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第484 485章 王子朝奔楚

“少伯?你怎会来此?”

孙武知道范蠡在李然遭软禁之初,便逃出了洛邑,如今来到前线,确实令人意外。

“长卿兄,快叫上褚荡,我们连夜离营!先生已经在观从的运筹下,从洛水遁出了王畿!”

原来观从一直在谋划逃出洛邑之事,而唯一需要等待的,正是这洛水的大涨之日!

此前,观从夜观天文,早已算定了洛水大潮的时间。所以,就在那一天晚上,通过他之前的上下打点,并暗中联系了百工之首司空晏,终于是订得了一叶扁舟。

司空晏虽然本也是支持王子朝,但是对于王子朝后期的种种行径,却亦是极为不屑。所以,从中也是替李然等人行了不少的方便。

最终,他们竟是从所有人都不曾想不到的水路,直接遁出了洛邑。

观从在成功逃走之后,又利用“道纪”的暗桩,给远在郑国的鸮翼是传去了信息。鸮翼知晓之后,便马上让范蠡到前线来通知孙武。

孙武得知这个消息,不禁大喜,当即叫醒了还在侧营熟睡的褚荡。

褚荡得知李然已经安全,可以不用再在这里受这等的窝囊气,二话不说,匆忙拿起几乎不离手的三戈戟,就直愣愣的往外奔去。

孙武一把拉住褚荡。

“不要莽撞!”

“杀出去啊,还等着作甚?”

褚荡愕然道。

孙武不由得苦笑。

“我知你有从敌营杀出的经验,但此举可一可二不可再三,我们两个可没你这般勇勐,不一会儿便力竭了,还是暗中遁走为妙!”

褚荡这才恍悟,便和孙武、范蠡摸出营帐,绕过守卫,孙武在得到李然的书信暗示之后,对营地的布防也是进行了一番微调,故意于后营内留得一处破绽,三人便是从这里潜逃了而出。

出了营帐,刚透一口气,却听得身后有人喊道:

“不好!孙将军不见了!快!快去找!”

一时间,周营内无数火把燃起,并是直接寻了过来。他们三人的身影很快便被追兵发现,当即便有人驾车赶到,褚荡暴喝一声,三戈戟如秋风扫落叶,方圆丈许无人敢近。

三人且战且退,退至洛水,眼看大量追兵也已赶到。三人不由分说,直接跳水逃走。

只是褚荡不识水性,慌乱之间不由是丢了三戈戟。

“戟!戟!……我的戟!”

范蠡见状,二话不说,赶紧游过去,一把拉起褚荡,并是急切言道:

“快!不要寻了!称手兵器有的是,日后再打一副便是,性命丢了可就全没了!”

于是,三人终于是惊险逃到对岸。

孙武领着褚荡和范蠡二人跑到一侧的大山上,正当三人落下歇脚。却忽闻山下竟是追兵又至。

于是,孙武当即到了山侧,则扔下三块大石头,激起水声。

而孙武三人则是躲在山崖下方的一块空隙上,追兵听到动静,纷纷朝下看去,以为他们又要跳水而逃,于是只胡乱射了几箭之后,便又下山寻去。

孙武见状,又反其道而行之,绕路往回奔走。正所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便是最安全的地方。他们一路绕开营地,再是迂回绕路,从另一个方向终于是远离了这一片是非之地。

……

王子朝这边闻讯,已是乱成了一团。孙武潜逃,尹圉急忙赶回洛邑复命。而与此同时,召公姬奂闻讯,也是不由急火攻心,轰然病逝,并由其子姬盈继承其位。

而赵鞅也是乘此机会,率军杀过施谷,直取巩邑。王畿洛邑,及及可危。

想当初,王子朝这一番大好局势,却被自己玩的又要什么都不剩下。

不由得也是后悔不已,一阵捶胸顿足后,将文武众卿是挨个骂了个狗血喷头。

南宫嚚擦拭了一下额头上了冷汗。

“陛下!眼下看起来已经是大势已去,还是另谋退路……”

“天下之大,孤还能奔向何处?”

毛得这时说道:

“楚国虽为蛮夷,但其君弃疾,颇知礼仪,或可前往投奔!”

王子朝面露难色。

“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恐非良所!”

“陛下,楚王为人如何,眼下何需我等考量?我等仅是前往寻得一暂避之所,以期日后能够东山再起!只要他能许我们一些便利,管他为人如何?”

王子朝低头沉默一阵。

“孤实不甘心,再观望一阵,再做打算!”

