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辞行

第49章 辞行

李然知道,若是继续留在曲阜,等待他的只会是季氏无休无止的暗杀。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强杀,就如同今日傍晚这般的模样。

孙武不想就此离去,他还想找季氏报仇。

“二叔之仇,不共戴天,我岂能就此离去?!”

孙骤乃是他的二叔,此等深仇大恨,他孙武如何能够忍得?

然而叔孙豹却道:

“此事自有老夫与子明筹谋,你便不要插手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训斥孙武不要节外生枝,但实际上却也是一种出于保全孙武的态度。

毕竟比起李然,孙武在曲阜更加的势单力薄,他要找季氏报仇,可谓难如登天。反过来,他一届草民,季氏要对付他起来,简直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般。

让他置身事外,至少可以保全他的性命。在这个年代,活着比什么都强。

像李然这样,先前是为了活下去,所以来到了曲阜。而今也是同样的理由,他又不得不离开曲阜。

这都因为李然他是个明白人,也是个能屈能伸的后时代的现实主义者,能够更为坦然的面对这一切。

然而,孙武却不能,他与李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听闻叔孙豹要他置身事外,当即表达不满道:

“不!我二叔绝不能白死!我一定要季氏血债血偿!”

“你若明日便要死了,那还如何让季氏付出代价?”

“老夫与子明筹谋如此之久,方才令季氏陷入今日之困局。一旦是又有了风吹草动,以致于我鲁国局又将落入季氏独掌大权之境地。你是要老夫与子明的一番苦心都付之东流吗?”

叔孙豹所言也确是非虚,正如之前所言,倘若季氏与叔孙氏火拼,那么其结果便是列强伺机而动,甚至可趁机渗入鲁国。

届时非但季氏也有卷土重来之可能,更有可能会使得鲁国再度丧失自主权。

毕竟,这种事情在鲁国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想当年,鲁国立嗣乱局,庆父,季友,叔牙等人各执一词,互为火拼。公子般、鲁闵公、叔牙一个一个接连惨死,一派乱象。

齐桓公为了能够操纵鲁国,暗中扶持像庆父这样的祸根,为祸鲁国。甚至是不惜让自己的妹妹哀姜主动接近庆父。

所以世人有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其实,与其甩锅给庆父一人。还不如说正事因为鲁国各势力的内部矛盾太过激化,过于白热化,这才给了别国以可趁之机。

所以,季氏虽然这般的蛮横,但叔孙豹却不能陪他这么玩。要不然“庆父之乱”就是前车之鉴。

因此,叔孙豹当然不能让孙武莽撞行事,说话时脸上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虽藏于眼中,可却已流露于语气当中。

他与李然一样,对孙武都可谓寄予厚望,倘若孙武不能从这件事当中正视自己的处境,认清眼下的局势,那他们的这种厚望,便只会成为失望。

只不过李然与他不同的是,李然对孙武的这种境遇,以及这种报仇心切的心情,是极为理解的。

在这个礼乐崩坏的年代,人人争相逐利,亲友,家人,故交在这些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孙武能够对孙骤之死还能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复仇意愿,便足以说明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这种亲情的眷恋,与那些权斗相争者是大不相同的。

人性,在这个百花齐放却又战乱丛生的年代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孙武至少人性本善,这是李然可以肯定的。

于是他看着孙武道:

“与跟我一起前往郑国吧,此间之事,往后我自会与大夫谋划。”

“长卿放心…”

孙武正要出言反驳,却不料李然摆手制止,继续道:

“此番季氏出手,并非针对于你乐安孙氏,而是冲着我李然来的。此仇不报,我李然如何能够心安理得?”

“但眼下绝非报仇之时,男儿七尺,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屈能伸,方成大器!”

