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两小施政
随后,刘俭就在南阳郡屯兵,开始一心的操练兵将,将南阳郡以及豫州延续朝廷新政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了刘冀和袁宠两个人。
南阳郡以及颍川,汝南郡的望族和士族一开始听到刘俭到来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新政也一定会到他们这里了,想来亲自主持这件事的人,应该就是刘俭刘丞相本人了。
刘丞相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啊,绝对是不好对付!
各大家族开始暗中串联,商议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置。
可是未曾想到,朝廷方面下了旨意,将这次整理南阳郡以及豫州政务的事情,交给了刘俭的长子刘冀和袁宠!
一时间,整个中原之地都快炸了!
朝廷方面居然让两个小儿郎来主持新政,这不是开玩笑?
是不是有点太不把他们这些人放在眼里了?
虽然刘冀和袁宠,一个乃是刘俭的嫡长子,一个乃是当年袁基的遗孤,身份都非同等闲,但他们毕竟太年轻了呀。
于是,很多人开始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若真是这两个孩子当家作主,这件事一定推动不下去!
但是,这些望族士人终归还是小瞧了刘家和袁家的血脉,也小瞧了刘俭对于这两个孩子的教育。
刘冀在接到朝廷的圣旨之后,当家以新政使者的身份向南阳郡和颍川,汝南三个大郡下了政令!
重新开始在各级官署进行人事任命。
按道理来说,各级官署的人事任命是归不到刘冀和袁宠两个人身上的,但偏偏朝廷圣旨中的任命权限说的比较模糊,就是只要关于在三郡推行新政的事,就全部交由两个人负责。
而人事任命则是有助于新政的推行,所以他们两个人也顺便将这个事情给揽下来了。
对于他们两个来说,似南阳郡守,汝南太守,颍川太守这样的高位,他们两个是不可能有资格任命的,包括六百石以上的官位,必须要根据新政条例,由朝廷根据科举名次,对通过科举的官员,并在地方已经有了一定政绩的人进行任免。
不过好在,朝廷派往地方就任的这些太守和郡丞等要职,都是这些年来在各级州立大学经过学习,通过科举考试的英才,他们在名义上是刘俭这个名誉校长的弟子,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天子门生,而这些英才的家族势力在北方又不是特别强,所以多方面综合考虑,他们对于刘俭的依附感更强,所以放心的让他们到三郡就任,必可使新政畅通无阻。
至少这些人都是站在刘俭和朝廷一面的,如此刘冀和袁宠就不会感到掣肘。
刘冀和袁宠随即在荀彧与荀攸所呈递上来的名单中抽调了一些人在地方任用,但是接下来,他们开始根据贾诩提供给他们的资料,开始与地方的寒门与豪强进行接洽,并开始重用他们族中之人。
荀彧和荀攸提供给刘俭的士族名单,刘冀和袁宠只是任用了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二,刘冀和袁宠则是从三军的寒门豪强之中抽调。
另外,南阳郡的许攸,刘冀和袁宠也专门拜访了一次,也不知他们谈了些什么,总之经过了这次谈话之后,许攸对这两位少郎君毕恭毕敬,而且还倾尽自己的全力支援两位少郎君在三郡施政。
而刘冀和袁宠的人事行为,在三郡之地引起了一阵巨大的风波,对于那些士族来说,这两个毛头小子所做的事,是他们不可接受的!
对这三郡中的士族而言,这简直是在抽他们的耳光!
紧接着,袁宠和刘冀在三郡之地,开始颁布了度田以及税务改制。
以颍川郡为首的那些士族,在得知了刘冀和袁宠要开始在三郡施展各种田政和税制,于是开始暗中串联,想要给这两个小子施绊子,不让他们的新政在三郡顺利实施。
但问题是,这些士族们把事情想的简单了!
三郡的基层官员,大部分既然都是从寒门和普通豪强群体中抽调的,那刘冀和袁宠自然就是按照刘俭的话,结交下了寒门之心,而三郡的寒门多少年来看着这些士族挡在他们的头顶上,心中早就已经生出了愤懑之情,彼此对抗情绪积累。
而如今,朝廷给了他们一个往上爬的机会,一个重新分配三郡利益链条的机会,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去抓住呢?
