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节 调整(1)

长安城,未央宫。

刘彻的撵车缓缓驶入北阙的宫墙之中。

掀开车帘,望了望车外的风光。

刘彻也是叹了口气。

本来,正常来说,在石渠阁之后,他大约可以休假一个月——要等五月下旬,他才会返回长安,继续主持朝政,同时审议今年的考举题目。

但,一个秦朝遗民归来的事情,使得他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年度假期。

“去将丞相以及御史大夫还有九卿们都召集入宫……”刘彻对汲黯吩咐:“朕今日先与诸卿谈谈朕离开长安这些日子的天下政务……”

这是自然的,刘彻去了甘泉宫后,除了大事之外,其他一切小事,全部都交给了三公九卿来主持。

这既是刘彻对现行体制的信任,同时也是他想要推进和摸索汉朝版的内阁制度的努力尝试。

目前来看,这个体系运行很正常。

至少,通过绣衣卫的监控,刘彻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不过,刘彻不像宋明的皇帝,只放权而不问责。

刘彻一直认为:朕给你权力,就是让你办事的,有权都办不好事情,朕要你何用?

所以,每次度假归来,他都会第一时间召集三公九卿,让他们报告这段时间推行的政策有什么成绩?

没有的成绩的,轻则训斥、罚俸,削减食邑,重则回家种田!

这也是老刘家的传统了。

打刘邦开始就是如此!

不过在刘彻手里变得更系统更细致也更精密。

汲黯闻言,拜道:“陛下回宫前,臣就已经通知了丞相及诸位明公,现下诸卿皆已在宣室殿待诏……”

“善!”刘彻不禁满意的点点头:“卿真朕肱骨也!”

汲黯这个尚书令,刘彻用的非常顺手,无论大小事务,汲黯都能及时的为刘彻办好。

不过……

刘彻看了看汲黯,问道:“爱卿可否想过出外为郡守?”

这也是刘彻一直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汲黯在未来,肯定不能一直做这个尚书令。

这不仅仅不利于他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其实对这个国家来说也很不利。

毕竟,他的位置太敏感,接触的东西也太多。

他若长期的霸占着尚书令的位置,即使刘彻信得过他,恐怕其他人也未必能信得过他了。

要知道,如今,尚书令虽然秩比也就是准两千石。

但是职权却是堪比三公,坊间人称‘小相’。

因为,尚书令几乎无所不管,无所不作。

对内,尚书令负责带领尚书郎们与三公九卿各衙署以及天下郡国对接,汇总一切奏疏和文书。

除了少数人的奏疏和拥有直奏权的人物的奏疏外,其他一切人的报告和奏疏都需要通过尚书令来传递给刘彻。

而刘彻每天所看的奏疏数量肯定是有限的。

这就意味着,汲黯其实可以决定,谁的奏疏可以立刻到刘彻面前,而谁的奏疏又会沉沦到兰台的文牍,甚至被埋进石渠阁的档案室,永无天日!

而对外,兰台的职责就更大了。

几乎所有外藩的奏请,都肯定要走兰台。

而且,兰台尚书们会针对藩国的现状,进行研究。

这就意味着,汲黯只要玩玩文字游戏,就很可能决定一个藩国甚至是诸侯国的未来。

汲黯闻言,连忙道:“一切唯陛下之命……”

他当然舍不得离开尚书令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他不仅仅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开阔了视野,想清楚了许多过去无法理解的问题。

汲黯甚至觉得,他若在这个位置上呆个二十年、三十年,说不定可以成为类似老子、尹文子、慎子那样的顶级学霸。

但他同样清楚,现在的汉室,所有职位都有任期限制。

丞相周亚夫都据说要以身作则,提前致仕。

连劳苦功高的丞相也需要如此,何况他这个小虾米?

刘彻看着汲黯道:“河南郡守陈文明年就要致仕了,朕打算让卿去河南走一趟……”

河南是目前刘彻最关注的三个地区之一。

其他两个分别是安东与南阳。

南阳是中国最大的国营重工业基地,从今年开始,年产生铁恐怕要突破一百五十万斤之巨,同时还能出产精铁十万斤,粗钢约三万斤。

仅此一地的生铁产量,换算成后世的标准,就是至少三万吨。

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全年生铁产量的总和!

但,这样的产量,对于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却是远远不够!

仅仅是军队,每年的生铁需求就是数十万斤!

而农业方面,起码数百万斤的生铁需求,则表明,南阳的重工业基地还远未成形!

