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阻击

第701章 阻击

刘辩逃跑的计划就这样被李儒轻轻松松的给弄流产了。

说实话,刘辩现在的心中特别的憋屈。

他本来是想到荆州当土皇帝的,可哪曾想,这个梦还没等做就已经醒了,而且醒来之后面对的现实还是一片的支离破碎。

无论如何,他与袁绍勾结败露给刘俭这件事已经成为铁打的事实,这次事件之后,刘俭一定会更加严厉的看管自己,到时候自己这个诸侯王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刘辩自己自怨自艾,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恼怒的愤世嫉俗。

他的日子其实过得还是很滋润的,虽然他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但是当今皇帝刘协和丞相刘俭给予他的封地很好很充足。

刘辩的封地可以支持他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下半辈子,如果他愿意,他完全可以过上一个丰衣足食,妻妾成群的奢靡日子。

只是可惜,曾经成为了大汉帝国君王的刘辩,他的志气并不在这方面。

现在的生活对其他看得开的人来说是一种幸福,但对刘辩来说,真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折磨。

但是,即使是折磨,他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刘俭的那三个字“寇当诛”,深深的印在了刘辩的心中,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说实话,刘辩原先对于刘俭其实是不了解的,但是经过了上次的废帝之事后,刘辩发现刘俭其实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他虽然有仁义之名广布在外,但是他的手段也是非常的犀利。

犹如雷霆轰击一般,让人无法抵挡。

每每想起,刘辩心中都是恐惧过甚。

最终,无奈之下,刘辩只能答应了李儒的请求。

不应该说是请求,而是要求。

刘辩的心中很是憋屈,但是为了保住他现在仅有的地位,同时也为了活命,他只能答应了李儒的要求。

但是他答应的真是心不甘情不愿。

李儒离开了弘农王的府邸之后,刘辩回到了自己的居所,抄起桌案上的简牍,还有名器纷纷扔在了地上。

他也不顾及这些是他宝贵的财产,反正是能砸在地上的东西,他都扔在地上砸了。

“朕为什么活的这么憋屈呀?”

“连李儒这等卑劣的人物都能骑在朕的头上放肆!”

“朕不甘心,朕不甘心啊!”

在刘辩身后的何氏看到刘辩如此说话,顿时吓了一跳。

她浑身经不住颤抖起来。

他急忙上前挡住了刘辩的话头,说道:“儿啊,你已经不是皇帝了,不可以妄自称朕呢。”

“为什么?母亲!寡人为什么会这么倒霉呀?”

面对这个问题,何氏也无所回答。

她的智慧并不是特别高,虽然颇有心计,但却不是当世顶尖的人物。

就见何氏长长的叹了口气。

“儿啊,事到如今,事情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你只能忍着,没有别的办法。”

“咱们母子现在是人在屋檐下,朝廷既然对咱们有所要求,那咱们就一切尊奉朝廷之意,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至少在目前,咱们母子要能够保得住性命。”

听了何氏的话,刘辩脸上露出了几分不甘,但他也知道母亲的话是对的。

现在他还能有什么奢求呢?

先把眼下的事情完成了,让自己留住性命,保住这个诸侯王的地位。

至于今后会发生什么,他刘辩的命运又如何,那就不得而知。

再说吧。

……

而此时李儒已经将他与弘农王见面的过程,同时还有刘辩与袁绍沟通所做的计划,还有李儒准备用刘辩配合己方击败黄祖援军的表策向朝廷方面递交了过去。

或者说是向他的上司贾诩递交了过去。

派校士府紧盯弘农王刘辩,同时配合徐晃击退黄祖的军队,这是刘俭对校士府的贾诩所下的命令。

贾诩挑来挑去,最终决定将这份监控弘农王的重大任务交给李儒。

而如今李儒的回信则是让贾诩非常的满意。

李儒信中虽然没有言明他让弘农王配合己方引诱黄祖的理由是什么,但是以贾诩的智慧又怎么会猜不到呢?

