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楚王来到乾溪

楚国为此次为了能够攻破钟离,断绝吴国的援助,可谓是费了不小的代价。

先是与晋国联姻,号召申地之盟,后是又大起楚军五万,只为攻克这一弹丸小城——朱方城。

而背后这一切的运作,其实都在李然的意料之中。

只不过,尚有一件事情,却是李然没算到的。

那就是楚王熊围意欲拿下钟离,进而灭吴以谋全功的野心!

如今,虽是基本断绝了其宋国和徐国对于钟离的资助,而钟离国也已成为了他的瓮中之鳖。但是这吴国,却始终是楚王的一块心病。

所以,他这才又亲领五万大军,驻扎在了干溪。

对内虽名义上说是后援,实则就是为灭吴而做出的第一手准备。

要说干溪这地,距离陈国和蔡国不远,乃是将来取吴国的必经之地,而此地再往东二百里,便是钟离。

很显然,此地距离楚国腹地不可谓不远,所以,楚王此举,其意味也很是明确:那便是为日后灭吴打下一个根据地。

因此,这件事从一开始李然便是竭力反对的。

倒也不单单是出于晋吴同盟的原因。主要是按照他的谋划,此番有多国联军联合攻取钟离,加之有孙武这等的绝世名将加持,朱方城就算是铜墙铁壁只怕也难逃被破的命运,又何须是再另起三军以资策应?

本来楚国上下为讨伐钟离便已是算得劳民伤财,而今竟然又另起了五万大军,正所谓“兵者,日废千金”,这楚国上下又如何能吃得消?

到头来,这笔帐不还得是算在楚国的百姓头上?遭罪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人。

“爱民”,“惜民”乃是李然一以贯之的主张,因此,他又如何能够眼睁睁的看着楚国黎民百姓遭此罹难?

李然自是劝谏过一番楚王,请他能够为楚国黎民三思,不要这般逞能。

可奈何此时的楚王已是铁了心要亲征,李然一番劝谏,他自是全然听不进去的。

无奈之下,李然也只得相随,一道是随军来到了干溪。

要说干溪这地,还真的确是个好地方。时值夏末,山林葱郁,花簇草拥,流水涓涓,暑意尽散。若是在此处修建一处避暑山庄,想必生意会格外火爆。

而前来迎接楚王一行前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伍举之子——伍奢。

干溪,便是他们伍氏一族世代起居之所。

所以,楚王熊围之所以选择干溪,或许……也还有另外一层的考虑。

万幸,就在他们驻扎在干溪后不久,前线便立马是传来了捷报。

而这一场大捷的速度,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朱方城被破,庆封被擒,前线一鼓作气而大获全胜。楚国也由此终于是彻底扫清了日后灭吴的障碍。

消息传来,干溪瞬间沸腾。

毫无疑问,楚王为此立即是于大帐之内宴饮群臣。 …

一时琴瑟笙箫,欢歌曼舞,原本安安静静的干溪竟一时变得热闹非凡。

“哈哈哈,朱方城破,庆封被擒,此实乃寡人之幸,楚国之幸,天下之幸呐!”

“诸卿今日当痛饮!为寡人这一番伟业痛饮!”

自楚王即位以来,群舒之战,巢邑之战,再加上而今的钟离之战,楚国皆是大获全胜。

在高兴之余,楚王的虚荣心也是随之膨胀。

想他楚国,似乎已有数十年未曾有过如此辉煌的战果了。

而他楚王熊围即位至今不到两年,便已然战功彪炳至此,若再假以时日,追赶庄王,成王,光复他们楚国往日之霸业,可谓指日可待!

楚王的脸上此时自豪骄傲之色满溢。

要说他们楚国之所以能够连战连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做到了之前数十年间都未曾做到的事!

这难道不是他楚王熊围的天命加持使然?

痛饮,的确该痛饮!

而随楚王一道前来的卿大夫们此时也都极为兴奋,纷纷举起手中的杯盏,朝着他们的大王是一顿恭贺。

“大王神威!”

接着,一饮而尽。

楚王见得此景,一时间更是豪气干云。

“传寡人令,犒赏前线三军与诸位将军!”

“此次随寡人一道出征者,亦做犒赏,不得迁延!”

一次性犒赏十万大军,理是这么个理,事实上也的确应该这么办。

可楚王似乎并未考虑以如今楚国的国力,一下子犒赏如此之多,往后又该如何是好?

如此的穷兵黩武,仅凭着楚国的那一点积蓄,又如何能够持续下去呢?

只不过,此时的楚王正值兴头上,而且犒赏三军本又是军制。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王要如何犒赏自己的将士,在场的卿大夫们又如何敢多言呢?

再者,这些犒赏将士所用的财帛说到底又不用他们卿大夫们出,所以,他们也自是不会感到心疼。

“大王功载千秋!”

“大王英明,我楚复兴在望!”