然而令王子朝没有想到的是,时势并没有给他机会再观望下去,甚至最后的反抗都不曾有。

刚一继承爵位的姬盈,突然反水,扬言要活捉王子朝,献于晋国。

山雨欲来,王子朝在洛邑更加危在旦夕。

而得知这个消息的阴不佞,也是直接带着他那“偷”来的宝圭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司空甘鳅也蠢蠢欲动,王子朝眼看无法再控制局面,便带上王室典籍,和毛得、南宫嚚、尹圉等人一起奔往了楚国。

出奔之际,他望向庄宫。并是命人向各方诸侯传出了他在位期间的最后一份,可有可无的嘴炮诏书: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讨之?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很威仪,矫诬先王。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兹不穀震盪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底。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母速天罚,赦图不穀,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大子寿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王子朝奔楚之后,赵鞅则是直接陈兵圉泽,进逼洛邑。

而此前消失的阴不佞,在这个时候又适时出现。并且是向单旗献上了当时王子朝祈福的宝珪,以证其心。

单旗得此宝珪,不由大喜,便让周王匄是将东訾之地是封给了他。

然而,对于姬盈而言,结局就不怎么美好了。姬盈在尸邑是迎接晋军和单旗,并明言拥护周王匄,和单旗刘狄盟誓效忠。他虽亦是投降,但他毕竟是支持王子朝的卿族,而且还是实打实的那种支持。

之前投奔王子朝,可谓是给单旗极为难堪。而且又同为卿家大族,阵营两立那就意味着是死生之敌。

单旗自然是难容于他,而尹圉也随王子朝奔楚途中,又折返回来,单旗对他们心生怨愤,不久之后,便将姬盈和尹圉给悉数杀害!

而单旗的此举,也直接导致了留在洛邑的王子朝余党又是人人自危,也为以后的“儋翩之乱”是直接埋下了伏笔。

而此事,在此且按下不表。

……

再说观从,在带着李然逃离洛邑之后,却并没有到别处去,而是藏在王畿周边的小邑,因为战乱不断,他们也不能随意走动。

不多时,王子朝奔楚,周王匄入主洛邑之后,这一番旷日持久的王室之乱,才算是暂且告一段落。

而李然也被长弘是带回到洛邑,巩简也被重新启用。念及李然对他也算是有过救命之恩,便将李然是暂时安顿在了他自己的别邸之内。

其实,李然如今已是没了心气,他所一心扶持的王子朝,到头来竟然想要杀他,这不仅仅是让他颜面扫地,更是让他顿感无力,万念俱灰。

而他之所以回到了洛邑,也仅仅是因为师命难违罢了。

李然也是想着,若此番能侥幸赦免其罪,他想就此是回到郑国,从此以后便不再出仕。

然而,另一方面,单旗等人也正在商议着究竟该如何处置李然。

刘狄说道:

“若无此人为祸,王子朝之乱根本就不足为虑!依我之见,此人该杀!”

长弘闻言,如何肯就此罢休,只见他却是摇了摇头,当众言道:

“想那王子朝,之所以后来不信任李子明,甚至将其禁足,其原由无非是因其曾竭力劝阻其称王。此子极为好义,名声甚大,如今既然已经弃暗投明,若是杀之只会是我痛而仇快!”

单旗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而晋国的赵鞅,此前曾与他是有言在先,务必要护得李然周全

单旗毕竟不想是直接开罪于晋国,所以还在那里犹豫。

单旗望向巩简,巩简稍作迟疑。

“单大人,简本不该在此多言,但此子确是大才,一杀了之,委实可惜!且子明也曾放得在下一条生路。还望大人能卖得在下几分薄面,高抬贵手。”

——

第485章_赵鞅与褚荡互怼

“哼!姬奂和尹圉都杀得,他如何就杀不得了?”

刘狄甚是不屑的如是说道。

巩简倒也是不慌不忙,与之对答道:

“当年管仲曾左公子纠,欲射杀齐桓公,桓公险些因此而丧命。然齐桓公非但既往不咎,反倒是委以重用。其后更助齐桓公成就了一番霸业,君臣之谊更为世代所流传。子明此前种种,固然对当今天子是有不敬之处,但毕竟是与姬奂、尹圉等人有所不同的!”

“姬奂和尹圉之辈,可称之为反水。见风使舵,本不足为虑。但子明却是因其秉义直言,故而得罪于王子朝,致使自己都深陷窘境。”

“此等好义之士又岂能随意杀害?”

长弘从旁也是说道:

“还请单大人三思,诛杀良臣,恐非得宜!”

