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最大的赢家

重新落座后,不等贺新开口刘姜就主动汇报道:“《即可启程》目前的后期工作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就等最后的配乐完成。中影方面准备把上映档期安排在九月份……”

《即刻启程》毕竟只是一部小制作的喜剧片,档期不能安排在类似暑期或者十一这种黄金档,再说宁皓的《赛车》已经定档九月三十日上映,同样的题材不存在自家人竞争的道理。

不过对于刘姜来说,自己处女作能够上映就已经很满足了。他对贺新当初的推荐一直心存感激,这会儿又再次抱歉道:“贺老师,这次实在是不巧,主要是题材冲突,下回如果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绝不会推辞……”

贺新摆摆手笑着打断道:“没事,刘哥,人无信不立,你都已经答应人家了,自然要说话算数。反正这事过去了,咱们还是聊聊你在电话里说的那新剧本事吧。”

“哦。”

刘姜应了一声,一边从包里拿出剧本,一边还不好意思道:“这个剧本早在《潜伏》播出前就已经创作好了,原本一开始我想先拍着个本子的,但当时《潜伏》实在是太火,没敢拿出来献丑,于是就先搞了《即刻启程》这个项目。”

说着,便把剧本递过来,同时还介绍道:“编剧黄科是北电导演系毕业的,一直从事编剧工作。《似水年华》、《红粉世家》、《天一生水》、《金色年华》他都参与过编剧工作。”

“哦,都是黄雷老师和李大卫导演的作品。”

编剧黄科这个名字他有所耳闻,刘姜介绍的这几部电视剧还算挺火的。象《似水流年》、《天一生水》是黄雷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可见黄雷老师很早就有当导演的野心。而《红粉世家》和《金色年华》则是蒋琴琴的前男友李大卫的编剧和导演作品。

其实所谓中戏北电之争,一开始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象当年国师、陈大导崛起的那个年代,导演、摄影师这些都是北电出身的,但在演员的选择方面中戏、北电基本一视同仁,主要还是看演员本身的形象、演技,以及跟戏的贴合度。总体来说,还是选择中戏的演员更多一些,比如姜闻、巩丽、章紫怡等等。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末到两千初的时候,北电开始形成一个以年轻导演、编剧、演员为主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基本上以当时很有的“小乖人”黄雷老师、导演世家出身腾华套、李大卫等人为核心,周围团结着一大批北电出身的年轻导演、编剧和演员。

他们依托北电自成体系,一开始确实挺风光的,始终压过中戏一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加剧了中戏和北电之间竞争。

就象当初贺新拿了柏林最佳新人、金马影帝,中戏之所以会如此重视,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种竞争的缘故,急于吸收优秀的人才。

在原时空中,他们这个小团体从两千年出一直到新世纪的前十二三岁,在电视剧领域确实屡有建树,除了以上这些黄雷、李大卫导演的作品,还有腾华套导演的《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刘姜导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我们结婚吧》等这些热播剧。

象海青、黄海博等这些黄雷的学生,都是靠着这个小团体才红起来的。

如今贺新对这个小团体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如今早已跟新皓传媒合作的紧密的导演程强曾经就是跟着腾华套混的,而刘姜到目前为止还是这个小团体的外围成员。

也难怪他刚刚进门的时候看到蒋琴琴跟贺新如此亲密的样子会感到很惊讶。他们北电很善于内部消化,就象当年李大卫一举拿下了当时的校花蒋琴琴,黄雷和孙利,包括他自己也很早就跟北电进修班的王瞳好上了。

不过相比黄雷、李大卫等人的高调,刘姜当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难怪曾经作为北电校花、李大卫前女友的蒋琴琴今天才刚刚认识他。

当然现在因为《双面胶》、《王贵和安娜》被新皓传媒捷足先登,腾华套失去了两部重要的代表作,这个小团体不象原时空中那么的亮眼。

对于刘姜介绍的编剧黄科的名字,贺新之所以有所耳闻是因为听程强提起过。据说这位黄科很有才华,导演系毕业不能当导演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象黄科这样的草根因此成了一名编剧。

