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改革之靶子

幽深小院,刚刚开化的池塘,还未冒绿的杨柳,皆显现着此处的孤独寂静。

刘宏坐在池塘边的凉亭之中,笑道“伯始啊!尔身体不适,还在此处休息,当真是不可理喻。”

胡广闻言淡笑道“陛下,老夫何来不可理喻之事?此处寂静无比,老夫很是喜欢啊!”

刘宏看着胡广有些落寞的神色,不由得一叹,虽然胡广不热衷于权力,但是掌权日久之人,一旦闲下来,可是十分不适的。显然胡广便在此列。

随即刘宏开口道“伯始,今日早朝之事,尔可曾知晓?”

“老臣已知。”胡广看着刘宏笑道“陛下,这周甫坐不住了啊!陛下可曾担忧?”

“呵呵”刘宏轻笑一声,随即道“朕有何担忧?朕倒是很费解啊!同为八骏,并称李杜的二人,竟然会对立而为。”

胡广叹道“陛下,元礼年少之时,因其出身衣冠望族,高傲无比,因此很是得罪了些人,其中便有周甫。若不是几次起复,恐怕如今的元礼依旧高傲啊!”

“元礼虽高傲,然其有高傲的本钱啊!元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能传授学业,能带兵打仗。”

“历任青州刺史和渔阳太守等职。当时鲜卑族屡犯边境,便启用元礼为乌桓校尉。其身先士卒,不避矢石,每破鲜卑。后又被罢免。”

“其归乡之后,设馆教书,从其学业的经常不下千人,名盛一时。”

“永寿二年,鲜卑侵扰云中,先帝不得不重新起用元礼为度辽将军。元礼一到边境,慑于其之威望,鲜卑、羌虏及疏勒、龟兹望风臣服。”

说道这里,刘宏笑道“如此成就,元礼怎能不傲?元礼可谓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大才,大才者傲上几分又何妨?”

胡广闻言摇头道“若非其遇到陛下这般明主,恐其早已死于非命尓!”

刘宏笑而不语,胡广见此接着说道“陛下,臣不知陛下接下来有何打算?”

“呵呵”刘宏轻笑一声道“坐山观虎斗即可。”

二月六日,刘宏以偶感风寒为借口,命内阁司空李咸主持朝政,官制革新一事暂缓商议。

刘宏的这一举动,让满朝文武顿时满头雾水,摸不清头脑,革新之事乃是皇帝意欲为之,此事满朝皆知,为何突然搁置起来了?

这让这些一大把年纪,仍熬夜写出革新奏折的大臣将奏折投向何处?

而杜密闻言则是眼中一亮,为何主持朝政的不是内阁首辅司徒李膺,而是阁员司空李咸?

在杜密看来,这是刘宏对自己向复起党人领头人竞争的支持,于是杜密当即便暗自琢磨起来。

此时的李膺同样对此疑惑不解,为何陛下会传出这么一道旨意,这完全不像是陛下的意思。

就这样,二月初六的早朝在百官的精心准备下无疾而终了。

刚刚回到府邸,还未坐稳的李膺便得到迁太仆杜密入内阁的消息。

这下李膺坐不住了,当即赶往胡广府中。

半个时辰后,依旧在那池塘边,胡广笑着看向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李膺。

李膺喝了一口茶,疑惑的问道“恩师,这陛下是何用意?”

胡广笑着摇头道“老夫不知啊!”

见胡广如此,李膺怎么会认为胡广真的不知,于是便追问道“恩师,学生虽如今贵为内阁首辅,然而却依旧猜不透陛下的心思,望恩师教之。”

“元礼啊!昨日陛下便坐在尔今日所坐之处,陛下可是全无紧张之色。”

李膺暗自琢磨胡广话中之意,过了一会,抬头道“恩师言陛下对革新官制一事并不那般上心?”

“非也,非也。”胡广摇头道“陛下,非不伤心,而是无比上心。无为,无为,乃是无所不为。陛下将一切该算计的,都算计进去了,就等着结果了。”

当李膺再想询问之时,胡广便起身送客了。

离开了胡广府中,李膺好似明白了些什么,又好似什么也没明白。

二月初七,刘宏依旧伤寒未好,由司空主持早朝。

但早朝之上却是未因此而有所平静。

“某以为,虽陛下未曾临朝,然我等亦应当将官制革新一事商议一番,随后将我等所做出之选择交予陛下。”新任内阁阁员太仆杜密开口道。

杜密话语一落,顿时朝中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李膺见此微微皱眉,随即开口道“不知太仆对此有何意见?”

