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节 赵佗之决断

番禹王宫中,赵胡正犹豫不决的当口。

另外一边闽越国的都城,东冶城内,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当此之时,闽越国内的实力派的贵族和部族首领,齐聚一堂。

“方今天子欲伐南越……”闽越王骆越对着满殿的贵族大臣道:“此乃吾辈天命也!”

殿中群臣闻言,都是群情激奋,人人振臂高呼。

对闽越人来说,汉朝天家,就是自己的福星啊!

当初,四越鼎立。

在这闽越之地,除了闽越人外,还有一个越人王国,这就是南海国。

其国王同样出自骆氏,名织。

这个王国跟闽越、东海,是同一天被汉室册立的。

当初南海王国在闽越与南越之间,根据汉朝天子册封的诏书,还领有南越的南海郡以及现在闽越的一部分国土。

虽然实力比较小,如同过去的东瓯人一样,纯粹是汉朝皇帝弄出来监视和威慑闽越、南越的势力。

但随着时间推移,南海王国国力渐渐增强,开始威胁闽越、南越的地位。

但就在那个时候,当时的南海王,干了一件蠢事——去招惹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勇士’的汉朝淮南王,然后被淮南队按在地上暴打。

淮南大兵直入南海国境内,灭亡了这个王国,更将其国内贵族以及军事领袖,全部迁到淮南境内。

至此,南海国亡,其国土被南越和闽越分别吞并。

正是吃了南海的国土和人口后,闽越的力量,才能跟南越抗衡,并且拥有了地域霸主的实力。

如今。汉朝天子要对南越下手。

这个事情,对闽越人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露啊!

所有闽越贵族。此刻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跟着汉军,进入南越境内。抢钱抢粮抢女人,若有可能,再划拉点地盘到自己碗里。

“本王已经奉天子诏命,下令关闭了所有通向南越的道路和关卡!”骆越笑着道:“只等长安一声令下,本王便欲统兵亲征南越无道赵氏,诸君,愿与本王同征否?”

与中央集权的南越不同,闽越这个王国。在成立之初,其内部就是各种山头林立。

甚至有很多实力派山头,也有长安天子的册封。

譬如越衍候、建成候什么的,就有着汉朝高祖的册封,除此之外,闽越王族内部,也有山头,譬如先君无诸的嫡脉一系,就曾在汉太宗皇帝时期被陆贾持天子诏封为繇君。

这些实力派山头联合起来,在闽越国内。甚至可以架空王族,自行其事。

所以,闽越王国中。便是国王,也需要跟各个山头搞好关系。

不然,人家要是不鸟你,你还真拿这些家伙没办法!

更麻烦的是,就算王室力量强大,能压着他们打。

人家打不过了,往汉朝那边一跑,去跟汉朝爸爸告状。

回头,王室还是依然得捏着鼻子。将这个大爷请回来。

典型的就是越衍候吴阳的家族,他老爹当年被先王吊着打。玩不过,就跑去长安喊冤。

搞的当时的先王狼狈不已。只能低头认错服软,又把这个大爷请回来。

以免闽越重蹈南海覆辙。

吴王刘濞崛起后,闽越国内的势力,就更是一团糟。

有想自力更生的,有想抱汉朝大腿的,也有想抱刘濞大腿的。

这些山头彼此争斗,先王因此劳累而亡。

到骆越做了闽越王,就吸取先君的教训,再也不跟这帮大爷斗了,专心种田,发展经济,十年以来,王室的力量,终于超过了这些山头。

闽越王也能名副其实了。

但,在出兵跟南越人刚正面这个问题上,王族还是需要山头们支持合作。

好在,打南越,闽越内部完全没有异议。

对闽越人来说,统一三越,这就是他们不分派系和立场的共同梦想。

即使统一不了,若是可以消灭南越国这个跟自己抢在越人中话语权的竞争对手也行!

