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节 酷吏(3)

淯水北岸,人头攒动。

来自南阳郡治下三十六县的地方官员、名流以及贵族代表,济济一堂,等待着新任郡守的到来。

在上个月,故郡守被调职去会籍郡时,南阳上上下下,就已经知道,新郡守的来头了。

当今天子的绝对心腹,潜邸三巨头之一,故廷尉刑曹令吏,故新丰令张汤!

对待这样一个人,无论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何况,这张郡守,据说与当朝廷尉赵禹关系很好。

换句话说,要是得罪了这位张郡守,恐怕人家都用不着费什么劲,直接投到廷尉大牢去。

不用看别的。

单单只看在欢迎新郡守到任的人群里,朝阳候华当与棘阳候杜但。甚至杜衍候王市臣这个看上去,好像随时都要断气的病秧子,都在家人的搀扶下,出现在了迎客亭中。

就知道,这位新来的郡守,背后潜藏的权柄,多么的恐怖。

恐怕,这南阳郡建郡以来,都无人能比拟这位张郡守所拥有的权柄。

在这一片欢庆的气氛中。

南阳郡主薄暴韫却是忧心忡忡。

跟他一样皱着眉头的还有郡丞杨学之。

根据线报,这位新郡守足足带了差不多千人的随行队伍,前来上任了。

这是要干什么?

真是让人心里发毛!

“据说这位张明府。单单是书吏,就带来了数十……”暴韫苦着一张脸跟杨学之诉苦:“这摆明了,就是不信任吾等啊……”

汉室有制度。中央并不管关东地方郡县治下的千石以下小吏。

甚至,以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一郡上上下下的官员,除了两千石的郡尉外,余者郡守皆可自决之。

换句话说,就算是已至一郡官员顶点的主薄、郡丞,郡守也可以一言而定其去留。

这新郡守。带着几十个书吏和十几位朝廷认可的四百石、六百石甚至八百石的官员一起来上任,这等于告诉南阳郡上上下下。

新来的明府。信不过大家伙。

暴韫为官将近十五年,他老爹过去也干了十几年的南阳主薄。

从未见过行事如此嚣张,作风如此霸道的郡守。

错非是这新郡守,靠山大的吓死人。而且,还带了几百天子亲兵,暴韫真想,买通几个亡命徒,找个机会弄死这新来的嚣张之人。

比起暴韫,杨学之的性格就平稳多了。

“暴世兄且莫心急……”杨学之虽然心中也是忧虑重重,但是,他的底气比暴韫来的更足一些:“世兄与吾家,历代积善。忠心耿耿,为天子牧治这南阳三十六县,可谓是呕心沥血。劈坚斩棘,更施恩无数,泽及万民,那张明府若真敢对吾等下手,自有舆论物议。”

杨氏一族,世代治《论语》。可谓是这南阳地面上的儒家巨头。

想动他,就得面对整个儒家的口诛笔伐。

儒家虽然内斗很厉害。平时各派系都恨不得对方去死。

但只要牵扯到了‘法家酷吏威迫纯善儒门子弟’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必然是兄弟阅墙而外御其侮。

关中,儒家根基浅,掀不起浪花。

但在这广大的关东地区,儒家才是真正的老大,持话语权牛耳的巨头,这张明府若是不想挑起儒法之争,就不能动他。

否则,儒家各派,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这个法家新星。

更让杨学之放心的是,他有个妹妹,嫁给了梁国郎中令公孙诡,公孙诡乃是梁王心腹,真要严格追究起来,地位未必不如这新郡守,最起码,杨学之觉得,看在他妹夫的面子上,这张明府,必不敢动他!

“可是……”暴韫却还是有些担心,最近,他眼皮子老跳,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梦中不是梦见了那些曾为他杖杀、冤杀的冤鬼索命,就是梦见自己为乱刀分尸,家族上下,血流成河。

“就算他张明府真的铁了心,要动我等……”杨学之咬着牙齿,恶狠狠的道:“他就不怕,官不聊生,物议沸腾吗?”