“看来,李文优还是深明当今丞相之心意。”

贾诩笑呵呵的心中暗道。

“丞相当初将监视弘农王的这个事交给了校事府,但是并没有对校事府言名具体之事以及最终的任务目的……”

其实,贾诩已经大概猜出了刘俭的真实目地。

说实话,刘俭心中所想的事,也只有校事府能办。

但是这事儿即使是校事府来办,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好办的。

毕竟刘辩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诸侯王,而是一个从帝位上被拉下来诸侯王,这就使他的身份比较敏感。

刘辩已经不适合生存在这世界上,他的存在对谁都没好处。

但是,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让刘辩离开这个世界,这对于刘俭或者是贾诩来说,都是一个问题。

这种事情一个弄不好,就容易让人抓住把柄,对于日后的朝廷非常不利,对现今的皇帝和刘俭本人的风评也非常不好。

当然,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贾诩很怕自己最后会成为一个背锅的……

所以他把这件事交给了李儒去办。

李儒这个人,胆子大,够狠,也够毒!

贾诩很清楚李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他知道李儒如今投到了刘俭的麾下,就应该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刘俭把李儒收到麾下,可不是让你李儒享福来了,而是让李儒想办法用他的能力来处理一些别人处理不了的事情。

如若不然,李儒也就没有必要留下了。

通过目前的这个情况看来,李儒还是比较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定位的。

他也知道自己应该替刘俭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贾诩在看完李儒的谏言之后,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随即将李儒的那份谏言放到火盆之中烧掉了。

然后,他找来了一名校事府的校事,让他代表自己返回弘农郡去通知李儒。

贾诩给李儒的回答只有四个字。

“放手去干。”

……

就在南北各地的战场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黄祖这边接到了刘辩派人送给他的书信,告知黄祖计划按照原先进行。

黄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他当即指挥手下的本部兵将,按照约定的时辰,暗中前往弘农王的辖地所在。

将弘农王与何氏接出来后,再暗中向着南境撤退。 很快,在十一月十一日的夜晚,黄祖的兵马抵达了刘辩府邸之所在。

此时的刘辩已经按照约定将车马都已经准备好了。

还有他王府中的辎重和财货都已经打包好了,刘辩与他的嫡系手下、还有何氏与黄祖的军队一同向南行进。

黄祖在接到了刘辩之后,心情异常的轻松,他感觉到自己此番替袁绍立下了大功,这一次回到了荆州之后,他江夏黄氏的地位将远超其他诸族。

蒯氏、蔡氏、邓氏、许氏那些家族,这次都与自己江夏黄室无法相提并论了。

这一路上,黄祖不断的与刘辩攀谈,同时向刘辩示好,更是对他与何氏嘘寒问暖。

毕竟眼前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将来在荆州的皇帝,一个是将来在荆州的太后。

虽然他们两个以后是袁绍的傀儡,但这也不妨碍黄祖与他们两个打好关系,毕竟与皇帝、太后打好关系不是什么坏事。

傀儡,那也是有身份的傀儡,大家以后表面上还得尊敬他们不是?

袁绍现在就重用他们黄家,如果这傀儡皇帝和傀儡皇后也注重他们黄家,那黄家以后岂不是在荆州一家独大了?

想想就爽!

于是黄祖一个劲儿的对他们两个谄媚,但是刘辩和何氏都心事重重,他们对于黄祖的谄媚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只是虚于委蛇的应付。

黄祖并没有对刘辩和何氏的异常状态起疑心,他以为是刘辩和何氏即将离开弘农前往荆州忐忑不安。

这很正常,都能理解,谁离开熟悉的地方,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不适应的。

“陛下,太后不必焦虑。”

“荆州方面已经为陛下和太后建造了新的行宫,陛下到了那里以后就可以重新登基。”

“我等南部诸人,在袁本初的带领下,一定会好好的辅佐陛下,夺回属于咱们汉室的江山,将刘俭和伪帝尽皆擒拿,给陛下好好的出一口气。”

黄祖在那里喋喋不休的说着,何氏和刘辩只是紧张地左右观望。

刘辩问道:“黄爱卿,这附近没有伪帝派来的追兵吧?”

