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吴国的游击战

孙武当然知道他今日的出战,肯定给李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毕竟楚王若是对他大加封赏,这就与李然一直想要与楚国撇清干系的意图是背道而驰的。

可没等他开口说话,李然便朝他微微摆手,示意他坐下。

而后只听李然依旧甚是平易的与他言道:

“今晚这一仗,打得很是漂亮,对于长卿而言, 这便是你扬名四海的机会。”

孙武一听此言,顿是一惊,正欲起身跪拜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却见李然又伸手制止:

“长卿不必如此……不必因为为兄的缘故而感到惭愧,长卿未来的成就,定然比为兄这个躲在阴暗角落里玩弄阴谋的人要高明得多。”

是啊,兵家至圣, 光是这个称号, 便足以影响华夏文明数千年。他李然凭什么与孙武相提并论?

“先生……”

“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

孙武一听, 李然这话似乎味道是与以往不同。所以,他不免是有些急了,他以为李然说得这些,乃是因为不悦而说出的反话。

可李然却是依旧极为坦然的继续言道:

“无论楚王他如何封赏于你,长卿你都大可接受,不必推辞,这都是长卿应得的。而这一切不正是长卿这些年来所一直在追求的吗?”

“生而为人,总得有些追求。只是人各有志, 所以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尽相同罢了。”

“所以不必担心为兄,为兄若想要与楚国保持距离,呵呵,为兄还有的是办法。”

李然想得很通透明白,他完全没有任何道理去阻止孙武迈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武谨记先生教诲!”

孙武闻言, 立时是拜倒在地, 朝着李然又是重重一个叩首。

他心里明白,李然这是在给自己松绑,让他能够放开手脚。

“哎呀!这是作甚?”

“伱我本就该以兄弟相称,为兄又岂能受长卿如此的大礼?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李然急忙是将他扶起身来。

“只是……武还是担心先生, 会因武今日之功,而被楚王所裹挟……”

“不妨事,楚王要封赏于你,为兄自是不会反对的,可他若是要封赏于我,那为兄便有一万个理由可以推辞的。呵呵,楚王的那些个心思,为兄又岂能不知?”

其实,此时李然的确是并不担心孙武的此番封赏会连累到自己,他现在所担心的,其实还另有隐情。

而他之所以刚才在面对伍举时,显得表情是如此的凝重,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如今诸樊败了,舒鸠迟早是落入楚人的手中。

而楚国若是趁胜追击,便定会与吴国是大打出手。

于是,他李然理所当然的,也就不得不卷入到楚国对吴国这一姬姓之邦的战争当中去。

虽然他可以向楚王请辞, 说这已是违背了他们当初的约定。

可事已至此,他都已经参与了伍举对吴王诸樊的战斗,再提及此前的约定, 岂不是有些太造作了些?

但他若不以此回拒呢?那郑国呢?晋国方面呢?子产,羊舌肸等人当真能替他在各自国内,把这事给圆下来吗?

“那先生如何打算的?”

孙武听罢,当即也是一阵皱眉。

他当然也知道吴国与晋国乃是战略同盟的关系,一旦李然参与到楚国对吴国的战争当中,那李然与中原诸邦的关系可就会变得相当的微妙了。

再加上晋郑两国的关系,李然的污点效应,迟早是会传导至郑国的。

李然听得孙武如此问,却也只得是摇了摇头,哀自叹息一口,并未就此作答,但脸上却是蒙上了一层阴霾。

显而易见的是,这件事的确是有些难倒他了。

……

随着楚军的大举进攻,驻守舒鸠的吴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不出三日,舒鸠城破,楚军不但收复了舒鸠,并借此机会是将数鸠国的国君给迁去了楚国郢都,彻底灭了舒鸠国,将舒鸠是直接纳入到了楚国的版图之中。

这也正应了伍举点兵时说的那句话,舒鸠虽不是他楚国的土地,却也终会成为他楚国的土地,其实说起来也都一个样。

而吴国方面,因为是直接丢了舒鸠这一处关键据点,吴国在面对楚国时便再无任何优势。吴王诸樊只得是率领吴军果断后撤,并将大部是化整为零,于江淮一带与楚军是打起了游击。

要说对于战争的领悟能力,吴王诸樊也绝对是排得上号的。

他们吴国如今虽是失了先机,但是若论对于江淮地区的掌控力,尤其是群舒与吴国之间的联系,他们也其实并非是完全没有机会。

诸樊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不但没有因为丢了舒鸠而感到懊恼,反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与楚国的周旋之中。

