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节 授田

齐鲁的士大夫文人官僚,自司马镶且和齐威王之后,就是个笑话。

太史公就说了:齐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

至于鲁地,则是:地小人众,吝啬,畏罪远邪。

这两个评价,虽然难免有些地图炮的嫌疑。

但是……

也未必不是事实。

至少也是一个反应齐鲁地区士大夫和官僚地主面貌的事实。

自威王后,齐国几乎没有赢过任何决定性的战争。

他们甚至一度被燕国兵吊着打,差点灭亡。

秦灭六国,独齐,兵不血刃,跪地而降。

五十万大军齐卸甲,!

韩国都比齐国有骨气!

至于楚汉争霸至今以来的事实,都在证明一个道理: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自三田以来(田詹、田荣、田横兄弟),齐鲁的地主官僚,就没有依靠过自己力量,做成过任何事情。

当年,田詹起事,靠的不是陈胜吴广那样揭竿而起,也非项梁项羽那样一呼百应。

而是依靠阴谋手段,暗杀了当地的县令,靠着祖辈的余威,自立为王。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齐王田詹,为章邯所杀于临济。

然后,就上演了楚汉争霸中最搞笑的一幕:齐国贵族和官僚、地主,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内讧了。

田詹死后,一部分齐国贵族和地主,拥护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王,以田角为相。

而田詹的从弟田荣带着田詹的败兵,仓皇逃亡到东阿。

章邯在后面紧追不舍。

幸亏项梁听说齐兵之败,立刻帅大军增援东阿。

并在东阿城下击败秦军。

章邯兵败西走,项梁于是率兵追击。

刚刚死里逃生的田荣,一没有跟着项梁一起去追击章邯,也没有赶紧趁着胜利的机会收复失地。

而是……

掉头回去找田假的麻烦。

将田假和他的势力逐出齐国。

这个时候,项梁东追秦兵,结果被章邯围困在定陶。

此时,天下的形势,就是秦围项梁统帅的义军主力在定陶。

假如项梁兵败,几乎就又是一次长平之战。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项梁一败,秦军就可以进抵巨鹿,先破赵,再灭魏,重演秦始皇统一六国之事。

于是,楚怀王立刻发书向齐、赵求援。

然而,逗逼的齐王田荣,对楚怀王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哥出兵?可以,先宰了逃亡到你那里的田假,将他的脑袋送过来!

而且,田荣不仅仅想要田假的脑袋,还想要逃亡托庇在赵王赵蝎手下的田角脑袋!

这等于是将自己的地位凌驾在楚怀王和赵王的脑袋上!

楚、赵又怎么肯答应?

于是,就在这齐、楚、赵相互嘴炮的时候,项梁兵败被杀于定陶,秦将章邯引兵过巨鹿。

错非项羽横空出世,在巨鹿城下破釜沉舟,一举击败不可一世的秦军。

秦帝国恐怕可以扑灭整个齐赵楚的义军。

也正因为此,埋下了后来的悲剧。

项羽灭秦后,怨恨田荣不肯救其叔父项梁,不封其为王,而是封了田市、田安和田都这三个同样是旧齐王族的人为王。

这让齐地最大的实力派田荣非常不满。

干脆反他娘的。

于是,田荣联合赵将陈余,一起造反。

窝里横的时候,田荣确实很厉害。

几乎是碾压一般的消灭了项羽所立的三齐,统一齐地。

可惜,随后在项羽的反扑中。

田荣连一个回合都没支撑住,就被项羽击败,亡走平原,在平原县被当地人砍了脑袋,送给项羽当礼物……

也就田荣的弟弟田横稍微有点模样。

但也好不到那里去。

翻开反秦以来,到三田覆灭的所有文档。

在齐国贵族和地主们的统率下,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威伏列国,与秦分庭抗礼的大国,强国。

居然沦落成了一个笑话!

他们几乎没有打赢过任何一次与其他诸侯之间的战争。

而且,每一次都是一触即溃。

这是谁的责任?谁的锅?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齐国武士的勇敢和强悍,也闻名天下,其技战术之强,让人赞叹。

齐地英雄,从来也屡现不止。

齐人的团结和勇敢,也曾让人赞叹不已,其忠义之心,更是让人敬佩。

但为何,他们就打不赢任何一场稍微规模大一点的战争?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难道是齐人没有英雄?

彭越、栾布难道不是英雄?

难道是齐人不够勇敢和团结?

司马镶且和齐威王时的齐兵,威震天下,让列国俯首低头。

更早一些的时候,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以一国之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孔子赞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这些时候的齐兵,可是团结、勇敢和精锐的代名词。

即使是到了汉室鼎立之后的那个年代,齐王田横自刎,尚且有忠臣义士五百人从死。

那为何,齐国兵和齐人,竟然会成为太史公笔下的‘怯于众斗,勇于持刺’的群体?

