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都特么在自嗨

饭店的包厢里贺新、宁皓,包括这次一起过来的公司负责宣传和制作的何丽蓉、吕潇一起正在商量公司几部作品的宣传事宜。重点当然还是《风声》,届时导演徐客,主演程好、李白莲、贺新,以及在上海的王志闻老师都将出席。

另外《钢的琴》和目前刚刚杀青的《无人区》也各剪了一支预告片,明后两天陆续将在电影节上亮相。

相比艺术色彩浓厚带点冷幽默的《钢的琴》,《无人区》的预告片集合了各种开车撞人、黄博杀人、余男艳舞、徐光头策马飞奔,以及最后在废墟的一场爆炸戏,视觉冲击感强烈,透着浓浓大片的既视感。

说实话,别看宁皓拍片磨叽,但是两千万的制作成本能够拍出这样的效果,让大家都很惊讶。不得不说宁皓这个骨子里就带有精明和算计的山西人在控制成本方面确实很有一套。

包房门推开,徐光头带着两个人走进来。

“不好意思,来晚了。”

除了昨天的杨青,今天还多了一个人。

“佳译哥!”

“贺老师!宁导!”

“得了吧,佳译哥,跟我还老师呢,非得让我叫你一声佳译老师?”

贺新笑呵呵的跟他握握手,然后又把何丽蓉和小吕子介绍了一下。

他跟张佳译很早就认识,当年张佳译和李梦楠一起合作过《平原枪声》,之后便通过李梦楠认识了,一起吃过几顿饭,算是点头朋友。那会儿的张佳译刚刚离婚,只身来到京城发展,还是个北漂。

而真正熟悉起来是他拍王晓帅执导电影《左右》的时候,他在这部电影里饰演一个前夫哥。当初在拍摄的时候,贺新过去探班,在片场看到他夹着个小包迈着社会步的样子,别提多自然了。

佳译哥北电毕业的,尽管他比蒋文丽要小好几岁,但人家却比蒋文丽高一届,据说是班里最小学生。

八十年代那会儿,北电表演系和中戏表演系的水平半斤八两,远没有现在差距这么大,大致还是因为生源造成的,北电这些年尽招些帅哥美女关系户之类的。

所以佳译哥的演技还是很靠谱的,想想后世他在小荧屏上塑造的那些角色,大款、平民、医生、体育老师、警察、地下工作者,个个都手到擒来,戏路宽的很。

不过贺新对佳译哥的媳妇还是蛮欣赏的,就是那个眼睛贼大,说话不紧不慢、不阴不阳,永远都是一脸老娘什么都不care,《誓言无声》中演蓝美琴的那个,感觉这是一个很有质感的女演员。可惜自从跟佳译哥结婚后,就处于半隐退状态,做佳译哥背后的女人。

当然他对佳译哥的媳妇只是出于单纯的对同行的欣赏,不象宁皓对小陶虹那种狂热的粉丝心态。

这会儿就见宁皓朝门口望了望,问道:“哎,老徐,陶红姐怎么没来啊?”

徐光头见这货期盼的眼神,警惕中带着无奈道:“孩子才几个月,你说她怎么能走得开呢?”

“那啥时候方便上家去看看我那儿媳妇?”

徐光头一听就急了:“什么儿媳妇?你特么别胡说八道,都跟你说过几次了,那是我女儿,跟你儿子没一毛钱关系!”

“你话可别说的怎么满,万一俩孩子长大了看对了眼呢?哎哎哎,老徐,你别激动啊!我的意思是咱俩关系这么好,以后亲上加亲,成就一段佳话不好么?”

“呸,谁特么跟你关系好了。今天我正式警告你,以后别开这种玩笑了,再开,小心我真的跟你翻脸啊!”

徐光头是真的急,自己女儿才出生几个月,居然就被人盯上,你说上哪儿说理去?