暴韫听了,这才心里稍稍有了些安心。

这确是事实。

暴氏与杨氏扎根南阳四十余年,阖郡上下,不敢说全是自己人。

但至少四成的大小官吏,都与暴杨两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换句话说,动了他们,这郡中上下人人自危,什么事情,什么政务都开展不了。

过去,也曾有郡守,想对杨暴两家开刀。

但,刚刚露出苗头,杨暴两家的主人就主动请辞。

然后,整个郡守衙门和下面的县乡衙门立刻瘫痪一半。

道路无人去管,水力没人调度,税赋、徭役也无法征发,甚至,就连郡守府想去外面购买日用品,都会遭到刁难和拒绝。

不过一个月,那位郡守就不得不低下头来,请着杨暴两家回来主持大局。

虽然,这是上一代人的事情。

但至今,仍然是暴氏与杨氏津津乐道的美事。

新来的郡守,再牛逼,靠山再大。

没有暴家与杨家的配合,他能坐稳位置?能干出政绩?

不过,新郡守来头确实很大,靠山硬扎。

能让还是要让着,伺候好,伺候舒服了,等他老人家镀金完成,高升而去,翌日位列朝堂之中,或许还能记得今日的香火情。

“我要不要晚上去给新明府请安,纳诚?”暴韫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

新郡守之来,南阳上下,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位背景大的吓死人,排场也大的让人咋舌的年轻明府,对南阳,即是危机,也是机遇。

惹得他不快,那当然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只要攀附上去了,那等于抱着一跟金大腿啊。

飞黄腾达,就在今日!

连下面的小吏都知道,只要抱上新明府的大腿,前途就不可限量。

暴韫且会不知?

只是不知道为何,暴韫的眼皮子总是跳,他的心里总是发毛。

却找不到不安的源头。

这让他寝食难安。

不过,这不能怪他。

自诸侯大臣共诛吕氏,酷吏这两个字就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虽则中间偶有一两个酷吏出现,但终究是孤例。

主政的官员,主流还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黄老派贵族。()

ps:今天卡文了,好难受~~~~~

第120节 过继(1)第135节 天威难测第837节 军臣的条件(1)第221节 教育之野望第113节 题目与交易第973节 陌刀威武(1)第1344节 武以止戈第808节 谁是世界第一强军(2)第158节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327节 李广出击(1)第803节 出关第1094节 天单于(2)第1101节 绝望的匈奴人第1595节 战起(2)第772节 疯狂的学区宅第1588节 异子之科第670节 人众定能胜天第1423节 儿单于的设想第682节 笼子第349节 诸王议政(2)第942节 濊人,不存在了第760节 交易第844节 善后(1)第85节 匈奴的消息第536节 洗脑(1)第1158节 合纵(4)第318节 吩咐第717节 无题第607节 定策(1)第233节 宁成的觉悟第1468节 在安东(1)第1593节 统治(3)第1191节 权势、学术、钱(2)第1501节 商贾的力量第1131节 洗脑第1356节 最后的白狼骑(2)第570节 人心(2)第296节 迷雾第463节 大朝仪(3)第491节 争取支持第400节 父系天下第1243节 军臣的想法第200节 奇人异士(1)第658节 南巡(3)第1233节 威权第1159节 连横(1)第1605节 说服(2)第522节 沧海君的迷茫第603节 鱼海!鱼海!(3)第1385节 如丧妣考第1507节 游说(2)第16节 决裂第1365节 瓜分第866节 达成协议第1291节 崩溃的开始(2)第650节 尝试(2)第749节 百家演化之前奏第36节 张汤第1175节 羞耻第1112节 屈射第853节 影响(3)第1136节 封神第1570节 搅局者(2)第1191节 权势、学术、钱(2)第805节 马邑之战(2)第131节 思虑第892节 少府的成果(1)第1122节 前进吧!墨家!(1)第987节 动员(2)第206节 安排第324节 布置第759节 帝国的转折(2)第131节 思虑第310节 交易(2)第1105节 血洗龙城第344节 背锅侠(4)第142节 野望第1078节 城彼朔方!(2)第五百五十一节第542节 酷吏(2)第1261节 居庸关第612节 匈奴体系(2)第40节 考举?科举?第1135节 匈奴的战略调整(3)第1526节 作战方案(1)第1154节 石渠阁会议第527节 匈奴的抉择(2)第1075节 一汉当五胡(1)第501节 惊喜第40节 考举?科举?第1270节 英雄豪杰(1)第1200节 变革之大世!(1)第277节 忽悠天子第797节 战前(1)第29节 弥补疏漏第23节 烫手的山芋第247节 太子刘德(3)第1439节 龙城大会(1)第643节 木偶第1433节 殖民时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