于是乎,通过人事任命还有三郡的新政实施,三郡的形势分成了变成了以刘冀和袁宠为首,带领寒门与中等豪强与当地的士族和望族围绕着新政的实施进行对抗……
刘冀和袁宠所做的事,全部都在刘俭的监督之下,他对两个孩子的作为很是满意。
现在,刘俭可以拍着胸脯说上一句:虎父无犬子!
他并不着急亲自出面去支持两个孩子,而是放手将整顿三郡的事务交给他们打理。
而刘俭则是一门心思的在三郡安排军事以及各项产业。
三郡虽然这些年在袁绍的手中,发展远远不及河北,但是这毕竟曾经是大汉朝的文化中心以及经济中心,底子还是非常雄厚的,特别是南阳郡的冶炼业和手工业可谓举国闻名。
于是,刘俭派人通知长安的商务署以及技术署,开始在南阳郡等三郡改革学校,设立荆州州立大学和豫州州立大学,并将冶炼,兵械,种植,农耕等在北方已经成了体系的科目,纳入到豫州等地的学习科目之中,一则来扩大技术性的人才储备,二则也能够使南阳郡的技术与北方有所交流,以求达到最快的进步速度。
另外,刘俭并未着急将兵马带回关中或是河北,而是令他手下的将士们就地驻扎于南阳郡。
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则可以对当地的士族以及望族形成震慑,从侧面帮助刘冀和袁宠在三郡施展新政,二则也是要对袁绍形成震慑。
毕竟现在的袁绍还是挺虚弱的,刘俭觉得乘他病要他命,是自己眼下最好的选择。
……
……
当得知了刘俭让刘冀和袁宠在南阳郡做的这些事,袁绍的病情直接又严重了几分。
别的倒也是罢了。
那个袁宠,居然也出仕了?
按照袁绍的设想,刘俭抚养袁宠,终究也不过是为了能够对付汝南袁氏,他对袁宠并没有什么真感情,表面上是抚养他兄长袁基的遗孤,但实则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但如今看这个情况,袁绍发现他似乎是想错了!
刘俭这是真把袁宠当亲儿子抚养了!
而且,让袁基的儿子,在汝南郡实施新政,这是什么意思?
这摆明了就是要拆汝南袁氏的台啊。
汝南袁氏的颜面这些年来可以说是让刘俭给打落到了谷底。
但是他依旧不够,他这还要挖掘汝南袁氏的根啊!
得知了消息之后,袁绍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吐了一口血,当场就晕厥过去,让属下们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
好不容易醒过来,袁绍却无法从病床上站起来,无法处理政务,病势不见好转,很多名医来医治过后,袁绍的身体才有了些许的好转。
袁绍一度十分的生气,并且愤怒的拍桌子说要与刘俭死战到底,并且要立刻发兵北伐。
但是在他的愤怒没有得到任何人的附和的情况之下,就有点尴尬了。
“刘贼终于露出了他的真面目,多年来一直针我汝南袁氏!为了袁家基业,袁某如何能不伐之?!” 袁绍拖着病体愤怒的召开了军事会议。
话虽如此,与会的文臣武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知道这很不切实际。
虽然他们对于刘俭让袁宠在豫州新政这件事和袁绍一样惊讶,可惊讶过后却不是愤怒,而是另外很多种不一样的感情。
大多数人没有为汝南袁氏的未来感到惋惜,他们大多是另外一种想法。
或许,汝南袁氏完了,袁氏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
连袁基的儿子都去给刘俭当急先锋,袁氏的未来还能如何?
从天下大族的顶端跌落神坛,是汝南袁氏一眼可见的未来。
对于南郡以及荆南的这些士族和望族而言,别说他们已经看出荆州无北伐之力了,就算是有这个能力,他们也不可能在轻易支持袁绍北伐了。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蔡瑁,黄祖等人也赶了过来,出席了会议,他们和蒯良一同向袁绍谏言,坚决不支持北伐。
这也不是说他们就是有二心,是心向刘俭的人,而是他们根据荆州目前的形势分析出来。
袁绍因为连续的失败,已经失去冷静了。
现在所做的决断是有问题的,大家自然要拼命相劝。
最终袁绍还是忍耐住了心中的冲动,没有继续对于北伐这件事商讨下去,其实他也就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怒。
他潜意识里也清楚,己方现在根本无力北伐。
只要能够沿着汉江安排布防,阻挡刘俭大军南下的脚步,这对于他来说就算是赢了。
但是,就算是严守汉江,现在荆州军的士气不振,袁绍也不觉得己方能够挡得住刘俭的脚步。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无计可施了,又能如何呢?
