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节 胆战心惊

兰台,最早是楚国的王宫建筑。

为楚襄王所建,就是那位襄王有梦,神女无心的楚襄王。

到了汉室建立,萧何奉命建造未央宫。

于是仿照楚王宫的兰台设计,用青石建造成了一个阁楼。

名之曰:兰台。

最初,兰台是萧何用于储存和存放从秦宫废墟之中挖掘出来的残章断简,进行整理的工作地方。

既然要整理这些被战火烧毁的残章断简,并且尽可能修复它们。

那么,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

特别是惠帝即位后,这位向来以儒雅闻名的君王,喜欢文士。

于是,兰台开始设立一个名为兰台令吏的六百石小官,负责管理兰台的档案和处理相关事务,同时给皇帝整理奏疏,负责记录诏命。

随后,太宗时期,太宗皇帝将自己的秘书们,主要是尚书郎的办公地点,挪到兰台。

时至今日,兰台已经成为了汉家的大脑和国策决议中心。

兰台尚书,号称有‘计吏五百人’。

人人都是精通算术,善于计算的精英。

甚至,有不少人,是刘彻这些年从地方郡国调到中央的优秀基层官员。

主要是县令、县尉和地方上的蔷夫、游徼。

这些来自地方的事务官的加入,给兰台注入了一股与众不同的活力。

假若说在以前,兰台尚书们还可以有点理想主义和空想主义,自己宅在宫里面脑补自己的政策。

但现在,再也不可以了。

因为,这些来自基层的尚书们,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过地方上的事务,知道,不是靠着‘仁义道德’与‘爱’就可以治理好天下。

民间的事情,复杂而多变。

各地都有各地不同的情况。

有的政策,在北方可以用,但在南方是灾难,而有的法令,在南方是真理,而北方会带来灾难。

甚至,有时候,即使是相邻的两个县,甚至两个乡,因为资源和地理的关系,情况也完全不同。

所以,今日的兰台尚书们之中,已经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清谈高论的气氛。

而且,由于刘彻和汲黯,都鼓励和提拔那些敢于说话,尤其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尚书。

是以,兰台内部的讨论气氛,非常浓厚。

现在,一个命令,被从天子那边传到了兰台。

尚书郎们,将这个命令看完之后,立刻就讨论起来。

“陛下欲更考工室为大匠卿,秩比两千石,主天下器械技巧之事……”尚书们看着这道命令,目光灼灼。

“终于来了!”有人在心里感慨着,有种见证时代的感慨。

肢解少府,剥离少府的庞大职权,另立衙门。

这是过去数年尚书们一直在讨论和商议的议题之一。

去年,天子以故少府卿岑迈为上林苑大使,将上林苑的治权剥离出来。

少府的逐渐肢解就已经走上了正途。

而如今,考工室的剥离,则宣告了少府这个庞大王国的分崩离析。

考工室,是少府最大的一个机构。

主要执掌了庞大的皇室作坊。

下面有着铸钱、营造军械和开发设计等无数个部门。

仅仅是官吏就多达千人!作坊遍及关中和蜀郡,甚至在雒阳和淮泗、江都、安东、朝鲜都有分基地!

雇员以十万计!

高级匠师和技工数以千计!

是汉室战争机器最不可或缺的一个零件。

如今,汉室的许多先进武器,都是只有考工室才有生产的能力。

在少府体系之中,考工室、东园令以及东西织令,就是最大的三个机构。

而考工室最为庞大。

也最为重要!

在历史上武帝朝时,武帝的舅舅田蚡曾经眼红考工室在长安城的一处作坊的土地,想要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府邸,于是跟武帝请求:请移考工地。

结果武帝勃然大怒,完全不顾甥舅之情,斥责其:遂取武库!

意思是:你为什么不去拿武库的土地?