甚至哪怕再退一步,只要能给南越人添堵,闽越人就甘之如饴。

于是,毫无意外,闽越王国的军队,开始在南越边境集结。

………

南越,番禹城王宫。

南越王赵佗,闭着眼睛,躺在榻上假寐。

作为一个经历了无数风雨和坎坷的政治家,赵佗虽老,但脑子依然非常好用。

“汉朝皇帝,这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啊……”赵佗对他的丞相吕嘉说道:“让国中上下,不要慌乱,有吾在,这南越江山就乱不起来!”

这个自信,赵佗还是有的。

他君临南越数十年,施恩百越诸族,用刀剑和后宫,拉拢、团结了国内各派系,并以秦法约束官吏,使得只要活着,南越上下的团结安定就有保障。

哪怕汉朝真的兴兵来攻,他也不怕。

有五岭天险,加上气候这个大杀器。

汉军的北国精锐,不说来多少死多少。

起码也是来多少病多少!

当年,吕后时期,名将周灶统帅的汉军精锐,虽然吊打了南越军队,但自己本身却也被酷暑和疾病吊打,只能灰溜溜的班师回朝。

即使是当年,他在任嚣麾下,率领大秦精锐,来此拓荒。

大秦的百战雄狮,也同样对本地的酷暑和障热,无计可施。

军中同袍有段时间,是一整个一整个队率的病倒。

总不能说,汉朝皇帝真能施法,让天地阴阳改易,气候变化?

要真是那样,赵佗绝对二话不说,马上去长安抱着汉朝天子的大腿,奉上自己的全部忠诚。

况且。赵佗本身对某些传说,不是很相信。

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想当初,始皇帝何等雄主?

真真是胸有百万大军。志存天地,哪怕三皇五帝。与之相比,在韬略与胸怀上,也是多有不如。

这样一位帝王,也不能驱使鬼神,沟通天地,还要被徐福戏耍。

汉朝现在的那个小皇帝何德何能,居然能让上苍与神明选择他而不是曾经结束列国混战,统一天下。使车同轨,书同文,海内混一的始皇帝?

想着始皇帝,赵佗也是叹了口气。

当年,他与任嚣,奉始皇帝之命来此百越蛮荒之地,为大秦开疆拓土,设立郡县。

怎料,咸阳陛辞之后,这世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先是始皇帝驾崩在南巡路上。然后赵高李斯联手篡改始皇帝遗诏,矫诏杀害扶苏公子,赐死蒙恬大将军。

终于令如日中天的大秦。走上末路。

但凡这两个事情,有一个没有发生,恐怕,他现在,还是秦军中的一位。

是上将军呢?还是大将军呢?

仰或者如武安侯一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赵佗不得而知。

赵佗站起身来,看着吕嘉,道:“寡人现在只担心一件事情……”

赵佗的目光投向南方。

那里是闽越的所在。

“闽越人可能会趁火打劫。这些贼子,从来都是如此个性……”

吕嘉闻言也点点头。对闽越这个邻居,南越人可谓半点好感也欠奉。

错非上面还有个汉朝天子在压着。闽越、南越早就开干了。

正在此时,一个宦官急匆匆进来,禀报道:“陛下,边关急报,闽越人关闭了所有关卡和道路,还调动军队,聚集在边境!”

赵佗与吕嘉闻言,大惊失色!

中国大兵,他们不怕,因为有地利和天时这两宝。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自古征战,天时地利人和占其一,就已经有一战的资本,若得其二,则可以创造奇迹,若得其三,自然战无不胜。

如今南越与中国相比,国力自然大大不如。

但依仗天时地利,据险而守,打消耗战,中国必然消耗不起,代价太大,只能如周灶一般撤军。

最多事后赔礼道歉,多送点钱帛,让长安皇帝面子上好看一些。

但闽越人若加入进来,这事情就大大不妙了。

首先,闽越军队跟南越军队一样,并不怕什么酷暑障热。

人家闽越可能比南越还要热一点。

其次,大家都是在山陵水网地带长大的,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也不存在什么行军困难的问题。

闽越军队一旦打过来,甚至不需要汉军入场,长安只要在后面当好奶妈,不断刷buff,这闽越军队就能与南越军队分个不相上下。

更麻烦的是,闽越人的军纪,极其败坏,烧杀抢掠,那都是寻常的。

让闽越打进来,所过之处,必然寸草不生。

哪怕事后打退闽越,这南越也要残破了。

赵佗花了一辈子在南越种田,到处修渠道,挖水井,开山凿路,可不是拿来给闽越人摧毁的!

