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节 怪兽出笼

刘武走了,带着些不舍和眷恋。

但刘彻没有亏待他,刘武前脚刚出函谷关,后脚就有宗正官员持节宣旨。

以梁王血亲,又有功社稷,匡扶幼主的名义,赐天子旌旗,加黄屋。

这种不要钱的荣誉,让刘武非常感动,东宫更是满意无比。

东宫开心,很多事情,马上就变得可以商量了。

一直被东宫那边卡着的许多事情,顿时就顺利了起来。

刘彻于是趁热打铁,趁机推出了他蓄谋已久的一个政策。

元德二年十二月十三,刘彻在请示了东宫后,下诏明令天下:盖闻古之圣王治世,三代不同法,五帝不相复礼,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是故仲尼对定公以涞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司马法曰: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今中国虽安然四夷未服,前有卫氏朝鲜,勃乱狂妄,擅杀汉臣民,又有匈奴,陈戈长城,河套之地,陷于匈奴之手,至今已七十余年,凡忠臣孝子,无不痛心疾首!

诗云:赳赳武夫,国之干城!

今武夫卫国,保全家邦,奋勇杀敌,而多有伤残、伇于王师者,然所得抚恤,上不能安养父母,下不能抚育妻小,朕甚闵之。

诗不云乎: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其遣谒者、侍中、绣衣,巡行天下,存问因王事伤残、阵亡之士,曰:皇帝使臣等谒问忠臣孝子,赐帛布钱米。伤者人月米三石,残者倍之,亡者加布两匹、钱五百。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县乡督查,毋有所遗。

又亭长、里正,居于乡里,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乐崩坏,朕甚闵焉!而退役将佐,伤残之士,久在军旅,其令郡国:自今往后,凡亭长、里正之选,先以因王事而伤残者充之,次以退役之士,以褒忠臣之心。

此诏,元德二年冬十二月甲申。

这个诏书的意思,简单易懂,下达之后,朝野一片欢呼雀跃。

虽然有人忧心忡忡的指出,从此以后,恐怕就是武夫当国,斯文扫地了。

但没什么人鸟他。

因为,现在的汉室,本质上就是一个半军国主义半封建制度的政权。

当政诸公,从上到下,基本上人人都有军旅经历,就连外戚贵族也不例外。

后世庞大无比,连皇权都要低头的文官集团,此刻不过是个依附在列侯外戚利益集团下的小不点。

他们的声音,基本上没什么人关心。

况且如今的形势,在吴楚之乱后,武将集团,就再次兴盛。

朝廷之中,三公九卿,有七成都是武将背景或者家族有人是武将。

剩下几人,如袁盎、晁错,他们的盟友也主要是武将集团。

只是……

诏书下达后,刘彻自己也有些后怕,对记录诏命的尚书令汲黯感慨道:“朕怕是要放出一头可怕的怪兽了,卿且帮朕看着些,拾遗补缺,不可铸成大错!”

汉室自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年后,就一直致力于向文官政府迈步。

尤其是以晁错的输粟捐爵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都旨在削弱和降低武夫的力量以及地位。

但刘彻这道诏书,却是一脚把原本已经开始向文官政府前进的汉室,踢回了军国主义的怀抱。

而且,刘彻做的比秦朝还绝。

亭长、里正,虽然看似不起眼。

但,稍微有点见识都知道,这地方的亭长、里正,等于是一个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只要稍微用点心,必定能让一个家庭从此过上小康生活,手段厉害些的,甚至就是地方的土皇帝。

从前,这些职位,都是郡守、县令等层层官员私相授受。

基本都是由各自的亲信心腹乃至于狗腿子担任。

也是各级官员,丢出去激励手下的胡萝卜之一。

而刘彻此诏之后,亭长、里正等职位,就要被武夫集团包圆了。

那些列侯、将军乃至于都尉、校尉,谁没有个亲兵或者过命的兄弟?

战场上刀枪无眼,难保伤残乃至于阵亡。

以前,伤残士卒、阵亡同袍,大家最多只能给其争一争抚恤待遇,关系近的,最多照看一下后辈,接济一二。

像周亚夫,他的俸禄和封地食邑之钱,大半都是拿起接济阵亡士卒的遗孤以及伤残者的生活了。

而现在,此诏一下,周亚夫恐怕也要按耐不住,光明正大的给自己的手下谋福利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而随着地方上的亭长、里正,逐渐为伤残、退役士卒将官把持。

整个汉室,也就将变成一个比秦王朝还恐怖的战争机器。

刘彻对此有着无比清楚和清晰的认知。

但他也没有办法!