北电那个小团体之所以以黄雷、腾华套、李大卫为核心,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世家出身,老一辈在圈内要人脉有人脉,要资源有资源,同时自身也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是你说能力到底有多少,那就不好说了。

比如说程强以前跟着腾华套混了,尽管会有署名,但无一例外署名在腾华套之后。按理说出于同学关系,腾华套已经很厚道了,总比那些没有署名权的编剧写手或者只能屈居副导演的要强多了。

但是自从程强和新皓传媒合作,独当一面,屡创佳绩,再回想之前的那点事,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难免会有些膈应。

这个黄科的情况的同样如此,明明自己创作的剧本,但最后的署名可能就会落在次要位置。

可能连贺新都不知道,同样北电出身的宁皓、程强陆续获得成功,新皓传媒已经让原本只能依靠那个小团体的草根开始心有所往。就象这次刘姜主动把剧本拿过来,除了还人情,也有想主动靠拢的意思。

电视剧剧本不同于电影剧本,一部三十集电视剧的剧本少说也有三四十万字,相当于一部分成上中下三册的长篇小说。

贺新瞄了一眼剧本的封面,标题《黎明前的瞬间》,作者:黄科。

一般影视公司考察一部电视剧剧本,首先看的就是故事梗概和第一集的剧情。这有点象网路小说所谓的“黄金三章”,就是看一上来能不能抓人吸引眼球。

然后他便翻开看故事梗概:

“1948年秋的上海,‘水手’段海平领导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了获取国民党的潜伏计划,在卧底多年的中共党员刘新杰的暗中帮助下,与谭忠恕为首的国民党第八情报局特务斗智斗勇,展开了生死较量……”

当他看到第一行字的时候,就不由笑了,什么《黎明前的瞬间》,分明就是那部传说中能够跟《潜伏》相提并论的谍战类标杆之作《黎明之前》!

他耐着性子很认真的看完了第一集的内容几乎跟他记忆中的剧情一模一样。电视剧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好不好,一看剧本心里就能有数。毕竟相比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就是靠剧情取胜。

“嗯,表现手法挺新颖的,跟《潜伏》完全是两种风格。刘哥,这本子不错,你的意思是……”贺新合上剧本询问道。

刘姜对这个剧本非常有信心,忙道:“我当然很愿意能跟你们合作。”

“没问题,这个项目我们投了。”

“啊?”

刘姜没想到贺新会如此爽快,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至少应该把剧本完整看一遍,然后公司内部做一下评估啥的。

“刘哥,这样,等这边事完了之后,回头我让我们胡总跟你联系,咱们先把成本核算一下。”

“呃……贺老师,你不再好好看看么?”

虽说外界传言贺新出了名的眼光好,但刘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了一声。

贺新拍着手里的剧本笑道:“没问题啊,黄科老师的水谁是有目共睹的,再说了刘哥你今天能把这个本子拿给我看,说明你心里也应该是有数的,那就更没问题了。哦对了,这个本子你打算什么时候启动?”

“我想等《即可启程》上映之后。”

刘姜对自己的这部电影处女作还是非常重视的。

“那角色方面呢?我刚刚粗看了一下,主要角色大概就是水手段海平、刘新杰和谭忠恕这三个吧?”

刘姜忙点头道:“对!确切来说刘新杰是男一号。剧本就是把这三个人物组成一个铁三角,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这个这个铁三角展开的……”

刘姜说起剧本来还是头头是道的,还特别强调这个本子的类型化和纯度都比较高。

这点贺新当然心里有数,相比《潜伏》中余则成相对轻松的和站长、李涯的斗智斗勇。《黎明之前》中的刘新杰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高压和焦虑的状态。还有比如通过药剂的化学反应,推断死亡原因;通过舌头舔照片,知道照片拍摄的大致时间;通过翻检嫌疑人的生活垃圾搜集线索等等,正如刘姜所说的类型化、专业化程度更高。

“呃,贺老师,其实刘新杰这个角色,我觉得你最合适。”说到之后,刘姜又有些不好意思的提出了邀请。

“我?”

