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节 军功制度(2)

“陛下圣明!”轻车都尉李蔡立刻就说道:“臣深以为纯以首级论功,已不合时宜!”

“臣亦有同感!”强弩校尉苏建更是哭着说道:“旧以首级论功,诸强弩士卒,苦之久矣!”

曲周候郦寄也深有同感的点头,道:“确是如此,臣旧在军中,多闻诸将或有此议,皆曰:纯以首级论英雄,置豪杰于无物!”

许多列侯们,也都深有同感,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强弩部队服役的将官们,都是心有戚戚然。

大家都记得,过去每次战后,为了首级的问题,各军种之间,都要上演几次全武行。

甚至曾经发生过在战场上,大敌当前,当为了几颗首级而闹得彼此不合的事情。

但,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现行斩首制度,获益最大的,自然是骑兵和材官们。

特别是骑兵,因制度之故,占了不少便宜。

所以,在强弩将官们纷纷吐苦水的时候,新兴军功贵族们和一些骑兵出身的大将,都是怒目圆睁。

若不是天子当面,这些家伙恐怕都可以跟强弩军官们干一架了。

即使如此,大家伙也纷纷是从鼻孔哼了一声,以示不满。

看到这个情况,刘彻也是揉了揉太阳穴。

这个事情,一时半会,想要捋清楚也不容易。

刘彻知道,斩首积功制度,在曾经的历史上盛行了两千年,甚至到了满清之时,依然兴盛。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的一点就是相较于其他方法,其实论斩首计算军功是相对最公平的。

不过,这个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非改变不可了。

原因很简单——未来汉军将要打到幕北去,打到西域去,打到中亚和印度去。

倘若继续沿用斩首积功制度,肯定要出乱子。

甚至可能导致灾难!

譬如在历史上,李陵败亡的缘故,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斩首积功制度的不合理所致的——本来,李陵出塞候,武帝派遣了老将,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数千,为其殿后、策应和接应。

按照安排,路博德应该前出居延,到浚稽山附近接应。

但,事实是——当李陵大军被匈奴主力包围在浚稽山的峡谷,奋勇作战,带的五十万支箭都射光的时候。

路博德带着的数千军队,却还在居延观望……

而路博德可是老将,甚至可以说是名将了!

他以右北平太守追随霍去病转战了大半个世界,后来还以卫尉官领伏波将军灭亡南越!

从北方打到南方,几乎转战了全世界,可谓战功赫赫!

本来,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老将,为李陵殿后,并作为接应李陵的主将,无论如何都可以安全的接回出塞的李陵部。

但事实却是——李陵出塞前后数月,仅仅在浚稽山里就抵抗和迟滞了匈奴主力数日。

而在距离李陵所部被包围的峡谷地区不过数百里的居延。

本来应该已经赶来接应的路博德所部,却在这几个月里,只向前进军了不过两百里,甚至都没出居延边墙范围!

用蜗牛速度,都不足以形容路博德!

这个悲剧,告诉刘彻,假如按照现行的斩首积功制度继续下去。

未来,可能会出现许多个李陵一般的悲剧。

前方的骑兵打的激情四射,而后面的步兵和接应的军队,却在蜗牛一样的爬。

这在历史上的汉匈战争期间,曾经上演过无数次。

不止一个李陵,栽在援军和接应部队赶到不及时或者干脆隔岸观火之上。

而导致这一切的缘故,除了私人恩怨,武帝后期军队素质下降等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后方部队缺乏积极性。

毕竟,前面的骑兵,打的再好,与后面的军队也没有太大干系。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那么积极呢?

慢悠悠的向前蹭岂不是更好?

自马邑之战后,刘彻就一直在通过军法官系统,摸索着改革首级积功制度。

到现在,通过一次次尝试和不同的试点,刘彻也已经差不多有方案了。

“近年以来,朕命廷尉及御史,在军中各部,试行过种种不同的计算方案……”刘彻缓缓的道:“经过推论和验算,如今,朕已经差不多有一个想法了!”