反正他现在特后悔把女儿的满月照到处显摆,就是因为自己的女儿长的象她妈妈才被宁皓这货给盯着的。

“好了,好了,铮哥,你别上火,浩子就是嘴上占占便宜。咱们小宝聪明着呢,就算以后长大了,也肯定看不上浩子那大头儿子,颜值不般配啊,你说是不是?”

作为上辈子也有女儿的人,贺新特别理解徐光头这种老父亲的心态。

宁皓当然也只是开开玩笑,不会真的把徐光头给惹毛了。至于徐光头,人家情商高着呢,故作姿态罢了,贺新这边一递台阶,连忙顺着下来。

“来来来,大家都坐!服务员上菜!”

贺新招呼着,又问:“红的还是白的?”

这话他主要是冲着徐光头和杨青问的,至于宁皓和佳译哥,他们一个山西人一个陕西人,必须是白的。

徐光头看了一眼正一脸促狭地看着自己的宁皓,回了一个白眼,讪讪道:“白的吧。”

大家都要白的,杨青自然不会搞特殊。

茅台满上,大家干了一杯之后,一脸憨态的佳译哥突然冒出来一句:“贺老师,小帅导演今天怎么没来呀?”

“咦,你不知道么?”贺新一愣。

“知道什么呀?”佳译哥一脸懵逼,“我这儿刚下飞机,就和老徐、杨导一起过来了。我想你请客么,小帅导演应该也在吧。怎么,他没空?”

“确实没空,避风头去了。”宁皓在一旁没好声气的吐槽了一声。

今天的电影论坛,王晓帅导演的一番高调言论,一下子盖过了今天所有的新闻。这货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宁皓今天也被他话里话外怼的够呛。

徐光头和杨青虽然没有参加今天的论坛,但早就听说了,大伙相视苦笑。杨青则好心提醒了佳译哥一句:“你自己看看今天的新闻就知道。”

对于王晓帅今天的言论,不光几位导演听着很不爽,就连台上的那四位院线同样非常有意见,尤其是上海联合院线的吴鹤沪,仗着资格最老,直接怼道:“一部电影内在的质量不一定确保市场票房,但是反过来市场的票房也不一定就反应了你的艺术质量,因为邓大人说过发展就是硬道理,我们讲票房就是硬道理!”

之后还嘲讽道:“我们老百姓就是喜欢打打杀杀,嘻嘻哈哈,唧唧喳喳的电影,你能怎么办?”

王晓帅当然不示弱,当场差点吵了起来,他始终坚信文艺电影高人一等,甚至还强调文艺电影一定不能在市场中检验的,一定是小众的,就象是俱乐部里的高级餐厅一样,为特定人群服务的。

此言一出,争议就更大了。

论坛结束后,记者跟发了疯一样,围着他要采访。不知道那时是他自己想明白了,还是单纯不想理会记者,反正死活没有接受任何采访。

本来是约好晚上一起聚聚的,事后贺新收到了他的一个短信,才知道这货去杭州避风头了。

尽管他没有接受采访,但他在论坛上的各种争议言论第一时间传到了网上。

标题博人眼球。

底下网友们的评论几乎一边倒。

“最烦这种所谓的第六代导演,都拍的什么玩意儿,一门心思就是拍中国的落后去讨好老外,让他们好刷奖!”

“矫情的要死,就会和那个山西人一样卖弄的旧玩意儿,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地方一帮无聊的人。”

“王晓帅是谁呀?他拍过什么电影?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

“电影自我意识浓烈,想讲点什么总是讲不清楚。就这么一个狗屁导演,还大言不惭,什么玩意儿!”

“楼上的,他的拍的《万箭穿心》还是不错的。我看过。”

“那还不是因为贺新和程好两口子演的好,程好还拿了东京影后呢!”

“不黑不吹,《万箭穿心》拍的还是不错的,人家王晓帅还拿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呢!”

