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节 让人震惊的新丰(1)

延和元年秋八月甲戌(初六),驰道上驶来一辆马车。

此车造型颇为独特,与寻常士大夫贵族所乘马车截然不同。

其车盖呈椭圆形,形似龟甲,车厢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一道珠帘垂下,将乘车人与车夫分割在两个世界。

而且,车厢远较一般马车的车厢宽大,甚至可以让人躺卧。

毋庸置疑,这是一辆辎车。

所谓辎车,就是战国时代,孙膑在齐所乘之车。

一般为老人、妇女以及身有残疾的贵族男子所用,其他人一般不会乘坐辎车。

汉家贵族们甚至宁愿乘坐只能站立扶车的小车,也不会乘坐这种辎车——哪怕辎车在舒适性与可靠性实际上远胜其他大部分马车。

而在辎车左右,有着十余名策马骑士,紧紧护卫。

甚至连辎车的车夫,也是身着紫衣,腰系玉佩,头戴进贤冠的士大夫。

“老师,前方就是新丰境内了……”车夫恭敬的对着车帘后之人恭身说着,语气谦卑而恭敬。

“哦……”车厢内传来一声苍老的低沉之音,一只枯瘦的,犹如藤蔓一般的手,掀起了车帘,露出了端坐其中的男人。

他已经很老了。

老到须发皆白,牙齿也差不多掉光了。

老到身形枯瘦,仿佛油尽灯枯。

以至于,不得不乘辎车出行。

但是,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皆以崇拜和敬仰的眼神看着他。

仿佛,这个老人身上散发着无穷无尽的光与热,能令人不由自主的靠近和依从。

“走!”老人轻轻吩咐:“去乡亭!”

“诺!”车夫恭身而拜,继续驱车缓行。

可以看得出来,车夫的驾车技术,已臻至巅峰,无论道路崎岖还是平坦,马车总能走在最合适的地方,最平坦的地方。

车速不快不慢,刚好能让车厢不颠簸。

很快马车就驶入了新丰境内。

刚刚进入新丰,前方的情况,就让人耳目一新。

田间地头,随处能看到矗立起来的木牌,木牌上用着隶书,写着一条条文字。

老人端坐在车厢中,依靠在柔软的坐垫上,斜着头,看着那些木牌上的文字(这也是辎车的特征之一,在两侧设有车窗,可以看到外界)。

这些文字,简单易懂,清晰可见,哪怕相隔数十步,哪怕老人视力已经大大减退,但依旧看的清楚。

“一人不举,全家连坐……”

“不养其子,国法不容……”

一条条,让老人看的胆战心惊,在心里面暗道:“真是张蚩尤啊,其治如虎狼也!”

这样赤裸裸的恐吓和威胁百姓,让老人心里实在有些不舒服。

在他人生七十多年的认知与三观中,老人早已经坚定的认为,独有行仁政,施善政,与民为便,轻徭薄赋,方能治理好地方。

对于百姓,当以劝诫和疏导为主。

这也当是士大夫的职责。

读书人读书人,读了先贤之书,明晓了先王之道,就该用先贤之义与先王之道,教化百姓。

导民向善,风之以礼乐诗书。

但很快,老人心里的那点点不快与不满意,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他看到了在这秋日之中,本该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无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一块块土地,都被人整成了奇奇怪怪的条状土垄,土垄两侧,都有着深沟。

有人驱赶着牛马,牵拉着一种奇怪的三脚农具,在田中穿梭。

而在更远处的田中,一头头牛马,在农民的驱赶下,拉扯着一种奇怪的犁具,飞快的将土地翻耕。

只是瞬息之间,牛马就拉着犁具走了十几步。

老人眼睛都快瞪了出来。

“停车!”他立刻说道。

“诺!”车夫马上就平稳的停下了马车。

“扶我下车!”

“诺!”车夫恭敬的将车门打开,然后躬身道:“老师慢点……”

但老人却有些很急,抓住自己弟子的手就下了车,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骨头都已经脆了。

“老师,不要急……”车夫立刻搀扶着自己的恩师,低头道:“您今年已经七十有八了,不能再像二十年前一样啦……”

“吾怎能不急?”老人目光怔怔,望着前方的田野,泪流满面:“先师呦!大道行矣!”

远方田中的器械,就像一道闪电,就是一道从天而降的圣光,让他心灵仿佛受到了洗礼。

他已七十有八,行将作古,每日于老家,望着滚滚而逝的黄河,也曾许多次与孔子一样,内心悲鸣不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大道未闻,太平无影。

一生七十余年努力奋斗,却改变不了世界。

面对着人生的晚年,他内心的苦涩与哀伤,日复一日,盛于胸膛。

但在此刻,在此时,他却看见了光,看见了闪电,看见了新世界。

田中农夫们,脸上的笑容与欢喜的神色,也令他像个孩子一样,几乎想要手舞足蹈了起来。

他在弟子的搀扶下,走近前去,看到了那些三角农具的近貌。

多么美丽的产物啊!