中国自古就是皇权不下乡。

像秦王朝那样的怪胎,只得一个。

就连汉室,其实基层的官府也只到乡一级。

再下去,就要仰仗三老和地方乡绅的配合。

甚至,就连两千年以后的那个天朝,当王朝统治到了六十年以后,也要重提‘乡贤’一词。

所谓的乡贤是什么?

任何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

这帮人,就是吃入不吐骨头的恶魔。

所谓的王朝周期律的缔造者,一半是老天爷,一半就是这些人。

刘彻不愿意自己统治的国家,成为‘乡贤’的乐园,就只能放出军国主义这头怪兽。

至少,刘彻觉得,军国主义比起地主乡绅率兽食人好太多了!

而在另一个方面,以退伍伤残军人作为地方最基层的管理者,旁的不说,起码在尚武这一点上,是没错的。

更何况,伤残退伍军人,经受过军队的磨砺后,无论眼光还是见识,肯定要强过哪些宅在乡村的土财主。

姑且不论他们的良心是否会比地主乡绅们好一点。

但至少,有见识的人跟没见识的人,那是两个级别的存在。

而且,三五年后,刘彻的布局完成,地方基层的亭长与里正都换成了退役伤残军人,到那个时候,就可以颁布动员法,实现真正的全民皆兵!

虽然有着如此多的打算和计划,但刘彻还是觉得不安。

武人势力太强势,所有皇帝都会本能的不安。

但转念一想,刘彻就晒笑了起来:“比起武将集团,文官集团才是真正的怪兽,朕即以考举放出了文官集团,若不放出武将加以制衡,未来的汉室,岂非要变成软脚虾了?”

这样一想,刘彻心里就舒服多了。(。)

第1490节 皇室教育(2)第826节 匈奴的醒悟第1455节 掀桌子(1)第1213节 儒家的反击(2)第574节 来自罗马第342节 背锅侠(1)第1183节 强大的工匠(1)第330节 第二次考举(1)第375节 八方英才汇长安(1)第1051节 国家力量(1)第1315节 透露第1192节 戾王第1024节 恐怖的安东(1)第582节 东瓯内附第603节 鱼海!鱼海!(3)第649节 尝试(1)第1474节 众智(2)第119节 送温暖第371节 统治就是忽悠第1524节 流放第231节 天子的考验第188节 可怕的关系网第782节 魔鬼交易(2)第978节 准备战争(1)第1044节 义纵的惶恐第543节 酷吏(3)第535节 傲娇的闽越世子(1)第267节 明悟第420节 军制改革第1211节 儒家的反击(1)第269节 要保持神秘第1063节 屠杀(1)第923节 土鸡瓦狗(2)第1513节 战略(1)第737节 王者归来——墨家(2)第104节 栽赃第603节 鱼海!鱼海!(3)第1014节 切割第1604节 说服(1)第156节 宰肥羊第224节 你行的!第468节 家宴(2)第688节 吊打文青(1)第849节 武夫当国(2)第18节 王娡的黑材料第576节 决定第257节 即将到来的麻烦第632节 新学派?(1)第338节 天子的安排第1369节 流血的撤退(1)第733节 西南攻略第958节 河套战略(2)第119节 送温暖第1243节 军臣的想法第46节 举荐来的汲黯第401节 法统(1)第736节 王者归来——墨家(1)第1237节 开万世之太平(2)第63节 修改第473节 中央集 权(1)第1277节 战前(1)第327节 选秀(2)第377节 朝觐的人们第510节 绿茶婊第473节 中央集 权(1)第645节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768节 软弱的官僚(2)第923节 土鸡瓦狗(2)第784节 乌孙的忧虑第999节 暴躁的晁错第1383节 高涨的舆论第1556节 周亚夫致仕(2)第824节 影响第543节 酷吏(3)第95节 进击的文青(1)第339节 不称职的丞相第731节 国情咨文(2)第175节 神器!第1594节 战起(1)第156节 宰肥羊第41节 科举的土壤第18节 王娡的黑材料第1136节 封神第404节 无题第408节 考举(1)第1003节 托付重任第1070节 血战(1)第1250节 调整(2)第39节 张汤的野望第1449节 为民做主(1)第604节 鱼海!鱼海!(4)第903节 少府的成果(2)第982节 以胡制胡第601节 鱼海!鱼海!(1)第986节 动员(1)第1255节 军功制度(2)第32节 入宫第317节 对未来的准备!第696节 争权夺利第277节 忽悠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