答案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最少能驱逐野狼。

但一头绵羊率领的狮群,可能连豺狼都打不过,看到狐狸就要跑!

齐国的问题的根子,出在了他的整个上层的贵族和地主身上。

这些家伙,居住在繁华富饶,物产丰富的齐地。

而且远离战火硝烟与外患。

无论任何一个方向的威胁,都不可能威胁到他们。

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是如此。

韩非子说: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自田单救齐后,齐国就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这个国家的贵族和上层,根本不需要担心外患。

只需要安心享受和挥霍就可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的势力,渐渐在齐地兴盛。

士大夫贵族地主,几乎都变成了儒家的拥泵。

想当年,孔子过齐,景公欲用之为大夫,而晏子力谏不可,全齐上下,也一片反对,终于让孔子狼狈离开。

但在今天,儒家最大的大本营和最稳固的基本盘,就在齐地。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和笑话。

当然,也并不是说儒家不好。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燕赵和代北的儒生,就是骑得了大马,拉得开强弓,饮得了烈酒,杀得了匈奴的大丈夫。

但齐地的儒生么……

除了少数几个精英。

刘彻所见的,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知嘴炮,而不肯务实的家伙。

他们宁肯宅在家里,宽服长袖,舞文弄墨,死也不肯去地方鞠躬做事。

他们视百工和技术为奇技淫巧,同样也鄙视一切其他诸子百家,甚至儒家的某些学派,也不为他们待见。

当初,主父偃在齐地的经历,就能很清楚的说明一些问题——齐地的儒生,连纵横家这样对他们完全没有威胁的小学派,也要拼命排挤和打压,用语言和文字,极尽一切可能羞辱和排挤。

甚至就是已故的仓公淳于意,在齐地为大医数十年,扁鹊之名天下皆知。

但在齐,却也只是一个在士大夫和贵族眼里的所谓‘杂官’。

齐地士大夫和贵族们高傲而自慢的将一切非儒生和非文职,视为贱民和贱业。

仿佛只有跟他们一般袖手空谈,满嘴跑火车的家伙,才算人。

这样的家伙,刘彻岂能容得下?

怎么可能容得下?

必须让他们知道,天高地厚!

而鲁地就更不堪。

这个保守派和顽固派的大本营里,充斥着一堆的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只要自己快活,哪管天下洪水滔天的渣滓!

不给他们店厉害瞧瞧,刘彻念头就会不通达。

况且,这样做,还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尚书令制诏吧!”刘彻束手说道:“朕闻之,古者圣王立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令廷尉臣禹,执金吾臣都等,收齐四王之王田,没犯官之家宅,尽为公田,以高皇帝二年之故事,皆授之于百姓士民!”

汲黯听了,身子都在颤抖。

当今这一诏,简直是所有地主和士大夫们最为恐惧的政策。

收其田而散之于民。

假如说在这个诏书之前,齐鲁地区还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但此诏一下,整个齐鲁,无分阶级,除了那些倒霉蛋外,人人都会高喊‘天子万岁’,然后兴高采烈的排着队,等着分田地。

而诏命之中,那一句‘如高皇帝二年故事’,则堵死了其他齐鲁的士大夫官僚的不满和疑虑。

因为,这意味着,本次分田,虽然分的是地主官僚权贵们的土地,但实际上,大部分土地,最终还是会落到其他地主官僚权贵手上。

因为高皇帝二年,汉室执行了第一次授田。

那是一次完全依照秦律,按照爵位高低进行的授田。

自公士到列侯,人人按照规定,授予了符合其爵位的土地和宅基地。

现在,天子将齐鲁四王以及那些倒霉蛋的大部分的土地,拿出来,再次按照爵位高低授田。

会发生什么事情?

自然不言而喻。

这就好比:

假如你的邻居不幸被官府抓了,正常人当然会恐惧,担心官府也来抓做自己。

但倘若回头官府把邻居的家宅土地,送了你手里,你还会害怕?还会不满?还会疑虑吗?

当然不会,必然是弹冠相庆,恨不得天子多抓就几个邻居。

而依照汉家授田的标准和规格。

每一级爵位之间的授田数量,都是天差地别。

级别越高授田数量越多。

而且,更严重的是,按照汉律规定:受田宅,予人卖宅,不得更受。

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你曾经得到过授田,但你自己卖掉了,下次授田,不会有你的份——哪怕你已经无立锥之地。

反之,假如某人名下田宅数百顷,但他从未授田,那下次授田,他依旧可以去领取符合他爵位和身份的田宅土地。

自然,爵位高的人,肯定比爵位低的人在这次授田中占得便宜更多。

自太宗以来,授田制度已经形同废止。

大量的新兴地主和士大夫,几乎从未得到过授田。

所以,天子这是等于将一大块肥肉,塞到了这些家伙嘴里。

只要轻轻吞咽,就能吞进肚子里。

如此一来,这些家伙自然就会成为当今天子的拥泵。

毕竟,主义再大,大不过土地,理想再强强不过利益。

而那些倒霉蛋,那些被处死和下狱、流放的地主士大夫和贵族,却连哭都没有地方哭。

甚至,不会有人听他们哭诉。

更可能连个同情的人也没有——要是同情他们,岂非是要把到手的土地往外推?

