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节 家宴(1)

元德二年的第一天,未央宫灯火通明,无数侍女端着餐盘穿梭往来于群臣之间。

汉室新年大朝仪最有特色的宴飨环节已经开始。

所谓宴飨,就是天子设宴,款待和犒劳群臣的宴会。

百余年后班固就在《东都赋》中赞叹东汉王朝的宴飨规模说: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列金磐,班玉觞,嘉珍御,大牢飨。

此时的汉室,宴飨规模自然远不及东汉。

但在本质上来说,两汉的宴飨其实都是一个君臣同乐的娱乐环节。

所谓飨主敬,燕主欢。

宴飨环节也是汉室为数不多大臣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拍皇帝马屁而不虞被人非议的场合。

马屁精们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些变着花样的马屁,假如是一次两次的话,听着还是很舒服的。

但说的人多了,刘彻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你们当朕是白痴吗?耍猴呢这是?”刘彻也不免在心中腹诽。

只能说,汉室的马屁精们的拍马手段和技术都还需要加强!

好在,马屁精们察言观色的本领还是有的,发现刘彻的态度有些冷漠后,他们立刻就偃旗息鼓了。

宴飨之后,大朝仪就来到了结束的时候。

在军队的护送下,各路官僚开始恭敬的退席。

刘彻也已经离开了宣室殿。来到了长乐宫。

对他来说,今天的工作任务还没完成!

汉家制度,前朝宴飨之后。后朝自己人还要搞个家宴。

如今的汉室家宴参与者,当然就是薄窦陈三姓外戚,另外,还有梁武刘武和他的妻妾妃嫔以及子嗣,外带小猪和刘彻的那个新的便宜弟弟。

“陛下!”刘彻车驾刚刚进入长乐宫,王道就得到了秘报,然后跑来对刘彻禀报:“馆陶太长公主方才传来密信……”

刘嫖?

刘彻本来有些懒散的身子。一下子就坐直了,他看向王道。命令:“拿来!”

刘嫖是绝对不会无故送来密信的!

看样子是东宫那边出了问题了。

王道躬身从怀中取出一块帛布,递给刘彻,刘彻打开,只看了一眼。脸色就陡然一变。

帛书上只有一句话:太皇太后欲以皇十弟为荆王!

皇十弟,自然就是小猪了!

荆王……

刘彻嘴角溢出一丝杀意。

“为何不干脆封为楚王?”刘彻冷笑着。

太皇太后窦氏,刘彻很清楚,这就是一个耳根子软的老妇人,而且还瞎了眼睛,平日里一般就爱宅在长乐宫里听黄老派的巨头讲解黄老之学,最近年余因为淳于意的缘故,才又多了一个养生和按摩的爱好。

所以刘彻才能如此迅速的掌握大权。

不然,你随便换个别的性格的太皇太后。刘彻这会估计还得为亲政之事发愁,每天更是只能宅在未央宫玩泥巴。

老太后耳根子如此之软,自然也给了许多人可乘之机。

典型的例子就是馆陶。仗着老母亲的宠爱,在长安城里玩起了组织部长的游戏。

而其他人也是各展所长,纷纷的在老太后身上打着主意。

以前,刘彻懒得去理会这帮政治秃鹫,因为就算管了,也没用。

但。这帮家伙,现在居然胆子肥到敢搀和皇室内部的事务了?

刘彻真不知道是应该称赞他们够种还是为他们的作死行为鼓掌。

透过馆陶传递来的密信。刘彻几乎不用调查,就知道,像这种能说动太皇太后在封国问题上做出决断的,那里是一个两个人能做到的?

没有十几人齐心协力的运作,恰到好处的表演,那里可能让窦太后下场来给刘彘封王?

当然,刘彻也知道,这是他的便宜丈母娘兼姑姑在借他的手来铲除异己!

老母亲身边的贴心人和小棉袄,有她馆陶一人就足够了!

“夷狄是膺,荆舒是惩……”刘彻念叨了一声:“好手段!”

封小猪为荆王,刘彻若要反对也找不出借口来。

毕竟,小猪还小,也是他的弟弟,虽然说他老妈犯错,被先帝惩处,甚至还曾被打入冷宫,几乎废黩。

但在汉室,长兄为父,当哥哥的就一定也必须要给弟弟挡风遮雨。

别说小猪只是受他母亲连累了,便是他自己犯罪,被廷尉抓住,送到刘彻面前,以现行的普世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刘彻都不能动他分毫,甚至还要悲天悯人的说:朕不忍致法于王。

更别提荆王本身就是一个贬低性的封号。

做哥哥的假如连个荆王都不愿意给弟弟,那天下人看了,还不哗然?

