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曾经的屈辱

“额……”王进一下子就被张越噎住了。

面对张越举出来的例子,他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有效的反驳法子。

去质疑《诗经》和《易经》?

不可能!

方叔与南仲更是连孔子也赞不绝口,视为先贤的贤臣。

当日,王进也不可能就这样被说服。

他倔强的道:“可是战争,受苦的永远是百姓,是天下人!”

想着老师们与他讲过的民间疾苦,念着那些在战争中备受煎熬的人们,王进就激动起来:“自元光元年与匈奴交恶以来,多少子弟战死沙场,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仅仅是伐大宛之战,国家就付出了将近一岁的岁入和十万头,数万将士的代价……但换来的是什么?不过数千匹马而已……”

“错……”张越微笑着看着王进:“伐大宛之战,固然耗费良多,有些得不偿失……然而……”

“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因为,正因此战,汉家让乌孙人看到了汉军的威势和战力……”

“更让西域诸国,皆知王师之威……”

“就为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王进摇摇头:“就让数万士卒埋骨他乡?”

“可能王兄还是不明白在下的话……”张越起身摇摇头,说道:“便让在下,为王兄介绍一下西域的情况吧……”

张越微微笑着,道:“自博望侯凿空西域以来,河西之西,便已然进入天下视野……”

“西域诸国大小不一,强弱不等,大者如身毒、康居、安息,大秦,地方三五千里,不亚中国……小者如楼兰、危须,不过弹丸之地……”

“而康居、身毒,与中国相距万里,暂时难以产生什么交集……但这乌孙却是西域诸国之中,最重要最强大的王国!”

“乌孙国国王自称昆莫,其先为《尚书》之中曾朝周天子之昆人,在战国末年,游牧于河西之地的乌孙人为月氏人所灭……”

张越侃侃而谈,将自己从史记与汉书回溯的乌孙国历史娓娓道来。

将乌孙王国与匈奴人之间复杂而混乱的关系掰开来,讲的很清楚。

“自乌孙先代昆莫猎骄靡去世后,乌孙国与匈奴在西域的矛盾就越发激烈起来,元封三年,乌孙甚至遣使来长安,天子以细君主下嫁,两年前,细君主去世,天子再以解忧主妻之,汉与乌孙关系日渐亲密……”

“而乌孙,乃是一个控弦十万骑的大国,且其在匈奴之西……”

王进与吕温,听到这里,却都愣住了。

西域?

张越还能知道西域诸国的情况?

这……

须知此时,莫说是寒门士子了,就是贵族列侯的子嗣,也未必能对西域有个什么印象。

除了军队的将军列侯们,以及那些曾经出使过西域的官吏外,很少有人会去研究这些东西。

但现在,在这南陵县的长水乡,却有一个人,将这些事情仔细道来。

这如何不让他们惊讶?

吕温甚至在心里浮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原来这位黄老学派的世兄,当日在太学所言非虚,其于地理历史,亦造诣颇深……”

张越却是继续说着:“贰师将军伐大宛,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展示了王师的肌肉与决心,使乌孙人知道,汉比匈奴强!若能拉拢乌孙,使之与我汉家为盟,则将彻底实现对匈奴的包围与围剿……”

“届时,王师在东,乌恒在南,而乌孙在西,三面夹击……”

“王师出星星峡,越浚稽山,乌恒骑出弓卢水,乌孙骑兵从西而来,匈奴必灭,而战争将结束!”

这正是历史上,太始三年,那场决定匈奴帝国衰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的情况。

匈奴人是死在汉、乌恒、乌孙三国的绞杀之中的。

王进听到这里,也不得不承认,倘若真的形成这种局面,匈奴人肯定没有生路。

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国家能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还能支撑下去。

只是……

“即使打赢了,又如何?”王进摇头道:“万里远征,耗费的粮草与金钱,皆是民脂民膏……”

“谁说的?”张越却是反问道。

“打仗怎么可能亏本?只要打赢了,就是大赚特赚!”

“难道王兄没有听说过,当年大司马在的时候,王师远征,素来不耗钱粮的吗?”

想当年,霍去病在世,汉军纵横天下,吊打一切。

这位不世出的名将,自第一次出征开始,就是走的以战养战的路子。

他率领的汉军主力,经常奔袭数千里,直捣匈奴腹心。

一路上就是吃匈奴人的,穿匈奴人的,用匈奴人的!

仅仅是河西战役,他就击垮和歼灭了数万匈奴主力,俘虏十余万人,更缴获牛羊战马多达百万之众。

那一年,汉室的财政收入,几乎都快爆棚了。

可惜,仅有一位霍去病,也只得一个霍去病。

自这位冠军侯身故后,汉军出征,就变成了赔本的买卖。

越打越赔,越赔越打。

终于陷入了死循环。

这让张越真是不明白了!

虽然,霍去病之后,汉军将领可能指挥和统帅方面赶不上这位天之骄子。

但学人家的皮毛总会吧?

打进匈奴腹心,专门挑那些孱弱的部族开刀。

这样来个几次,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

况且,霍去病虽然身故,但是,他的旧部都在啊,怎么就没有人效仿?

“张兄难道不觉得,大司马的战法,太过伤天和了吗?”王进摇头说道:“匈奴虽是夷狄,但也是人啊!仁以爱人,君子之风……”

“夷狄的命是命,汉家臣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张越忽然冷冷的打断了王进的话,对于这个满脑子都是仁义道德的年轻人,张越已经失去耐心了。

“可是……”

“什么可是?!”