江淮一带尽是崇山峻岭,河流遍布,群舒各邦与吴国自己,又本身藏有大量的舟兵,这些个舟兵,原本对于两军对垒的这种大阵仗而言,本来是并无用处的。

但是如今放在吴国与楚国的游击战中,就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每每楚军大军即将要剿灭一方时,这些个舟兵总会及时出现,将吴国步卒接上舟楫,而后又从容撤退。

所以,纵是伍举想尽了一切办法前去围追堵截,却始终不及这些舟兵在江淮流域上自由来去接应,所以,这也一时间令他是颇为头疼。

……

一日,李然终于是收到了子产予他的回信。

其实,这封书信本应该早就到了。

只因李然跟随着楚国大营四处辗转,几乎每天都在不断更换驻所,所以这封书信自然是要晚了许久。

子产在信中倒也并未多说什么,毕竟他也清楚李然现在是被楚王给盯上了,许多事情实在也是不得已为之。

不过,他同时也旁敲侧击的提醒了李然,晋国与吴国的战略同盟乃是维系天下安稳最为关键的一道防线。

一旦吴国在南边无法牵制住楚国,那么整个中原的处境都将会变得十分的危险。

他还在信中提及,晋国的中军帅赵武,以及晋侯都已对李然此次跟随伍举出征吴国而感到不满。

甚至连带着一直与李然关系要好的羊舌肸,也因李然的这件事而受到了牵连,在晋国朝堂上一时成为了众矢之的。

所以,子产想叫李然得好好拿捏住其中的分寸,既要保全住自己的性命,但又不能破坏了当下局势的平衡。

其实,子产所说的这些,李然又何尝不知呢?他若如今真能有这般的能耐,那他现在又何必是自寻苦恼呢?

于是,他赶紧是又给子产回了一封信……

而后,他这才唤来了孙武,并是一同商议起了对策。

“先生唤我?”

“哦,长卿啊,为兄之所以唤你前来,是想与你参谋参谋,该如何尽快结束吴楚对峙?”

孙武听罢也是心知肚明。吴楚在此多对峙鏖战一日,李然便一日不得安心。

而且,孙武十分清楚,李然的言外之意其实还有一层潜台词,那就是:如何让两边都以最小的代价两厢罢兵。

“先生,依武之见,若想赶紧结束与吴国之战,莫不如……”

孙武话到一半,却是骤然停住了,而后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之色。

见状,李然忍不住皱眉道:

“可有把握?”

不过话刚出口,他便觉得自己这话问得是有些多余了。

——

第244章_终止战乱的法子

孙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其实说来也简单。

要想赶紧结束楚国与吴国的鏖战,便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尽快决出胜负!

而吴人他们是断然无法控制的,他们手中有的筹码,唯有楚军。

所以,为今之计,唯有让楚国得一场“大胜”。

如此楚军自然会班师回朝,结束与吴国的战争。

如若不然,以目前吴王诸樊所制定的游击策略,这吴楚两国能在这一带打上好几年都不带休战的。

因为,既是游击战,吴国所投入的兵力本就不会多。而且凭借着群舒与吴国的关系,吴军毕竟是有群众基础的,只凭借那些个舟兵从中策应,吴军游击的战损自然是极小的。

所以,吴国大可不必在乎会因连年的征战给国家带来的沉重负担,反而这样的战斗还能一直牵制住楚国,甚至是拖垮楚国。

而楚国呢?

楚王刚一即位,而且是得位不正,如今也正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来转移国内关于王位继承的矛盾。

正所谓“留寇自重”,与吴国持续的战事,显然也是一个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理由。

所以,楚王一时半会的,或许也希望能与吴国这样一直消耗下去。反正如今有了舒鸠这一据点,往后迟早是可以自给自足的,所以接下来的补给调度对于他楚国而言,也就成了无关痛痒的事。

不过是陪着吴国在江淮地区玩玩捉迷藏,顶多就是伍举多受累些罢了。

所以,这两国一旦分不出胜负,当真是打上几年都不成问题的。

那最后呢?群舒就此民生凋敝,沦为互相拉锯的站场。而他李然的“名声”也是迟早要败光的。

而如今唯一能结束这场战争的,唯有是让其中一方彻底获胜。也只有这样,李然才能从这场战争中抽身。

“只是一旦如此,先生只怕会遭到晋国方面更为严厉的责问啊……”

孙武也明白,一旦吴国战败,李然肯定会被晋国责难。

“那……如果是吴国主动退兵呢?”

