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节 少府令刘舍

未央宫,宣室殿。

时隔一个月,这座汉室最重要的宫殿,再次被启用。

站在修缮一新的宣室殿中,刘彻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感觉很不错。

尤其是那块挂在御座上方殿堂之顶上的牌匾,很和刘彻的胃口。

“四海穷困,天禄永终……”刘彻念着这八个小纂字,对着陪同视察的臣子们训道:“此乃上帝之训也,盖天命之本质也!”

旁人说这个话,轻则掉脑袋,重则死全家。

但皇帝却是毫无压力。

因为,全世界,只有皇帝拥有对所谓‘天命’‘天意’的最终解释权和定义权。

当年秦始皇在的时候,去王号不用,用‘皇帝’,废谥法,自号始皇帝,全天下除了‘吾皇圣明’之外,就没有第二个声音了。

又好比当初刘邦在雍县看着四位帝君的神庙,觉得人数不对,于是一拍屁股加了个黑帝。

天下人也就只有捏着鼻子认可的这一个选择。

所以说啊,强行喂翔这个天赋,还真是皇帝的特长。

此刻,满殿大臣都只能在刘彻面前点头哈腰,道:“圣明无过陛下,臣等唯顿首受训而已……”

这个场面让刘彻不禁想起他刚刚登基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这个皇帝,只能选择对东宫百般讨好,对群臣各种拉拢。

短短两年,他就已经进化到了圣心独断的境地。

让他颇有些感慨。

想了想,刘彻问道:“前日,朕曾下诏。命天下郡国四百石以上各陈己见,御史大夫,如今,天下郡国的奏报可已汇总了?”

晁错立刻拜道:“回禀陛下,天下郡国奏报。皆以抵京……”

“这样啊,卿就辛苦一下,早些将奏报查阅完毕,从中选取一百位言之有物之官员,以御史大夫衙门的名义,命其等入京述职……”刘彻吩咐着。

后世的天朝。依靠中央党校的培训方式来加强官员的思想政治建设。

刘彻有意取取经,在这个方面学习一下。

毕竟,单纯依靠考举来培养新型官僚,速度太慢,成效也太慢。且很难真的把握住这些考举士子的思想观念。

反正,儒家的士子在思想上面,肯定是跟墨家的人,背道而驰的。

而法家跟黄老派的路线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考举只是一个初选,确定对方是否具备常识和能力。

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却只能是一点一点的通过政策、法令和培训,深入下去。

“诺!”晁错点头领命。

刘彻转过身子,看向群臣。想了想,严肃的问道:“前任少府令岑迈,如今已经去职。转任凌烟阁大使,这少府令,干系重大,掌有山海地泽之税,沟通中外之权,朕思来想去。未得堪用者,诸卿皆贤达。必有能识俊杰者,请不吝举之!”

少府这个庞大的机构。自秦以来,就在中国的政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三公之下,最重要的官职,就是少府令了。

因为,少府的财权和人事权大的超乎你的想象。

国家每年一半多的财税收入,以及全国所有的国家主导的大型工程,乃至于各种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作坊,全部都是由少府来控制并主导实施的。

除此之外,少府还拥有自己的文官集团,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民政系统。

在此时,少府就是一个比后世天朝二十世纪末的铁道部还bug的存在。

而且,因为少府本身的性质,使得它比铁道部还封闭。

连丞相、御史大夫,都很少有能干涉少府内部事务的。

在原则上,少府只会听从来自未央宫和长乐宫的主宰的命令。

但丞相和御史大夫,肯定不会甘心看着少府这么大的一个块头游离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所以,长期以来,汉室的少府,就是一个战场。

来自方方面面的利益,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势力,在这个汉室最庞大最复杂的衙门中彼此争斗。

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有关少府的改革议案,在常朝和朔望朝上就已经分别提出过十几次了。

但每次都是无疾而终。

因为,统治者们最终都发现,想要动这个汉室的老大难,不是闹着玩的。

少府要是出了问题,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都要动荡不休。

所以,历代以来,都只能是小修小补。

刘彻即位后,好几次都想对少府下手,但出于种种顾忌,刘彻忍了下来。

少府积弊,确实很多。

但问题是,这个官僚系统,至今依然是健康稳定的在运行,而且,刘彻关注的东西,都保持了高效运作。

掀起一场打击少府积弊的运动,确实很简单。

嘴皮子上下一碰,刘彻相信,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还有九卿其他部门,都会立刻冒着绿光扑上去。

但,运动之后呢?

