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阳虎献俘

第493章 阳虎献俘

宫儿月又回过头,面对祭乐的冢墓。

“夫人,先生现在四门不出,我想这应该是也是您所不愿意看到的吧?!”

李然看着她的倩影,再看了看那墓碑,心中的悲伤之情,不由得应运而生。对于宫儿月的话,也只当是充耳未闻。

李然喃喃道:

“当年,为夫若是及时赶回郑邑,而不是去救那楚灵王,结局便决然不会是如此!”

宫儿月听闻,却是不以为然:

“你即便是在夫人身边,又能做什么?说不定只会是枉然送了性命罢了!先生应该要重振起来,为夫人她报仇才是大丈夫!虽然,我不知道四国大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想来终究是怨有头,债有主的吧?”

其实,宫儿月说话直爽,虽不中听,但确实也很有几分道理。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初他离开郑国一晃便是数年,即便他提前赶回了郑国,说不定也是于事无补。

毕竟,就连当时的子产大夫都没能处置得了的事情,他又能有何作为?

说到底,当初要不是靠着观从所使出的阴谋诡计,他李然什么时候能够再入郑邑也是极为难说的。

李然抿了抿嘴,依旧是有些想不开,只听得他是怆然言道:

“哎……但是……她若是不遇到我,郑国祭氏或许也就能够远离了许多的纷争……而她也许现在还能快快乐乐的在某一处生活着……”

“先生这话说得好生无礼!难道先生就从不考虑夫人的感受?”

未等李然把话说完,只听宫儿月呛了这么一句,并是继续说道:

“我也曾听褚荡说了,夫人她临走之时,曾明确说她并不后悔得遇先生,先生又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先生是认为,夫人将自己托付于先生,这都是夫人自己的错吗?”

“若不是夫人的错,那先生这话说得,岂不就是在伶人自哀,自寻烦恼?”

李然被宫儿月说得是一时哑口。

只因他对祭乐用情极深,说她是自己穿越以来唯一的牵绊,都不为过。

所以,他始终觉得自己才是祭乐这一辈子中,最为不稳定的因素。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自责和内疚也是极深的。

但如今被宫儿月这么一说,反倒好似是被点醒了一二。

李然上前轻抚祭乐的墓碑。

“乐儿,你放心,我定然将光儿抚养成人……”

李然静静的在那又缅怀了一阵祭乐,而宫儿月这期间一句话也没有说,显得很是乖巧。

随后两人也就此回去了,一路上,两人也是各怀心事,谁都没有说话。

就当他二人在进入府邸的那一刻,只见孔丘竟是极为焦虑的在院内等候着。

“哦?仲尼兄?今日何故至此?看你行色匆匆的,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孔丘一见得李然,便赶紧是上前拱手作揖道:

“先生终于是回来了!确是有要紧的大事啊!”

“晋国大夫籍秦,今日特代范鞅前来鲁国造访,说是要求阳虎亲自到晋国献俘!”

李然一听,不由一惊:

“什么?要鲁国献俘?这是何道理?晋、鲁、郑三国乃为姬姓宗亲之邦,尤其是郑人,即为宗室之亲,不互释俘虏也就罢了,如何能有鲁国向晋国献郑俘一说?!”

“若如此做,岂不是要陷鲁国于不义?”

孔丘闻言,亦是极为愤懑:

“是啊!丘也是如此言说的,但奈何他阳虎前番得罪了郑国和卫国之后,自觉已无有退路,决心是要孤注一掷,一心想要得到晋国的认可。但是,那范鞅又岂能是个仁善之人?”

“这分明就是要陷他于不义啊。”

上次阳虎攻打郑国,虽说是取胜了的,也抓了一些俘虏。

但阳虎如果真去晋国献俘,那此举可谓是犯了天下大忌的。

郑国毕竟不是蛮夷,手足相残本就已是不对,更何况是把郑人是直接当成了蛮夷一般来对待?