说实话,贺新一开始还是比较心动的,但转念一想,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已经演过余则成,如今刘新杰这个角色吸引力远没有当初余则成那么大,毕竟都是同类型的角色,演多了难免形象会固化。

另一方面最主要还是档期不匹配,他现在除了目前正在拍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满脑子都是《风声》这部戏。

“我就算了,今年的档期已经排满了。如果你信得过的话,到时候我帮你推荐一位合适的人选?”

说起来原版的吴绣波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而且这家伙就是靠着这部戏一下子就蹿红,然后开启渣男之路。

贺新不象另一个时空中的某位许姓大佬,明明自己霸占着钗黛,渣男中的战斗机,还恬不知耻的骂别人渣男,然后封杀什么的。

不过这老吴的人设确实不太讨喜,尤其在对待小三这个问题上也确实手段太过毒辣,太过拔卵无情,所以想想还是算了。再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这么捧人角色当然要留给自家兄弟,比如戏精张奕就挺合适的。

刘姜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道:“贺老师推荐的人选我想一定很合适。”

“哦,对了,这个名字‘黎明前的瞬间’,我看还不如直接就叫‘黎明之前’吧!”

“咦,‘黎明之前’,这个名字好!”

刘姜这会儿顿时眼睛一亮。

……

“老板怎么才回来?赶紧的拾掇拾掇,一会儿咱们该出发了。”

贺新和刘姜关于剧本的事聊的挺投机的,直到接到小豆丁催促的电话,这才刚刚回来。

“时间不是还早么,再说今天又没有红毯,不用太正式吧?”

贺新感觉自己身上的这身休闲款式的西装就停好。

“哟,老板,今天的颁奖典礼上海卫视直播的,您可是代表咱们公司的门面,可千万马虎不得。礼服都准备好了,还有您这发型也得打理一下,别磨叽了。”

“成,那啥这个你接着,刘姜导演新剧的剧本,我跟他已经谈妥了,回头你跟进一下。哦对了,好好看看人家的本子,《风声》电视剧的剧本可不能低于这个水准。”

贺新把自己带回来的剧本丢给了小豆丁,同时不忘嘱咐了一声。实在是有关《风声》的电视剧相比大热的《黎明之前》印象中的差距太大。如今新皓传媒出品,必属精品的名号已经逐渐开始打响了,他可不想弄个烂剧把自家公司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口碑给砸了。

“咦,都已经谈妥了,这么草率么?行,我一定好好拜读。”

小豆丁虽然有些惊诧,但她如今早已对自家老板在挑戏的眼光方面有着盲目的信任。

今年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还有一个噱头就是今年是中国电视剧诞生五十周年。而且在电视节期间还成立了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德高望重的陈佳林导演当选第一任会长,郑小龙、胡梅、高西西,以及港台方面的代表唐季礼当选副会长,秘书长则是来自中戏影视中心的严建刚导演。

另外包括张果立、杨洋、张新建的等当选常务理事。

怎么说呢?组成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体制内,官味很浓,但也很符合中国特色。

晚上七点半第1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东方艺术中心正式开始。虽说今天的颁奖典礼取消了红毯,但场面依旧十分隆重热烈,明星们盛装出席,有文艺表演,还是地方政府的大领导前排就坐。

不得不说本届白玉兰奖入围作品的质量都很高。《闯关东》、《士兵突击》、《潜伏》、《金婚》这四部电视剧放在往届都是现象级的作品。象《奋斗》仅仅入围了一个最佳编剧的提名,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

“获得第1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是……”

台上颁奖嘉宾大胡子张继忠打开信封大声宣布,继而递到另一位颁奖嘉宾唐季礼前面。

这位新当选的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笑眯眯地朝台下的几位候选人扫视了一圈,才用拗口的普通话揭晓答案:

“贺新!”