“需要吾为王兄念一下,高帝以来匈奴入寇的记载吗?”

“高祖七年,匈奴单于冒顿,率四十万铁骑分三路入寇中国,太原陷落,晋阳陷落,大半个北国为胡腥所笼罩,高帝毅然起兵,北上御敌,与匈奴主力合战于平城……”

“高帝被围七日,方得解围,此汉家奇耻大辱!”

“此后数十年,汉饰女子衣帛与匈奴,以为可以止其贪婪……

“然而,彼辈贪得无厌,常常和亲刚立,旋即撕毁……”

“太宗孝文皇帝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河南,侵略上郡,烧杀抢掠,死者以万计,无辜百姓被掳数万之众……”

“孝文皇帝十六年,匈奴单于亲帅十四万骑入寇太原、上郡、北地,彭阳,火烧回中宫,杀死汉北地都尉孙卬,掳走百姓四万余,杀士民官吏两三万之众……”

“孝文皇帝后二年,匈奴右贤王再入边塞……”

“先帝前元元年,匈奴右贤王入寇上郡、云中,九千士民被杀……”

“自高帝及至今上即位,凡六十年,匈奴入寇大小百余次,士民死伤以十万计,数十万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三十余城被屠,雁门关、马邑三易其手,汉家仅仅是两千石大吏就战死十余人……”

“王兄以为,匈奴靠仁义道德,可以感化乎?”

“若无朔方、九原、轮台之屏障,王兄以为你我还能安坐于此?”

“自太宗及至先帝,三十余年间,匈奴入寇三十八次,甘泉宫三见烽火!”

“王兄是要做狄山,还是要当吾丘寿王?”张越最后干脆直接问道。

王进却被是被张越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蒙了。

良久,他才喃喃的问道:“这些都是真的吗?”

“为何……为何……我的老师,从来没有与我说过这些……”他要求只知道,曾经匈奴多次入寇,但从未有人与他说过这些具体的事情。

如今从张越口中听来,他只觉得毛骨悚然,整个世界观都崩塌了。

第三百零二节 煽风点火(1)第七百二十八节 宁为汉犬,不为夷王第五百八十一节 蚩尤之威【求月票】第五百零七节 严禁公款吃喝第七百五十一节 超级豪车第六百七十一节 抉择(2)第五百六十九节 贸易(2)第两百二十九节 声威第七百六十三节 中产之谋(2)第十四章 夫复何求第六百零一节 惶恐的官僚第五百七十节 世无背锅侠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见第七百六十五节 拍马大策(2)第两百三十一节 公务员考试(2)第六百六十二节 张布斯(2)第四百一十三节 好大喜功第八十五章 策文第七百零三节 帝国蓝图第四百零四节 公孙贺之死第三十二章 共享书籍第六十四章 阴谋第一章 穿越第六百八十五节 同志第八百二十一节 异变(2)第三百五十三节 长乐宫宴(4)第三百五十三节 延年公子(3)第六百零五节 不幸与幸运第七百二十三节 五铢钱最高!第八百五十五节 糜烂的雁门(1)第一百零六章 执金吾第五百九十七节 砍瓜切菜(2)第五百零一节 赵柔娘成了皇后义女第两百九十五节 面圣(2)第七百零五节 李陵(1)第两百三十九节 江充之死(2)第三百八十节 狐鹿姑的选择第两百九十二节 安排第八百一十五节 愧疚的卫皇后第两百八十六节 马蹄铁第五百二十二节 难题(1)第四百八十五节 冥土追魂张子重第五百四十二节 金日磾眼中的张越第三百三十四节 龙窑和造纸第三百六十九节 献宝第两百三十三节 博弈(1)第四百六十九节 合纵连横第五百三十八节 金日磾(2)第七百三十节 义无反顾的长孙第六百节 砍瓜切菜(5)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见第五百七十二节 掀桌子的王牌第五百四十三节 对手(1)第一百九十章 先王之制(1)第六十三章 崩塌第六百四十节 东南问题(3)第七百八十九节 蚩尤第三十八章 战争论(1)第三百四十八节 羌人问题(1)第六百二十八节 匈奴的阴谋第一百五十四章 鼓舞第一百二十七章 证伪(1)第三十二章 共享书籍第六百九十四节 财政危机第八百七十三节 横扫(1)第三百七十九节 布局楼兰(2)第四百七十五节 震撼(1)第一百二十九章 余波 【求首订】第两百四十二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打打第三十八章 战争论(1)第五百六十节 鄂邑公主第五百五十四节 告状的艺术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诱(2)第七百二十四节 最终……却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第八百四十节 公羊未来(2)第四百九十二节 听诊器第四百二十五节 惊天大案(2)第四百六十二节 迎战(1)第八章 神秘老人(1)第两百零七节 学潮(1)第八百九十三节 和平与战争第二十七章 新发现第两百六十一节 天子的要求第六百三十节 乌孙来使(2)第一百六十九章 团结【求订阅】第三十六章 来自网游的经验第七百八十节 长孙诉苦第四百九十三节 吾来迟了!第八百八十三节 稳得不行第五百五十三节 天子的震怒第八百零五节 张子重必须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牍第四百零四节 公孙贺之死第两百二十节 以武一切第一百四十八章 国家利益第两百六十二节 从神秘走向科学第六百三十九节 东南问题(2)【补更1/6】第六十三章 崩塌第九十四章 辅佐皇长孙第八百四十七节 别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