难得有个说公道话的,但瞬间就被淹没在一片骂声之中。

在这些骂声中,除了指责王晓帅装逼、自命不凡、精英思维之外,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在骂整个第六代导演这个群体。

说实话,相比其他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比如楼烨的跳脱、炫技、跟着感觉走;贾科长的自我、梦呓,王晓帅电影虽然都是文艺片,但至少故事性还是挺强的,他能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让人看着感觉云里雾里。

至于他今天的言论,固然有失偏颇,但说穿了还是跟他接受的教育和他的性格有关系。

他的性格就是一根筋,说了拍文艺片,这些年一直在捣鼓这个,追求他所谓的艺术。

象他们这一代的导演,八十年代在电影学院接受的教育,那是一听好莱坞就炸,敢提商业两个字电影学院毕业不了。

贺新曾经听他说起过,当年他们班上几个特别有商业头脑的,比周星星还要周星星,结果就是没能毕业。

然而现在时代变了,市场也变了,但他们的思维没有变。

其实王晓帅在论坛现场也并没有说要反对商业电影,他想表达的意思主要就是把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分开,把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一起放进市场竞争,这对文艺电影是不公平的。

商业电影负责挣钱,文艺电影负责艺术。商业电影挣到钱了呢,适当扶持一下文艺电影。

原本这种意思完全可以表达的更加婉转柔和一些,可是在论坛现场,这人一激动,话赶话说到那里,就难免充满了攻击性,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在加上媒体的断章取义,被截取、被解读、被歪曲,一下子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所以,你说要同情他吧,那是他自己作的;但你说要不同情吧,他就是这么一个人,看着他这么被人误解,这么被人骂,难免有些替他冤得慌。

接下来几天,各式各样的论坛每天都在上演,导演、制片人、影评家各种各样的言论,每天都有报道,还不带重样的。

其中也难免有些被误导的,或者单纯是为了蹭热点的,把王晓帅的发言反复拿出来批驳一番,刷刷存在感。

贺新起初还参加了几次论坛,但听着听着,除了假大空、耍存在感之外,真正的干货不多,索性就不去了,一门心思宣传自己的电影,偶尔也会去电影院看看参赛参展的一些作品。

入围主竞赛单元这些电影,既然强调首映,人家好的电影干脆就不上你这儿来了,能来的呢,质量真心一般。

两部入围的华语电影,《白银帝国》勉强还算凑合,如果想考虑刷奖的话,贺新真想考虑是不是把《钢的琴》的送到明年的上影节来参赛,相比《白银帝国》的质量,说不定真的能搂个大奖。

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钢的琴》还是需要海外收益来弥补投资,光靠国内的票房肯定够呛。

至于另外一部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寻找智美更登》,一开始贺新还是满怀期望的,因为这是一部类似《绿草地》那种全片藏语独白,演员都是非专业的素人。

而且导演万玛才旦在首映发布会上激动的表示,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身上体现的是佛教最核心的精神:慈悲、宽容和爱。寻找智美更登其实就是在寻找这种精神。

贺新满心希望能够看到湛蓝的天空,雄壮的雪山等等青藏高原的美景。结果当他仅仅看了一个开头就有点坐不下去了,考虑到自己也是公众人物,顾及影响,他只能煎熬中看完了整部电影。

唯一的感觉就是这都拍的什么玩意儿?

片子的镜头死气沉沉,常是固定的中景,跟侯.赔钱.孝贤一样铁了心不让人看清人物的脸。跟着山路绕来转去,车载镜头一会正拍一会背拍,毫无内容可言。好不容易盼到它动了一会,很快又恢复了“死样子”,看起来就是导演故意让人不开心。对白拉拉扯扯上半天,也没见提到什么深刻的故事,完全是因小失大的现成例子。

长镜风、大师流人人都想,但还请适可而止。一般来说,导演本意肯定是希望更多人来关注藏族文化问题,不想如此冷漠高深的形式惊到了太多人。另一种可能就是,他悲观地设想了关注这块东西的人很少,索性追求风格玩个痛快。

六月二十一日,电影节闭幕。

贺新牵着一个不知名的老外美女上台颁奖,国际电影节嘛,为了追求国际化,主办方请了不少国际上的电影人。

两人站在台上鸡同鸭讲的拉扯了两句,然后开启信封颁奖。

“获得第12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评审团奖的是……”

他今天的颁奖可能比十天前颁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奖时的心情还要复杂、无语,他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流程把信封往那位老外美女面前一递。

老外美女显然临时抱佛脚训练过,当即用极为拗口的发音用中文宣布道:“白银帝国!”