多么完美的器械啊!

更完美和美丽的是,这种农具播撒下来的种子——麦。

对他来说,他这一生就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教化门徒,推广学术,令更多人知晓春秋大义,让更多人懂得礼义廉耻。

第二件,不遗余力,不惜所有的向每一个人极力推荐他种麦子。

甚至以身作则,在老家自己的土地上种宿麦。

然后带头吃麦饭,哪怕牙齿都掉光了,根本嚼不动了,每餐也一定要在饭桌上见到有麦饭,弟子门徒都在吃麦饭,他才肯动筷子。

不然,那就不吃!

只是可惜,尽管他以身作则,极力呼吁。

然而……

除了弟子门徒和子侄外,外人很少响应他的呼吁与召唤。

种麦子?

谁傻谁种!

但老人依旧固执己见。

因为他的老师,董子生前毕生所求,不过改制、更化、种宿麦而已。

他德才不够,才能不足,承担不起改制的重任,也做不了更化的事情。

唯一能为老师做的,只是推广和呼吁种麦子。

但哪怕这个事情,也是极为失败。

这让他很是颓废,也很是哀伤。

但在现在,在今天,在这新丰,他却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在全新的器械与耕具的帮助下,以惊人的速度耕耘土地,播种宿麦。

这让他兴奋的难以自抑,激动的无法言语。

第六百七十五节 骄傲的小昆莫第四百九十九节 吃货的狂想第七百三十七节 民兵第五百八十九节 横扫宵小(3)第三百五十八节 霸道第五百五十九节 挖坑第两百三十七节 公孙敬声的阳谋第六百五十二节 协商(1)第三百零五节 平易近人张子重第五百四十八节 蚩尤之怒(3)第七百四十五节 公主驾到(1)第四百四十四节 广陵王(2)第六百九十九节 怪兽(3)第七百七十一节 端正态度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第七百一十九节 诸子齐聚(4)第三百六十七节 gdp狂魔第八百六十八节 强势(5)第三百一十四节 尊尊亲亲第一百二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两百九十二节 安排第三百二十三节 延年公子(2)第八百五十二节 宏图大志第两百七十四节 李广利来访(1)第一百八十三章 商贾、豪强(3)第四百三十九节 粉丝的提醒第三百三十五节 学阀之路第三百六十一节 粉碎巫蛊(3)第四百一十节 崩坏的世界(1)第三百四十节 三世发展理论(2)第八百六十节 恐怖如斯张蚩尤(1)第四百五十九节 韩说的应对第三百九十九节 新的威胁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安世(1)第三百六十六节 一张白纸出南陵(3)第六十五章 恶客上门第六百二十二节 种子第八百五十七节 我有科学(哭求订阅)第一百二十七章 证伪(1)第三百零八节 恼羞成怒第五百二十节 父子(2)第五百二十二节 难题(1)第两百二十七节 大棒(2)第一百八十四章 汇合(1)第两百零一章 美食【求月票】第六百三十八节 东南问题(1)第八百八十七节 闹剧落幕第十一章 神秘老人(4)第两百八十二节 张郎妙计安西域(1)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八十一节 空间的新变化第四百八十四节 负荆请罪(2)第七百三十三节 抢亲第六百二十五节 匈奴的决断(2)第四百九十五节 奇迹(1)第四百八十八节 疫情(1)第七百一十节 郡兵(2)第四百八十二节 大汉帝姬第七百三十一节 见贤思齐赵充国第八百八十节 骑虎难下第一百八十章 塞私货第七百一十节 郡兵(2)第四百五十六节 心软的天子第四百五十六节 心软的天子第四百二十节 飞速发展的工坊园(1)第八百九十六节 秣兵历马(1)第六十五章 恶客上门第五百六十三节 吉祥物第八百八十九节 塞下的变迁第三百三十八节 君前对奏(2)第一百七十九章 调研(2)第八十二章 面圣(3)第四百八十五节 冥土追魂张子重第七百八十九节 蚩尤第六百一十节 矫诏第七百五十九节 聪明的女人第八百零七节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第七百八十一节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1)第五百八十节 吓尿了第八百八十四节 天下需要你的肾第两百零二节 帝王心术(1)第一百七十四章 乡校(2)第两百四十节 刺张(1)第三百二十六节 《诗经》的正确解读方式(1)第六百三十二节 西元前的怪物骑兵(1)第两百五十二节 乌合之众【萌主加更1/3】第三十六章 来自网游的经验第五百零五节 烽火逐塞(1)第四百五十七节 转危为安第四百三十八节 千万别给朕面子【新春快乐】第九十六章 一起去当伯乐吧第五百三十一节 弹劾太子(2)第八百五十七节 我有科学(哭求订阅)第八百九十一节 杨孙氏的野望(2)第七百五十五节 官商(1)第四百一十三节 好大喜功第六十章 刘进的歉意第五百三十六节 只想当大佬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求订阅】第三百九十八节 婴儿保卫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