在这个时代,各为其主,本也算不上过错,各国之间的公卿臣子,在本国若受了委屈甚至残害,不得已互相投奔,也是极为常见之事。

而单旗如今借着晋国的势力,虽是终于再度回到了洛邑,却始终是有着随时有被架空的危险。

况且同为晋六卿之一的赵鞅亦曾有言在先,这时候如果他随意杀害李然,他也怕是会就此惹火上身。

单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是缓缓言道:

“子明如今身在洛邑,之前在王子朝那边也确是受了委屈,既如此,便就此作罢吧。但若是说要重用于他,只怕也是不妥!”

长弘深知李然的秉性,澹然道:

“他既然原本便是周室的典藏室史,如今洛邑之内典藏几尽搬空,不如便让他担任此职,以为亡羊补牢!”

典藏室史这个官职,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不过就是一个收纳各国文书公文的职务。所以,其实显得也并不甚重要。如此安顿李然,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单旗又稍是犹豫了一番,便直言要禀明天子之后,再做计较。

……

赵鞅在进入洛邑之后,得知鼎鼎大名的李然竟然也在洛邑,于是特意前来拜见。

他久闻李然大名,又曾沙场之上遭遇孙武,对其所侍奉的主公更为好奇。觉得能有如孙武这般的人才相左之人,定是非常之人。

而孙武、范蠡和褚荡在逃离军营之后,也没有回到郑国,而是直接来找到了李然,随后又跟着李然是回到了洛邑。

只是,如今李然心情低落,嘱托旁人是谁都不见,只叫褚荡是替自己守住房门,而他自己则是闭在屋内,只独自一人。

其实,他除了是对王子朝的失望,还让李然更为郁闷的是,若真要说起来,他自己这条性命,却还多多少少是靠着暗行众的力量才得以保全的。

李然每想至此,便是不无懊恼。

所以,此刻即便是孙武和范蠡想要得见李然都是很难,就更不提赵鞅了。

赵鞅得知李然就是不见他,也是不由恼怒,并高声言道:

“本卿诚心来见,先生为何不见?莫不是看不起本卿?既如此,我便一把火烧了你这破宅子,看你还如何避而不见!”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赵鞅也是年轻气盛,当真是命人点燃了火把,要烧李然的府邸,李然在里屋也听到了赵鞅的喊叫声,于是就示意让褚荡出门解决。

褚荡大跨步的奔出,见到赵鞅举着火把,也是不由得一愣,旋即喊道:

“兀那竖子,你要作甚?战场上没能捅你几个窟窿,却到这里讨打来了?”

赵鞅也认出了褚荡,两人曾在战场上交手数合,未分胜负,此时褚荡出言不逊,也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

“哼!来的正好!今日正好跟你这厮分个胜负!”

赵鞅说着,将火把扔给一旁的随从,而褚荡早就按耐不住,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揎拳裸臂,直勾勾的朝赵鞅面门过来。

赵鞅甚至感受到强劲的拳风,一拳也愣是抵住褚荡的拳头。

褚荡的全力施为,即便是孙武,硬拉也会力有不逮之感,但是赵鞅居然可以将其硬生生的接住,两人的拳头撞在一起,砰的一声闷响,两人各自退出去好几步。

赵鞅将手臂放在背后,微微发抖,着实生疼难忍,但是面色如常,强撑着赞道:

“好一身蛮力!”

褚荡倒是不会在乎面子,他的另一只手扶着拳头,倒吸一口凉气。

“嚯,疼死我了!这竖子好厉害的拳头!”

赵鞅见褚荡如此坦荡,倒也可爱,不由得露出笑意。

“本卿是要见你家主公,不要在此阻拦!”

褚荡一瞪眼睛。

“主公说了,谁也不见。大人还是请回吧!否则可别怪褚荡不客气!”

赵鞅听罢,不由是板起了脸。

“我见你家主公乃有要事,你这浑人,莫要在此纠缠不休!”

赵鞅一边说着,一边就要跨入大门。

褚荡见状,岂能容忍,一把拦在赵鞅的面前,随即一双大手就要抱住赵鞅,赵鞅抽身一推,一脚勐然踹出,正中褚荡的胸口。

褚荡这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双手一下子拖住赵鞅的腿,翻身一撅,赵鞅整个身子腾空而起,半空中腰身一扭,单手撑地,借力朝前一窜,这才没有摔倒在地。

而赵鞅刚刚站稳身形,褚荡又已经赶到,一只手抓住赵鞅的胳膊,赵鞅反手一别,褚荡的另一只手如强健有力的大钳子,错住赵鞅的上臂,两人的四只手纠缠在一起,僵持不动。

两人各自瞪着对方,暗中用劲,都觉得被对方抓住的地方如火撩一般,手臂发出卡卡的声音,如此一来,势必会有一方的胳膊会骨折。

然而双方都在用力,谁也不敢轻易松劲,这时跟随赵鞅同来的一人走了过来,低声道:

“主公,此番我等是为来拜见子明先生的,双方并不了解,或是此前有些误会,言辞稍有争执实属正常。既然先生不见,那下次再来便是,不必如此僵持!”