李然却是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有没有可能……生擒诸樊,让诸樊是主动退兵?”

倘若吴国主动退兵,放弃在江淮一带与楚国争夺地盘,那两国的战争便不会持续下去。

可显而易见的,若想要做到这一点,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而孙武一听这话,却顿时是来了兴趣。

“先生这么一说……倒也并无不可啊!”

孙武脑筋一转,顿时灵光闪现。

“哦?长卿有何计较?”

李然急忙问道。

只听孙武道:

“武与吴人也算得是几经交手,根据武的经验来看,但凡是大的阵仗,并是他们自认为是志在必得的大仗,吴王诸樊都必定会亲自出场,甚至是冲杀在最前列。”

“舒鸠之战便是最好的例子。”

“嗯,吴王诸樊先前对于楚军是颇为不以为然的,所以接连几次都是亲自领兵冲杀在最前列。若非在那山谷之中他被护着溜走,只怕此刻早已是被楚军所擒了。”

话到这里,孙武当即顿了顿,没有继续接着往下说。

可即便他不说,李然也已然明白了过来。

孙武作为曾身临一线,自然知道吴人作战的习惯。

他吴王诸樊不是最喜欢冲锋陷阵么?不是喜欢对势在必得的战事一手掌控么?

那何不再给他一个机会?引他入彀?

“前几日,从舒鸠传来的消息,楚军三次粮道被劫,似乎都是由诸樊亲自率军的。”

“可见若要引诸樊入彀,似乎也并非是一件难事。”

李然听罢,嘴角当即扬起一缕笑意:

“若能生擒诸樊,迫使他主动退兵,这场仗自然就不会再继续打下去了,届时我等便能全身而退了。”

方法有了,也可行,二人就这么议定了下来。但是最后,李然却又强调了一点:

“但绝不能让诸樊出现任何的闪失!”

是了,生擒诸樊,迫使诸樊退兵乃是最好的结果。

可一旦诸樊有个三长两短,一来,李然在面对中原诸国时,便当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二来,吴国的这颗仇恨的种子,迟早会是一个祸根。

“所以,这件事还需得是长卿你亲自出马才行。”

“诺,武定然不负先生所托!”

李然如今唯一能信得过的,便唯有孙武了。

随后,李然便立刻是转身出了营帐,并是来到了伍举的主将营帐之中,说他有办法能生擒诸樊。

当然,生擒诸樊,迫使诸樊退兵的真正用意他肯定是不会告诉伍举的。

伍举听闻能够李然有办法生擒诸樊,自然也是极为高兴。

毕竟这场仗已是耗了他好几个月,眼下天寒地冻的,楚军与吴人如此一直周旋着,他却始终不得寸功,士气也由此变得十分的低落。

若是能够生擒诸樊,不但能够结束这场战役,还能让他伍举立下大功。所以,他自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李然说得更为清楚些。

而李然当即把之前所议定的整个计划都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并是特意强调了一点,此计的最后一处环节,只能是交由孙武去办。

“哦?为何只能让孙武去?”

伍举不由是来了一丝警觉,不禁是皱眉问道。

毕竟若非他亲临,那生擒诸樊的这份功劳,对他而言,分量自然就要轻上不少。

“呵呵,大夫也应该知道长卿的本事吧?试问大夫帐下,如今又能有谁人担此此等的重任?”

的确如此,生擒诸樊,光是想一想都知道其中的难度。

而现在的楚军之中,除了孙武,却还有谁能够办得到这件事?

伍举细细一想,也是深以为然。

毕竟孙武的本事摆在那里,无论是当初他孙子伍员与孙武的一番较量,还是之前的舒鸠之战。孙武无论是他的个人能力还是统兵能力,都可堪称一流。

这件事若是换作其他人,他还真是有些放心不下。

一番思索,伍举当即是下定了决心。

“好!”