刘彻望着自己的将军,道:“卿等皆大将,久经战阵,明知军事,都听一听,然后再与朕来说说这其中的利弊……”

“朕打算日后在军中推行首级均分制度,其以战兵七,辅兵二,勇兵一之方式分配首级……”说着,刘彻就让汲黯将一块屏风抬出来。

屏风上,已经用一个表格列出来了一场战斗之后,首级分配方式。

众将都聚拢过来,看了看,然后略一思索,接着就纷纷点头。

就连骑将和材官们,也是很满意。

因为这屏风上的表格说的很详细,在战斗结束后,禁止士兵随意割取首级,只能由隧营来割取。

而隧营所割首级,在军法官处统计完成后,再进行分配。

表格上列了一个假如有一百个首级,怎么分配的方法。

首先,将这一百个脑袋分作三部分。

最大的七成,均分给所有冲阵杀敌的士兵,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只要出击了,冲锋了,就可以均分到属于他们的功劳。

而剩下的三成,则分作两部分。

其中两成,均分给所有辅兵,包括在后方转运粮草和器械的辎重兵,甚至连炊事兵和喂马的马夫也可以分到。

而余下的一成,则分配给那些战死者或者作战最勇敢,表现最突出的士兵。

这个新的首级分配制度,是刘彻通过数以百计的军方官和随军文职军人,在数年的时间,不断摸索出来的一个分配方式。

шшш.ttκa n.C〇

当然,也参考了戚继光在历史上的做法。

这样一来,基本上就可以杜绝作战的时候,为了脑袋,结果当着敌人的面,不顾一切就去割首级的行为——在汉军的野战军之中,这样的行为虽然没有发生过,但郡兵和民兵里,类似的情况一直屡禁不止,没办法,汉家军功最高,汉室的军功就跟后世的科举功名一样,是财富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而如今,有了这个军功分配制度,就可以杜绝这样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还是加强军队的团结,避免各部队之间的内讧,同时调动后勤兵的积极性。

有了这套军功制度,刘彻相信,便是后勤辎重部队和民夫,也会很有积极性了!(。)

第749节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1057节 呼衍当屠的觉悟第527节 匈奴的抉择(2)第862节 新时代的序幕第248节 太子刘德(4)第587节 新世界(3)第1307节 婴儿潮第549节 比烂第911节 楼船的脑洞(2)第885节 和亲确定(2)第1224节 触动第1235节 世界从此改变(2)第976节 陌刀威武(4)第1213节 儒家的反击(2)第922节 土鸡瓦狗(1)第720节 拿错剧本的儒家(3)第377节 朝觐的人们第1277节 战前(1)第645节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064节 屠杀(3)第91节 旧恩第205节 未雨绸缪第217节 兄弟第771节 匈奴的试探(1)第553节 绣衣卫改革(1)第1525节 北匈奴的反应第573节 战和(2)第754节 远航(3)第21节 招揽人才第663节 强按牛头喝水第1029节 狂欢(3)第1069节 反扑(1)第1255节 军功制度(2)第1013节 卫道的法家(1)第307节 神器(2)第1018节 战前准备(4)第586节 新世界(2)第876节 战俘的问题第1115节 禁忌之物第1428节 在大夏(2)第1350节 决战(2)第51节 竞争对手第667节 乌恒与鲜卑(2)第743节 忽悠第228节 第一次主持廷议第182节 狗咬狗第90节 田叔来了第5节 推恩(上)第1287节 上谷之战(1)第1393节 画大饼(2)第822节 汉家君臣尽欢颜(1)第1174节 矫正(1)第895节 风起南国(2)第1386节 聪明的商人第536节 洗脑(1)第1346节 射术的较量(1)第459节 一箭N雕第717节 无题第1585节 战前(2)第361节 微服(4)第1149节 绝望的匈奴人(1)第1516节 缘由第21节 招揽人才第203节 周阳由的末日(2)第574节 来自罗马第373节 科技树第1324节 抉择(2)第495节 归心第1600节 楼船与远方第111节 汇报第826节 匈奴的醒悟第316节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2)第317节 对未来的准备!第885节 和亲确定(2)第908节 换俘(1)第937节 西进的匈奴第1580节 情报第826节 匈奴的醒悟第1567节 吹响殖民号角(1)第914节 解决内忧(1)第767节 软弱的官僚(1)第1080节 勇者无敌(1)第1083节 撤退第260节 思贤苑与改革第1353节 决战(5)第35节 厚恩第1036节 出塞(1)第486节 政体第1471节 在安东(3)第1528节 遇事不决, 大搞基建第184节 蠢货第64节 试验第1476节 见闻(2)第997节 徐福后人第440节 设计第990节 交易第696节 争权夺利第1495节 积极的大鸿胪第1448节 决策第954节 众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