“哗哗哗!”

现场在座小豆丁、姜炜等人全都松了一口气。继《士兵突击》的编剧兰小龙、《金婚》的女主角蒋文丽拿到最佳编剧和最佳女演员奖之后,《潜伏》终于拿到了全部五项提名中的第一个奖项。

常季红尤其激动,海闰千艺旗下一哥一姐一举包揽了本届白玉兰奖的视帝和视后,彻彻底底的压了王晶花一头。

然后《金婚》的导演郑小龙拿到了最佳导演。

《金婚》和《士兵突击》分享了最佳电视剧银奖,这还是白玉兰奖历史上头一回开出双黄蛋。

最后《潜伏》毫无争议的拿到了最佳电视剧金奖,成为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大的赢家。

第六十九章 入围第四百二十六章 假客气碰上真老实第八百五十七章 捅破窗户纸,醉酒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某博?第三百十九章 回京日常第四百九十八章 或喜或悲第二章 试镜第八百三十一章都是装逼犯第六百七十九章 学习指南第二百三十四章 扶弟魔第八百零二章 撒娇女人有心机第二百八十二章 陈导想找你谈谈第五百三十四章 高低立判第六百九十三章 磨绳第五百章 《石头》上映第八百三十三章 白百合第八百九十四章 交易第八百六十三章 噩梦,名利第六百四十二章 说明你还不够红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认同第八百四十五章 《泰囧》缓上,饥饿营销第八百四十四章 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第六百十二章 贺岁档票房大战第二百九十三章 相互吹捧,相互提高第三百零六章 中西宫廷古典混搭风第九百二十七章 上眼药第四百零九章 揣摩人物第一百八十六章 香火第五百二十七章 表演指导第四百六十六章 专访第六百六十九章 演的好有个屁用第七百五十六章 要火的,才是最保险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表演指导第八百三十七章 约会,看电影第二百二十八章 吴导的新戏第四百九十二章 信心十足第一百零二章 奔着结婚去的第十一章 报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八百五十七章 捅破窗户纸,醉酒第二百三十章 再赴戛纳第一百二十五章 红姐很无奈第五百七十九章 慢热的威尼斯,冷清的开幕式第二百九十五章 《无极》开机第七百二十九章 红玫瑰和白玫瑰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某博?第八百三十四章 七斤满月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奕试戏第八百三十二章白雪的野望第二百三十章 再赴戛纳第五百三十七章 傻姑娘,这可是一辈子的污点啊!第四百四十八章 美丽的青藏高原第一百十四章 汤汤的表演梦第四百六十六章 专访第二百六十六章 颁奖典礼第一百八十六章 香火第一百四十六章 客串第七百五十三章 难道金马也下双黄蛋?第十八章 失眠第六百九十七章 人物访谈(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行,没有理由第五百九十三章 贺新是大佬第三十五章 获奖(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残酷的现实第二百九十一章 难道是真的?第一百五十章 《征服》杀青第七百二十四章 都特么在自嗨第五百八十七章 载誉归来第三百零七章 老烟枪第七百二十二章 伪命题第九百二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五百八十三章 《双驴记》首映第八十章 盛海人和盛海话第七十三章 入滇第一百五十四章 首映第七十三章 入滇第九百二十二章 算你有良心第五十四章 离别第四百十五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第六百十七章 别闹第三百十七章 小演员的奋斗第七百六十五章 跪舔国师第三百章 信心满满第二百六十四章 患得患失第二百三十九章 访谈第六百八十三章 工具人贺老师,群戏第二章 试镜第七百六十五章 跪舔国师第七百十一章 心烦第六百十一章 你觉得我会看走眼么第四百三十三章 体验生活第五百五十六章 诗糖蜜聚齐第十九章 入戏第一百二十章 贺新的抖m倾向第三百零四章 郝哥,咱俩成亲家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怎么多了个剃须刀第三百零四章 郝哥,咱俩成亲家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装逼不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纷纷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