而安东就更不用说了,哪里已经孕育着未来的中国式的资产阶级和殖民主义的萌芽。

但河南郡却是另外一个模板。

在没有开凿大运河的今天,河南郡的雒阳,就是天下南北交通网络的枢纽。

当年的商业氛围,自古就非常发达。

著名的成语‘债台高筑’,足以证明,此地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一个商业化的地区。

而近年以来,随着安东的大开发和南阳的工业崛起,河南郡的环境也越发的复杂起来。

先前,刘彻曾经派遣郅都坐镇当地,勉勉强强,镇压住了当地的地主豪强和贵族士大夫。

但郅都一走,当地的地主豪强和士大夫力量就重新抬头了。

看看重民学派吧……

人家都明目张胆的喊出了‘风可进,雨可进,县道不能进’,要保护私人财产安全了。

这在中国,至少在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也注定是一个笑话。

所以,刘彻打算让汲黯过去,好好教育教育他们。

同时,也有着锻炼汲黯的意思。

毕竟,能在河南郡站稳脚跟,那就说明,可以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了。

你还别不信!

这确实是事实!

有汉以来,历任河南郡郡守,但凡只要做出政绩的,最终都进入长安,成为朝臣甚至是九卿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河南郡就是西汉的魔都。

干好了,迟早可以入常!

不过,当地也是有名的马蜂窝,一个不小心,就要惹上一身麻烦。

雒阳人民,自古就傲娇的很!

汲黯自然知道,河南是一块试金石。

而且是天下成色最高的试金石!

所以,他立刻拜道:“请陛下准臣自兰台之中挑选幕僚和主官……”

刘彻自然不无不可的点了点头。

………………

半个时辰后,刘彻在宣室殿之中,见到了自己的三公九卿。

群臣恭身见礼之后,各自落座。

而刘彻则跟往常一样,拿起了各位九卿大臣呈递上来的报告看了起来。

现在,已经是夏五月了。

距离冬小麦的收获之期已经临近,所以,少府、大农和丞相府的报告,都是有关保障冬小麦收获工作的事情。

在关中,这倒不需要费什么力气。

因为关中有着整个世界最发达的官僚系统。

譬如,尽管距离冬小麦收获还有一段时间,但少府和大农下辖的官仓,就已经全部做好了准备。

从军队抽调的兵丁也已经全部到位。

但在北方和关东,这个事情无疑就很考验汉室的组织协调能力了。

毕竟,除了收割、征税和入仓外,还得加紧督促和鼓励百姓,种植大豆等作物。

随着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样的事情,也渐渐成为汉室政府的年度主要工作。

刘彻将少府和大农以及丞相府的报告看完,然后嘱托道:“民以食为天,诸卿要加强对燕赵以及代上地区的冬小麦收割、入仓工作的准备!”

“诺!”群臣自然俯首。

“以朕的意思,大农、少府还有丞相府,诸曹有司衙门,不妨各自派出一个小组,由诸司曹主官带队,分别奔赴诸郡国,督导民众……”

“诺!”对此,群臣都是没有意见的。

汉室可不像宋明,士大夫们不爱下基层,更不会觉得亲自去地方做事,有辱逼格。

恰恰相反,目前作为官僚集团的主体的黄老派和法家,都是很爱下基层的。

别看黄老派平时懒洋洋,做这种事情,积极性特别高!

历史上,汲黯就曾经多次下到郡国,主持赈灾和救济。

甚至为了赈济灾民,他不惜矫诏,拿着自己的命来救老百姓。

将冬小麦的工作布置完成,刘彻就将话题转移到另外一个重要议题上,问道:“今年考举在即,卿等对于今年考举有什么想法?”

自第一次考举举行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七年。

七年来,通过考举,上万年轻人走入官场。

他们渐渐的成为了现在汉室政坛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自然,朝野对于考举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了。

考举甚至已经取代了一年一度的大朝议,成为全天下最关切的事情。

对寒门士子来说,他们当然更关心考举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但对广大列侯勋贵和两千石肉食者来说,他们无疑更关心,每年考举释放的那些肥缺。

譬如,宫廷之中的侍中、尚书、谒者。

以及丞相府、御史大夫衙门、车骑将军行辕、少府、廷尉等重要部门的文吏。

这些年来,列侯勋贵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先天性享受优待和加分。

至于公平公正?这是什么?好吃吗?

由此,引发了寒门与勋贵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迟早会出事!

而且,刘彻敢断定,肯定是勋贵先胜后败。

原因很简单,勋贵手里掌握的武力和权力,是寒门士子们远远不及的。

但寒门士子的韧性和恐怖潜力,却必然是勋贵们所不能企及的。

更何况,勋贵内部,恐怕也会出现同情寒门士子的人。

为了不至于在未来,勋贵和寒门对立,闹成西汉版的牛李党争,刘彻决定对考举制度进行改革。

反正,这个制度是他创立的,自然可以让随心所欲的改革。

而群臣一听这个话,自然也都懂了。

因为过去,天子从未在考举之前问过他们有关考举的想法。

自然,群臣都俯首道:“臣等伏唯陛下之命!”

