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第715 716章 公敛阳的两难

范蠡见公敛阳还在做无谓的挣扎,也是不由笑了起来。

“大人,你若是想要与齐国讲究信义,恐怕……是要错付了。昔日,孔司寇曾与齐侯在夹谷盟誓,而到如今却不过百日,如今齐侯竟是要趁我鲁国内乱,有隙可趁之际直接是出尔反尔,派兵前来袭扰鲁国。所以……大人以为,纵是成邑是得了齐国的庇护,却又能有多少的分量呢?”

“《诗》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今齐侯不明,令利智昏。只怕事后背信弃义之举,还会接踵而至。大人如果依旧是参悟不透,日后只怕是会吃上大亏啊!”

(注: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里料到你会违反誓言。)

公敛阳闻言,却是不禁若有所思。

是啊,齐国的做派正如范蠡所言,实在是太过反复无常了。

只不过,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信弃盟也实在是太过常见了。国与国之间,前一刻还在会盟和谈,而接下来,却还是该打的照打不误。

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早已经成为一种既定其实。

公敛阳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大脑急转,语气也是缓和了许多:

“莫非……你是想劝我在你们对付齐师之时,要我这里先按兵不动?待到你们取得胜利过后,再反过来好对付我成邑吗?到那时,我又岂能还有翻身的机会?”

“更何况,你们又何以见得就能够打败齐师?鲁小而齐劲,尔等纵是力战,也不见得是齐国的对手!”

范蠡听罢,却是慢悠悠的回道:

“大人此言,虽是有理,但其不明之处却是有三。”

“其一,隳三都之举,乃为国策。且季氏与叔孙氏都已堕去城邑,如今只剩成邑,定是对此事不死不休。昔日鲁国之弱,在于三桓不能尊君而求同。而如今,三桓既已是用心一处,其势必不可挡!”

范蠡的这一席话,不禁是令公敛阳迟疑了片刻,随即吩咐左右道:

“来人,备盏!”

随后,只见有人是当即端来了一案的吃喝,并奉上了清水果品。

而范蠡这时也正好是说得有些口干舌燥,此刻也不与他客气,直接亦是牛饮而尽。

范蠡用袖口抹了抹嘴,并是继续言道:

“这其二嘛,大人恐怕还有所不知了!齐国此番,所派来的人马其实只有三万而已!大人以为,这区区三万人马,却又如何能够撼动得了鲁国?”

公敛阳闻言,不免又是一惊,急忙问道:

“哦?齐侯……当真只派了三万人马?”

只因范蠡在这件事上也确是并未说谎,所以回得也是理直气壮:

“三万人马,五百乘,千真万确!所以,大人以为我师却是有几分胜算?”

公敛阳闻言,虽是依旧装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但实际上范蠡却已是看出其脸上的一丝慌张来。

这时,只听范蠡是继续言道:

“而这其三,却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所在!”

“大人既是身为鲁臣,若是叛鲁而助齐,此为大不义也!正所谓‘兄弟阋于墙,不辱于外’,大人与鲁国之间,乃自家纷争。但若大人助齐,则无论成败,大人皆不能为天下人所容矣!”

“故而,有此三害弊,不知大人又当如何自处呢?”

公敛阳闻言,突然是一个起身!

显然,他被范蠡的话术给说动了。

他起身过后,却是突然发现有些失了态。为掩饰自己的内心,他不由是往身侧瞧去。

随即,他一把将身边下人手中的水罐给拿了过来,并是亲自给范蠡斟满,随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并吩咐道:

“来人!备下酒席,本大人要给这位贵客……接风洗尘!”

公敛阳的态度骤变,却是让范蠡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

范蠡也是很是识趣的将盏中清水又是一饮而尽,并是将盏奉还给了公敛阳。

于是,二人便入得成邑的官邸,只见此时官邸内室,已经备上了筵席。

而公敛阳之所以要宴请于他,也无非是为了能够从中套出更多的话来,即便他并不会全信。

筵席小酌过后,公敛阳也是开门见山,直接言道:

“我公敛处父,也非智浅之辈。我知先生之言,虽为说辞,却也是不无道理。”

范蠡闻言,也知其意,便是不由笑道:

“呵呵,大人能够明此事理,实乃鲁国之幸!其实,成邑究竟堕与不堕,此皆为鲁国之内事,也并非不可商议。”

“只因郈邑和费邑,皆已是给我鲁国带来了大祸。所以无论是谁,都会对成邑是有所忌惮!”