刘彻不确定,少府还能保持完整。

没有少府的钱袋子撑着,刘彻现在的很多事情,可能都没办法去做。

所以在权衡再三后,刘彻决定暂时放弃肢解少府的决定。

这才有了今日的向群臣征询少府令的继任人选的举动。

不然,直接将少府令的位置空着,然后,坐看少府衙门内部的各个部门撕逼就好了。

等他们撕逼撕的差不多了,也就有借口和理由,将一些敏感的部门,从其体系中剥离出来。

譬如上林苑、军械作坊还有兰台。

当然,这也只是暂时而已。

这从刘彻不断的拔高兰台的地位,同时加强对上林苑的控制就能看出来。

再过个三五年,兰台的地位,就能与外朝相比了,而上林苑也会自动从少府独立出来。

群臣们相互看了看。

少府令的位置,大家都清楚,这个问题上,天子不会让大家做什么‘民煮决策’的。

实际上,自秦至今,历代少府都是皇帝亲自任命。

所以,天子开口的意思很明显了。

这只是个由头而已,为的就是彰显一下天子的态度,免得被人说闲话。

果不其然,天子话音刚落,尚书令汲黯就立刻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桃候舍,为人忠厚,用事勤勉,当为最佳人选!”

刘彻听完,笑眯眯的看向其他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大家还能怎么着?

大臣们纷纷表示,桃候当少府,我们都认为非常合适,甚至,再也没有比桃候更合适的人选了。()

第1601节 修改户律第274节 新思维(3)第1200节 变革之大世!(1)第866节 达成协议第813节 最后的折兰骑兵(1)第1539节 惊慌的世界(1)第1412节 河套的开发(3)第1373节 破而后立(1)第1576节 流血的单于庭(4)第1519节 保卫先帝宗庙第361节 微服(4)第214节 拍马屁第371节 统治就是忽悠第290节 忽悠匈奴人(1)第108节 众生百态第1098节 分蛋糕第1230节 调、教儒家(1)第1513节 战略(1)第91节 旧恩第986节 动员(1)第384节 官僚第1097节 可怕的少府第107节 丧心病狂第896节 风起南国(3)第2节 雪中送炭第608节 定策(2)第671节 磨砺表弟第948节 整顿(3)第1289节 上谷之战(3)第755节 鲸川海第674节 暖冬第1369节 流血的撤退(1)第966节 省亲(2)第1182节 讲道理(3)第233节 宁成的觉悟第1103节 抉择(1)第1041节 河阴之战(3)第817节 最后的折兰骑兵(5)第1569节 吹响殖民号角(2)第1238节 敢有再议者族!第974节 陌刀威武(2)第1223节 前进吧!墨家!(2)第1030节 日蚀第1041节 河阴之战(1)第1386节 聪明的商人第407节 考举开始第1391节 勃勃野心第1462节 人心第1439节 龙城大会(1)第728节 布置第667节 乌恒与鲜卑(2)第27节 定策第1473节 众智(1)第252节 八方英才汇聚(1)第875节 安北都护府第1499节 两个任务(2)第714节 龙城大会(1)第211节 遇到文青怎么办?第1580节 情报第1562节 夏务运动第1463节 裁决第526节 匈奴的抉择(1)第1562节 夏务运动第1387节 联盟(1)第57节 证据第529节 擦屁股第1567节 吹响殖民号角(1)第1384节 反转第1380节 渔阳之虎第513节 鼓噪第315节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1)第94节 拯救黄老学第793节 庙算(2)第775节 承诺(2)第1089节 异想天开的呼揭人第765节 诸王围攻第389节 展示肌肉(2)第513节 鼓噪第819节 尹稚斜的决断第182节 狗咬狗第322节 研究第1594节 战起(1)第524节 护濊别部司马第1114节 你也配姓挛鞮?(2)第457节 契机第1205节 撕逼!(1)第1418节 鹿鸣宴(1)第32节 入宫第194节 麻烦第1041节 河阴之战(3)第1201节 变革之大世!(2)第120节 过继(1)第1173节 真正目的请假条第833节 匈奴的未来(2)第670节 人众定能胜天第877节 安排第869节 鲜卑归附(2)第1606节 河西!河西!(1)第664节 乌恒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