在这种情况之下,袁绍只能寄托于他的好兄弟袁遗了。
袁遗的军队先前在关中虽然打了一场败仗,但是兵马折损的程度还远远没有像袁绍这么大,袁绍觉得现在这个时候让袁遗出兵北上,从汉中出兵往关中牵制一下刘俭的精力,这才是重中之重。
但是在这种情况,袁遗到底又不又会出兵呢?
虽然他们是同宗兄弟,但谁知道袁遗现在心中打的是什么主意?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江东方面,曹操派了使者前来见袁绍。
使者乃是曹操手下的嫡系吕范。
他向袁绍提出了袁曹结为同盟,而不是当年那样当他的附庸。
这样一来,双方互为唇齿,共抗刘俭方才可在天下形成鼎足之势。
而且他希望袁绍能够将江夏郡与长沙叫割让给曹操,这样曹操就能够在汉江方面替袁绍分担压力,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袁绍在听了吕范的话之后,差点没直接气的晕死过去。
他拍案怒喝,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
“曹孟德何许人,竟然也敢直言要与我结为同盟?当年不过是在雒阳跟在我屁股后转圈的小跟班,如今竟然也想与我平起平坐。”
“你回去告诉曹操,他给我当附庸可以,但是想要与我结成平等之盟,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让曹孟德拍着良心自己想想,他能够有今天,靠的是谁?又仰仗的是谁?”
听了袁绍的怒喝,吕范并没有害怕,他只是很自然的说道:“天下之事,又岂能一概论之?”
“袁公虽然乃是天下豪门,名满寰宇,先祖昔日亦非全盛之时,然江山代有人才出,曹公昔日乃是袁公附庸,皆因时事也,今番能够与袁公结为唇齿之盟,也是因为时势也。”
“而刘德然能够占据北方,掌控朝廷,成就如今的霸业,也是因为时势也,袁公,我们若是不依时势而行,那么所导致的结果必然就是毁灭与溃败。”
“我在来此之前,曾听说袁士纪之子,如今被刘俭指挥前往汝南,推行朝廷的新政。”
“试想袁氏的子弟如今既然到汝南去动摇袁氏的根基,这是多么的荒谬可笑,袁公啊,难道事到如今你还要硬撑吗?”
“袁家的根已经被动了,袁公若是再一意孤行,则必然会导致恶果,还请袁公三思。”
袁绍听了这话,当时便气的额头上的青筋直跳,恨不得直接派人将吕范砍死。
荀谌在一旁看到了,急忙上前劝阻道:“袁公息怒,吕子衡此言虽然有些僭越,但却也是一片赤诚之言。”
“还请袁公先使吕子衡前往驿馆歇息,然后咱们再细细商议此事如何?”
袁绍转头怒视着荀谌,喝道:“此事还有什么可商议的?”
荀谌说道:“不论如何,且先让吕子衡去馆驿歇息才是。”
荀谌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极为诚恳,且暗中不断的向袁绍使眼色。
袁绍虽然心中愤恨,但看到荀谌此刻竟然是这种表现,知道他一定是有什么意见,而且是很重要的意见。
于是袁绍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让人将吕范引了下去,送往馆驿歇。
吕范下去之后,袁绍随即问荀谌道:“为何如此?“
荀谌说道:“袁公啊,吕子衡之言虽然不中听,但于对于眼下之势而言,与曹操结为唇齿之盟还是很必要的。“
”当下不能计较身份和一城一池的得失,当是与之共同携手,抵挡住刘俭南下的步伐,末吏若是估计的不错,只怕要不了多久,刘俭整顿之后,就会大举南侵,曹操与我们就都是败亡在即了,到那个时候还分什么附庸和同盟,还请主公三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