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暗行众

庆封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李然故意提及“称呼”的用意。

闻声,他也不再坚持,并是直言道:

“留老夫一命往吴国去,老夫便可将所知道的悉数告知于你。”

聪明如他,也当然知道“那些事”的价值几许。

而在如今这当口,若能用这些事来保自己一条性命,显然是最合理,也最为合适的选择。

“但倘若,你不能承诺保全老夫的一条性命,那便恕老夫无可奉告了。”

说到底,庆封如今能索取的,不过就是与李然的一笔君子交易。

而所谓交易,那必定是有商有量,讨价还价的。

面对庆封开出的价码,李然倒也并未一口拒绝。

只不过,他又适当性的还了一个价:

“大夫如今身至囹圄,助大夫出逃吴国恐怕已是不能,但若是只论保全性命,然倒可尽力而为。”

李然之所以不敢打这个保票,一方面,是因为楚国与吴国而今乃是生死之敌,他若是帮助庆封出逃了吴国,那即便楚王对他是再信任,也不免会引来猜忌。

再者,召盟申地之会时,楚国所打的本就是缉拿齐国逆臣庆封的旗号。所以,李然倘若这时偷偷寻个机会放了庆封去吴国,那毫无疑问是扩大战事的举动。楚国日后岂不有了直接对吴国用兵的理由?

所以,他无法答应庆封出逃吴国的请求,只能在保全他性命这件事上尽力而为。

而庆封听罢,却是直接质疑道:

“哦?人言李子明手眼通天,有神鬼难测之术,呵呵,莫不是也只有这点本事?”

谁知李然一笑,却也不忌,直接是与他道出了其中的原由。

“昔日,因吴王诸樊之死,吴国与楚国已成死敌,如今然若再帮你出逃吴国,两国势必会再大打出手,届时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此绝非然之所愿。”

是了,楚国与吴国刚刚停息的战火,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然可不希望因为庆封去到吴国,致使天下再起纷乱。

而庆封自己其实也清楚,他如今既落得这般田地,能够保全性命已是十分难得,想要全身而退,甚至是再去到吴国,恐怕只是天方夜谭了。

毕竟按照楚王的性子,即便不杀他,也决计不会如此轻易放他离开。

于是,他只得接受了李然的还价,并将信将疑的又多了一嘴问道:

“子明先生确有把握能保老夫一条性命?”

在这当口,由不得他不谨慎小心,毕竟事关他的脑袋。

李然当即答道:

“此事然会尽力而为,以如今楚王对然的信任,做到此事,该是不难。”

庆封很清楚,李然其实是没有必要非夸下这个海口不可的。毕竟现在庆封乃是阶下囚,这话说出来也由不得他不信。

果然,庆封闻声当即点了点头,面露思索之色。

他应该是在思考该如何与李然开口。

而李然却不等他开口,径直问道:

“大夫能在朱方城坚守如此之久,想必背后定是有人相助吧?”

“除了然已经知晓的鲁国季氏,宋国华氏以及吴国,不知大夫的背后却究竟还有哪些人?还请大夫能够如实相告。”

为了挖出他背后这个势力,李然可谓费尽千辛万苦,如今真相呼之欲出,他又岂能忍得住心中急切?

然而庆封在思索一番后却并未直接回答他,而是反问了一句:

“先生可知暗行众?”

“暗行众?”

李然闻声,顿时眉头紧皱。

他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庆封微微点头道:

“暗行众,原先乃是由各国的权贵所组成的同盟,早在周王室东迁之前便已经存在了。”

“只因当年周王室专横跋扈,历代周王又一代比一代更为昏庸,甚至是出现了像厉王,幽王这样的昏主,比之夏桀商纣也毫不为过。”

“于是暗行众便应运而生,由分封各国的执政权贵所组成,一方面为限制周王室的权力,一方面也是为各国联合,互为求同存异,以期共赢之局。”

“一开始,暗行众的力量极为强大,也极为有效的抑制住了周王室对于权势的滥用。尤其是共和之时,华夏周邦发展迅速,天下可谓是一片悻悻向荣之景。”

“直至幽王时期,暗行众与周王室的斗争却是愈演愈烈,申侯作为暗行众的首领,发动了一场谋反叛乱,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将犬戎引入了中原,镐京城破,并由此导致了周王室的迅速陨落,乃至东迁。”

“而这场叛乱,虽然暗行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因为原则上已是违背了其初衷,而周王室经此一役,国力日衰,暗行众便成为了大家都极为一个讳莫如深的问题。而暗行众本身,也不得不由此转入地下。从此民不见闻,史不见载。”

没想到西周覆灭之战,居然会是由一个组织发起的叛乱!

饶是李然听到此事,也不由狠狠一惊。

要知道犬戎与申侯当年杀死周幽王,可谓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李然万万没想到,原来这个姜姓一脉的申侯,居然会是一个组织的首领,而且这一组织竟还是由各国权贵所组成的联合体。

换句话说,当年引犬戎杀死周幽王的,可谓是诸国共同所为!

