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为取邯郸设三计

赵鞅恭恭敬敬的说道:

“鞅聆听先生详说。”

李然稍一沉咛,说道:

“要说这上计,便是待赵午一入晋阳,便将其扣押,并且可以抵御齐国入侵为由,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邯郸,邯郸乃赵氏小宗,如今受齐国所迫,一切都可说是顺理成章。届时,邯郸或破或降,将军可就地补给以御齐师!”

“如此,将军可一战而定晋东!进可威胁范氏的朝歌和中行氏的潞邑,退亦可消除邯郸这一隐患。此为上策!”

赵鞅在心里思索了许久,开口道:

“此计甚好,但是……自晋阳起兵,千里奔袭邯郸,此举风险太大,未免是太过冒进了些……”

李然却是笑道:

“呵呵,将军戎马半生,又以晋阳威武之师,以大宗而伐小宗,即是如此,将军也无胜算?”

赵鞅闻言,不由亦是颇为尴尬的回笑了一声。

随后,只见李然是又点了点头,并是继续言道:

“其实,将军所忧虑的,恐怕是在于会就此‘打草惊蛇’吧?”

“此计虽有大利,但要说起弊端,倒也确是有一处隐患!那就是贸然陈兵于邯郸,则势必会提前暴露我们赵氏的实力。届时,中行氏和范氏必然会有所警戒知晓,并是开始加以防范。”

“到那个时候,尽管我们得一大利,并是定住了晋东,然而在后续对付中行氏和范氏的时候,又难免就会陷入僵持!”

赵鞅点头说道:

“先生既知此弊,却不知是否还有其他的良策?”

李然知道赵鞅对这一计策其实并不认同,却也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只是说道:

“中策,则是以擅自侵犯齐国为由,直接杀了祸首赵午!如此一来,邯郸必反,然后将军可以平叛为由,让晋侯下诏,由距离邯郸最近的中行氏率潞邑之师前去平叛。”

“而赵氏作为邯郸的大宗,自是要避嫌的,再加上中行氏和邯郸赵氏早已联姻,中行氏势必也不会全力围剿邯郸,届时便让晋侯问责中行氏剿叛不力!”

“届时,中行氏和范吉射倘若果真沉不住气,那么肯定会与邯郸赵氏一起来攻将军!到那个时候,将军只需保护好晋侯,挟国君以靖其乱,便一定能够得到国人的支持!”

“到时候,将军再借以国君的名义,迫使中行氏、范氏、邯郸赵氏皆背弃国君。而荀跞,在面对这种情况,却也多半只会选择明哲保身。如此,将军可一战而鼎定乾坤!”

“此为中策,也确是更为稳妥一些……只是事成之后,若是有人发难,将此祸说成是因将军擅杀赵午而起,乃为祸首。届时只恐或多或少,都会留人把柄,于将军日后有所不利。”

这时,赵鞅却是不解问道:

“若是依先生所言,到时范氏和中行氏皆已失势,却还有谁会与我作对呢?”

李然却又甚是斩钉截铁的回道:

“呵呵,若真是如此……那恐怕就只能是荀跞了吧……”

赵鞅闻言,不由大惊:

“按照先生所言,我们和荀氏已是一条船上的了,难道他还会如此做吗?”

李然却道:

“将军难道没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吗?若荀跞能够一举而尽灭范氏、中行氏和赵氏,那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赵鞅不由急问道:

“那……先生可有应对之法?”

李然回道:

“这正是在下让将军务必要善待晋侯的原故啊!晋侯虽是无用,但毕竟是为民心所向!只要将军一直善待国君,成为晋侯所能仰仗的依靠,此乃大善!那么,将军纵是有此小恶,亦可无咎啊!”

赵鞅闻言,不由是点了点头:

“此计有理,有利,有节!确是更为合适。却不知下计又是如何?”

李然嗤笑一声,并是说道:

“呵呵,这最后一个计策,那就是不妨在晋阳善待赵午,将军可继续以弱示人,厚积薄发,以待天时!齐师之事,就让邯郸赵氏自行处理,至多也就是个不了了之罢了。” 赵鞅眉毛一挑:

“以弱势人,以待天时……那又要待到什么时候?”

李然笑道:

“是啊!而且……若此计不成,则中行氏和范氏必然会反戈一击,甚至是会借此诋毁赵氏贪图小利,到时候只恐将军是退无可退了!”

赵鞅低头苦思,他不禁是有些犹豫了起来。

其实他倒也并非是个优柔寡断之人,但是由于这些年来,他却一直是在韬光养晦。如今,突然却要让他开始行动起来,这不免是让他有些难以抉择了。

更何况他也很是清楚,一旦杀了赵午,就等同于是向范氏和中行氏开战了!而赵氏将遭遇的危机,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范蠡见赵鞅迟迟下不了决定,于是说道:

“将军何不等到见到赵午,再做决定?”