考举这等大事,皇帝没有点名,谁敢单独开口?

刘彻却是微微笑着,道:“朕打算在今年,在考举之中,加考一次时事之卷……”

“其题以汉兴以来天下大事及国家诏命为本,考其士子对于天下之了解,以免出现滥竽充数之辈……”

刘彻从来不信什么足不出户,可知天下大势这样的鬼话!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死宅,宅在家里面,天天对着书本,他能知道什么狗屁天下大势?

刘彻甚至觉得他可能连村里的大势都未必能搞清楚!

更何况,作为皇帝,刘彻当然需要天下官员都能够清楚他的意志和思想,与整个官僚集团随时与他保持一致。

那,还有什么比得上后世天朝的大杀器——学习领会上级精神?

在过去,刘彻就已经尝试过在考举之中,加一些时事的考题了。

譬如甲子诏谕啊,太宗的《议佐百姓诏》等等,都一直是必考题。

现在,单独将这些东西作为一个科目来考试,也不算过分。

是以,群臣皆道:“陛下圣明,臣等谨奉命!”

“除此之外……”刘彻敲了敲手背,道:“朕打算取消所有列侯及两千石弟子的加分,仅保留宗室、义士后代及忠臣后代的加分……”

刘彻笑眯眯的望着众人:“卿等可有什么意见?”

怎么可能没意见?

要知道,从前,有这两千石及勋贵加分选项时,群臣都可以保证,哪怕自己的儿子是草包,也可以混了一个考举士子的身份回来装x。

而如今,这个政策却等于堵死了这条路。

然而……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敢说话。

原因很简单,汉室政坛,早已经不是元德元年和先帝时期的政坛了。

这六年多来,政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数以十计的列侯家族倒台,而新兴军功贵族崛起。

这些新兴军功贵族,无疑都是天子的铁杆和脑残粉。

这就使得,现在的贵族官僚集团,再也没有能力像过去那样可以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了。

………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老失眠,结果就是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哈欠连连,唉~我快成废蛇了~~~~

明天必须爆发!(。)

第88节 扁鹊传人!第1583节 敲竹杠第1423节 儿单于的设想第576节 决定第1251节 策划战争(2)第203节 周阳由的末日(2)第948节 整顿(2)第1207节 撕逼!(3)第435节 宣传与冲突第585节 新世界(1)第949节 器械一量第48节 忠臣第251节 论功行赏第1460节 怎么对付文人第227节 自以为是的刘安第1063节 屠杀(1)第1536节 居延(1)第758节 帝国的转折(1)第67节 安排第1013节 卫道的法家(1)第1267节 悲剧的楼烦贵族第553节 绣衣卫改革(1)第103节 政治第286节 无法改变第1275节 不教胡马度燕山(2)第336节 兄弟们(2)第246节 太子刘德(2)第299节 西汉版中顾委第222节 刘安要悲剧了第1245节 平贾的威力第1049节 匈奴人的阴谋第1594节 战起(1)第254节 八方英才汇聚(3)第974节 陌刀威武(2)第1583节 战前(1)第1145节 经济(2)第1547节 传道计划第1354节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558节 匈奴西迁(1)第404节 无题第120节 过继(1)第625节 大棒在手第202节 周阳由的末日(1)第1166节 决心第843节 颜异的麻烦(2)第196节 义婼的变化第1253节 战略(1)第613节 乌孙的灾难(1)第191节 造假第168节 祥瑞(1)第532节 帝国主义(3)第118节 改革的计划第874节 未来第958节 河套战略(2)第1595节 战起(2)第736节 王者归来——墨家(1)第459节 一箭N雕第676节 觉醒第1569节 吹响殖民号角(2)第287节 新的开始第612节 匈奴体系(2)第256节 知难而退第1178节 卫青的消息第104节 栽赃第1027节 狂欢(1)第1476节 见闻(2)第1271节 英雄豪杰(2)第184节 蠢货第1596节 战起(3)第655节 无奈第1504节 接班(2)第1334节 战场第607节 定策(1)第746节 赵佗入朝(3)第268节 来自印度的消息第510节 绿茶婊第825节 腹黑第365节 新的时代(1)第142节 野望第688节 吊打文青(1)第1534节 凉州与并州第470节 盐铁官营(1)第638节 转折第854节 封赏(1)第233节 宁成的觉悟第1517节 烦扰第91节 旧恩第971节 战争的脚步(2)第1203节 命运第919节 从此朕既国家!(1)第1541节 最后的林胡王(3)第1387节 联盟(1)第385节 杀使第459节 一箭N雕第594节 忠臣第704节 淘金浪潮(2)第1111节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1405节 太学的变化第1508节 學术腐败第932节 广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