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节 窦后退政

东宫,永寿殿。

太皇太后窦氏被未央宫方向的喧哗惊醒。

“怎么回事?”窦太后立刻叫人来询问。

“回禀太后,太庙出事了……”一个宦官恭身答道:“据说是平陆候与红候的子弟,趁守备松懈换防之时,自内史衙门穿入太庙之中,直趋太上皇衣冠供奉之所!”

“啊……”窦太后惊呼一声:“怎会如此?何至如此?!”

旋即她就低下头,说道:“快去叫薄氏来与哀家会面……”

对汉家的太后来说,再没有比祖宗宗庙出问题更大的事情了。

当年吕后临朝称制,尚且要时不时的谒拜高庙,靠着高帝的威权,压服不臣。

说到底,太后之所以是太后,是因为她是先帝的皇后。

太皇太后之所以是太皇太后,是因为她是先帝的母亲。

离开了先帝,她们什么都不是。

只是一个老妇人罢了。

现在,太庙出事,无论如何,无论怎么收场,对东宫来说,都是噩梦。

因为,这会让天下人对东宫产生疑虑。

若这个乱子是因东宫而起的,那就更糟糕了!

汉室虽然没有出现过对太后不敬的皇帝。

但史书之上,却是屡现不绝的!

远有郑庄公,近有秦始皇。

皇帝是不会对太后怎么样的。

但大臣们却未必了。

窦氏永远都不会忘记太宗时期,那些元勋功臣们是怎么对付她与她的兄弟们的。

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再次出现一个诸吕。

元勋们简直就是拿着刀子架在她们姊弟兄妹的脖子上。

现在,当初那批元勋是死光了。

然而,新兴的功臣们,却更可怕。

不久,薄太后就在宦官和侍女们的簇拥下,来到窦氏面前。

在经过简单的礼节和寒暄后,窦氏拉着薄太后的手,道:“太庙有事,此哀家之过也,哀家无颜去见皇帝与群臣,请太后代哀家谢之!”

事情到了这一步,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元王的子孙们跑去哭太庙。

惊动太庙中供奉的太上皇神灵。

先祖神明九泉之下冥冥垂视,必然已经洞察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

那是谁导致了元王的子孙们去哭庙?

无疑是她这个太皇太后。

因为她迟迟不做决断,犹豫不决。

导致元王的子孙们心怀怨怼,哭诉于太上皇灵前。

此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们必然已经相互知晓。

高皇帝、太宗皇帝的灵魂恐怕将要发怒了!

这是窦氏现在心里面最朴素的想法和念头。

也是当下社会人民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后必然的联想。

汉人笃信人死后有灵,先祖们都在九泉之下,凝视和垂视着自己的家族和子嗣。

袅袅升起的香火和供奉的血食,是让祖先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保灵魂不散的关键。

而惊扰了先祖们灵魂安宁的人,哪怕在民间,也是大罪。

至于皇室……

天子必具太牢,以告列祖列宗,甚至必须对列祖列宗谢罪。

而作为祸首和始作俑者的太皇太后。

她的威权和脸面,在今天已经荡然无存。

在汉家,东宫与未央宫之间的权力平衡的关键,在于东宫能狭先帝甚至列祖列宗的威权。

皇帝不听话,太后可以强行命令他去高庙、太宗庙甚至仁宗庙面壁悔过。

皇帝还不能反抗。

反抗就是不孝。

但,假如太后失德,则不在此类。

‘失德’这个词汇,无疑是古代中国政治家们发明的最佳词汇了。

天子失德,要丢天下,甚至被放逐于四荒。

譬如汤武放桀,武王伐商。

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发生了无数次的臣子放逐国君的戏码。

而太后失德呢?

旁的不说,秦始皇囚其生母,打的就是太后失德的旗号。

而在汉室,虽然提倡以孝治天下。

但对失德的太后,大臣们是肯定不会手软的。

为了避免再出一个吕后,祸乱朝纲。

大臣们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逼急了,學一學刘兴居跟夏侯婴又不是什么难事!

当年,刘兴居跟夏侯婴,可是逮着少帝兄弟推到一个小巷子里乱刀砍死!

即使有忠臣持械护卫在左右,大喊着:天子在也!

