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郭嘉开拓了眼界

第472章 郭嘉开拓了眼界

整整一天时间,郭嘉都没有再与贾诩说一句话。

他不是不想和贾诩说话,只是他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天这一天时间里,郭嘉脑海中思绪万千。

各种各样的念头,包括对于原先志向的质疑,让郭嘉有一种苦不堪言的感觉。

明明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为什么反倒没有比达到目的之前活的更迷茫了呢?

这一个下午,郭嘉一直在那里沉思,但是贾诩并没有搭理他。

贾诩只是坐在那里,看那个所谓的春秋演义,看的不亦乐乎。

直到临近傍晚之后,贾诩才抻了一个懒腰。

他扭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对郭嘉道:“差不多了啊,差不多了,该下卯了。”

“哦……”

郭嘉似乎反应了过来,他神思不属的转过头,也像贾诩一样看了看天色。

看到时间确实已经到了,郭嘉方才慢悠悠地站起了身向着外面走去。

“等一下。”

贾诩突然出言,招呼郭嘉道。

郭嘉疑惑的转过头:“文和公还有何事?”

贾诩长长的叹了口气,无奈的道:“你呀你呀,本来以为你是跟老夫一样的同路人,老夫以为找了一个和自己一样聪明的知己,但是现在看来。你也是个浑人啊。”

郭嘉闻言啼笑皆非。

“文和公,我好端端的怎么就成了浑人了?”

贾诩的笑容似乎有些无奈:“你现在或许没有意识到你是不是,但是来日你或许就知道了。”

“明天不要来署中,反正也没有什么事,老夫邀请你出去走一走如何?”

郭嘉听了这话,不由感觉牙花子有点疼。

你说这一天天干的都是什么事儿?

这可倒好,整日闲散不说,这还可以随便儿不来。

但贾诩既然已经邀请了他,那郭嘉自然也无法拒绝。

“既然文和公有此雅兴,那咱们就一同去游玩,只是要去哪里呢?”

贾诩说:“去哪儿你就不用管了,老夫来定就是。”

……

……

于是,第二日,郭嘉和贾诩都没有去署中,他们两个共同乘车前往南郊。

今天的雪已经停了,天气尚可。

但由于两个人都是坐在车中,他们这一路上都不怎么动弹,所以还是感觉凉飕飕的。

郭嘉特意带了一个葫芦容器装酒,一路上适当的喝几口,也能有着御寒的作用。

“文和公,你不喝点吗?”郭嘉又从酒葫芦里向嘴中倒了一口,然后关心的问。

贾诩很是坚决的摇了摇头:“不喝。”

郭嘉问道:“你不冷吗?”

贾诩说:“冷,我也不喝。”

郭嘉有些不解的看着贾诩。

却见贾诩慢悠悠的转头,道:“喝酒这东西呀,有的时候太耽误事儿,而且容易减少寿命的。”

郭嘉笑道:“公此言太过,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贾诩的表情很严肃:“要不说你还年轻呢。”

随后,他伸手拍了拍郭嘉的肩膀,道:“主公说,少喝点酒,多喝点茶,活的长一点儿,说不定还有机会能看到天下再次兴盛。”

郭嘉不由啼笑皆非:“怎么说着说到扯到这上面去了?文和公,你到底要领我去什么地方呀?”

贾诩捋着自己的须子,老神在在的道:“莫着急,眼瞅就要到了。”

随后,贾诩让人把自车停下,他自己当先颤巍巍的走了下去。

郭嘉紧随贾诩之后。

下了车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与贾诩来到了雒阳郊外的一处广阔的农田陇亩旁边。

冬季里,本来应该是冷清的田亩周边,此刻正围绕着一群人,包括刘俭,刘备,卢植,田丰、沮授,还有一大群的雒阳当地的官吏都在此处。

这些人站在洛水之边,在一名洛阳本土官吏的讲解下,对着附近的田亩指指点点,似乎正在议论着什么。

郭嘉在贾诩的带领下,走到了他们身后的不远处,倾听着他们所议论的事情。

随后,郭嘉大概听明白了,他们是在商讨在洛水附近修建水利工程,引洛水来灌溉雒阳附近的农田。

此时,那名雒阳本地的官吏已经介绍完了附近大概的情况,静等着刘俭等一众人下达指示。

刘俭似乎有点儿冷,他伸手吹了吹冻的有点发僵的双手,随后吩咐道:

“公与先生,给本地的执政官讲解一下我们在河北的经验吧。”

“诺。”

随后就见沮授微笑着站出来,他清了清嗓子,对着在场的一众官吏们说道:

“河北这些年来,在左将军的带领下,除了实施屯田、保障土地不会荒芜无主外,针对农耕方面,主要是群策群力,研究如何让田亩能够产量更高。”

“与其开垦更多的土地,若是能够使单亩土地产量增加,这样一来既省去了开垦成本,又可以在耕者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收获。“

“我们河北的各家农业技术坊所做的研究很多,并印刷成书!”

“现在的青州书局,除了刊印经书和一些演义书籍外,主公还单设了另外一个刊印的栏目,并广为在民间普及。”

“名为‘科技类’书刊。”

“所谓的科技类书刊,多为惠民技术成册,涵盖广泛,包括农耕,射猎,制造,养殖,医疗,冶炼等诸多方面,如此可广开民智,增强生产。”

“而科技书中,主公最为重视的,也在农业。”

“毕竟,我大汉朝乃是农耕大国。”

“河北目前所做的兴农举措之中,最为有成效的一项,就是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

“根据我们的实践,若是能够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源,修建水利工程,使农田有效的得到灌溉,单亩粮食的产量就会大大提高,这其中的工程,包括修建水车,开挖渠道、引河入田、堤防治理。”

“另外,河北现在对于水源灌溉不足的地区,则使用抬水灌溉法,通过人力或畜力驱动水车等设备将水从低处抬到高处,然后再通过水渠将水引入田地中。”

“这种灌溉方式灌溉效率高,专门用于平原地区的灌溉,我河北正是一马平川的平原,用这种方法正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产量,而洛水附近的地势与河北接近,完全可以仿照这种方法。”

“田元皓先生还根据这些灌溉方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

“包括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水源的分配和管理、水利税收”,

“莫要小瞧了这些制度,只是单纯的增加灌溉技术扩大农业生产,并不能保障后续,一定要有一套成熟且有经验的方法,才能够达到良性循环,使之可以持续下去。”

沮授所说的话,对于这些官吏来说,很多东西都非常的新鲜。

特别是沮授话语中的挺多用词儿,都是他们原先没有听过的。

不过大概的意思他们还是能够听懂的。

雒阳的官吏们纷纷上前,向刘俭表达感谢。

刘俭笑道:“本将军在此处还要呆上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会在这里,推进我们河北最新的耕种方式,使此地达到富足。”

“不过还有一些准备工作需要做,希望诸位能够从中牵线搭桥,让雒阳本地的望族高门能够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毕竟雒阳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要广兴水利,需要他们资助。”

“当然,底层的黎庶也是不能忽略的,我需要你们从底层的农耕者中挑出具有独到耕种经验的人,到我这里来交流心得,另外还有其他方面技术过硬的能工巧匠都可以来,大家集思广益。”

“……”

“……”

刘俭等人在严寒之中与这些当地的人商讨治理雒阳当地灌溉水利的事情,而郭嘉和贾诩就在不远处盯着。

郭嘉有点儿不明所以的看向贾诩:“雒阳只不过是刘将军暂时屯脚的地方,我上次与刘将军探讨,他认为还不是占据司州的最佳良机,毕竟此时一旦将此地占于手中,就容易成为各方势力的目标,董卓方面也一定会与河北死战,空让袁绍得渔翁之利。”