然而,正因为这样,刘彻才恼火!

这让他感觉被人要挟了一样!

皇权从来都不会在任何政治要挟面前让步。

因为一旦让步,就是皇权崩塌的起点。

“仔细去查查,都是些什么人在鼓噪和挑拨!”刘彻对王道吩咐一声。

绣衣卫是干什么的?

就是干这个的!

对刘彻来说,小猪现在封不封王,封到哪里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那些在幕后耍手段,做手脚的家伙们必须得到严惩!

这关乎天子威仪!

倘若这些人不被处理掉,那以后谁还会对皇权敬畏?

当然,小猪想当荆王?那是不可能的!

自古荆楚一体,在汉室,更是如此。

前代楚王刘戊虽然脑子比较笨,还死的不明不白。但终究算的上因公牺牲了。

虽然他的儿子们跟随刘濞造反,手下大臣也基本都反了。

但,奈何刘戊有个好爹和好爷爷。

楚元王刘交与楚夷王刘郢客在楚国还是很得士大夫阶级的欢心的。

更何况。现在,元王还有儿子在呢!

宗正刘礼,红候刘富,这些人岂会坐视自己祖宗基业被人抢了?

刘彻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放点风声,刘礼跟刘富估计就要来东宫哭秦廷了。

这两位宗室列侯,跟东宫的关系。可并不疏远。

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在前世。最后刘礼能成为楚王,窦太后是使了力气的。

想明白这些,刘彻就将那帛书塞到自己怀中。

车驾一路前行,不多时就抵达了永寿殿。

此刻。永寿殿中人数也不少。

薄窦陈三家外戚虽然直系子嗣都比较少,但旁支多啊!

像窦婴就属于窦氏旁支子弟出身。

再加上梁王带来的子嗣妻妾以及小猪兄弟还有先帝的公主们,永寿殿中也坐了个满满当当,当然,与宣室殿的宴飨规模是没法比的。

永寿殿中加起来,大概只有三四百人。

窦太后很喜欢这样的热闹场面,而薄太后呢,似乎也挺享受这样的气氛。

倒是新晋的皇后陈阿娇有些不太适应。

她还以为,今年跟去年一样。她可以在这家宴上随便玩闹。

但,现实告诉她:皇后陛下,请注意影响啊。

身边的宦官侍女们尽职尽责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费劲了无数心思,才让陈阿娇坐在自己位置上,像模像样的没有动弹。

但这就已经是极限了。

好在,片刻之后,殿外传来了脚步声,然后就是殿门口的武士们整排整排的单膝下跪。

“陛下驾临!”在赞礼官的唱诺声中。刘彻龙行虎步,走进永寿殿。

诸外戚宗室皇子公主等自然纷纷起身。伏在殿中两侧。

在人群中,刘彻甚至看到了牵着小猪,恭恭敬敬的跪在一侧的王娡姐妹。

这让刘彻顿时生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这样的场景,曾几何时,他也曾经经历过。

不过,当时,跪着的是他,而端坐于云端之上的却是这对如今落寞的母子。

但刘彻也仅仅只是感怀了片刻。

王娡姐妹,如今于他而言,不过蝼蚁罢了。

就是小猪,也不过是个稍微大一点昆虫。

要不是害怕王娡姐妹出宫以后给先帝的头上染上一些奇奇怪怪的颜色,刘彻才懒得去管他们的死活,随便找个犄角疙瘩的地方安置他们就好了。

将视线从王娡姐妹身上抽离,刘彻对着殿中上首的太皇太后与皇太后老老实实的跪下来,拜道:“皇帝给母后,皇祖母请安,恭祝母后、皇祖母千秋万岁!”

薄氏见到刘彻,脸上就变得温柔了起来。

对于刘彻,薄氏是真的当成了自己儿子来看待的。

只是,今日的场合,太皇太后才是发言人。

“皇帝来了,快起来罢!”窦太后一如往常一般笑着道。

看得出来,窦太后今天心情很不错。

刘彻将视线看向在窦太后下首的梁王刘武,前些时候,刘武派人回了睢阳,将他的老婆儿子都接到长安来了。

看样子,是打算在长安再赖个一年半载。

但,刘彻不会让他在这样继续赖下去了。

身为诸侯王,哪有长期滞留京师不归的道理?