就是齐鲁的士大夫地主们同意,老百姓们也不会同意!

这样想着,汲黯的心里,就有些发苦。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今天天子能用这个手段对付齐鲁的士大夫贵族。

明天难保不会换个名目,拿来对付燕赵卫梁的士大夫贵族。

只是,他还能怎么办?

齐鲁的那些士大夫贵族,可不仅仅只是鱼肉乡里,横霸地方那么简单。

作为尚书令,汲黯知道,他们真正获罪和该死的原因在于:他们居然企图串联,营造声势,怂恿天子封禅,而且居然还敢插手皇室内部的政治倾轧。

所以,他们非死不可!不死不行!

真要是只是鱼肉乡里那么简单。

需要出动执金吾和廷尉吗?

派个郡守,甚至一个县令,就足够杀的他们哭爹喊娘,朝廷还不用背负任何负担了。

所以,汲黯只好恭身道:“诺,臣者就去拟诏!”

“尚书令是觉得朕太残酷,太不近人情了吗?”刘彻却没有让他立刻去执行命令,说道:“朕非嗜杀之君,也非那种不知人情世故之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刘彻背过身子,长笑而去。

不需要解释太多了。

只要将讯息传递出去就好了。

让其他地方的地主和士大夫们知道:不是朕太心狠手辣,实在是齐鲁的渣渣们作死!

这样,其他人应该就能理解了。

当然,他们不理解也可以。

反正,历史上小猪玩告缗,几乎玩死了天下百分之九十的地主豪强和士大夫,也没见他们敢有那个跳出来作乱的。

手握枪杆子的刘彻,自然也是无所畏惧。

不服?

用拳头来讲道理吧!。

第909节 换俘(2)第655节 无奈第1174节 矫正(1)第1133节 匈奴的战略调整(1)第251节 论功行赏第1010节 内阁(2)第1507节 游说(2)第49节 厚颜无耻第1277节 战前(1)第853节 影响(3)第767节 软弱的官僚(1)第859节 季心的盘算第414节 匈奴公主(1)第678节 决定未来的朔望朝第1554节 官制改革(3)第1193节 公示第804节 马邑之战(1)第1340节 帝国主义!第1350节 决战(2)第811节 王牌对王牌(2)第627节 温言在口(2)第256节 知难而退第534节 帝国主义第348节 诸王议政(1)第1117节 脑洞(1)第1063节 屠杀(2)第148节 蝗虫要来了第737节 王者归来——墨家(2)第1243节 军臣的想法第1250节 调整(2)第1367节 句犁湖单于第395节 无题第1044节 义纵的惶恐第1522节 刘荣之死(1)第1441节 龙城大会(3)第408节 考举(1)第45节 铸币第300节 调校手下第808节 谁是世界第一强军(2)第565节 风暴(1)第753节 远航(2)第1007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第1508节 學术腐败第147节 阳弋第522节 沧海君的迷茫第74节 猪队友们第599节 无题第1150节 绝望的匈奴人(2)第1319节 普罗米修斯第388节 展示肌肉(1)第27节 定策第264节 西汉袁隆平第1251节 策划战争(1)第745节 赵佗入朝(2)第1404节 忐忑第1181节 讲道理(2)第32节 入宫第920节 从此朕既国家(2)第1161节 征途(1)第89节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第386节 制度第174节 最凶残的敌人是叛徒第1302节 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第1050节 郅都的应对第1356节 最后的白狼骑(2)第418节 忠犬该怎样养成第664节 乌恒来使第1428节 在大夏(2)第210节 货币战争快去抢红包第1335节 狼性还是狗性?(1)第1066节 屠杀(完)第248节 太子刘德(4)第117节 李广难封(2)第1341节 接触战第244节 储君之位在招手第608节 定策(2)第1363节 三个世界(2)第773节 匈奴的试探(2)第412节 考举(5)第1416节 万般皆下品,唯有武勋高第1590节 博弈(2)第966节 省亲(2)第1267节 悲剧的楼烦贵族第437节 收买(2)第700节 主爵都尉第232节 刘德的改变第144节 因材施用请假条第1038节 望城止寒第1311节 忠勇军的理想第1372节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180节 袁盎来了第1404节 忐忑第1331节 匈奴剧变第1079节 小算盘第433节 忽悠(1)第656节 南巡(1)第1060节 郅都的超级胃口第803节 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