“既然刘将军不想将雒阳攥在手中,为何还要花大力气?来为雒阳当地的农业之事考虑呢?毕竟来年雒阳丰收,粮食也不是河北的。”

贾诩捋着自己的须子,微笑道:“这就是将军的格局啊。”

“将军虽然与董卓对立,但是不代表将军与朝廷治下的百姓为敌呀。”

“将军的理想是创造一个强盛的大汉朝,一个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汉朝,一个可以屹立全天下之巅,使大汉周边的万千异族俯首称臣的汉朝。”

“就算是天下分裂,但庶民却不是将军之敌,相反,将军常说,民才是将军真正的依托。”

“眼下雒阳虽暂时未在将军手中,但这里的百姓却早已被将军视为了自家的百姓啊。”

“而老夫相信,将军的所作所为,也定然会使司州的百姓牢记他的恩德!”

“翌日再来,此地黎民岂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奉孝啊,你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王霸之基!”

贾诩的话令郭嘉深深的感觉到了震撼。

“左将军竟如此大公无私耶?”

贾诩笑道:“自然,这就是志向高远,这就是心系天下。”

郭嘉望向不远处的刘俭。

“可叹郭某平日里以算计人心,机谋之术为上道,但是时至今日,方才知晓,谋算人心,谋算他人……或许也能够得到天下,但得到的也终归不过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

“只懂谋天下,不懂治天下,终究是太过浅薄了。”

“真正能够抚慰万民的,还得是浩然正气的王道之术啊。”

听了郭嘉自言自语的表述,贾诩笑了。

“你说的不错,似你我这等长于术者,若是一直谋算得当,也能得到天下,但终归没有王道正气来的长远。”

“可这就不代表王道之气当中不蕴含阴谋诡诈之术。”

“这两样东西呀,其实都是相辅相成的。”

郭嘉终被贾诩这个老头深远的见识所征服。

他平日里虽然自诩为天下无双的智者,但是到了刘俭的麾下之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已经见识到两个可以凌驾他的人。

一个就是刘俭,另外一个就是眼前的贾诩了。

郭嘉伸手将贾诩拉到一边。

“还请文和先生指教。”

贾诩看向了不远处的刘俭那一群人。

“老夫的意思也很简单,刘将军确实是心系万民,不止是河北的百姓,雒阳的百姓也是他的民,他相助雒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并传他们技术,以王道而言,确实是希望大汉朝能够强盛!希望雒阳本地的百姓能够过得更好。”

“但是,在行使王道正气的背后,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虽非王道,却与王道并不冲突。”

“你比如说,刘将军为什么要通过雒阳本地的官吏,借此事联系望族高门呢?就是河北的这些技术都是我们这些年来苦心钻研出来的,要交给他们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能白交啊。”

“雒阳本地的富户掌控着大多的土地,若是在此地用我们的技术兴修水利,增加灌溉收入,那得利最多的是不是他们呢?”

“既然他们得利最多,那他们就不得不付出一些?”

“老夫在河北,这些年明白了一件事。”

“技术也是可以卖钱的!包括管理的技术也是技术。”

“这都是我们河北人花时间琢磨出来的,雒阳当地的人要用没问题,我们可以出人出力出技术帮他们。”

“但是,他们得按照同等的价值给予我们回报。”

“可以说财货,也可以是是粮食。”

“但不能不给。”

“老夫觉得,以雒阳本地望族的智慧,孰轻孰重,他们自然清楚。”

“老夫觉得他们在这件事上,应该是不会吝啬的。”

郭嘉听到这儿,不由一愣。

接着,他不由得啼笑皆非。

“左将军心中当真会如此之想吗?”

贾诩斜眼瞥了郭嘉一眼。

“奉孝,莫要胡说,老夫何时说适才那话是左将军说的,那分明都是老夫自己的一家之言。”

“额……”

郭嘉听了贾诩的话,顿时愣住了。

紧接着又听贾诩慢悠悠的道:“不光是这件事是老夫的独家见解。”

“老夫还有许多其他的见解呢!”