也不过是一起被砍成了肉泥而已。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窦氏甚至就是亲眼看到了那些忠于少帝的南军士兵拿着武器,拦在宫门前,拦在太宗皇帝车驾前的。

此事,虽然还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

但对窦氏而言,也已经足够了。

“哀家从今往后,当避居修德殿……”窦氏站起来,巍颤颤的,仿佛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这永寿殿,太后就搬进来住吧……”

“儿媳不敢!”薄氏立刻跪下来说道:“母后在,儿媳安敢有此望,且皇帝素来孝顺,必有所举措……”

窦氏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对皇帝孙子,她还是很满意的。

孝顺懂事,而且知道祖母的喜好,凡事都让着惯着。

就连陈家那对逗逼兄弟,都在皇帝的管教下,变了个人,成为了国家栋梁。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让窦氏确信,自己的孙子肯定会向着自己。

于是,她勉强笑道:“但愿如此……”

但心里面却依旧没有底气。

她拄着拐着,拉着薄太后的手说道:“即便皇帝不怪哀家,哀家心里也不好过……”

“做刘氏妇,不能安宗庙,使祖宗安宁,社稷安康,这就是罪啊!”窦氏道:“哀家当闭门思过,修德养身,这东宫诸事,往后哀家都不会再干涉了,一切就交给太后去管吧!”

“哀家只愿每日颂念《道德经》,为天下和皇帝在神明之前祈福……”

“母后言重了……”薄氏确实是个好儿媳,非常孝顺,宽慰着说道:“母后承太宗遗德,佐先帝而辅皇帝,功在社稷,不可因此小过而退,不然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帝呢?”

窦氏这才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哀家就依旧留居这永寿殿,但搬去西厢,这东巷,太后就搬进来,正好,哀家也整日无聊,闲暇之时,也好叫太后过来说说话!”

“诺!”薄太后立刻就拜道。(。)

第836节 军臣的悔意与恨意第1081节 勇者无敌(2)第1404节 忐忑第86节 传播第1088节 汉朝人太可怕了(2)第1267节 悲剧的楼烦贵族第626节 温言在口(1)第1097节 可怕的少府第604节 鱼海!鱼海!(4)第116节 李广难封(1)第1516节 缘由第348节 诸王议政(1)第313节 板甲与人才第813节 最后的折兰骑兵(1)第1339节 官僚的战争第613节 乌孙的灾难(1)第117节 李广的誓言第935节 刺史之制(1)第422节 狗腿子(2)第891节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871节 觐见(1)第431节 庙算(3)第228节 第一次主持廷议第881节 设计(2)第1281节 战上谷(2)第1312节 赏赐(1)第91节 旧恩第528节 三越攻略第296节 迷雾第1276节 可怜的燕王第363节 剧变(1)第948节 整顿(3)第1438节 司马迁的疑惑(2)第567节 风暴(3)第404节 无题第1527节 作战方案(2)第499节 问题第351节 谁家马蜂?第1601节 修改户律第88节 扁鹊传人!第1168节 艺术(2)第1378节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1457节 掀桌子(3)第816节 最后的折兰骑兵(4)第669节 鲜卑人的算盘第1556节 周亚夫致仕(2)第1329节 长安的重新规划第215节 汉鼎!第1248节 愤怒的军臣第1257节 匈奴的计划(1)第808节 谁是世界第一强军(2)第139节 负荆请罪第645节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241节 新丞相的人选第956节 朕来教你们剥削(1)第89节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第594节 忠臣第1083节 撤退第1524节 流放第674节 暖冬第1157节 合纵(3)第1276节 可怜的燕王第55节 燕饮(上)第1198节 程序(1)第817节 最后的折兰骑兵(5)第242节 选择第873节 脑洞第1596节 战起(3)第227节 自以为是的刘安第744节 赵佗入朝(1)第380节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第382节 殖民(2)第890节 任命第1063节 屠杀(1)第393节 和亲第1070节 血战(1)第779节 乌恒的算盘第228节 第一次主持廷议第1376节 黑科技第222节 刘安要悲剧了第629节 温言在口(4)第436节 收买(1)第1596节 战起(3)第566节 风暴(2)第430节 庙算(2)第1377节 任务第956节 朕来教你们剥削(1)第21节 招揽人才第11节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1235节 世界从此改变(2)第292节 挖坑(1)第1269节 残忍的匈奴人第828节 十面埋伏(2)第1205节 撕逼!(1)第461节 大朝仪(1)第275节 新思维(4)第445节 博弈(1)请假条第807节 谁才是世界第一强军(1)第341节 监国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