李然看着眼前这一幕,额头间隐隐呈现出一缕忧色。

朱方城既破,那他李然的任务按道理已然完成,至于大手笔犒赏三军之事,他作为一名客卿,本就什么必要去指手画脚。

李然十分清楚,这些个犒赏的财帛,非从天降,非由地出,而是会实实在在的强加在楚国每一个百姓身上。

届时,楚国变得日益疲弱,虽然这对于中原诸国而言,倒是一件好事。

可要是站在李然的上帝视角来看,以楚国百姓的罹难来换取中原安定,这种做法能算得上是正义的吗?

中原百姓是人,楚国百姓难道就不是人吗?

这就好比那个着名的“火车压人”的道德选择困境一样,李然今日也同样面临相同的抉择:

他的劝谏,可能可以使楚王回心转意,楚国百姓得以免受罹难。但楚国的幸运,有可能就是未来中原的不幸。 …

但如果他不劝谏,那么楚王就不会有所改变,楚国就一定会在穷兵黩武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楚国百姓的不幸,或许可以换来中原的安宁。

该怎么选?

李然一时也没了主意。

思来想去,李然最终还是没有出言提醒。

一来,这毕竟不是他的责任。

二来,他也知道此时的楚王也绝对不会听进的劝。

于是,宴席散后,李然回到了自己的营帐,脸上沉郁之色渐深。

他不知道自己今日所做的抉择,究竟会不会传至后世?也不知道后世之人会对他的这一番不作为会作何评论。

可是有一点他清楚,无论他如何的绞尽脑汁,运筹帷幄。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都并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更多的时候,他就更像只是一个旁观者。

就好比一颗石子扔进了江海,却并未掀起波涛,仅有数圈涟漪缓缓扩散,最终被水平面抹平。

但这是他想达到的目的么?

显然不是。

李然十分明白,当他拨动了历史的琴弦,从那一刻起,他便要为这一段历史的乐章负责。

即便他所弹奏的,可能只是一个和弦,但即便如此,也应该尽力而为,直至其终章的来临。

而这才是他身为后来者应当秉持的信念。

第611章 国 高二氏第504章 知道错了,但就是不改第121章 楚国令尹王子围第106章 打草惊蛇第58章 祭乐的绝招第712章 卜战第254章 楚王亲自来圆场第594章 孔丘与高张第253章 第293 294章 惜名的王子弃疾第34章 政治家的素养第669章 吃亏是福第368章 破无可破的案中案第757章 祭乐的秘密第493章 阳虎献俘第10章 叔孙豹的演技第304章 申无宇再谏楚王第226章 第254 255章 杯酒赐县公第618章 准备回洛邑第595章 两全其美的一场戏第738章 一家子的郊游第549章 第664 665章 隳三都!好戏开始了第199章 第210 211章 共王之子围为长第531章 暗潮涌动第509章 第599 600章 斗智!赵鞅和范鞅第507章 夜潜赵营第142章 这货到底是谁?第53章 祭氏之邀第496章 田乞谏齐侯伐鲁第715章 谁的功劳更大第237章 第269 270章 什么叫国际巨星啊?第498章 李然好威风第70章 庶嫡之争第253章 第293 294章 惜名的王子弃疾第327章 吴国的隐患第622章 李然见南子第281章 人生在世,志向各有不同第120章 蹊跷的迎亲(求首订!谢谢)第365章 伯有杀人案的调查第420章 第496 497章 天道有定数第554章 叔孙辄上钩第487章 衣冠冢第446章 三纵阳虎第79章 声泪俱下的表演第444章 第528 529章 公山不狃来援第151章 文胜质则史?第405章 第470 471章 智败刘佗第496章 田乞谏齐侯伐鲁第324章 楚王的自省第138章 听人劝,吃饱饭第210章 第228 229章 楚国的隐忧第321章 然丹最后的话术第571章 身份特殊的死士第129章 狂哉!我楚第8章 顽皮的千金第692章 荀跞之野望第603章 吴国的行动第370章 子产的忧虑第700章 替罪之人第390章 巩简的自悟第731章 朝聘!周王室最后的高光第159章 楚为盟主第357章 郑郊首战第605章 第731 732章 田乞好贱第551章 谋定而后动第159章 楚为盟主第76章 及时雨来也第722章 沈尹戌与孙武第624章 蘧伯玉说情第278章 第324 325章 能被利用,也是种幸福第650章 旧的传统与新的道路第474章 家人团聚第620章 南子的过往第376章 以乱治乱第75章 纨绔子弟的猪脑子第708章 好一个“借尸还魂”第313章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第259章 第301 302章 城楼鏖战第713章 铁丘之战第28章 叔向来了第76章 及时雨来也第753章 是棋手?还是棋子?第276章 都是小人物第265章 李然又成了钟离县公第48章 孙骤之死第194章 第203 204章 再登乡校第129章 狂哉!我楚第136章 这个老年人有点猛第185章 第186,187章 何谓子钱?第722章 沈尹戌与孙武第167章 第166 167章 赵武谏王子围第176章 祭先的试探第83章 不过是替罪羊第227章 坏事传千里第228章 耍无赖的楚王熊围第387章 夜袭粮道第29章 祥瑞的意义第217章 舒鸠之战第118章 家有贤妻第222章 瓮城大战第731章 朝聘!周王室最后的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