支持下,也不是白用功的,这一百多个郡中,有三成以上的人是十常侍的门生。

十常侍安排的亲信,有少量的人是从士族群体叛变过来的,但大部分都是跟他们沾亲带故的族中子弟,亦或是寒门子弟。

十常侍被诛杀之后,朝中公卿本来下一步就是将十常侍在地方安插的官吏全部铲除的,但谁曾想董卓来了京城,掀起了一场保护皇帝,与士族作对的大战,致使满朝公卿一时间没有功夫去对付宦官遗留在地方的余党。

而现在,对于士族来说,弊端显现了。

吕强告诉董卓,想要人权,不用着急,先收揽这些宦官遗留下来在地方的势力为己用,待立住了根本之后,在好好的跟他们掰手腕!

至于刘俭,就让他和其他的刘氏诸侯王在外面安心的发展势力吧,由他在外削弱天下望族,而由他和董卓联合在内削弱敌人。

在吕强看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太平盛世,即将在他们三个人的合作成功后降临在这个世间。

(本章完)

第758章 尽叙大义张翼德今天母亲出院第708章 少年谈判第636章 刘德然再次使天下震动第760章 大举入蜀第37章 一转眼,盖世奇功来了(今日更8600字第136章 张角的重要“遗产”第404章 关键的东西,要在自己手里第346章 来要陈留王了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12章 人为利趋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679章 张赵驾到第32章 关长生第527章 刘俭与太史慈的交情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汤第468章 谁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第445章 绍有猛虎!第420章 此战之后,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213章 咱们一起死!第265章 袁绍给卢植的信第190章 袁家的宏图大业第311章 冀州猛将们搦战第384章 只有一个方法了第81章 众人皆醉,谁独醒第76章 袁基窃鹿第318章 飞将败绩 西凉军士气大跌第151章 赵氏兄弟,情深义重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342章 老江湖们盯上刘俭第307章 关云长的性格第616章 唉,为老不尊了第671章 张辽,难得的人才啊!第77章 肉由我分第589章 北上第187章 皇帝死前的最后布局第491章 这场竞赛,对方必输第226章 遗物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点的张飞第312章 一对母子皆废物第141章 汉末的王不风光(第三更)第452章 相国请歇马第778章 孙策最后的价值第290章 关公逐贾第589章 北上第505章 胡虏儿,汝公在此!第329章 少年英杰出世第213章 咱们一起死!第460章 西域大先锋第672章 深知西凉军底细的徐荣第208章 刘俭的行动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今天做个小微创,明天开始恢复三更第552章 武关智张(二合一)第527章 刘俭与太史慈的交情第389章 伟大的汉胡共荣第109章 太平张角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408章 亲民的主公第477章 刘玄德,太学生歃血为誓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143章 心念汉室的刘虞第102章 袁基替我买下七女(求订阅)第519章 陶谦之事,说不得落在我兄长身上第496章 乌桓之后,匈奴也需并入大汉第298章 贾诩的助攻第643章 主将的志气第241章 董卓联合吕强第626章 差距第10章 以少搏众第745章 大汉军神第1章 (序章) 从兄刘备第492章 良将的抉择第30章 最后一关第198章 涿郡简大龙第633章 刘俭是司州的救星第351章 双边美人计第763章 益州危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375章 谁解危难?第189章 刘备,是刘俭的好兄弟!第186章 刘虞新任东青州牧第717章 各有所进第766章 军师归天第220章 刘俭屯雒阳第568章 吾乃抚远大将军也!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动第712章 赦俘第750章 谁用谁第373章 精忠报国,天下归心第734章 南北之利第159章 袁基想要让刘俭站队第377章 新政动态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诸葛第55章 刘俭,会不会成为士子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