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 太子刘德(4)

午时,天子仪仗出现在了渭河东岸。

不需要人通秉,坐于营帐中的窦太后和刘德等人就都知道了。

因为,就在那刹那,整个渭河沿岸发出了震耳欲聋的‘万岁’欢呼。

几十万百姓军民,齐声高呼万岁,制造的声音冲破天际。

窦太后想不知道都难了。

“皇帝回来了,你们都出去迎接吧,哀家啊,就在这候着……”窦太后等外面的声音稍微平息了些,就对刘德等人吩咐了起来。

“诺!”刘德带头,躬身弯腰,慢慢的退出营帐。

出了帐门,刘德就看到了漫山遍野都在欢呼雀跃的民众。

“这就是我汉家的民心民气啊……”刘德回头对刘阏道:“皇弟你看,有此民心民气,江山社稷就稳如泰山!”

这倒是实话!

汉室在关中的地位和名望,是之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的!

在尚未立国之时,还是汉王的刘邦,就已经把关中当成了自己的老窝和根据地经营,楚汉争霸,重新夺回关中后,更是下了血本。

历代天子,对关中施以种种政策优惠和利民措施。

而且,托秦朝的福,关中拥有天下最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和渠道系统,基本上从惠帝开始,关中就没饿死过人。

因此,关中的百姓,优越感那是爆棚的。

在这时候,有个关中户口。基本上等同于后世有个帝都或者魔都户口,关中百姓对待外乡人也基本跟后世的魔都百姓对待外乡人差不多。

所以,后来杨仆才耻于自己不是关中人。费尽心思,终于将函谷关东迁到了自己老家之前。

也正因为如此,汉室天子才能打着守陵的名目,对天下地主豪强割韭菜。

刘阏微微颔首道:“皇兄说的是……”

刘荣却觉得这个气氛有些难受,心里憋的慌,下意识的道:“皇弟慎言,民心民气。皆是父皇的……”

刘德却忽然回过头,看着刘荣,心里想着。刘荣的变化还真是挺大的,以前,他是断然说不出这样的话的。本来,刘德想着是要威胁一下刘荣。让他闭嘴。反正左右也没有闲散人,刘阏也肯定会把看到和听到的事情烂在心里。

只是在这瞬间刘德想起了前世,刘荣被废黩以临江王的身份被郅都关在中尉衙门的时候的事情。

他知道,对刘荣,不可逼迫过甚,也不能让他感觉受到了天大的侮辱。

不然,万一他跟前世一样是个玻璃心,自我了断了。谁敢担这个责?

老爹的板子敲下来,打在他的屁股上是会很疼的!

不止如此。威迫兄弟的名声也不好听。

刘德实在犯不着与刘荣计较。

于是,到了嘴边的话被刘德吞了下去,换了副面孔,微微低头道:“大兄说的是……”

然后他抬起头,一脸关切的问道:“对了,大兄,您在常山过的怎么样?可还习惯,回京这么些日子,还没听您说过呢……”

刘荣的脸色起初还是很得意的,毕竟,能让刘德吃瘪不爽,对他来说就是很爽。

可是当他听刘德提起了常山国时,顿时脸色就像挂了层冰霜。

常山国本名恒山郡,因避先帝讳更为常山郡。

但全郡总共才十八个县二十五城,人口加起来不过十万户,四十万。

就这样还得跟刘非分享,西边八县十城归了刘非,东边的十县十五城才是他的。

别说跟刘阏的河间国三十一城比了,就连刘发的长沙国,也有二十二县三十三城,虽然是穷乡僻壤,但名义上也是一个大国啊,更别说吴苪五十七年经营,给长沙国留下的财富与人口土地了。

唯一能聊以自慰的,可能就是,他起码还留在中原,算中国人。

但因为是刚刚立国,所以王宫还在修建,他只能住在真定县县衙里……

刘德不说常山国也就罢了,一说常山国,他的火气就蹭蹭的冒了起来。

这下子,他不止看刘德不顺眼了,连刘阏看着也不顺眼了。

谁叫刘阏捡到的河间国有着完备的宫殿庙宇和完整的一个郡的土地人口呢?

每年光是收税都比他多!

但刘德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自顾自的道:“大兄是不是对常山国不满意?没关系,你我骨肉兄弟,我会找个机会向父皇请命……淮南王刘安不是谢罪自杀了吗?他留下的淮南国,大兄要是愿意,小弟愿向父皇上奏请移大兄于淮南!”

“……这……”刘荣听了刘德的话却是犹豫了起来,一时间竟然都忘记了怨恨刘德了。

淮南国,可是大国啊!