其实,李然也曾给阳虎去过信,言及郑俘之事,也劝他早日将这些郑国俘虏放回去,以免得是夜长梦多。

毕竟,阳虎如今所应该做的,是要与四邻和好,并利用手中的职权,好好替鲁国的民生谋得福祉。

阳虎如今所需要仰仗的,本应该是民心,而绝不是什么晋国范鞅的支持。

这才是他如今所应该做的。

只是,阳虎做了一辈子季氏的家臣,却也只知专工于权谋而已。更觉得先行放回郑俘,乃是一件有失国体之事,所以也一直都没有同意。

未曾想,这些个俘虏,如今却是直接被晋国方面给惦记上了。

这时,只听孔丘是继续说道:

“如今阳虎一意孤行,遇事则刚愎自用,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对于晋国的范鞅,却好似是入了魔怔一般,只一味的对其阿谀奉承。”

“先生还是再去说上一说吧!否则以后鲁国恐怕是要陷入危局之中了!”

李然在心里暗叹一声。

“哎……终究还是奴才当久了,做不得自己的主啊!也罢,我且去看看再说。”

于是,李然便立刻是跟着孔丘去到城中季府中找到了阳虎。

阳虎得知李然到来,也是喜不胜喜,直接迎到大门口,并行礼道:

“啊,子明先生,先生可算是来啦!”

上次李然登门,所为的还是询问自己夫人的一些事。

而这一次,阳虎其实心知肚明,他定是为了献俘一事而来。

“大人别来无恙。”

李然也是拱手还礼,阳虎带着李然和孔丘来到客厅。而晋国使者籍秦,此刻也正在季府作客。

得知来人便是李然,便和李然是相互行礼。

两相坐定之后,李然先行开口说道:

“久闻晋国籍氏大名,籍氏一族乃襄公之后,在晋国可谓是举足轻重,祖上乃掌管晋室之典籍,世代忠良。却不知今日到我鲁国来,所为之事却为何如此无礼?”

李然对于籍秦的一顿吹捧,却实际是绵里藏针。

因为按理说,伱籍氏的祖上是懂得这些战俘规矩的。他们郑人又不是蛮夷,又哪里的献俘一说?

换句话说:你籍秦可真是给你祖上抹黑呐!

“呵呵,秦在晋国之时,便久闻先生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呐!”

显然,李然对于籍秦的吹捧之言,也是不以为意:

“呵呵,籍大夫不必说得这些客套话,郑国的俘虏既为我们鲁国将士用命所得,这些俘虏究竟该如何处置,理应由我们鲁国自行处置才是。”

“更何况,郑国乃同为姬姓之后,又非蛮夷,何来献俘一说?倘若日后晋侯念及同宗之谊,而反要归还郑国的俘虏,那岂不是让我们鲁人难堪?”

李然当场直接了当的说出了此番向晋国献俘的不正当性。

籍秦听罢,不由是干咳得一声。

“郑国无道,前番阳大人受我晋国之号令,兴义师而伐郑国。而我晋国如今乃伯主之国,处置这些郑人本就是理所应当的。子明先生既为周室太史,且又不在鲁国任职。如此说话……恐是不妥吧?”

显然,这籍秦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这话可谓是一语双关。

明面上,是说李然这手伸得未免太长。而另一方面,则也有指责李然身为周室之职却不替周室考虑。

要说起来,晋国为什么要指示鲁国去打郑国?还不是因为郑国在此之前曾暗中“支持”过犯上作乱的王子朝么?

籍秦隐隐将旧事重提,显然是在揭李然的旧疤。

但李然却也毫不在意,也知道此间最为关键的,还是阳虎。

所以,他立刻是望向阳虎,并拱手言道:

“晋国虽为伯主之国,但鲁国也并非晋国的附庸。鲁国之事,自有鲁人自裁,又岂能容得旁人在此指手画脚,陷鲁人于不义?”

籍秦呵呵一笑:

“先生此言谬矣!晋鲁同为姬姓宗邦,既同为宗亲,又岂有相害之理?这些郑人俘虏,若是久留于鲁国也是对鲁国无益。反倒不如是送来晋国,亦可解得鲁国之忧。”

“阳大人,以为如何?”

阳虎闻言,却是赔笑道:

“那是自然……范中军既是做如此打算,阳某自当听从!”

李然听到阳虎这么说,气是打一处来!

这岂止是刚愎自用?这简直是在跪舔呐!