更别说,汉军不可能不下场。

楼船舰队下广陵,长沙兵出梅岭,逾五关,闽越从南而来,会师番禹城下。

到时候,南越宗庙、江山和国民,统统都要陷入地狱!

“马上去告诉世孙,立刻奉诏……”赵佗立刻说道。

“诺!”那宦官领命而去。

赵佗看向有些不服气和不情愿的吕嘉,安慰道:“丞相,吾知卿心里不喜,但时局如此……”

“丞相下去准备一下,为寡人打点行装,再草拟奏疏,上报长安,就说:南越蛮夷大长老臣佗,幸蒙高帝错爱,太宗嘉恩,不以臣卑鄙,屡有嘉恩赏赐,今臣佗老朽,欲结环衔草,朝长安天子,为高帝、太宗扫墓拜祭!”

“陛下!”吕嘉立刻就跳起来,劝阻道:“陛下!长安龙潭虎穴,陛下若去,臣忧恐不还矣!”

赵佗晒笑一声,道:“丞相不必多言。寡人安知不如此乎?只是……”

赵佗叹道:“如今社稷飘摇,山河动荡,为宗庙江山计。寡人非如此不可!”

赵佗很清楚,他面临的敌人有多么强大。

他又不是瞎子。哪里不清楚,目前这事情背后,彰显的是什么样的力量?

他是秦将,对这种力量再熟悉不过了。

当年,秦军大将,为了捞军功,什么事情没做过?

说你有罪,你就有罪!

吾奉王命。吊民伐罪,弃械投降,可保富贵!

甚至多数时候,秦军连借口都懒得找,直接就先打上门来,你又能怎样?

好在,如今的汉朝不是秦。

汉天子再怎么喜欢战争,喜欢扩张,也要讲脸面,讲吃相。

不会跟秦那样没节操。明明人家都跪下来了,还非要往死里揍。

而且……

赵佗将视线投向北方。

哪里是他的故乡,有他的宗族先祖的坟墓。

礼曰:狐死正丘首。

楚辞曰: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

大凡诸夏之人,谁无落叶归根之念?

他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距离当年追随任嚣,统帅征越大军,阔别家乡父老,辞别咸阳,也有数十年了。

多少个夜晚,他午夜梦回,梦到家乡的桃树开花。杨柳飘飘,总是忍不住流泪满面。长太息以掩涕。

此刻,赵佗的思乡之情。更是如盛夏的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寡人走后,丞相当尽力辅佐世孙,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赵佗握着吕嘉的手道:“这南越山河江山社稷,寡人尽托于丞相,望丞相念及数十载君臣之情,为寡人照看世孙及国家!”

吕嘉听着,流泪满面,跪下来三叩首道:“陛下知遇之恩,臣终生不忘,臣虽非中国人,然已知,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陛下数十年来以国士待臣,臣必以国士报陛下,禹皇在上,百越先人共证:臣吕嘉愿生生世世,为陛下照看南越社稷,虽百死而不悔,纵海枯石烂,亦不改初心,无论何人,若欲颠覆南越社稷,必先从臣尸体上跨过去!”

看着吕嘉,赵佗沉默了一阵,然后道:“寡人得遇爱卿,寡人这辈子足矣……”

然后,赵佗对左右侍从下令,道:“传令,起先王棺椁及诸将佐棺椁……”

他看向北方,道:“寡人,要带他们回家!”

