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节 匈奴公主(1)

黄昏将近,长安却依旧热闹非凡。

走出考场的士子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或以学派或以地域,各自抱团,探讨着考举过程中的心得。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匈奴公主的陪嫁队伍到了灞桥了!”

呼啦啦的人群,立刻向潮水一样朝着灞桥方向席卷。

这忽然的变化,吓坏了负责维持长安治安秩序的内史官员与南军将领,连忙紧急调动大批士兵维持秩序,疏导人群,甚至在灞桥附近拉起了人墙。

但是,不管官方怎么疏导人群,怎么驱散人群。

灞桥附近依然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整个渭河两岸,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好奇心强烈无比的年轻人们,爬到屋顶,爬到树上甚至,爬在马车上,大家都想一睹嫁过来的那位匈奴公主的芳容。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汉室嫁宗室女给匈奴,匈奴人反过来嫁公主,这还是头一遭。

当然,对于这个嫁过来的匈奴公主,士子们因为政治倾向不同,态度也自各不相同。

“哼!果然是礼乐崩坏啊,连夷狄之女,都能嫁入天家了!”有人一边眺望着从灞桥北边过来的匈奴送嫁队伍,一边愤愤不平的发泄着。

不用看,此人必定是来自鲁地的儒家派系。

鲁儒在汉室诸多的儒家派系中。属于最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鲁儒的名声,即使是在儒家内部。也是臭名昭著!

尤其是燕诗派系和新近崛起的公羊派、谷梁派,是恨不得食鲁儒之肉!

为什么?

因为就是这帮家伙长久以来上跳下窜,嘴上不把门,搞的儒家五十多年来,竟然没有出过哪怕一个重臣!

这也就罢了!

这帮家伙自己当不成官,还不让别人当官!

当年,叔孙通投太祖高皇帝。高皇帝不喜叔孙通穿的儒袍,甚至非常厌恶。

叔孙通立刻换下儒袍。穿上高皇帝喜欢的短衣,于是,高皇帝龙颜大悦。

结果,鲁儒门不干了。各种喷和看不起叔孙通。

当年,叔孙通因为受命高皇帝,起草汉室的各种礼仪和制度,考虑到鲁儒派系是最懂周礼的人群,叔孙通狠下心肠,把脸皮丢掉,低三下四的上门去请教。

结果,这帮鲁儒张嘴就是:公所事者十主,皆面阿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表面上这帮家伙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任何人只要翻开史书。就能看到,这帮家伙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心里的怨气。

怨气从何而来?

一者,刘邦当时刚刚举兵数十万,包围鲁地,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二者,在一年前,这些家伙刚刚灰溜溜的从长安滚回去。

此刻见了叔孙通身居太常,食禄两千石,心里头满满的都是酸水呀!

但,偏偏这帮家伙掌握着儒门的道统,而且人多势众,就算是儒门内部,其他派系再怎么对他们不满,也只能帮着打圆场。

毕竟,要是把鲁儒们的皮给拔了,不管是燕诗派还是公羊派,都讨不到好果子吃!

当年叔孙通就说了: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是真不知变通吗?

这就只有鲁儒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这五十多年来,鲁儒们就是儒家内部最顽固最保守的循古派。

他们什么事情都想往上古扯,甚至还有人鼓吹井田制,认为只要采取井田制,那么今天的一切罪恶与社会矛盾肯定立刻消弭。

只是……

这些家伙的鼓噪,跟后世公知们的胡扯差不多。

基本上谁信谁倒霉!

因此,他不说还好,一说,就立刻暴露了自己的政治属性,马上,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就来了。

“蠢货!周室当年就已经与戎狄通婚过了!”这是打脸的。

“匈奴不嫁公主,我汉家就要嫁宗室,你难道想要天子嫁公主给匈奴吗?”这是愤青。

“汉家历代天子,都曾有下诏:嘉与士大夫更始,甚至先帝还曾明确下诏:与民更始,更始是什么意思,你难道不懂吗?”有人上干货质问道:“易云:通其便,使民不倦,诗曰:九变复贯,知言之选。回家且好好读书吧!”