阳虎对于范鞅,竟是已经达到了此等跪舔的地步,这是李然所万万没有想到的。

“大人,此举有损国格!当初攻打郑国便是不该,如今还要将俘虏送去晋国,难道是想要和将郑国的仇怨加大吗?大人可一定要为鲁国的安危着想啊!”

阳虎闻言,不由是面露难色。

显然,他如今在籍秦和李然的面前,可谓是最为难以做人的。

过得半晌,这才是打圆场道:

“哎……先生久不问朝政,是有所不知啊!晋国既为伯主之国,此又为遵从的晋国伯主之号令,想来也算不得有损国格。”

“先生实是言重了。此事于阳某看来,不过是件小事,先生也不必过于忧虑!”

李然闻言,不禁是怒不可遏,顿是起身,当着籍秦的面,指着阳虎是直接说道:

“大人!你一意孤行!又可曾还记得当年之誓言?”

(本章完)

第88章 媵妾不可娶第138章 听人劝,吃饱饭第518章 第612 613章 阳虎浑身都是戏第234章 第264 265章 又是季氏来搅局?第312章 观从的身世第213章 被隐藏的对话第603章 吴国的行动第453章 第540 541章 坏隤(tui)流血事件第555章 公山不狃请喝茶第508章 赵氏之谋第157章 人怕出名第526章 第628 629章 这个公若藐实在太稳健第295章 四国大火的预言第246章 第283 284章 特立独行的楚王第680章 谁将成为始祸者?第226章 第254 255章 杯酒赐县公第635章 晋国之局第644章 赵氏恩仇录第130章 去不去?是个问题第544章 第657 658章 权卿的宿命第44章 三桓鼎立第458章 阳虎弑主第402章 周王猛暴毙第302章 灭蔡第482章 越女宫儿月第655章 晋阳途中初定计第550章 第666 667章 棋势与棋子第624章 蘧伯玉说情第301章 蔡国的那些事第230章 悲催的许人第596章 第719 720章 坎有险,求小得第480章 阳虎说孔丘第214章 李然的无奈第74章 饿殍遍野第47章 真相大白第716章 李然再入齐营第476章 阳虎搬石砸脚第407章 第474 475章 佞言者谄而干忠第731章 朝聘!周王室最后的高光第86章 别甩锅,自己背好第351章 第413 414章 邓析的是非之辩第586章 情愫懵懂第605章 第731 732章 田乞好贱第601章 巧言谋事第486章 祭乐真的寄了?第563章 后山的暗道第499章 一言以退齐师第485章 求证第759章 绝不后悔!第238章 “秦晋之好”的真相第629章 放李然归周第406章 第472 473章 王子朝称王第224章 第250 251章 天下守衡第17章 公子稠的伪装第707章 范献子的临终遗计第113章 老父亲的崩溃第544章 第657 658章 权卿的宿命第512章 揭秘!范鞅的临终之言第435章 阳虎围郓邑第638章 阳虎的第二春第86章 别甩锅,自己背好第355章 范蠡不辱使命第682章 单旗矫诏第499章 一言以退齐师第617章 晋国阳虎的来信第569章 公为的决心第162章 把赵武吃透了第231章 第260 261章 疏不间亲第79章 声泪俱下的表演第81章 绥靖之策第135章 诡辩灵台宫第166章 还得是赵武第717章 国夏撤军第625章 想借种?离了个大谱!第283章 第330 331章 庆封的生死第82章 前因后果捋一遍第255章 最后的试探第25章 人民的名义第27章 宴无好宴第659章 邯郸赵氏二三事第313章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第623章 南子是喜欢上李然了?第523章 第622 623章 李然的一些反思第371章 子产交代后事第358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污名第112章 最终问题第116章 公孙段的密谋第461章 移步改玉第716章 李然再入齐营第225章 第252 253章 诸樊之死第466章 受蛊惑的郑国百姓第639章 再谈婚事第284章 庆封废了,但未必没用第535章 第643 644章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第546章 第660 661章 季氏真正的威胁第450章 子家羁拒归国第567章 嘴炮的正义第738章 一家子的郊游第532章 流言溃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