孙武还是稍显年轻,他虽在军事上天赋异禀,但这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如指挥战争一般沉着冷静。

听罢李然所言,孙武纵使心有不甘,但也决知如今仅凭他一人之力确是难替自己二叔报仇的,当即也只得是默不作声的退到了一旁。

叔孙豹见状,知道孙武已经暂时无恙了,又当即转头看着李然言道:

“明日便要离去,是否仓促了些?依老夫之见,莫不如于曲阜城内宣扬一番,届时愿意追随你李然前去郑国游历之人必然绝不在少数,有这些人在你身边,想那季氏也不敢太过放肆。”

要说李然而今的名声,那在曲阜城中可谓已是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便是下柳河集会上的那一席话,也足以为其圈粉无数。

他若是告知大众他即将离开曲阜前往郑国,不知会有多少学子愿意追随其麾下,有了这些学子的追随,季氏即便要对李然下手,那也必然得要思虑再三。

“不必了,牵连无辜之人,非然之所愿,此事便如此定下吧。”

“眼下,然还要再进宫一趟,此事还要劳烦大夫。”

离开前,他自是要去向鲁侯辞行的。

叔孙豹了然,当即安排了下去。

……

夜,如水。

楚宫内外一片寂静,深秋之下的夜空显得十分凄凉,仅剩点点星光闪烁,月亮更是不知隐居何处,一点银光未显。

鲁侯突闻李然深夜前来,心神不由微微一怔,急忙光着脚丫子便跑了出去。

“先生…”

“君侯,然明日便要离开都城,特来辞行。”

李然拜礼后,直言自己前来之目的。

“先生?…终究还是要走了么?”

鲁侯听得这话,一时有些恍惚,不舍之情在脸上不断徘徊。

从一个装疯卖傻的公子,到一个掌握君权的君主,他的这一切,可谓都是李然给的。

若是没有李然,而今的他不知在何处忍受心中苦痛继续伪装疯癫。

若不是李然,这楚宫内外,又岂是他能随便出入,发号施令,商议国政的场所?

若不是李然,他的人生便如同今夜之星空一般,暗淡无光。

与其说李然是他的客卿,莫不如说李然是他的授业恩师。

可如今恩师即将远行,将来能否再见也是未知,别离之际,总是多了几分烦忧。

“然受君侯恩遇,不敢忘德,长思急行,想来今番总算是没有辜负厚望。”

“而今君侯已然执掌朝政,鲁之中兴,指日可待!”

说罢,李然拜礼一番,恭敬肃穆。

鲁侯也并未着急扶他,而是当他拜礼之后这才道:

“先生要去何处?”

“前往郑国。”

“郑国?”

看上去,鲁侯似对这个回答有些不解。

不过他转瞬便又明白了过来:

“对了,祭乐身在郑国,她既有意于先生,确实是个好去处。且祭氏财大势大,先生若是前往,以先生之才,必可得祭氏重用,为政为商,皆有先生一片天。那寡人便在此先行预祝先生了。”

鲁侯这话原本应该会令李然面红发涨,但就从语气而言,却又透着一股淡淡的冷意,竟是令他没了半分热感。

对此,李然心中可谓了然。

眼下郑国在子产的执政下,也在经历改革。倘若郑国得了李然辅佐,必然是如鱼得水。且郑国比邻晋楚,李然之才必然会引起这两个超级大国的重视。

倘若真有那么一天,李然究竟是敌是友,可真是一个未知数了。

所以他故意提及了“为政为商”四字,故意将后两个字提高了声调,便是在提醒李然,从商即可,为政最好不要。

李然听得这话,当即躬身道:

“君侯之言,然铭记于心。”

“今日一别,也未知何日才能相见,然有一言…”

“哦?先生请讲。”

鲁侯微微抬手,而后光着脚走回了自己的君侯座上。

从他刚才迎接李然的地方到他走回君侯位的地方,这段距离不过三丈。

可就是这三丈的背影,在李然的眼中,阿稠已然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君主了。

挺拔而又孤独。

尽管没有人知道他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可至少现在看来,他的君姿,已经显露无疑。

而那铺面而来的君威,以及说话间流露出的点点生疏,都让李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是的,正是这种压迫感。

因为,他十分的清楚明白,正是他,亲手将当初的公子稠给推上了这个位置。也是他一手造就了今天这个局面。

当初的公子稠转变成为今天的鲁侯,他李然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

只是他尚不知晓他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对还是错?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未知之事,令他不由得感到忐忑不安。