原来此人乃是赵鞅的一个家臣,名唤董安于,出身史官世家,先祖董狐,被人称为“古之良史”,董安于本人虽年纪轻轻,却也是学富五车。自成为赵氏幕僚之后,颇有建树,也是深受赵鞅之父赵景子的重视。

赵景子早逝,传于赵鞅,而董安于也就此成为了辅左赵鞅的左膀右臂。

赵鞅闻言,却是不由怒道:

“本卿是要见他,但他竟然避而不见!本卿乃堂堂晋国六卿,当真是岂有此理!”

“主公,当年周公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齐桓公亦曾五拜小臣,我等既然是诚心来访,又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赵鞅闻得此言,不由望向褚荡。

“褚荡,你我同时松手!你看可好?”

褚荡这时已有些吃疼,也快要支撑不住,当即说道:

“好!松便松!还怕你不成!”

于是赵鞅和褚荡约定同一时间松手,两人各自退后几步,互相看着对方。

能与褚荡拼蛮力而不落下风的,赵鞅倒还堪称是第一人。

赵鞅和董安于离去,褚荡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

“此人当真是好大的力气!”

第289章 庆封终于落幕第411章 第480 481章 孙武很无奈第174章 子产的心疾第756章 竖牛的野心第227章 坏事传千里第357章 郑郊首战第750章 天命第340章 第395 396章 国之小人第730章 蒯聩起争心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第595章 两全其美的一场戏第295章 四国大火的预言第40章 季氏的困局第98章 动机第634章 意在赵鞅第388章 大破甘鳅第544章 第657 658章 权卿的宿命第258章 朱方城大战第389章 巩简的心声第195章 忠之属也第45章 搞定孟孙羯第533章 郈邑政变第547章 明明白白你的心第96章 谍中谍第375章 第439 440章 宋国华向之乱第214章 李然的无奈第44章 三桓鼎立第708章 好一个“借尸还魂”第586章 情愫懵懂第247章 君王的心思太简单第3章 当辩客就要语出惊人第34章 政治家的素养第412章 第482 483章 赵鞅手下留情第285章 伴君如伴虎第462章 阳虎也烦恼第216章 兵圣孙武初献策第568章 最后的手段,只能留到最后第543章 第655 656章 这土地是还定了!第331章 夏汭再见伍子胥第168章 献计叔孙豹第32章 民心所向第25章 人民的名义第661章 万事俱备第288章 费无忌第317章 君臣之谊第342章 王子弃疾的演技第554章 叔孙辄上钩第384章 守城五策第251章 第290 291章 伍举与王子弃疾的秘约第640章 有诚意但没什么意义第58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第136章 这个老年人有点猛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383章 暗行众——巩简第656章 为取邯郸设三计第467章 子贡和范蠡第195章 忠之属也第607章 挟田乞以度危机第671章 不过是一桩好的买卖第586章 情愫懵懂第377章 天选打工人第32章 民心所向第268章 李然举荐的真正用意第568章 最后的手段,只能留到最后第326章 伍奢只身往吴营第584章 成邑终究不太平第373章 子产辞世第716章 李然再入齐营第169章 王子围的登佣第439章 孔丘游说齐侯第543章 第655 656章 这土地是还定了!第78章 这桩婚事有点冷第238章 “秦晋之好”的真相第14章 季氏输了第一阵第296章 祭乐有身孕了第32章 民心所向第100章 爱挑事的公孙黑第698章 苌弘的决心第685章 曙光初现第126章 天下英雄,唯子明与围尔第478章 阳虎的野望第422章 第500 501章 祭乐的执着第183章 谈判的价码第142章 这货到底是谁?第523章 第622 623章 李然的一些反思第534章 第641 642章 拿下郈邑!隳三都的开第188章 第192 193章 祭先的智慧第86章 别甩锅,自己背好第723章 赵鞅在晋东的胜利第673章 中行氏先动手第585章 三桓议堕成邑第250章 还来?没完没了的招揽第662章 当局者迷第649章 鸿鹄之志第521章 第618 619章 孙武心动了第522章 第620 621章 孙武辞行第390章 巩简的自悟第433章 鲁侯稠的毒咒第459章 季孙意如之死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战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