此人的话,立刻就引起了许多法家学子的叫好声。

说句实话,论起辩论,当今世界,还真没有那个学派辩得过吞并了名家后的法家。

对鲁儒,看得惯的人非常少。

这个莽撞家伙,很快就陷入了群情汹涌的讨伐之中。

就连其他学派的儒家学子,这个时候也保持了沉默。

毕竟这里是关中,是法家和黄老派的大本营,儒家的力量微乎其微!

但是,他也不是没有盟友。

汉室的政治生态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儒家的原教旨主义者和黄老派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都很契合。

马上就有几个黄老派的人出来打圆场,道:“都别吵了,难道你们想在匈奴人面前上演全武行,丢我汉家丈夫的脸!?”

嗯,这个借口,真是高大上,许多人立刻就闭嘴了。

但,这个世界总是有人喜欢生事。

那个鲁儒派的士子,一看有人声援,以为是自己人,当下大喜,肆无忌惮的道:“正是!一帮不识大体的北人!”

顿时。他就捅了马蜂窝了。

北方的士子,那可不比南方齐鲁的儒家士子,几乎每一个北方的士子。哪怕是儒家的士子,那也是骑得了骏马,喝得了烈酒,拉的开硬弓的猛人!

这些家伙中有很多可是具备了随时专职成游侠乃至于武将的强人!

这个鲁儒立刻就倒霉了。

只见一个铁塔般的大汉挤进人群,像抓小鸡一样,抓起这个家伙,举到空中。一对铜锣般的大眼睛,盯着他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看看?”

那人张了张嘴。发现没有人站出来给自己打抱不平,再对比一下敌我双方悬殊的身体素质,只能灰溜溜的道:“没什么,没什么……”

这铁塔一样的大汉嘴角蔑笑一声。道:“真是无趣,难怪当年连叔孙通都瞧不起你们这帮软蛋!”然后就将他放下来,毕竟,这周围可是有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在维持秩序,那些丘八可是有着格杀勿论的权力的!

这汉子的这话,顿时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哄堂大笑。

那被放下来的男子立刻就跑到士兵们组成的警戒线附近,然后,问道:“敢留下姓名吗?”

这大汉哈哈大笑,道:“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阳陵王温舒是也,汝若有本事。尽管来找某!”

他这一报出名头,周围的人,立刻就吓得让出了一条道。

许多人更是用着敬畏的眼神看着他。

阳陵王温舒,这可是关中最近新崛起的游侠头目之一,传闻此人杀人不眨眼,尤其喜欢把人杀了以后挖个坑埋了。真正是死无对症。

没想到,这样的一个猛人。居然也来参加考举了。

王温舒即来,那么,其他游侠巨头,会不会也参加了这次考举呢?

学而优则仕的,可不仅仅是读书人!

游侠们也流下,闯出名头后捞个官做做。

特别是剧孟以后,这股风潮是越演越烈。

关中和关东雒阳一带的游侠,几乎都是人人摩拳擦掌,想成为第二个剧孟,出入宫廷,任为两千石天子近臣。

这可是比列侯、将军还要光荣,还要有前途的工作啊!

王温舒他来参加考举,固然是受到剧孟的榜样力量指引,但更多的原因却是,他本身就是官宦世家!

他父亲和祖父,都做过弋阳的官,尤其是他的父亲,曾经官至弋阳县县尉。

他十七岁时,就被以父萌做过弋阳的亭长,可惜,后来得罪了上司,被赶回家里种田了。

正巧当时关中的游侠巨头季心被今上赶出关中,关中的游侠群龙无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权力真空,他就利用者父辈的人脉,趁势而起,短短半年,就在关中混出头了。

所以,王温舒参加这次考举,完全是有备而来。

别看王温舒人高马大,但其实他心思极为细腻,他来参加这次考举,心中的把握,起码有八九成!