“季氏之疾,已如疥癣,不足为虑。君侯若想治国安泰,更应上行而下效,为万民之表率。另外,更应选贤举能,最忌亲疏有别,君侯若能做得一视同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则必得众人仰赖信服。”

这是李然给他的最后的建议。

他知道鲁侯对季氏的恨意,也知道鲁侯最近的一系列政令都是在针对季氏。

眼下尚可,可时间一长,损害的终究是鲁国自身的实力。

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光靠仇恨是决计行不通的。还需得学会容人善断,推己及人,无论是对叔孙氏,孟氏还是季氏。他身为一个君主,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如此才能彰显君主气度。

“寡人谨记。”

“还有吗?”

鲁侯坐在上位,眉眼如刀,一字一句,甚为铿锵。

李然见状,躬身拱手:

“无有别的了,草民就此告退。”

他知道,他的鲁侯恩师的身份已经到此为止,离开这里,他便再也不是鲁侯的恩师,而是一介纯粹的白首,与鲁国,再无半点关系。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鲁侯于他,将会是一个完全陌路之人。

第101章 罕虎也很难第314章 闯关第406章 第472 473章 王子朝称王第127章 王子围之聘第443章 第526 527章 再战阳虎第343章 各怀鬼胎的叛党第234章 第264 265章 又是季氏来搅局?第148章 回家第491章 过不去的心坎第176章 祭先的试探第588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第524章 第624 625章 孔子也是懂老子的第161章 再谏王子围第92章 何为大局?第254章 楚王亲自来圆场第582章 醉酒第57章 义者,利也!第359章 无头的冤魂第456章 季孙意如见疑阳虎第576章 放水!第273章 暗行众第206章 第222 223章 缓兵之计第580章 第700 701章 子路义释公山不狃第64章 不好的直觉第442章 第524 525章 阳虎被擒第549章 第664 665章 隳三都!好戏开始了第492章 知过能改第290章 赖国直接投了第308章 厥慭之会第566章 反装忠!公山不狃的大义第427章 范鞅的诡辩第727章 朝聘第697章 单旗的坏心思第385章 狠活!甘鳅挟难民攻城第424章 鲁侯稠的苦难第95章 不是疠疾第206章 第222 223章 缓兵之计第421章 第498 499章 《道德经》传世第279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第648章 请辞第664章 中行寅暗吃哑巴亏第213章 被隐藏的对话第456章 季孙意如见疑阳虎第619章 途径卫国,王孙贾来访第595章 两全其美的一场戏第328章 伍举老矣,尚能翻车第562章 猛油火攻第499章 一言以退齐师第739章 后人第470章 范蠡赚驷歂(chuan)第368章 破无可破的案中案第312章 观从的身世第727章 朝聘第692章 荀跞之野望第466章 受蛊惑的郑国百姓第410章 黄父之会第742章 宫儿月会是嫌疑人?第374章 十里长街送子产第452章 第538 539章 年轻的子贡第38章 平丘之会的真相第418章 季孙意如代摄君事第567章 嘴炮的正义第627章 南子的宴请第629章 放李然归周第181章 丰段与驷黑的决裂第759章 绝不后悔!第715章 谁的功劳更大第406章 第472 473章 王子朝称王第123章 没开始就结束了?第330章 挥斥方遒第681章 天子的立场第293章 李然的仁道第552章 子路入费邑第532章 流言溃一城第668章 中行氏被拖下水第645章 三顾李然第230章 悲催的许人第47章 真相大白第447章 阿稠想歇歇第427章 范鞅的诡辩第551章 谋定而后动第149章 赴会第240章 想阉了韩起?真是大佬第404章 观从巧施离间计第327章 吴国的隐患第162章 把赵武吃透了第45章 搞定孟孙羯第47章 真相大白第724章 中行氏的覆灭第470章 范蠡赚驷歂(chuan)第226章 第254 255章 杯酒赐县公第126章 天下英雄,唯子明与围尔第101章 罕虎也很难第342章 王子弃疾的演技第364章 驷颛献城第203章 第216 217章 楚材晋用?郑材楚用!第222章 瓮城大战第666章 邯郸入局第161章 再谏王子围第417章 跋扈的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