王都寿春更是出了名的风水宝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最重要的是,不管土地人口还是文明程度,都比曾经是北狄的常山强出n条街啊!

刘德一见刘荣这表现就呵呵一笑。

见小利而忘大义,做大事而惜身,刘荣还是跟前世一样啊!

这样的人,不值得再去提防和应对了。

于是,刘德道:“那就这么定了!”

刘荣只要不是做出太过分的事情,这块牌坊刘德该立还是得立!

更何况,刘德一旦做上太子位,胞兄胞弟按规矩是要益封和嘉赏的。

譬如前世,刘荣做了太子,刘德的河间国就被益封三千户,赏赐钱一千万,布帛五百匹。

而刘荣的常山国确实是小了点,让天下人看到,会说他这个太子弟弟太抠门,脸上无光啊!

但刘荣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按道理,刘荣觉得再怎么样也轮不到刘德跟他许愿许诺啊。

但是,这么好的条件,刘德没有任何条件的就愿意帮忙,刘荣感觉,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他可能这辈子都会跟刘非窝在常山那个地方,天天看着太行山发呆了。

刘德现在已经没有空理会刘荣了。

因为这时候,对面的天子仪仗开始渡河了。

当此之时,长安有一个已经在后世消失的奇观。

那是渭河三桥。

想要横渡渭水,进出长安,这三桥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特别是天子仪仗这么庞大的队伍,想要靠渡船来完成运输,基本不可能,只能人马从桥上过,而其余杂物、侍女宦官,和辎重由槽船运载——本来他们也能走桥的,但是,因为渭河三桥是木石结构的大桥,考虑到要尽量减轻大桥的负担,所以,辎重与不太重要的其他侍女啊底层宦官都是乘船。

此刻,首先开始渡河的就是这些辎重与侍女。

然后,打着黄盖的天子仪仗也开始缓步走上了对岸的渭河大桥。

天子回京恭迎仪式,正式开始了!

ps:??嗯,今天就这一更了~剩下那章明天写吧~其实我今天算上那张被我误删的就写了12000字嘿嘿,

第252节 八方英才汇聚(1)第1530节 刷经验(2)第1325节 故布疑阵第690节 文治(1)第1017节 战前准备(3)第1217节 墨家的表演(2)第1410节 河套的开发(1)第44节 财源第701节 移民政策第1306节 摸着石头过河第298节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364节 剧变(2)第1039节 呼衍当屠的决断第1599节 变迁与海疆第308节 嘱托第137节 替罪羔羊第874节 未来第186节 麻烦第1516节 缘由第409节 考举(2)第525节 劳务派遣第91节 旧恩第1053节 感动与杀意第1189节 明主(2)第578节 梦兆(1)第1165节 上吧!主父偃!第400节 父系天下第437节 猜疑第166节 周阳由的狠辣第1290节 崩溃的开始(1)第421节 狗腿子(1)第875节 安北都护府第1342节 恐惧的力量第928节 薄世的麻烦第991节 诺!陛下!第243节 晁错的应对第193节 阳陵第740节 中亚与印度(1)第924节 土鸡瓦狗(3)第1061节 强弩会算术第115节 高庙事变(2)第865节 条件第281节 迷雾第1471节 在安东(3)第1443节 司马迁的答案第525节 劳务派遣第1352节 决战(4)第29节 弥补疏漏第972节 材官不死第710节 肮脏时代(1)第261节 人口爆炸带来的思考第135节 天威难测第1036节 出塞(1)第617节 不负初心第225节 棉花有着落了第419 长安谍影第715节 龙城大会(2)第1577节 流血的单于庭(5)第1354节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29节 狂欢(3)第1087节 汉朝人太可怕了(1)第493节 到来第709节 思虑第146节 吴国之变第481节 商税的顾虑第940节 狗大户们第1425节 使团(2)第1055节 纠缠(1)第1521节 悲剧的刘荣(2)第109节 设计第1132节 王道主义第497节 身毒真相第1234节 世界从今天改变(1)第806节 谁才是疯子!第884节 和亲确定(1)第643节 木偶第915节 哭庙第1470节 在安东(2)第1100节 历史中的故事第164节 猜测与决定第1483节 为政绩论(2)第917节 肮脏的政治第570节 人心(2)第233节 宁成的觉悟第868节 鲜卑归附(1)第429节 庙算(1)第771节 匈奴的试探(1)第401节 法统(1)第1467节 期许第1083节 撤退第268节 来自印度的消息第339节 不称职的丞相第433节 忽悠(1)第1034节 大战之前(1)第883节 卖国者与爱国者第811节 王牌对王牌(2)第1366节 第三世界第1516节 缘由第1046节 战河阴之强敌(1)第118节 改革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