“那便让长卿去成就这一盖世奇功!”

“他需要多少人马?”

伍举当即又如是问道。

李然此时也极为坦然,径直是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五千即可。”

他这些日子一直便跟随楚军大部,对吴兵实施围剿,他自然也清楚吴军现在的实力。

五千规模的楚军,已完全可以引得诸樊亲自出战了。

“嗯……那准备何时动手?”

“便在二十日后。”

原来,二十日后便是吴国先君寿梦,也就是吴王诸樊生父的祭日。而孙武之所以要选在这一天动手,为的便是要激怒诸樊,给诸樊一个不得不亲自引兵出战的理由。

“好!此计甚妙!就这么办!”

щщщ ◆тt kǎn ◆℃o

伍举听罢,不由是拍案而起,脸上也不由是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喜悦之色。

是的,面对唾手可得的战功,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可是他也并未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当他兴高采烈的答应了李然的请求后,他脸上的笑意也逐渐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呵呵,此事若成,举自是不敢贪功。而先生的大名,也定当是为天下人所皆知啊……哈哈哈。”

第138章 听人劝,吃饱饭第29章 祥瑞的意义第128章 伍举献策第181章 丰段与驷黑的决裂第80章 谈婚论嫁第85章 逻辑漏洞第321章 然丹最后的话术第612章 第739 740章 李然亲劝公敛阳第501章 九死一生第740章 倒计时第505章 赵鞅是关键第315章 申无宇赶来劝阻第106章 打草惊蛇第552章 子路入费邑第514章 阳虎的失败第316章 堵阳关遇截第519章 第614 615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第106章 打草惊蛇第576章 放水!第291章 国君的自我修养第413章 第484 485章 王子朝奔楚第513章 阳虎欲弑三桓第686章 范吉射的溃败第49章 辞行第739章 后人第190章 体察民情第371章 子产交代后事第66章 临阵换人第269章 再谏楚王第567章 嘴炮的正义第536章 第645 646章 夹谷之会第430章 觐见晋侯第581章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354章 一桩好买卖第731章 朝聘!周王室最后的高光第554章 叔孙辄上钩第155章 想学齐桓公?我教你啊第701章 董安于配享太庙第154章 以为是吓大的?第28章 叔向来了第716章 李然再入齐营第635章 晋国之局第679章 围攻晋阳第737章 吴越争胜的真实意义第544章 第657 658章 权卿的宿命第252章 孙武与褚荡杀到第710章 奇袭粮道第515章 第606 607章 位卑者无咎第724章 中行氏的覆灭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战阳虎第574章 今夜无眠第614章 柏举之战第188章 第192 193章 祭先的智慧第536章 第645 646章 夹谷之会第632章 儋翩之乱第113章 老父亲的崩溃第485章 求证第639章 再谈婚事第209章 克己复礼第149章 赴会第671章 不过是一桩好的买卖第345章 第403 404章 口蜜腹剑的费无忌第29章 祥瑞的意义第472章 邓析以身殉法第332章 第382 383章 诱敌之策第375章 第439 440章 宋国华向之乱第580章 第700 701章 子路义释公山不狃第644章 赵氏恩仇录第703章 荀跞的隐忧第362章 刺杀子产第504章 知道错了,但就是不改第617章 晋国阳虎的来信第711章 范吉射袭营第483章 错认“佳人第283章 第330 331章 庆封的生死第661章 万事俱备第660章 晋侯的一句话第403章 京邑告急第416章 第490 491章 大决战!鲁侯对季氏第211章 伍子胥来了第46章 身处黑暗的光明第467章 子贡和范蠡第46章 身处黑暗的光明第187章 第190,191章 子钱的推行第345章 第403 404章 口蜜腹剑的费无忌第565章 公为不是同性恋第321章 然丹最后的话术第28章 叔向来了第272章 审问庆封第662章 当局者迷第308章 厥慭之会第526章 第628 629章 这个公若藐实在太稳健第286章 月下美人第46章 身处黑暗的光明第422章 第500 501章 祭乐的执着第427章 范鞅的诡辩第369章 祭乐还是想起了一切第608章 向楚庄王学习第497章 阳虎的借刀杀人第571章 身份特殊的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