“某以为,陛下既为革新,且为适应此中兴之兆,当对九卿之职务皆有所调整。”

“太仆言过了吧!九卿乃是祖制,怎可轻改?”大鸿胪袁隗出列道。

杜密闻言笑道“不知大鸿胪说的是汉祖制,亦或是秦祖制耶?”

“这……”袁隗顿时语塞,其实这官制一事,说可改,便可改,说不可改,便不可改。

若是一方认死理,再加上皇帝的许可,便可以进行改制,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触犯大多数人的利益。

显然杜密的提议犯了众怒,司农乔玄出列道“尔言之事,非开国而不得出,尔今日言之,莫不是有不轨之心?”

随即便有官员附和,更有不把杜密定位成反贼,便不死心的架势。

李膺一见这架势,顿时明白了刘宏的心思,无非是要将杜密推出去,吸引百官之注意。

不过一想到这里,李膺便暗自道“这能成吗?不过,为何将杜密推到内阁的位置上呢?”

在这一点上,李膺便不如杜密看的明白了,杜密知道这是刘宏对自己的考验,若是通过了内阁首辅的位子,便是自己的。

若是没有通过,便可以吸引百官注意,使刘宏的改革慢慢推行。

也许有人认为若是刘宏不将改革之事推于前台,便不必担忧什么朝中反应了。

其实不然,一旦刘宏推行改革,必然会引起各方剧烈反应,到不如将此事推出来,再选一靶子吸引注意。

随即慢慢推行改革,虽然困难依旧不小,但却也可以减少些阻力,毕竟刘宏慢慢改革,若是大臣反对,刘宏亦可言此事非改革,改革之事,需再行商议。

可以说,刘宏是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亦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

ps:不做这两章写的不好,抱歉,可是不做不知道怎么写好,大家放心下一章就不会这样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本章发出时,不做应该在外地,谢谢。

第14章 军制第133章 杂事第44章 轲比能之勇第71章 烟雾弥漫第47章 熟悉的一幕第2章 改革之靶子第58章 董太后第61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56章 草原带来的好处第64章 司马徽第119章 消费娱乐(5)第48章 鲜卑反攻第110章 抢钱啊!第4章 下马威第46章 夫余动静第109章 缺粮第27章 一张大网(1)第57章 罗马现状第33章 国债第127章 北伐之僵持第38章 祭祀第3章 公然械斗 欲反呼?第30章 鲜卑大败第32章 水灾第64章 司马徽第53章 熹平二年结束第68章 随军参谋第115章 消费娱乐(1)第27章 大战将起第35章 包围第15章 恩科第30章 一张大网(4)第109章 缺粮第45章 谁说草原不能藏兵第75章 殇第27章 一张大网(1)第93章 兵至余杭第39章 刘据反了第42章 决战之前第48章 鲜卑反攻第17章 三国杀之激战第70章 攻射虎塞第97章 可笑第73章 先零羌平第71章 烟雾弥漫第94章 投石机发威第13章 小人物大事件(6)第14章 可不看的过渡第61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40章 何人可谓帅?第6章 朝议第2章 政变第43章 鲜卑内斗第67章 信任与不信任第86章 准备亲征第51章 不其攻略第47章 熟悉的一幕第79章 困难重重第46章 夫余动静第67章 信任与不信任第108章 灭南阳世家第5章 易子相食第77章 汉军心发毛第130章 北伐之对峙第87章 荆州乱平第32章 让刘宏难堪的闹剧第112章 铸钱第82章 官员任命标准第37章 盐帮琅邪王第64章 司马徽第39章 刘据反了第72章 无耻的羌人第14章 可不看的过渡第34章 万事俱备第22章 三国杀之攻心第63章 正臣陈蕃第105章 精准投石机第4章 刘宏的转变第86章 准备亲征第1章 改革之前奏第101章 劝降第4章 荀攸出仕(上)第28章 出征第3章 户部第39章 二张落难第105章 精准投石机第34章 万事俱备第57章 烈士第3章 公然械斗 欲反呼?第58章 律法与科举第8章 穷极思变的世家第30章 鲜卑大败第52章 刘宏战第59章 西域惊变第32章 让刘宏难堪的闹剧第28章 出征第69章 刘宏的心思第5章 易子相食第53章 熹平二年结束第49章 三英战刘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