听刘辩这么问,黄祖豪爽笑道:“陛下放心,臣已经在附近好好的搜查过了,根本就没有任何追兵,如今各地战事四起,刘俭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这边,咱们这是乘虚而走!他绝对不会抓到任何痕迹……“

刘辩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又无奈的将话咽了下去。

但也就只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剧烈的踏地之声。

那踏地声极大,震的在场意中人皆纷纷扭头观望。

而刘辩和何氏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苍白。

黄祖并没有关注到刘辩与何氏的脸色,他只是惊讶的向着声音方向望去,一抬手说道:“三军将士立刻布阵备战!”

盾兵在前,刀盾兵陈列在两侧,长矛兵在后,轻骑兵在侧面,然后是长弓手……

就在荆州军完成布阵没多一会儿,就见一支精锐的步兵队出现在一众人的眼帘。

即使天色已经灰暗,但是荆州军依然能够感觉到这支兵马的强大的杀气。

为首的一名大将身披重甲,手持大斧,正是刘俭手下的大将徐晃。

徐晃如今虽然在刘俭麾下立了不少的功劳,不过相比于河北的老牌战将声名还是不显。

这次各地大战中没有安排他,倒也没有让各地的南军生疑。

正因如此,刘俭偏偏将徐晃安排在了这处最致命的地方。

眼见徐晃率领如此精锐的兵马出现,黄祖的面色不好看了,他手下的人是怎么侦查的?

不是明明说弘农境内没有刘俭派来增援的士兵吗?

这支军马如此雄壮,为何事先没有侦查到?

但是,徐晃并没有给黄祖过多思考的时间,他手中的大斧一挥。

“儿郎们,南贼劫持弘农王!意图不轨,将士们上,夺回弘农王,不要放走了南军贼人!”

黄祖冷哼一声,一挥手,当即下令着手下的长弓手们准备放箭。

南方虽然没有很多雄壮的战马,但胜在弓弩比较多,这些年,经过袁绍的操练,南军大多善射,这也是袁绍为了与北方的战马军队抗,而专门研制出来的战术。

正常情况下,面对对方的长弓弩阵,大部分的主将对于手下的将士们的要求,都是从侧翼迂回,暂避锋芒,或是用龟甲阵慢慢前移,或是以弓弩阵应对,或是以游走之法来分散对方的箭雨。

但是徐晃的方式却不一样。

对着战场局势有非常人般敏锐嗅觉的徐晃,马上对身后的三千军士下达了一个指令。

这个指令在步军相应的指挥体系中,有个专业的术语——突进。

突进指的是本来在按正常速度行军的步军,突然整体大大加快速度。

每位步军以自身的速度带动整个方阵的突然前进,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虽然突进是指挥步军过程中有可能会用到的一个手段,但是在往常,却没有多少将领能让麾下的士卒做出这种动作。

因为要想步军方阵做出突进的举动,除了指挥的将领要有着很敏锐的对时局的判断之外,还需要他所率领的士卒乃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突进本就是打快原本行进节奏而做出的一种冒险之举,而这对步军严密的阵型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只是具体到目前这三千汉军来说,他们的主将徐晃自然不是庸碌之辈,而这三千汉军本身又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他们的前身是刘俭南征北战,扫荡群雄的河北雄兵。

很多人都记得河北的骑军之利,但河北的骑军再如何锋利,却只能在一些固定的情况下使用。

唯有骁勇的步军,才是河北军起家的根本,亦是刘俭能够走到今日的最大功臣。

所以当徐晃的指令通过挥舞令旗的方式快速传达至汉军中时,这三千汉军并没有让徐晃失望。

在收到徐晃的指令之后,他们几乎是同一时间犹如做出肌肉记忆一般,朝着前方大步突进。

对于其他士卒而言颇为艰难的一个举动,对他们来说在以往却不知道做过多少次。

而这些汉军的前沿,正是一排排手持长矛的搴旗之士。

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号为搴旗之士。

当数千汉军的搴旗之士突然手举长矛朝前突进时,黄祖却完全没有料到这一点。

汉军的动作实在太快,当南军有反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长弓手手中的弓弩已经稀稀拉拉的向着汉军射出。