公敛阳听罢,却是不由叹息道:

“所以……依照先生之意……待到你们解决了齐师之后,接下来,便该清算我成邑了吧?”

范蠡听了,知道此事终究是公敛阳的一处心结,却也是回避不了的。所以,他索性是颇为淡然的坦言回道:

“呵呵,大人其实不必忧虑。正所谓‘积善之家可必有余庆’!只要大人是秉义礼行事,那么大人还怕此事最终不能得以善了吗?”

公敛阳闻言,却是冷哼了一声:

“哼,此事……只怕是由不得人啊!纵是孔仲尼愿意,只怕那季氏和叔孙氏,也不肯轻易罢休吧!”

范蠡只挥了挥手,并继续道:

“呵呵,大人所言,虽是有理,但即便此事最终不能收场,大人也大可是一走了之便是。但是,倘若大人助了齐国,那大人可就不免是有不义之嫌了啊!”

“大人并非愚蠢之辈,孰重孰轻,大人难道还掂量不出来吗?”

公敛阳若有所思,过得许久,这才最终是点了点头:

“呵呵,既然如此,那我就且作壁上观,待尔等与齐国决出了胜负,我再做定夺不迟!”

筵席过后,范蠡被公敛阳直接是送至城门处后这才止住,公敛阳不无激动的执住了范蠡的手,并是言道:

“先生此番回去,还请替在下多多美言几句。其实我公敛阳并无反意,只希望能够保全住鲁国和孟氏的城邑罢了。”

“此番齐师略境,足见我成邑之重要,所以还请先生回去之后,能够与众人明言其中之利害,切勿因小失大,使我鲁国北境再无据点可守啊!”

公敛阳借着酒劲,言辞倒是显得颇为恳切。

只不过,到底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可能连他自己都已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了。

——

第716章_冉求见高张

而范蠡,自也不会把他这些话当真,也只颇为恳切的回道:

“请大人放心!范蠡定将大人的话悉数带到。”

随后,公敛阳便命人是打开了城门,让范蠡的马车就此驶离……

公敛阳等到范蠡一出城门,便也是立刻派了斥候,前去刺探齐师到底是来了多少人。

随后,他又再一次登上了城楼,看着绝尘而去的马车,不由心道:

“如果齐国当真是只派了三万人马,足见齐侯不重视于我啊!既如此……我公敛阳又何必替他卖命呢?”

“哎……上天何其薄我!何其薄我!”

公敛阳一边摇着头,一边想着自己接下来到底该如何应对。

……

却说范蠡回到军营中复命,详细将自己和公敛阳的交谈转述了一遍。

李然和孔丘听了过后,对视一眼,均是不由点了一下头。

只见孔丘很是明显的松了口气:

“呵呵,如此看来,这公敛阳在我们对付齐师之际,应该是不会再轻举妄动了!”

而李然则是思索了一阵过后,是更进一步的分析言道:

“眼下公敛阳这边也算是暂且安抚住了,接下来便可着手处理齐师了。”

“如今齐师派来三万之众,来与我军对峙,显然其意图并非是要与我鲁国为难!”

随后,李然便是又定计道:

“且撤去成邑所有兵马,全军迎敌北上!齐师既然战意不佳,那便该由我们主动应敌才是!”

李然的意思,乃是将成邑的包围悉数撤去,摆出一副要与齐师拼命的样子,并以如此的气势,给齐师来一招先声夺人!