而且梁王时时刻刻留在窦太后身边,刘彻怎么想都觉得不怎么稳妥。

梁王加东宫,在某些时候是可能变成核弹一样的恐怖存在!

只是,想把刘武赶回睢阳,这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刘彻也不好出面,甚至,刘武假如请求就国,他都还得做做样子,挽留一二。

这就是政治的龌龊!

看到刘彻看向自己,刘武连忙带着自己的妻妾儿女们走上前来,拜道:“臣武拜见陛下!”

然后就给刘彻介绍起了他的王后与儿女们。

不得不说,刘氏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

仅仅刘武就有四子三女。

长子刘买,年纪比刘彻小两岁,今年恰好十四,发育的也很好,在同龄人中算的上是佼佼者了。

但可惜,刘彻总感觉这个堂弟似乎有些问题,过于胆小了些,连跟刘彻说话都是磕磕绊绊的。

这让刘彻想起了他的弟弟刘余,似乎两人都有着相同的问题。

至于次子刘明,未来的朝鲜王,现在才十一岁,头上还扎着总角辫,看着还算乖巧。

三子刘彭离和四子刘定,就分别只有六岁和三岁,看不出什么东西。

说到这里,刘彻就不得不佩服刘武。

刘武的到现在为止的四个儿子,全部是他与王后所生。

刘彻记得,前世刘武死后,遗命要将自己的陵寝与王后陵寝连接在一起,还营造了浩大的地下幽会所用的宫殿。

刘武的痴情可见一般。

只是,用后世的话说是:然并卵。

刘武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快去抢红包第977节 老朋友第1595节 战起(2)第115节 高庙事变(2)第698节 天坑里的人们(2)第570节 人心(2)第1364节 可怕的汉室列侯集团第891节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289节 刘启教子第599节 无题第143节 见人说人话第95节 进击的文青(1)第1362节 三个世界(1)第112节 刘启教子第1474节 众智(2)第336节 江都攻略(2)第43节 猫腻第442节 人口倒逼战争第210节 货币战争第948节 整顿(2)第1267节 悲剧的楼烦贵族第1047节 战河阴之强敌(2)第1517节 烦扰第1241节 入吾瓮中(1)第827节 十面埋伏(1)第300节 调校手下第1427节 在大夏(1)第1300节 战略判断第1434节 殖民时代(2)第720节 拿错剧本的儒家(3)第192节 宝鼎真伪第1605节 说服(2)第1309节 宅地法案第158节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894节 改造石家(3)第326节 选秀(1)第196节 义婼的变化第267节 明悟第35节 厚恩第1592节 统治(2)第1208节 新法家(1)第683节 压力第941节 捕鲸业带来的变化第36节 张汤第706节 淘金浪潮(4)第1251节 策划战争(1)第1219节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84节 蠢货第359节 微服(2)第1378节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289节 上谷之战(3)第776节 悲惨的乌孙人(1)第574节 来自罗马第1579节 最后一战将至第290节 忽悠匈奴人(1)第184节 蠢货第774节 承诺(1)第479节 来自印度第1336节 狼性还是狗性?(2)第761节 团结大多数第103节 张汤的明悟第3节 薄皇后第979节 准备战争(2)第329节 安排第972节 材官不死第629节 温言在口(4)第1483节 为政绩论(2)第270节 收编第1503节 接班(1)第1082节 匈奴的觉醒第317节 对未来的准备!第524节 护濊别部司马第582节 东瓯内附第513节 鼓噪第426节 换皮第616节 投石问路第106节 黑箱操作第54节 袁盎的劝告第1245节 平贾的威力第357节 宣达司第23节 烫手的山芋第1590节 博弈(2)第1083节 撤退第1100节 历史中的故事第231节 天子的考验第982节 以胡制胡第1228节 权力的走狗第1270节 英雄豪杰(1)第540节 骆郢归心第686节 平律(1)第836节 军臣的悔意与恨意第473节 中央集 权(1)第1556节 匈奴的大一统(1)第613节 乌孙的灾难(1)请假条第1391节 勃勃野心第508节 怪兽出笼第128节 头名之争第863节 崇高理想第866节 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