七十年前,他与任嚣,率领士卒将校及移民五十万,奉始皇帝命令来此拓荒。

现在,当年的手足同袍,已经尽皆死去。

最后一个秦军的司马,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故去。

这些人的棺椁,赵佗都尽量按照他们的遗愿,通过种种渠道,送回了故里。

但还是有多达数百人的棺椁至今停放在陵园之中,没有归家之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赵佗低声用着秦腔,唱起了这首当年他们出征时高唱的军歌:“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他仿佛看到了咸阳正殿上,始皇帝的冠旒,无风自动,大秦的黑龙旗在迎风飘扬。

“朕命尔等,远服百越,拓土南疆!”始皇帝的声音是那样的洪亮而自信,让所有听到的将校士卒,人人胸中生出孺慕之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他想起了当初的那个黄昏。

来自咸阳的使者带来了那个噩耗。

“始皇帝驾崩了……”

大军缟素,士民落泪,对当时的征越大军来说,始皇帝驾崩仿佛天塌一样。

他想起了先都尉临终时,拉着他的手道:“陈胜作乱,国家倾覆,二世昏聩,不当为人主。项羽、刘季,天下英雄并起,我去之后,君身负这征越大军上下数十万士民身家性命之重,应当机立断,绝道断渠,阻中国兵乱。且番禹负山海之险,东西数千里,君自得之,或可为一州之主,甚或问鼎天下也未可知……”

“修我甲兵……”赵佗喃喃唱道:“与子偕行!”

当日军歌嘹亮,如今已只剩下孤单一人

“是时候回家了……”赵佗低声对着某个方向说道:“先都尉啊,黄图霸业,天下英雄,到头来,终归也不过是黄土一杯啊,先都尉当年,是否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了呢?”

“可笑我至今才看穿呀……”

“现在,赵佗要带你回家了……”

ps:自我感觉,这一章还是写的不错的~~~~当然,对赵佗这个人,有所美化。但这正常,因为我本人喜欢这位开拓了两广,将华夏文明带去当地的先人。在我看来,他的历史地位,应该跟姜太公一般。

第268节 来自印度的消息第1598节 奖惩第1500节 我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1)第720节 拿错剧本的儒家(3)第199节 要走正路啊第846节 善后(3)第1403节 继任者第634节 新学派(3)第470节 盐铁官营(1)第40节 考举?科举?第1200节 变革之大世!(1)第1285节 匈奴‘神骑’(1)第978节 准备战争(1)第1458节 掀桌子(4)第364节 剧变(2)第979节 准备战争(2)第1342节 恐惧的力量第120节 过继(1)第1498节 两个任务(1)第802节 入关第644节 悬赏第1552节 官制改革(1)第1577节 流血的单于庭(5)第1357节 乞和第1278节 战前(2)第1064节 屠杀(3)第417节 匈奴公主(4)第892节 少府的成果(1)第884节 和亲确定(1)第529节 擦屁股第1431节 统一大计(2)第642节 庙算(4)第798节 战前(2)第1038节 望城止寒第1070节 血战(1)第754节 远航(3)第1116节 培育第427节 看望第828节 十面埋伏(2)第1507节 游说(2)第1366节 第三世界第1122节 前进吧!墨家!(1)第80节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556节 儒家的改变(1)第921节 齐鲁第1504节 接班(2)第42节 长漂第230节 刘濞的对策第1068节 作茧自缚(2)第849节 武夫当国(2)第523节 金山第150节 刘德的提议第1387节 联盟(1)第383节 诏谕第1437节 司马迁的疑惑(1)第707节 淘金浪潮(5)第1446节 正确的道路第861节 杜仲胶第590节 新世界(6)第704节 淘金浪潮(2)第297节 学习与孝心第484节 作死的人第954节 众人的心思第1583节 战前(1)第566节 风暴(2)第1218节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179节 直臣第680节 主人翁意识第798节 战前(2)第307节 神器(2)第712节 影响第594节 忠臣第1243节 军臣的想法第80节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1117节 脑洞(1)第1010节 内阁(2)第1603节 僵持(2)第293节 挖坑(2)第1434节 殖民时代(2)第676节 觉醒第856节 抚恤(1)第1230节 调、教儒家(1)第74节 猪队友们第383节 诏谕第560节 加税?第1462节 人心第652节 诱导(2)第38节 养廉第1232节 影响第291节 忽悠匈奴人(2)第1014节 切割第268节 来自印度的消息第913节 不亏第1562节 夏务运动第197节 垂钓汾脽边第104节 栽赃第132节 殿问第588节 新世界(4)第1100节 历史中的故事第1471节 在安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