而另一方面,也算是履行了对于公敛阳的承诺。

孔丘对此也是深以为然,便是立刻依计行事,传令于三军。

而当三桓得知了此计划,得知如今眼前的敌人竟是变成了齐国。虽是心中都有所疑虑,却也只能是如此照做不误。

当然,这其中,要属最为高兴的,却是莫过于孟孙何忌。

他在得知此消息过后,便是偷偷命人给公敛阳捎去了书信,让他务必先行观望,切不可轻举妄动。

而公敛阳在受到孟孙何忌的书信之后,也是翻来覆去的看了许久,在得知鲁师果然如约悉数撤走,也是不由心下大定。

紧接着,公敛阳却又是稍稍一个沉咛,决定还是再写了一份书信去往齐国。

正可谓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他一方面当然是想让齐国能够多派些人马前来,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表明他们成邑如今是兵少粮寡,不敢轻动,只能专等齐国前来救援。

当然,要说这公敛阳也确是鸡贼。

他其实已笃定齐国是绝不会再前来增兵的。

而他之所以如此做,也无非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一条能够日后即便自己失败了,也能够选择出奔齐国的后路。

……

不多久,鲁师便与高张所率领的齐师开始了对峙,两军相距不过五十里,而前营更是相距不过十里。

战事可谓是一触即发。

孔丘于大营内是修书一封,以自己的弟子冉求作为使者,前往齐师大营,面见高张。

冉求跟随孔丘多年,当年孔丘前往齐国后,入得高氏之门时,少时的冉求便也在其中。

所以,高张也自是认得冉求。

要说这个冉求,其实也是一个胸怀大才之人。

当年季孙斯求贤,也曾问过孔丘此人如何。而孔丘当时的回答,冉求这个人,如果有一千室一百乘的家族,他是足以去当这个家族的家宰的!

故而,季孙斯对此人,其实也一直都在暗中关注着。除了任用了子路担任家宰外,对冉求也一直是在那里关照有佳。

话说冉求遵从师父之命,带着文书前往齐师大营,却被几个士兵以长矛给直接持住。

只不过,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所以他们对于冉求也并没有什么非分之举。

只听冉求是颇为淡然的言道:

“在下冉求,家师乃为鲁国司寇,今特奉家师之命,前来请见高将军!”

不多时,冉求在被搜身之后,也只发现其随身带着一筒书简外,便再无旁物。

于是,就将其蒙面,并带入一处大帐内。

掀开蒙布,但见营帐内部却是空无一物。

冉求正觉奇怪,只听得有一人径直步入,并是笑着说道:

“哟,这不是冉求冉子有嘛?多年不见,你与你的师父,却是干了好大事啊!”

冉求见到高张,也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道:

“冉求见过将军,今日求乃是受家师所托,前来向将军问好的!”

高张入得主位而坐,依旧是面带笑容:

“当年,子有你追随尊师孔仲尼,入我高氏之门。彼时可谓是落魄潦倒。却未曾想到,如今尊师孔仲尼却已是成了鲁国的大司寇!可谓是位极人臣呐!这一点,可真的是令人料想不到,料想不到啊!”

冉求知其乃为恭维之辞,所以也是放低姿态言道:

“呵呵,当年也多亏了将军收容,否则尊师也绝无可能见得齐侯之面。故而,家师也特是让求要当面多多感谢大人!”

高张沉默许久,没有再说话,冉求感觉到气氛有些尴尬,于是又道:

“将军,今日家师率鲁国之师,与大人所率齐师对峙,其实也都是情非得已。所以,家师是希望,能够和将军单独见面,详谈一番!”

冉求一边说着,一边将孔丘的书信递上。高张接过简书,并将其展开一阅。

原来,孔丘的意思也是希望能够不与高张兵戎相见,所以希望可以当面详谈,以弭兵事。

高张看着书信,心中也是立刻盘算了起来。

毕竟,他在出发之前,太子荼便曾经与他说过,此战要尽量避免与鲁国发生大规模的摩擦。

尽管田乞也来找过高张,让他务必要有所作为,但是他们高氏早就看田氏不顺眼了,所以又岂能真的听他的?

只不过,如果真的不打,却终究是丢了齐国和自己的颜面。

这不免是令他陷入了两难之境。

高张缓缓放下书信,并是皱着眉头说道:

“如今两军对峙,尊师又贵为大司寇,却又何必邀本卿冒险一见?”