李然则亦是从旁言道:

“这一路之上,将军可以再想一想,毕竟还有好几日。”

赵鞅点了点头,并很是认真的回道:

“嗯……那就且容我再深思一番吧!”

随着马车的摇晃,赵鞅的心思也是摇摆不定,他知道自己的决定,将直接关乎着赵氏的未来。

但其实,李然也并没有好在哪去。

事在人为,他虽然对自己的计策很有信心,但是具体该如何实施?赵氏又是否真有实力能够以一敌三?

这些却又都是另一回事了。

而就李然的角度来看,这又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的人生豪赌了。

而他所赌的,正是整个天下的安危。

……

再说邯郸这边。

赵午在接到赵鞅的宗令之后,也是不由犹豫了一下。

毕竟在这个时间段,贸然前往晋阳也还是很危险的,对此他也是心知肚明。

但是,赵鞅既是以询问齐师为由,他仿佛又是有着不得不去的理由。

于是,赵午又找到了赵阳和涉宾一起商议此事。

赵阳说道:

“家主,这恐怕是赵鞅想要对你动手了啊!”

赵午闻言,却是不禁皱起了眉头:

“赵鞅自从当上了中军的正卿后,便是一直畏首畏尾的。按理……应该不会如此胆大妄为吧?所谓‘始祸者死’,他难道就不怕中行氏和范氏到时候一起对他发难?”

“而且……如果我不去,那又岂不是直接给他落下了一个口实?到时候,他给我再按一个不奉君命,不尊大宗,并且擅自侵入齐国的罪名,那我到时候岂不是要百口难辩!”

赵阳闻言,却是摇了摇头,并说道:

“那……万一赵鞅真要在晋阳处置你,那又该如何是好?”

这时,只听一旁的涉宾却是嗤笑道:

“哼!赵鞅他……只怕是没有这个胆量吧?”

第188章 第192 193章 祭先的智慧第545章 季孙斯的优柔寡断第122章 接风局第573章 第692 693章 自作聪明的叔孙辄第227章 坏事传千里第383章 暗行众——巩简第333章 第384 385章 葴尹宜咎诱敌第630章 天下为家第512章 揭秘!范鞅的临终之言第670章 剑拔弩张第105章 权变之法第514章 阳虎的失败第722章 沈尹戌与孙武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第456章 季孙意如见疑阳虎第132章 再会羊舌肸第4章 惊动太子爷第604章 第729 730章 李然的衷告第469章 郑邑的乱局第11章 功成一半第750章 天命第759章 绝不后悔!第478章 阳虎的野望第569章 公为的决心第411章 第480 481章 孙武很无奈第365章 伯有杀人案的调查第171章 罕虎问政第436章 末世的拯救之法第503章 第592 593章 阳虎再惹事第64章 不好的直觉第23章 做人留一线第543章 第655 656章 这土地是还定了!第688章 晋阳的最后一战第181章 丰段与驷黑的决裂第297章 陈国内乱第284章 庆封废了,但未必没用第396章 数典忘祖的籍谈第21章 二进宫第699章 苌弘化碧第602章 捧杀!齐侯的功绩第79章 声泪俱下的表演第70章 庶嫡之争第211章 伍子胥来了第610章 田乞好尴尬第429章 第509 510章 目标:制衡范鞅第481章 越国来的才人第620章 南子的过往第337章 第390 391章 观兵之计第202章 楚王熊围的礼贤第538章 晏子的预言第260章 楚王来到乾溪第85章 逻辑漏洞第349章 第409 410章 祭乐失忆第99章 公孙段的尾巴第435章 阳虎围郓邑第635章 晋国之局第665章 邯郸誓报仇第548章 三桓联手第508章 赵氏之谋第395章 洛邑百工哗变第546章 第660 661章 季氏真正的威胁第381章 王子朝亲诱敌第661章 万事俱备第132章 再会羊舌肸第603章 吴国的行动第629章 放李然归周第575章 最后的疯狂第324章 楚王的自省第243章 第277 278章 小别胜新婚第164章 乐王鲋索贿第121章 楚国令尹王子围第214章 李然的无奈第350章 第411 412章 以法治民,何如?第27章 宴无好宴第629章 放李然归周第425章 第504 505章 还得是晋国第384章 守城五策第313章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第685章 曙光初现第233章 “暴虐”的内涵第613章 第741 742章 孙武假道伐蔡第651章 再入绛城第607章 挟田乞以度危机第394章 王师败绩前邑第747章 遭遇吴军第100章 爱挑事的公孙黑第117章 老辣的祭先第569章 公为的决心第102章 全靠演技第434章 荀(智)氏的隐忧第417章 跋扈的阳虎第462章 阳虎也烦恼第64章 不好的直觉第467章 子贡和范蠡第274章 暗行众的运行方式第337章 第390 391章 观兵之计第378章 王子朝之乱第359章 无头的冤魂第126章 天下英雄,唯子明与围尔第317章 君臣之谊