他的父祖,都是官场中人,而且是具体的执行官员,对于汉室的各种律法和法令,王温舒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

这也是他在游侠中迅速崛起的关键:不怕流氓有武功,就怕流氓懂法律!

论起钻律法空子,王温舒堪称游侠中的专家!

只是,做了半年游侠以后,王温舒还是感觉,当游侠,虽然潇洒快活,但却没有权柄,还要跟老鼠提心吊胆的担心官府的缉捕和镇压。

还是当官好!

因此,这次考举刚刚放出风来,王温舒就开始准备了。

他不止把父祖留下的笔记和书册全都翻出来复习,还利用考举前的时间,威逼利诱,甚至绑架了一些他所知道的知名学者,通过日夜苦读和学习。

王温舒现在不敢说他肯定能进考举的第三轮,但,最起码,前两轮以他的知识储备来看,王温舒觉得应该是毫无压力的。

只是,这游侠做久了,许多习惯就很难改了。

譬如说,一言不合就开干……

王温舒此刻见到许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身上,他连忙心道一声不好。

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为了防止他的黑历史传到某些大人物耳朵里去,他连忙找了个借口,挤出人群,消失不见。()

第1159节 连横(1)第263节 不教而诛是为罪(1)第1045节 呼揭东进第1374节 破而后立(2)第1287节 上谷之战(1)第1528节 遇事不决, 大搞基建第1506节 游说(1)第222节 刘安要悲剧了第818节 最后的折兰骑兵(6)第403节 拉皮条第465节 大朝仪(5)第539节 曲线兴国第1113节 你也配姓挛鞮?(1)第1030节 日蚀第519节 盘算第1176节 儒墨和解第151节 军议与蝗灾第1481节 伍被的野望第45节 铸币第26节 官商勾结第1123节 赦与罚(1)第866节 达成协议第1275节 不教胡马度燕山(2)第584节 军国主义第39节 张汤的野望第991节 君权与臣权第1020节 秦直道!第1553节 官制改革(2)第822节 汉家君臣尽欢颜(1)第1500节 我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1)第388节 展示肌肉(1)第1071节 血战(2)第1602节 僵持(1)第752节 远航(1)第168节 祥瑞(1)第198节 缘由第970节 战争的脚步(1)第779节 乌恒的算盘第1260节 动员(2)第280节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2)第765节 诸王围攻第348节 诸王议政(1)第82节 关于五铢钱的构想第549节 比烂第1573节 流血的单于庭(1)第1389节 金融布局第1517节 烦扰第266节 进击的土豪第1519节 保卫先帝宗庙第351节 谁家马蜂?第778节 鲜卑人的野望第1063节 屠杀(2)第526节 匈奴的抉择(1)第79节 窦太后的改变第487节 开源第916节 哭庙(2)第685节 上帝贵平第1317节 运动战(1)第697节 天坑里的人们(1)第610节 胸甲第667节 乌恒与鲜卑(2)第1070节 血战(1)第117节 李广难封(2)第181节 无法拒绝的好处第639节 庙算(1)第647节 杀放囚(1)第784节 乌孙的忧虑第586节 新世界(2)第138节 自作聪明第1204节 松散的联盟第1171节 友邦惊诧第44节 财源第583节 汉越一体化计划(1)第861节 杜仲胶第1565节 蛊惑西南诸国第42节 长漂第1480节 安东之患(2)第800节 先锋(1)第933节 广关(2)第239节 回长安第259节 破逐鹿之妄说第62节 奏疏与汲黯第1398节 失望第933节 广关(2)第40节 考举?科举?第1537节 居延(2)第513节 鼓噪第1415节 变迁第280节 战斗力爆表的御史们(2)第374节 两条毒蛇第1344节 武以止戈第1208节 讽刺第824节 影响第1092节 且之的条件第823节 汉家君臣尽欢颜(2)第483节 阅兵第1045节 呼揭东进第53节 条候第793节 庙算(2)第732节 国情咨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