然后万玛才旦的《寻找智美更登》拿到了相当于二等奖的评委会大奖。

两部华语电影都拿了奖。

好嘛,往届上影节从来没有什么评审团奖,这一届之所以临时设个评审团奖,无非就是想搞双黄蛋,又特么不好意思。

摆明了把人当弱智。

第一百十九章 老吴是个讲究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小菜鸟也成长了(补昨天)第二百十三章 缓兵之计第三百五十六章 光头妹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某博?第二百七十三章 得手前和得手后的落差第六百六十七章 抱了个金娃娃第四百八十九章 患得患失第六百七十六章 影后加冕第七百十九章 缘由和琐碎第七百四十一章 狗仔之道第五百二十六章 没啥希望获奖第一百零七章 紫蝴蝶第九百二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二百十八章 瞳姐第六百章 挣扎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婚得住新房子第六百四十章 选角名单和日常第二百十七章 厉害还是闷烧第一百零五章 盘问第五章 剧本围读第九十二章 采访(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再次出走第六百六十二章 画皮第八百二十三章 又到一年一度金马时第六百九十章 武田化身加藤第三百九十六章 再赴柏林第二百六十四章 患得患失第七百六十章 专访第五百九十一章 恭喜你啊!第六百六十九章 东京影展(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怀孕的女人伤不起第五百八十章 彻底死心第一百十八章 遗憾第六百六十章 北电第八百十七章 终于卸货了第三百十八章 别苗头第二百四十四章 心疼,责备第二百二十八章 吴导的新戏第六百八十四章 怪怪的第四百二十五章 来头很大第二十一章 担心你第七百六十九章 好消息第八百九十七章 确定档期,遭遇耍大牌第八百七十一章 再次起疑第七百五十章 金马奖(一)第一百四十章 这瓜保熟吗?第九百零八章 锵锵蒋孝祖第一百六十章 回京日常第五百八十六章 获奖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评差评第六百三十章 靠谱的监制第四百七十九章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难产的《潜伏》第七十六章 菜鸟丽姐第五百十四章 无厘头的路演第四百九十一章 刁一男第八百十六章 要生了第八百零九章 不装了第一百零九章 过年(二)第四十九章 齐聚第四百章 电影节第四百十二章 一山不容俩雌虎第一百零六章 过关第五百四十五章 我想请你帮个忙第四十六章 插翅难逃第六百零五章 于老师是备胎第七十七章 不喜欢第一百七十六章 演个渣男第九百零七章 要不要现在跟他说一声?第八百三十六章 扛旗女演员和工具人导演第六百四十五章 琴琴姐,你也在这儿第二百六十四章 患得患失第六百十二章 贺岁档票房大战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涯第四百二十一章 假戏真做第二百八十三章 还是自己无能啊!第八百零五章 云南部分杀青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演八路第二百八十章 你怎么来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纷纷扰扰第四十七章 没有音乐细胞第四百五十七章 你嫌弃我第一百九十三章 入晋第五百三十一章 接着来啊第五十八章 坦然(一)第九百十八章 弥补和识大体第七百六十九章 好消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冰冰姐撞车啦第五百八十三章 《双驴记》首映第一百六十一章 少女情怀总是诗第二百六十九章 返校第六百九十四章 铺垫第一百六十四章 你以为你是谁第七百八十八章 绿茶第五百五十一章 将来你一定会后悔的第三百三十一章 古装喜剧片第六百八十二章 加戏第六百四十三章 努力争取第五百三十章 程好很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