但是因为对方的突进太过迅速,所以弓弩手的反应也是不及,因为造成的伤害并不是特别大。

这时他们纵算有想撤退,却也是来不及了。

于是乎就在黄祖这一方猝不及防之间,徐晃方阵之前的数千支长矛的枪尖,已然将不少的敌军刺穿。

而当这一幕发生后,随着己方士卒哀嚎声的响起,黄祖麾下现在不足两千军士的军心开始动摇起来。

本来黄祖想的是让麾下的弓弩手离得近点再放箭,但却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

黄祖再如何粗暴,这时也意识到他麾下兵马的军心已经动摇。

看着那越来越逼近绵绵不绝的汉军方阵,在一时的受挫后黄祖心中已然起了退意。

所以黄祖马上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只是现在这种情况,想要撤退很难。

刘辩和何氏此刻则是瑟瑟发抖。

(本章完)

第499章 杀鸡儆猴是必须的第269章 诸侯讨董第480章 黑山的未来第232章 夜袭者何人第200章 张郃与高览的为难之事第665章 请董公入京第290章 关公逐贾第511章 只属于刘俭的部门第374章 河北颜良,河北文丑第333章 汉之疆,不可止第776章 荆州的重大变故第342章 老江湖们盯上刘俭再请天假咳的太难受了第65章 皇帝的好感第169章 来冀州,先会田丰第307章 关云长的性格第506章 壮哉义从!第250章 善于骚操作的刘虞今天帮老妈搬家第747章 君当威震华夏第705章 张翼德思路清晰第42章 师徒定事第108章 刘俭的攻心战术第549章 关,张出马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刘备第428章 龙虎斗第106章 何进与黄巾(求订阅)第736章 整治新领土第305章 请君入瓮第466章 主从之试第196章 卢老师非同等闲第560章 袁氏“归一”第36章 共成大事!第778章 孙策最后的价值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704章 刘俭出马第409章 我愿代表河内韩氏做出承诺第555章 袁术生死第89章 二代出位第628章 终归还是老毒物厉害第155章 为了群雄逐鹿而做的布局第399章 吕袁先争,刘俭分化第199章 乌桓校尉的左膀右臂第80章 幕后策划大师刘俭第707章 袁家后人第614章 你俩入股吧第11章 官场中的白马将军第537章 刘俭的王牌大将第345章 重要的转折点第724章 汝居然让我割地?第217章 吕布说,这雒阳内外,谁能敌我?第654章 诸王之首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对第582章 谦亡第371章 彼为宗贼第508章 这个时代,有刘俭,有刘备,有曹操第779章 国运之战第277章 雒阳,袁家之殇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296章 都是人精第643章 主将的志气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741章 凉州得定第485章 虽不利于吾,吾亦往也第472章 郭嘉开拓了眼界第618章 皇帝急了问太监第127章 谋废史立牧者,非一人第731章 失陷春节快乐!第357章 跑到我这来要名声?第16章 厕中争雄第141章 汉末的王不风光(第三更)第65章 皇帝的好感第159章 袁基想要让刘俭站队第671章 张辽,难得的人才啊!第432章 咱们应该是朋友第354章 来将献礼,同乡问责第170章 刘十亿第735章 都瞄着荆州第245章 陷阵之威第60章 无法驾驭的棋子第117章 中郎将刘俭第550章 跳来跳去的泰山豪杰第567章 刘备有了主心骨第454章 刘俭的人才真多第108章 刘俭的攻心战术第124章 两面派孙文台第666章 凉州军内变第592章 前无古人第297章 坦诚相待第773章 孝顺的孩子第217章 吕布说,这雒阳内外,谁能敌我?第701章 阻击第560章 袁氏“归一”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错的第533章 贾诩的专业领域第128章 刘备来了第683章 舆论渠道和开放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