冉求闻言,一个拱手作揖,并是恭敬言道:

“这个弟子就不得而知了,待将军见过了家师,便一切自明!”

高张听罢,不由是忽地大笑三声:

“哈哈哈!尊师的那张嘴,可谓能言善辩,我又岂是他的对手?真见了面,只怕是又要被他说得无言以对了吧!”

冉求听了,却也是微微一笑,并是不以为然道:

“呵呵,将军所言差矣!能服人者,乃为理也。既是有理之言,又岂是在唇舌之间?届时将军若当真觉得家师所言无理,不听也罢。”

“但倘若将军觉得家师所言确有几分在理,那依照将军之智,又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

高张听了这些话,却也是无言以对,只暗叹了一声:

“既如此,不知尊师却准备如何邀我会面?”

第515章 第606 607章 位卑者无咎第236章 “盟主”的妙用第171章 罕虎问政第577章 大胜利!公山不狃终于撤兵第136章 这个老年人有点猛第528章 第632 633章 侯犯据郈邑以叛第306章 无药可救第607章 挟田乞以度危机第52章 孰杀子产第435章 阳虎围郓邑第197章 庆功宴君臣赋诗第458章 阳虎弑主第10章 叔孙豹的演技第525章 第626 627章 舞武同源第67章 家贼难防第390章 巩简的自悟第221章 巢邑之围第45章 搞定孟孙羯第427章 范鞅的诡辩第104章 态度互换第719章 荀跞之死第754章 文种九术第121章 楚国令尹王子围第134章 晋侯的心事第78章 这桩婚事有点冷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觐见天子第256章 第297 298章 钟离之战在即第342章 王子弃疾的演技第748章 伍员的阻挠第310章 楚国的巅峰第519章 第614 615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第226章 第254 255章 杯酒赐县公第41章 子服椒的游说第190章 体察民情第107章 郑商就是了不起第109章 出仕第734章 一笑泯恩仇第734章 一笑泯恩仇第418章 季孙意如代摄君事第634章 意在赵鞅第375章 第439 440章 宋国华向之乱第454章 “倚老卖老”的荣驾鹅第607章 挟田乞以度危机第761章 竖牛之死第525章 第626 627章 舞武同源第29章 祥瑞的意义第692章 荀跞之野望第297章 陈国内乱第391章 是机会还是陷阱?第38章 平丘之会的真相第227章 坏事传千里第1章 穿越春秋太危险第422章 第500 501章 祭乐的执着第275章 庆封的老瓜第352章 何谓“春秋决狱”第633章 巩简的决心第706章 高强杀不得第638章 阳虎的第二春第616章 返老还童之术第510章 卫夫人南子的魅功第549章 第664 665章 隳三都!好戏开始了第246章 第283 284章 特立独行的楚王第513章 阳虎欲弑三桓第689章 诱敌之计?第499章 一言以退齐师第722章 沈尹戌与孙武第178章 两位公孙大夫的内讧第747章 遭遇吴军第17章 公子稠的伪装第58章 祭乐的绝招第266章 举荐申无宇第41章 子服椒的游说第570章 严密的防备第131章 王子围的野心第470章 范蠡赚驷歂(chuan)第461章 移步改玉第365章 伯有杀人案的调查第479章 阳虎求贤而不得第104章 态度互换第548章 三桓联手第362章 刺杀子产第161章 再谏王子围第493章 阳虎献俘第290章 赖国直接投了第344章 第401 402章 众叛亲离的楚王第405章 第470 471章 智败刘佗第213章 被隐藏的对话第547章 明明白白你的心第645章 三顾李然第363章 丰段横死第60章 见恶不止,比恶十倍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驷赤见齐侯第685章 曙光初现第454章 “倚老卖老”的荣驾鹅第597章 第721 722章 李然出使齐国第291章 国君的自我修养第431章 范鞅的第二计划第747章 遭遇吴军第205章 第220 221章 楚王熊围的诚意第101章 罕虎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