而武库是长安城的核心,是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屏障,更是汉家最大最全和最主要的武器装备仓储基地。

武库之中,常年囤积着可以随时武装超过十万军队的全部武器装备和箭矢器械。

历史上刘据起兵,就是发武库器械,武装长安百姓,与丞相刘屈牦的部队作战。

但在武帝眼里,武库的重要性还在考工室之下。

而在如今,考工室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

在事实上,现在考工室的日常运作和生产工作,都是墨家在负责。

考工令本人,只是一个泥塑菩萨。

就跟少府卿刘舍在很多事情,其实是一个雕塑一般。

考工令一旦从少府剥离,少府的权责就立刻减少三分之一。

无数人都有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但,陛下的命令,却还不仅如此。

诏书后面,还有影响更大的两道命令。

第一道:请兰台制诏:以张循为两千石《墨子》博士,列《墨子》为经传。

这道命令,在如今石渠阁之会即将召开之际颁布,几乎就是一个重磅炸弹。

张循是墨家现任钜子杨毅的师叔祖,也是墨家如今最年长的长者,这些年来,积极奔走,联系天下墨者,共聚上林苑,可谓做出了极大贡献。

他甚至还不顾年界八十的高龄,亲自参与了水力锻锤和水车的研究。

因此在少府内部和墨苑之中,被人亲切的称为:张子。

张子成为博士官,甚至列为两千石墨子博士,这都早已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将《墨子》列为经传,这就了不得了!

这意味着国家将正式承认和明确墨家的地位。

墨家士子从此可以自由往来出入关津,担任朝臣,乃至于与儒法黄老争夺天下舆论的话语权。

重新当年墨家为天下显學的辉煌时代!

“儒家恐怕要爆炸了!”有人在心里想着。

自古儒墨就是死对头。

彼此互喷,持续数百年。

墨家甚至有一个核心主张,就是非儒。

认为儒者是国家身上的寄生虫,最好全部干掉!

儒家,墨子一书,与儒家的《春秋》《论语》共列官方经传。

儒家恐怕要群情汹汹!

而另外一道诏令就更让人胆战心惊。(。)

第1496节 一夫狭五口而牧百畜第513节 鼓噪第1572节 匈奴的第三条道路(2)第1457节 掀桌子(3)第857节 抚恤(2)第232节 刘德的改变第414节 匈奴公主(1)第53节 条候第962节 官员倒逼战争第867节 相同的抉择第1280节 战上谷(1)第342节 背锅侠(1)第787节 马邑会战(1)第1293节 帝国的毁灭(2)第410节 考举(3)第817节 最后的折兰骑兵(5)第1537节 居延(2)第1179节 直臣第164节 猜测与决定第453节 朝鲜之战(2)第1063节 屠杀(2)第1415节 变迁第970节 战争的脚步(1)第1491节 深海(1)第399节 悲剧的朝鲜第1070节 血战(1)第1034节 大战之前(1)第1290节 崩溃的开始(1)第1443节 司马迁的答案第225节 棉花有着落了第637节 壁虎断尾第365节 新的时代(1)第760节 交易第1300节 战略判断第19节 惩处第1107节 王师之心第1530节 刷经验(2)第1254节 军功制度(1)第857节 抚恤(2)第1297节 帝国的毁灭(6)第672节 打造作死祸害二人组(1)第394节 说服第693节 制度(2)第1419节 鹿鸣宴(2)第1009节 内阁(1)第1050节 郅都的应对第1397节 立规矩第643节 木偶第1593节 统治(3)第55节 燕饮(上)第1437节 司马迁的疑惑(1)第643节 木偶第636节 新学派?(5)第734节 竞争第152节 灭蝗策第1019节 好奴才第1279节 匈奴会向哪里跑?第1203节 命运第423节 狗腿子(3)第428节 战争!第622节 恐吓第205节 未雨绸缪第982节 以胡制胡第15节 目标第1569节 搅局者第922节 土鸡瓦狗(1)第278节 只有一个办法!第261节 人口爆炸带来的思考第1326节 怎么办第483节 阅兵第806节 谁才是疯子!第1315节 透露第542节 酷吏(2)第1239节 破裂的联盟第736节 王者归来——墨家(1)第1559节 匈奴西迁(2)第1314节 震动第857节 抚恤(2)第911节 楼船的脑洞(2)第1583节 敲竹杠第189节 布置第951节 公羊学的野望(2)第771节 匈奴的试探(1)第183节 盐铁官营第1063节 屠杀(1)第1180节 讲道理(1)第148节 蝗虫要来了第845节 善后(2)第131节 思虑第1467节 期许第1108节 高阙会战(1)第1449节 为民做主(1)第1400节 杂家官僚(2)第1482节 唯政绩论(1)第672节 打造作死祸害二人组(1)第448节 孤儿军第694节 制度(3)第498节 阅兵第17节 暴怒的天子第86节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