所以,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背叛!

这也瞬间令李然是恍然大悟了过来。难怪当年所谓的“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能够如此异口同声的,出奇一致的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广为流传呢?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针对幽王的统一舆论战。

而周礼,大抵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崩溃的吧。

周礼治世的时代,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步步的走向了黑暗。

一个组织,竟然直接影响了一个时代!

便是李然也不由为这个组织的力量感到可怕。

而中原诸国这些年所倡导的克己复礼,此时看来也无异于就是一场笑话。

他们的先祖背叛了周王室,将周礼践踏于地,而他们此时却反过来说要上位者们都克己复礼,这不是笑话又是什么?

“那么,暗行众,难道时至今日还依旧存在着?”

李然的目光一下子锐利起来。

只见庆封沉默了一阵,最终是似乎极为艰难的点了点头。

“不错,暗行众不但存在,而且老夫便还是其中的一员。”

“而除了老夫外,鲁国季氏,宋国华氏,也都是其中之一。”

听到这里,李然这又是一阵恍然。

难怪鲁国季氏与宋国华氏要倾尽全力的帮助庆封,原来他们就同属于这样的一个利益联盟。且其历史悠久,权势滔天,互为联合之下,可谓已是只手遮天!

而他们之所以要保住庆封,显然也就等同于是在保全他们整个利益链的关键一环。

“首领呢?”

“伱们的这个暗行众的首领究竟又是谁呢?”

李然急忙问到另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可谁知庆封却是再度摇头道:

“老夫不知。”

他看着李然道:

“暗行众内的主事,被称为‘七君’,所谓‘七君’乃是指其头部有七名主事,而并非特指七人。”

“老夫所知的现如今其中两名主事乃是鲁国的季孙意如与郑国的丰段,至于另外五个,老夫如今也无从得知。”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七君’的头目,十有八九乃是晋人。”

第450章 子家羁拒归国第107章 郑商就是了不起第78章 这桩婚事有点冷第275章 庆封的老瓜第368章 破无可破的案中案第151章 文胜质则史?第484章 噩耗第679章 围攻晋阳第298章 被迫献策第158章 爱吃瓜的大夫们第706章 高强杀不得第314章 闯关第592章 范蠡入成第562章 猛油火攻第356章 驷歂的责难第144章 李然的身世不简单第618章 准备回洛邑第250章 还来?没完没了的招揽第533章 郈邑政变第388章 大破甘鳅第685章 曙光初现第176章 祭先的试探第683章 赵鞅的恕人第451章 观从的算术第74章 饿殍遍野第266章 举荐申无宇第706章 高强杀不得第349章 第409 410章 祭乐失忆第645章 三顾李然第161章 再谏王子围第242章 第275 276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第78章 这桩婚事有点冷第622章 李然见南子第661章 万事俱备第658章 奸诈与仁德第168章 献计叔孙豹第160章 叔孙豹被困第137章 女叔齐的雄辩第441章 会师郓邑第238章 “秦晋之好”的真相第384章 守城五策第355章 范蠡不辱使命第304章 申无宇再谏楚王第306章 无药可救第686章 范吉射的溃败第163章 夜袭第721章 子路救援第749章 李然所布下的最后一局第678章 荀跞也开始搞事情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276章 都是小人物第47章 真相大白第691章 梁婴父忘恩负义第501章 九死一生第82章 前因后果捋一遍第674章 自大的中行氏第138章 听人劝,吃饱饭第539章 第649 650章 这齐国也太不仗义了第459章 季孙意如之死第483章 错认“佳人第498章 李然好威风第134章 晋侯的心事第527章 第630 631章 公若藐无意反叛第721章 子路救援第41章 子服椒的游说第445章 鲁室不兴的根由第94章 古灵精怪小娇妻第224章 第250 251章 天下守衡第407章 第474 475章 佞言者谄而干忠第244章 第279 280章 姗姗来迟的宋人第537章 优施(侏儒)舞于宴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538章 晏子的预言第640章 有诚意但没什么意义第725章 吴王夫差第234章 第264 265章 又是季氏来搅局?第408章 第476 477章 主仆同心第193章 第201 202章 丰段又要搞事了第21章 二进宫第344章 第401 402章 众叛亲离的楚王第279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第532章 流言溃一城第505章 赵鞅是关键第654章 隔岸观火?那就火势再大点第741章 爱女失踪第678章 荀跞也开始搞事情第334章 穿封戌的决心第368章 破无可破的案中案第468章 子贡的财商第584章 成邑终究不太平第409章 阴不佞盗宝珪第509章 第599 600章 斗智!赵鞅和范鞅第271章 君子之道第426章 羊舌氏夷族第490章 宫儿月的仁心第682章 单旗矫诏第644章 赵氏恩仇录第721章 子路救援第503章 第592 593章 阳虎再惹事第316章 堵阳关遇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