“你比如说,司州这次发生这么大的战乱,虽然未曾伤及根本,但是,司州本土的望族豪强也都看出了一些苗头。”

“他们应该明白了,天下各大势力都将司州看作一块肥肉,各方势力的目光都在这边聚集着,这司州保不齐什么时候就会变成下一个兖州……残破不堪,穷困,流离失所。”

“老夫要是司州本地的这些世家望族,或许就会想着法儿的开始迁移了。”

“这个地方真心是没法待呀。”

“但是应该往哪儿迁呢?”

“能够选择的也无外乎是关中、河北。还有南方诸地。”

“对于那些与袁氏望族之间有利益纠结的大家族,他们还是会选择袁氏所在的南方,毕竟河北和关中现在正在彻底落实的新政,这和他们的利益不相符。”

“但那毕竟只是少数的一些最顶级的家族,大部分的家族都是和袁家没有利益关系的,最多也不过就是仰慕一下而已。”

“在这个时候,若是河北能够向司州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些中小的豪族看到了河北的王道之治以及左将军的广阔胸怀……还有河北那不可限量的前途。”

“奉孝觉得他们会选择往哪里迁移呢?”

(本章完)

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149章 赵小叛逆第180章 进步多多的张飞第569章 大将军提十万众第351章 双边美人计第565章 徐州的归属第757章 兵败折将第682章 采纳众长第95章 四大金刚第502章 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啊第466章 主从之试第576章 试探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722章 鲁阳危矣第222章 你是想留还是走?第75章 与谁买醉?第595章 清流系的谋划第358章 刘俭抵达幽州第619章 吕强之死第179章 该是时候彰显一番了第127章 谋废史立牧者,非一人第658章 陈留王登基第758章 尽叙大义张翼德第616章 唉,为老不尊了第160章 皇帝要死了第299章 西凉派与并州派第770章 我们一起救袁家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392章 目中无人吕奉先第130章 三位中郎将聚首第339章 不同的迁都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点的张飞第472章 郭嘉开拓了眼界第558章 刘俭 袁术第552章 武关智张(二合一)第102章 袁基替我买下七女(求订阅)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386章 大家都把刘德然当标杆第81章 众人皆醉,谁独醒不好意思,还得请个假第684章 清洗弊端第269章 诸侯讨董第693章 袁绍行动第555章 袁术生死第60章 无法驾驭的棋子第338章 雒阳太守第108章 刘俭的攻心战术第36章 共成大事!第755章 阳平乱第69章 内外相合第351章 双边美人计第514章 徐州诸派,各有所思第16章 厕中争雄再请天假第68章 袁绍的犹豫,曹操的果决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703章 论袁第759章 阳平,开了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64章 皇帝与孝廉第665章 请董公入京第541章 大汉水师,出发第744章 阴陵之战第645章 坐山观虎第548章 大耳,愚夫尔第162章 刘俭立牧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525章 刘备仗义援徐州第295章 刘贾之试探今天母亲出院第347章 刘俭放烟雾弹第640章 某非乱武之人第65章 皇帝的好感第678章 宗亲中的左膀右臂第256章 最忠诚的人,是刘俭第165章 许攸 刘俭达成共识第217章 吕布说,这雒阳内外,谁能敌我?第486章 抚远大将军确立第367章 男人,是劝不动左将军的第352章 文若公大汉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阴第491章 这场竞赛,对方必输第137章 三边冀州牧使第357章 跑到我这来要名声?第370章 左将军麾下的名侦探第678章 宗亲中的左膀右臂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409章 我愿代表河内韩氏做出承诺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儿第749章 苦肉阳平关第337章 刘俭,直接任命了一位两千石第292章 河北刘德然,声名大噪去医院,请假第673章 扫清后患第17章 我敢赌的,无人敢赌第218章 燕赵男儿,不容小觑第443章 他定会仿效我第746章 关羽的警醒第91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212章 刘备欲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